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多數人肯定都接觸過古詩詞鑒賞,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悟。你還會做古詩詞鑒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 1
滿庭芳·南苑吹花
晏幾道〔宋代〕
南苑吹花,西樓題葉,故園歡事重重。憑闌秋思,閑記舊相逢。幾處歌云夢雨,可憐便、漢水西東。別來久,淺情未有,錦字系征鴻。
年光還少味,開殘檻菊,落盡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風。此恨誰堪共說,清愁付、綠酒杯中。佳期在,歸時待把,香袖看啼紅。
譯文
情情南苑吹花嬉戲,西樓題葉傳情。故園起,多少美好的光陰。秋日起憑欄凝思,尚能記起舊時相聚。多少次如夢般美妙歡娛,換來的卻是,流水般的各自東西。太久的分別,淡漠了當初的情意。竟不見歸雁將錦書傳遞。情情時光悄逝,欄菊枯敗溪邊桐葉飄去。只留下苦酒一杯,伴著疏月凄風。離愁別恨,又能與誰訴說?且把一腔愁緒,消磨在綠酒之中。只盼佳期到,那時一定要他細看,衣袖上點點淚痕。
注釋
歌云夢雨:舊時把男女歡情稱作云雨情,歌云夢雨即對云雨情在歌中夢中重溫之。錦字:用錦織成的文字。晉竇滔妻蘇氏織錦為《回文璇璣圖》詩以贈夫,后世遂以“錦字”作為妻子寄給丈夫快信的代稱。此指情人的書信。征鴻:遠飛的大雁。古時有“鴻雁傳書”之說!板\字系征鴻”即把快信系在鴻雁足上借以傳遞。年光:時光。情綠酒:即“綠蟻”。古時的酒(米酒)新釀成未過濾時,面上浮著淡綠色的米渣,故稱。情啼紅:指紅淚,即美人之淚。此處借喻相思之苦。
賞析
此詞是一篇懷遠人之作,開片三句,寫憑欄遙望所回憶起的往事:“南苑吹花,西樓題葉”“故園”里的種種歡娛的事。“南苑吹花,西樓題葉”是一個對句,對的及其工整。
憑欄遙望,不禁回憶起往昔的歡樂,由此想到現在:往昔歡聚的那些人,現在都如“流水”一樣各自“東西”,由于分別得久了,感情漸漸的淡漠了,由此引出“未有”“錦字系鴻雁”。
過片思遠人的人,現在的生活情景:日子過得沒滋沒味,“年光少味”與前片的“歡事重重”相對應!伴_殘檻菊,落盡溪桐”寫盡了深秋,花敗葉落的凄慘景象,表露出看到這幅秋景的人此時的心情。“開殘檻菊,落盡溪桐”,是一對句,它與前面的“南苑吹花,西樓題葉”,遙相呼應。想當初是“歡事重重”現在是“年光”“少味”,“幾處歌云夢雨”現在只落得“尊前淡月西風”,沒有“錦字系鴻雁”“此恨”又能“誰堪共說”。只能把滿腹的離愁別恨都“付”與“綠酒”中。正像晏幾道在《阮郎歸》里說的那樣“愁腸待酒舒”。
懷著一腔希望,期待著佳期的到來。幻想著佳期到來時,見到日思月想的人,一定讓他看“香袖”上的“啼紅”的情景。
此詞由憑欄回憶開始,寫到現在,由眼睛看到的蕭瑟的秋景,寫到主人的悲不自勝。期待著再次相逢。全詞婉約有致,情溢言外,余味無窮。
作者: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 2
原文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注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
、谱悖簩ΡP香的喻稱。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邊之梅。
、扰R水登樓:語出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之句。
、蓽喫疲和耆。
⑹何遜在揚州:語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之句。
、隧崉伲簝炑琶篮谩
⑻難堪雨藉:難以承受雨打。
、筒荒惋L揉:《樂府雅詞》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詞》第二冊均作“不耐風柔”,“柔”字不通,故改。
、螜M笛:漢橫吹曲中有《梅花落》。
、蠏咣E:語見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掃跡”。原意謂掃除干凈,不留痕跡。此處系反其意而用之。
譯文
在閣樓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將白晝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畫廊里,發現這里非常深幽。篆香燒盡了,日影移上簾箔了,才發現黃昏將近。我喜愛梅花,自己種的江梅漸已長好,為什么一定要再臨水登樓賞玩風月而荒廢了時光呢。沒有人來找我談話聊天,如今在這樣的寂寥環境里獨自面對梅花,就好像當年何遜在揚州對花彷徨。
梅花色澤美艷,它雖不像別的花那么畏懼霜雪,但畢竟嬌弱,難以禁受寒風冷雨的摧殘。又是誰吹起橫笛曲《梅花落》,吹動了我的愁緒。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雖然梅花蹤跡難尋而它情意長留。我很難說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個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橫斜優美的姿影,從這姿影里還能顯示出梅花的俊俏風流。
創作背景
此詞歷來被視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劉瑜《李清照全詞》認為此詞當為清照南渡前的詞作。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認為這首《滿庭芳》為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寧三年)的作品。但也有學者認為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如謝桃坊就認為它應是作者遭到家庭變故后所作。
賞析:
《滿庭芳·小閣藏春》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這是一首詠梅詞。詞人詠殘梅以自比,是她當時生活、感情的真實寫照,并充分顯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詞意境相諧,詞調低沉,風格深婉,語言輕巧,寫盡了詞人冷清寂寞的環境中所產生的深切感傷之情。
此詞錄題為“殘梅”,是借詠殘梅抒懷之作。
閣小,窗閑,春藏,晝鎖,這正是典型的詞境。詞境以深靜為佳。清代詞評家況周頤就曾經用“人靜簾垂,燈昏香直”八個字形容過詞境。這是一個狹小而深邃的,自我封閉的空間,它形象地具現了詞人那最隱蔽、情感最豐富的內心的一隅。
篆香,一種盤成篆形文字的香。篆香燒盡,作為時間意象,暗示著時間的推移。詞人靜對手種之梅,孤芳獨賞,竟不知日影西斜。寂寥中,人與花已融為一體,對語、交流,恰似何遜在揚州的以梅花為伴。何遜,梁人,有《揚州早梅》詩,人們在寫到梅花時,常用何遜典。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也有“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的句子。
下片從賞梅寫到贊梅、惜梅。唐人崔道融《梅花》詩:“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宋范成大《梅譜·后序》說:“梅以韻勝,以格高!笨芍懊芬皂崉佟笔俏娜藗鹘y的看法。韻,在這里指梅花抗寒傲雪的貞剛、高潔的內在美反射出來的神韻、風骨。它與世俗格格不入,難禁風雨的摧殘。藉、揉二字,既惜花,更惜人。
“橫笛”數句,由形而聲,用“梅花落”的曲調來渲染由梅花引起的由物及人的聯想。于是由“惜”而“愁”,由“愁”而恨,恨人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在“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摧傷下匆匆消逝。但字面上詞人偏不說恨,而說“莫恨”。用自寬自解的口氣,相信縱使梅花香消雪減,落英無跡,但是它的清韻高格,將長留人心。
結末以不言言之。但借溶溶月色下梅花的橫斜疏影來展示自己那種難以描述的,既清淡,又深沉的幽怨情懷。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李清照所作詞,前期多寫悠閑生活,后期悲嘆身世,情調感傷。藝術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
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 3
滿庭芳
姚燧天風海濤,昔人曾此,酒圣詩豪。我到此閑登眺,日遠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連天隱隱迢迢。供吟嘯,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蹖懽鞅尘埃
姚燧[滿庭芳]為二首此選其一。據曲中景象及第二首曲詞亦有“帆收釣浦,煙籠淺沙,水滿平湖”,可見裁定的是江南見光。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愈花甲的姚燧出為江東廉訪使,先后在江南各地為官達七、八年之久,此曲詞很可能作于這一時期。
。圩⒔猓
昔人曾此:昔人曾在這里。
。圩g文]
漫天風起,卷起海浪般的波濤,昔人曾在這里飲酒賦詩志壯情豪。我到這里悠閑地登臨眺望,眼前是長空寥廓,日遠天高。山接著水,蒼茫浩渺,水連著天,遙遠朦朧。這些山水勝景只能供我賦詩吟嘯,功名利祿的事情已了,快去歸隱,何待老僧來招。
[賞析]
此曲是作者登鎮江金山寺眺望遠景時所作,描繪了自己看到的山水相接、水天相接的壯闊景象,表現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開首三句寫景及發思古之幽情,“天風海濤”四字將長江的開闊、浩渺寫得淋漓盡致。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祖國美麗的山水之中,飲酒作樂,優哉不哉,自得其樂。正為這一點,作者也效法古人,到此欣賞山水風光,“閑”字寫出其悠閑自得的神態!叭者h天高”是一派開闊景象,后兩句用對偶將長江煙波浩渺、兩岸山水相接的情景寫得很形象,表現了空間的無空無盡,人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最后三句,作者從遠眺所見之景中頓悟:“所謂功名利祿,只是過眼云煙,應該‘了’了。”于是他決定,不用和尚規勸,主動入山為僧。此曲通過生動形象的景物描寫,揭示作此曲的目的,畫龍點睛。
[作者]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號牧庵,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元朝文學家。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并稱。所作碑志甚多,大都為歌頌應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輯有《牧庵集》。
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 4
滿庭芳 秦觀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樓望斷,燈火已黃昏。
【注釋】
①譙門:城門。
、谝号e。尊:酒杯。
、叟钊R舊事:男女愛情的往事。
④煙靄:指云霧。
、菹辏盒稳菀虮瘋蚩鞓返綐O點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樣子。
、拗櫍和饺。薄倖:薄情。
【評解】
這首詞寫詩人與他所眷戀的一個女子的離別情景,充滿了低沉婉轉的感傷情調。上片描寫別時的景色及對往事的回憶。下片抒寫離別時的留戀、惆悵之情。全詞把凄涼秋色、傷別之情,融為一體。通過對凄涼景色的描寫,用宛轉語調表達傷感的情緒,是這首詞的主要藝術特色。
【集評】
周濟《宋四家詞選》:此詞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又是一法。
譚獻《譚評詞辨》: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劉文房。下闋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鈍所能借口。
徐育民《歷代名家詞賞析》:全詞層次井然,步步深入,分別在江邊征棹之中,看的是野外蒼茫之景;由飲酒到話別,到解囊相贈,由淚染襟袖到征棹遠逝,燈火朦朧,真是滿紙凄涼色,一派傷別情,不愧是婉約派代表作。
晁補之云:少游如《寒景》詞云:“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苕溪漁隱叢話》引評《復齋漫錄》)
《唐宋詞百首詳解》:就全詞來說,景是引人的,情是悱惻的,景中有情,景以表情;情寓于景,情融于景,亦景亦情。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纏綿凄婉。“山抹”兩句,寫別時所見景色,已是堪傷!爱嫿恰币痪,寫別時所聞,愈加腸斷。
“高城”兩句,以景結,回應“譙門”,傷情無限。
【賞析】
這首《滿庭芳》是秦觀最杰出的詞作之一。起拍開端“山抹微云,天連衰草”,雅俗共賞,只此一個對句,便足以流芳詞史了。一個“抹”字出語新奇,別有意趣!澳ā弊直疽,就是用別一個顏色,掩去了原來的底色之謂。傳說,唐德宗在貞元時閱考卷,遇有詞理不通的,他便“濃筆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則時時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紅別色以掩素面本容之義。
如此說來,“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書“山掩微云”四個大字,那就風流頓減,而意致全無了。詞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钡拿。這兩個“抹”字,一寫林外之山痕,一寫山間之云跡,手法俱是詩中之畫,畫中之詩,可見作者是有意將繪畫筆法寫入詩詞的。
少游在這個“抹”字上極享盛名,婿在宴席前遭了冷眼時,便“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雖是笑談,卻也說明了當時人們對作者煉字之功的贊許。
山抹微云,非寫其高,概寫其遠。它與“天連衰草”,同是極目天涯的意思:一個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靄蒼茫的境界;一個衰草連天,便點明了暮冬景色慘淡的氣象。全篇情懷,皆由此八個字里而透發。
“畫角”一句,點明具體時間。古代傍晚,城樓吹角,所以報時,正如姜白石所謂“正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正寫具體時間!皶和!眱删,點出賦別、餞送之本事。詞筆至此,便有回首前塵、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嘆。妙在“煙靄紛紛”四字,虛實雙關,前后相顧!凹娂姟敝疅熿\,直承“微云”,脈絡清晰,是實寫;而昨日前歡,此時卻憶,則也正如煙云暮靄,分明如在,而又迷茫悵惘,此乃虛寫。
接下來只將極目天涯的情懷,放在眼前景色之間,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讀者嘆為絕唱的“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于是這三句可參看元人馬致遠的名曲《天凈沙》:“柘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畫筆點染,非大手不能為也。少游寫此,全在神理,謂天色既暮,歸禽思宿,卻在流水孤村,如此便將一身微官濩落,去國離群的游子之恨以“無言”之筆言說得淋漓盡致。
詞人此際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畫這一痛苦的心情,卻將它寫成了一種極美的境界,難怪令人稱奇叫絕。
下片中“青樓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賞”的典故:杜牧之,官滿十年,棄而自便,一身輕凈,亦萬分感慨,不屑正筆稍涉宦場一字,只借“閑情”寫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其詞意怨憤謔盡也。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過乎牧之之感慨。
結尾“高城望斷”。“望斷”這兩個字,總收一筆,輕輕點破題旨,此前筆墨倍添神采。而燈火黃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紛紛煙靄”的漸重漸晚再到滿城燈火,一步一步,層次遞進,井然不紊,而惜別停杯,流連難舍之意也就盡在其中了。
這首詞筆法高超還韻味深長,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體味,不能得其妙也。
【作者】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官至太學博士(八品),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 5
原文: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
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
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
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
搜攪心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
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窗前。
譯文
北苑茶山春風浮動,茶餅形狀萬千,方的如圭器,圓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貴。茶餅被研磨地粉碎,進奉御用,可謂有功社稷,可與凌煙閣中為國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這茶又能戰勝酒醉風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腦,排憂解愁。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茶盞繡著金邊,紋色如鷓鴣鳥的羽毛。
司馬相如雖有渴疾,一觴一詠,引來群賢賓客。相如起做燈前,酒興文采,風姿挺秀。竭盡胸中萬卷詩篇,文辭充沛,猶如三峽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歸家,文君并沒入寢,兩人相對,坐在小窗前面。
注釋
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臺》、《清真集》,入“中呂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過片二字,亦有不葉韻連下為五言句者。
北苑春風:北苑,即今福建建甌,是貢茶的主要產地。春風:即指社前之茶。
圭(guī):中國古代在祭祀、宴饗、喪葬以及征伐等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圭方璧圓,喻茶餅形狀,也指茶餅珍貴。
尊俎(zǔ)風流戰:“戰勝風流尊俎”的倒裝。尊,通“樽”,酒杯。俎: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
鷓鴣斑:以其紋色代指茶盞,極珍貴。
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風采。
文君:卓文君(前175—前121)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與漢代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被后人津津樂道。
賞析:
此篇為詠茶詞。詞中以茶為中心,縱橫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間,寫盡古今風流。詞的上片極言茶之風神,下片寫邀朋呼侶集茶盛會。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詞先從茶的名貴說起,北苑在建州,即今福建建甌,是貢茶的主要產地。由于是貢品,故采擇十分講究,據蔡襄《北苑焙新茶詩》序云:“北苑(茶)發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數千工,聚而造之,逼社(臨近社日)即入貢。”因此“春風”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講究產地節令,且“日費數千工”,制成的方圓茶餅,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且云“歲但可十百餅”,故無怪要聲傳萬里名動汴京了。圭方璧圓,以喻茶餅形狀。
“碎身粉骨”二句寫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將相報國之事,以貢茶之貴比之開業之功,著意聯想生發,避實就虛。接著寫茶之用,“尊俎風流戰勝”是“戰勝風流尊俎”的倒裝,意指茶能解酒驅睡、清神醒腦,排憂解愁。“戰勝”、“開邊”,字面切合凌煙功臣。以下說更有紅巾翠袖,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侍奉身前,堪稱一時雅事。“鷓鴣斑”,以其紋色代指茶盞,極珍貴。好茶葉之外,還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盞人,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寫邀朋呼侶集茶盛會。這里寫自己雅集品茶,卻翻出司馬相如的風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馬相如“常有消渴疾”,見《史記》列傳。緊接著帶出他的宴賓豪興,又暗暗折入茶會行令的本題!盀榉銎馃羟啊毕滤木洌浅薪幼置妫鲗懰抉R相如的酒興文才,實暗指茶客們酣飲集詩、比才斗學的雅興!耙挥x一詠”兩句,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頹山”,用《世說新語·容止》中嵇康之事典!八褦囆刂腥f卷”,用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還傾動三峽詞源”,用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以上連用四個典故,真是“無一字無來處”。最后帶出卓文君,呼應相如,為他們的風流茶會作結,全詞亦至此歸結為一。
這首詞雖題為詠茶,卻通篇不著一個茶字,翻轉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間,不即不離,愈出愈奇。
特別是用司馬相如集宴事綰合品茶盛會,專寫古今風流,可謂得詠物詞之神韻。
作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 6
蘇軾《滿庭芳》賞析
【原文】
滿庭芳⑴·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余因賦此⑵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⑶,霜干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⑷,云溪上、竹塢松窗⑸。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⑹?
摐摐⑺,疏雨過,風林舞破⑻,煙蓋云幢⑼。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⑽。居士先生老矣⑾,真夢里、相對殘釭⑿。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⒀。
【注釋】
、艥M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臺”,《清真集》入“中呂調”。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
⑵王長官:作者好友,事跡不詳。陳慥:字季常,亦為蘇軾好友。過:拜訪、看望。
⑶檜:即圓柏。一種常綠喬木,壽命達數百年。此處以蒼檜喻王先生。
、嚷劦剑郝犝f。司州古縣:指黃陂縣,曾屬南司州。王先生罷官后居于此。
、芍駢]:用竹子建造的房屋。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饰岚睿褐更S州。
、藫湏(chuāng):形容雨聲。
⑻舞破:樹木在大風中舞動。
⑼幢:車簾。
、我伙嬁崭祝阂豢跉獍丫坪雀。
、暇邮浚鹤髡咦苑Q,其號為東坡居士。
、锈G(gāng):燈。
⒀逢逢:形容鼓聲。
【白話譯文】
棄官黃州長達三十三年,這樣的人世上還有誰?除了于長官,只有長江水。你的傲然性格好似青綠的松柏,不怕霜侵,風骨凜然。聽說你住在司州古縣,居所簡樸高雅,用竹子搭建涼棚,用松枝編制窗戶。這次要不是送陳慥來黃州,你我恐怕還不得見面。
風雨驟至,雨后你翩然乘車而全,車蓋和車簾帶著煙云。我愿以酒待客,與先生一醉方休。我和你都老了,人生無常,對著殘燈咽飲歡談,不覺竟是是個通宵。昨夜歌聲已歇,行人天起,船鼓卻已催客動身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發配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的許多朋友或怕株連,或避嫌疑,紛紛疏遠了他,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陳慥卻蔑視世俗,仍與其過從甚密,五年中竟七次來訪。元豐六年(1083)五月,“棄官黃州三十三年”的王長官因送陳慥到荊南某地訪東坡,得以與蘇軾會晤,這首詞即是蘇軾贈其之作。
【賞析】
這是一首酬贈之作。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刻畫王長官的高潔人品,下半闋則描繪會見王長官時的環境、氣氛,以及東坡當時的思緒和情態。
上闋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描繪了一個飽經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一開篇就語出驚人不同凡響,在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以比擬的方式將王長官高潔的人品與長江共論,予以高度評價!皠C然蒼檜,霜干苦難雙”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過“蒼檜”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節,風骨凜然如見。王長官當時居住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故詞云“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襯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說倘非王先生送陳慥來黃州,恐終不得見面。語中既有詞人的自謙,也飽含作者對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過片到“相對殘釭”句寫三人會飲!皳湏湣倍謹M(雨)聲,其韻鏗然,有風雨驟至之感!笆栌赀^,風林舞破,煙蓋云幢”幾句,既寫當日氣候景色,又通過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與貴客的遇合之脫俗!霸赋执搜,一飲空缸”,充滿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罢鎵衾,相對殘缸”,寫主客通宵達旦相飲歡談,彼此情投意合。末三句寫天明分手,船鼓催發,主客雙方話未盡,情未盡,滿懷惜別之意。
全詞“健句入詞,更奇峰特出”,“不事雕鑿,字字蒼寒”(鄭文焯《手批東坡府府》),語言干凈簡練之極,而內容,含義隱括極多,熔敘事,寫人、狀景、抒情于一爐,既寫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曠達豪放之情感,實遠出于一般描寫離合情懷的詩詞之上。詞中凜然如蒼檜的王先生這一形象,可謂東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絕妙寫照。
名家評價
清·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健句人詞,更奇峰郁起,此境匪稼軒所能夢到。不事雕琢,字字蒼寒,如空巖霜干,天風吹墮頗黎地上,鏗然作碎玉聲。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滿庭芳原文、賞析、譯文】相關文章:
《滿庭芳》原文、譯文及賞析03-18
滿庭芳原文及賞析07-26
《滿庭芳》原文、譯文及賞析合集7篇03-19
《滿庭芳·山抹微云》原文、譯文、賞析06-08
滿庭芳原文翻譯及賞析08-07
滿庭芳·茶原文及賞析11-26
滿庭芳原文翻譯及賞析08-18
《滿庭芳·茶》原文賞析02-26
滿庭芳·茶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