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江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3-09-05 09:28:22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江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江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江梅

  唐代: 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譯文: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臘月前梅蕊己破,新年后梅花正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可心懷客愁而又無可奈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江梅和白雪原來同此一色,春風也徒自節江水漾動清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故鄉的春色渺不可見,蒼郁的巫山空自巍峨。

  注釋:

  梅蕊(ruǐ)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絕知:明知。好:一作“早”。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元:原是。一作“能”。

  故園不可見,巫岫(xiù)郁(yù)嵯(cuó)峨(é)。

  巫岫:巫山。岫,山。嵯峨:形容山勢高峻。

  賞析:

  首聯從梅蕊初綻到梅花盛開,從臘前到年后,寫了時序變化,讓作者似乎看到了春姍姍來遲的腳步;寫了梅花的開放過程,又好似體現了詩人天天看花,關注盼望的心情。從梅花次第之中表現的是詩人盼春惜春之情。

  頷聯承首聯寫春意濃,然再好的春光春色也無法排遣“客愁”。這是見江梅而有感所寫的詩,形容梅、描寫春不是詩人的'目的,借以抒情才是真正目的。因此仇兆鰲《杜詩詳注》認為“客愁”二字,是這首詩的詩眼。越是深知春意盎然,越是對客愁無可奈何。以美景寫哀情,倍增其哀。這里利用情與景的反差,造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頸聯又稍一停頓,不順勢抒情而寫景。梅花滿樹與雪同一顏色,春風拂煦,春江微波正與岸邊梅花相漾發。江中波映江邊梅,岸上梅逐水中波。江水岸花一派融融樂樂的春景。何義門說:“破題二句,已非‘江梅’不可。”(引自《瀛奎律髓匯評》)未免過早,“江梅”之意至此才補足。

  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卻不能盡情享受,其中原因在尾聯道出。尾聯將“客愁”之意重申。春水春花,春光春色,雖然賞心悅目,但“都非故園春色,是以對巫岫而添愁耳。”(仇兆鰲《杜詩詳注》)杜甫出川早有計劃,剛剛聽說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時就有過返鄉路線的草圖:“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滯留夔州實屬不得已。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后一站,出三峽就可北上回故園了。越是要回故鄉越是思念故鄉;越是不能返故鄉也越發思念故鄉。“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之一)秋思是故鄉,春思也是故鄉。故鄉情也是愛國情,因為是動蕩的時局,血腥的戰爭逼得他背井離鄉漂泊西南。帶來希望與生機的春天又來了,可是卻不能見到可愛的故鄉。面對巫山峰巒,更覺其高峻險惡,也更覺故鄉山水可愛可親。

  這首詩一、三聯相連,以景為主,二、四聯相連,以情為主,既有江梅的婀娜美麗,也有作者凄涼落寞之情,很有法度。紀昀說此詩不出色,未免過苛。

江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

  清代:納蘭性德

  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書人。

  譯文:

  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想問像江梅般清秀雅麗的她近來消瘦了幾分,只需要看她的翠羅裙寬松了多少。熏籠中的麝香已經燃燒殆盡,被子漸漸擋不住風寒,那一點余溫最讓人憐惜不過。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書人。

  無可奈何,她在寒冷的暮色中久久地倚靠著修竹,縱然是春光無限好,她也懶得開門走出去,只在枇杷花下,靜靜的寫詩填詞而已。

  注釋:

  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shè)篝(gōu)衾冷惜余熏(xūn)。

  浣溪沙:詞牌名,小令,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三句,兩平韻。江梅:野梅。此處以江梅喻離去的侍妾沈宛。愁損:因愁情而使人消瘦。翠羅裙:此處代指女子。麝篝:燃燒麝香的熏籠。余熏:麝香燃后的余熱。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jiào)書人。

  可耐:可奈,無可奈何。便教:即便是,縱然是。校:校訂、校勘,此處為研讀之意。

  賞析:

  這首詞上片從江梅寫起,道出女子的愁緒和孤獨。下片開始描寫女子愁極無聊,索寞無緒的情態。結句用典,堪稱簡潔、平易而幽婉杳渺,方寸感傷油然而生。全詞語言表達含蓄婉轉,耐人尋味。

  上片從江梅寫起,大概是“花稍小而疏瘦有韻”的梅花總讓詞人不由想起他的那位宛妹。不然詞人就不會感慨江邊的梅樹瘦消幾分,只要看看她的腰肢如何清瘦便知曉。顯然,“欲問”兩句用了互喻的手法,以梅喻人,又以人喻梅,看是梅瘦幾分,實際上是人比梅瘦。而人的瘦,不是因為發育不良,而是因為“愁”。

  為什么愁,下一句交代得更加巧妙,“麝篝衾冷惜余熏”。“麝篝衾冷惜余熏”順暢的語序應該是“衾冷麝篝惜余熏”,轉而寫室內環境。麝香的熏籠在獨自燃燒,被子因無人擁蓋而變得寒冷,而那麝香燃后的余熱總讓人心生憐惜。此處“惜”字既是寫熏香,也是寫女主人公追懷往事的'心緒,既是惜香,也是惜人,寫出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愁極無聊,寂寞無緒。

  下片開始描寫女子愁極無聊,索寞無緒的情態。開頭兩句對仗,是浣溪沙這個詞牌的精華部分,容若這里寫的是“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這是描寫女主角的生活:天晚了,冷了,倚著竹子,就算春光好天氣也不把房門打開。而春光明媚也不開門則說明了至少兩種可能性:一是她心里不痛快,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二是她心里想著某個遙遠的情郎,因為得不到愛情的慰藉,便對撩動的春光也無動于衷了。

  這女子到底是什么人,末句給出了答案:“枇杷花底校書人”,這人當指沈宛,站在枇杷樹下,無限悵惘。“枇杷”音同“琵琶”,而琵琶在古詩詞里是哀怨的象征,不禁讓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稱簡潔、平易而幽婉杳渺,婉轉曲折地將一種今古之悲輕輕道出,方寸感傷油然而生。

  詞的上下片的前二句都是折進的手法,婉轉含蓄地刻畫其形影情態。“欲問”、“只看”,“可耐”、“便教”等連接之語起到了翻轉層進的作用。如此涉筆就更突出了形象的瘦損,愁情的深濃。語言表達含蓄婉轉,耐人尋味。

【江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江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31

江梅原文賞析及翻譯04-24

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3

江雪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6-10

江梅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12-31

江梅原文賞析及翻譯4篇04-24

落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31

暮江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30

暮江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7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賞析及翻譯注釋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