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
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原文
作者:歐陽修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面前落下的花瓣在微風中飛舞著。重重翠柳籠罩在縷縷水霧之中,柳絮象漫天飛雪。雨后仍感到微微的寒意,春天的愁緒加上微醉的酒意形成病中惆悵的情緒。
躺在床上從枕邊看去,青山象屏風圍繞著綠湖,周圍點綴這點點燈光,每天晚上只能眼看這景象。寂寞中起身來掀起窗紗,看見月亮正在花叢上緩緩移動。
注釋
①褰:撩起。
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上闋寫春去愁生,全以迷離幽淡之景出之。下闋寫空室獨處,寂寞難禁!捌辽絿汤恕,含不盡心潮;空向華燈、翠被,禁不住獨褰繡幌,極哀艷。最后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于艷麗處忽生清淡,自是歐公本色。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2
江城子·竹里風生月上門
朝代:五代
作者:和凝
原文:
竹里風生月上門。理秦箏,對云屏。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 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
斗轉星移玉漏頻。已三更,對棲鶯。歷歷花間,似有馬蹄聲。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 手,下階迎。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竹林里傳來陣陣風聲,月光悄悄地溜進閨門。她面對云屏,調試秦箏。輕輕地撥弄箏弦,恐難聽見那馬兒的嘶叫。她含恨嬌媚地獨自言語:只怪我呀只怪我,今晚相約的時間太遲了!
注釋
、俳亲樱赫{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遠》、《水晶簾》。唐為單調,宋有雙詞體出現。此詞單詞8句,35字,1、2、3、5、8句押平韻。
、谥窭镲L生:風吹竹叢,竹葉瑟瑟有聲。月上門:月亮初生,照上門楣。
、劾恚簻亓,重復地彈奏。秦箏:即箏,原出于秦地!杜f唐書·音樂志》:“箏.本秦聲也。相傳為蒙恬所造,非也。制與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箏也。”
、茉破粒河迷颇秆b飾的屏風,一說指上有云彩圖飾的屏風。
、葜煜遥河檬旖z制的琴弦。
、蘅郑簱摹qR嘶聲:情郎來到時的馬叫聲。
、吆藓瑡桑簬е购藓蛬舌痢
、嗵t生:即太遲,意謂時間過得太慢。生:語尾助詞,無意。如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戲李白》),張泌詞“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浣溪沙》)。
賞析:
作者:佚名
不同作家的筆下,對愛情的描寫卻紛呈著不同的光彩,從而使這一道不盡說不完的相同主題,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和凝的這首《江城子》,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描繪了一個初戀的女子在約會時,等待情人到來的焦灼情態。筆法細膩,體貼入微,十分生動。
“竹里風生月上門”,詞的起句先描繪出主人公約會的環境和時間。夜幕降臨,微風從屋外的竹林吹過,送來陣陣清香的氣息,竹葉“沙沙”作晌,更襯托出周圍環境的幽靜,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天際緩緩升起,偷偷地爬上門楣,透過繡簾,似在窺探女主人公的芳姿。這里作者用“生”和“上”二字,來分別修飾“風”和“月”,使這幽靜的畫面產生了動態之感,從而也使幽會的場面更加動人!霸律狭翌^,人約黃昏后",這樣的良辰美景,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癡如迷的向往之中了。
“理秦箏,對云屏”,此句由屋外環境的描寫轉入屋內主人公的刻畫。她情意綿綿,如癡如醉,熱切地盼望著情人的到來,但是,畢竟時間還早,離約會的時刻還有一段時光,枯坐等待,反而更加焦急,所以只好拿出秦箏對著云屏彈奏起來,把思念和焦慮排遣在箏聲之中。作者這里不直按說出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而是用“理”和“對”這兩個動作來展示她的心態,顯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尋味。讀者仿佛從那纏綿悄l惻的箏聲中,感受到主人公那因熱切的向往而不能平靜的情態。
“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這一句真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它把女主人急切盼望與情人相會的神情意態刻畫得維妙維肖。主人公彈起秦箏,本來是要消磨時光,但她時時刻刻卻想著情人的到來,所以在陣陣如怨如艾的箏聲中,她時時留意于“箏外之音”。忽然她感到了馬的嘶鳴聲,莫非是情郎騎馬而來?但夾雜著箏聲,那嘶雞聲似有似無,若隱若現,因此她不由爵下意識地放輕手法,仔細諦聽辨別,慢慢地不知不覺停止了彈奏。作者用一個“輕”字把主人公凝神諦聽辨別的神態反映了出來,用一個“恐”字則把她既欲彈箏,又怕箏聲淹沒馬嘶聲的矛盾心態細膩而又逼真地刻畫出來。至此,我們不能不嘆服作者體貼之細致,描罄之傳神,手法之高超了。
詞的最后兩句“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在對主人公形象的刻畫上更進了一步,同時也將主人公的思戀之情推向頂峰。她停止了彈奏,仔細地諦聽,原來那馬的嘶鳴聲只不過是自己的錯覺,一般怨艾之情便油然而生:難道他失信負約,今晚不來了?可是轉眼一想,現在還沒有到約會的時刻呢,不由得又對自己的過于心急和多余的想法感到好笑。“含恨含嬌”四字,把一個既癡情又嬌羞的初戀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最后一“今夜約,太遲生!”以主人公自怨自艾、似怨似嘲的語氣作結,機趣橫生,使全詞顯得十分活脫生動。江尚質說:“《花間》詞狀物描情,每多意態”(《古今詞話》卷下引),這個結尾,就是如此。
這首詞語言平易流暢,無一難字奇字,但卻極富情韻。作者善于通過細節的描摹來刻畫主人公細膩的心理情態,使主人公的形象宛在目前。全詞情真意切,生動感人,委婉細膩,在描寫愛情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佳作。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鐘
五代:顧敻
觸簾風送景陽鐘,鴛被繡花重。曉帷初卷冷煙濃,翠勻粉黛好儀容,思嬌慵。
起來無語理朝妝,寶匣鏡凝光。綠荷相倚滿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揚。
譯文:
觸簾風送景陽鐘,鴛被繡花重。曉帷初卷冷煙濃,翠勻粉黛好儀容,思嬌慵。
起來無語理朝妝,寶匣鏡凝光。綠荷相倚滿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揚。
注釋:
觸簾風送景陽鐘,鴛被繡花重(chóng)。曉帷(wéi)初卷冷煙濃,翠勻粉黛好儀容,思嬌慵(yōng)。
景陽鐘:這里泛指鐘聲。繡花重:花紋繁麗。冷煙:曉霧。嬌慵:嬌羞無力的樣子。
起來無語理朝妝,寶匣(xiá)鏡凝光。綠荷相倚滿池塘。露清枕簟(diàn)藕花香,恨悠揚。
寶匣:梳妝盒。綠荷相倚:池塘里碧荷一株緊靠一株。
賞析:
這是一首寫春怨的詞。上片寫女主人公初起時的嬌好儀容!八紜摄肌币痪涑猩掀鹣隆O缕唧w寫她的情態:“無語理朝妝”,表明心事重重。當她看到池上綠荷相倚相偎,嗅到藕花的幽香時,心際不禁浮起了一股恨意。詞中對“恨”、“思”這類抽象的感情著墨不多,但這種感情卻寓于每句之中,可謂句句含恨,字字帶怨。“相倚”二字,尤見情致。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
[五代]孫光憲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譯文
長滿蓼花的岸邊,風里飄來橘袖濃濃的香,我佇立在江邊遠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東方。那一片遠去的孤帆,在水天交匯處泛起一點白光。
我的目光追隨著飛去的鴻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遠方。思緒有如不盡的江水,隨著茫茫的江濤漂蕩。秋的紅蘭,江的碧波,一定會讓他懷念深情的瀟湘。
注釋
蓼岸:開滿蓼花的江岸。蓼,紅蓼,秋日開花,多生水邊。橘柚:橘和柚兩種果樹。
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片帆:指孤舟。孤光:指片帆在日光照耀下的閃光。
征鴻:遠飛的大雁,此喻離別而去的親人。杳杳:深遠貌。
蘭紅:即紅蘭,植物名,秋開紅花。江淹《別賦》:“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催霜!睉洖t湘:比喻分別在天涯的親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著。傳說舜南巡時,其妃娥皇、女英未同行,她們深感不安,隨后趕去。在洞庭湖畔時,聞舜已死,悲痛不已,溺于湘水而死。
賞析:
孫光憲寫了十九首《浣溪沙》,這首是其中較好的抒情詞。此作的抒情特點,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寫景之筆,來抒發熾熱的惜別留戀之情。
從詞中描寫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荊南做官時所寫。描繪的是我國長江兩岸深秋時節的景色,一種特定的典型環境。
首句是寫主人公送別親人時,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第二句“一望”二字,頗能傳神,表現了主人公頃刻之間由喜悅變為憂愁的神態。第三句緊承第二句,在寫景上,與第二句構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畫圖。僅看“片帆煙際”四字,可以說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配上“閃孤光”三字,就突然改變了詞句的感情色彩,給人一種孤寂凄清之感,寫景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完美,有渾然一體之妙。
此詞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遞增法,層層深化,愈轉愈深。過片兩句惜別留戀之情達到高潮。上句是寫目送,下句是寫心隨,構思新穎巧妙,對仗工整,意境深遠,確是風流千古的名詞。結句似深情目送遠帆時的默默祝愿。遙與“蓼岸風多橘柚香”首尾唿應,寫出了瀟湘美景,筆觸又飽含深情。整首詞句句寫景,又句句含情,充滿詩情畫意,堪稱佳作。
上片:
第一句:“蓼岸風多橘柚香”“蓼”:讀作liǎo,是一種草本植物,能開出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蓼岸:這里指蓼花盛開江岸。在西方國家蓼花的話語是依賴,在這首東方送別詩中出現蓼花是一種奇妙的巧合,還是中西方情感的共鳴呢?這一句的意思是:長江兩岸,蓼花盛開,桔柚飄香。很明顯這句描寫的是美妙喜人的景象,憑著經驗,我們知道這里是用樂景來襯托哀情。比如我們學過的《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離家出征的時候,楊柳輕揉,隨風漫舞;如今返回故鄉,雪花紛飛,凄清陰郁。用楊柳依依的陽春來反面襯托展示在征戰過程中經受的磨難。用王夫之的話說就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第二句:“江邊一望楚天長”描寫了美好的景物之后,立刻轉入凄苦的境界,詩人站立在江邊,感受著美好的秋景,但是,僅僅一望那遼闊的“楚天”,便陷入了無限的惆悵,因為他想到了自己的親人馬上就要遠行了。大家會想到劉永《雨霖鈴》中的句子:“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楚天:就是南方的天空。因為古時候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耙煌倍郑浅魃瘢怀隽嗽娙送蝗欢恋碾x愁。我們在送別親友的時候也是這樣,可能在走進站臺的前一刻還有歡聲笑語,而當那熟悉的背影消失于站臺,一股難以抑制的惆悵便用上心頭,正所謂“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第三句:“片帆煙際閃孤光”“煙際”是指云煙迷茫之處。江上的霧氣和天邊的云氣混成迷茫的一片,而親友的那只孤舟即將消失在那里。正如李白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又如第一課我們學過的劉長卿的句子:“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送別詩中常有的情感一是擔心旅途遙遠,友人能否安全到達,一是擔心有人旅途的寂寞孤單。這里,用“煙際”來突出一個“遠”字,而云煙迷茫也代表著未知的前程。用“孤光”來突出旅途的孤獨。以上是詞的上片。
下片:
前兩句:“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闭邇删鋵φ坦ふ胺Q佳句!罢鼬櫋保壕褪沁h飛的鴻雁,常用來比喻離別遠去的親人。同時,在古代,鴻雁是書信的代稱。傳說鴻雁可以替人傳遞書信,所以“征鴻”、“鴻雁”長出現在送別詩、思鄉懷人詩當中!拌描谩笔敲烀5囊馑迹@里照應上片中的“煙際”。親人乘船遠去,詩人獨立江邊久久目送,可以看出感情的真摯。不僅目光隨著孤舟遠去,連詩人的心也隨著親人遠去了:“思隨流水去茫!。“水”象征著無窮無盡的思念與愁苦,象征阻隔,象征青春易逝,年華易老。
最后一句:“蘭紅波碧憶瀟湘”“蘭”是指蘭花中開紅花的一種!皯洖t湘”三個字包含著一個典故。傳說,舜在南巡視察時,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沒有和他同往,后來她們后悔沒有陪伴著舜,于是追趕舜的行程,當她們走到洞庭湖畔時,卻得到舜已經死在蒼梧的消息,她們悲痛不已就投了湘水而死。湘水與瀟水在湖南匯合,稱為“瀟湘”!皯洖t湘”常用來比喻分別在天涯的親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著。那么這句詩的意思是:來年蘭花紅、江水碧的時候,我們還會互相思念。越是花好月圓、良辰美景的時刻,越是渴望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所以,蘭紅波碧、桔柚飄香更能引起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感情真摯動人。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盧祖皋〔宋代〕
彭傳師于吳江三高堂之前釣雪亭,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余賦之。
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謾留得莼鱸依舊?墒枪γ麖膩碚`,撫荒祠、誰繼風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云起,夜窗如晝。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是、題詩時候。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
譯文:
伸手挽住那在風中飄搖的柳絲,詢問那這夷子皮和當日的那葉扁舟,近來可曾到過這?陸龜蒙平時以筆床茶灶自隨,不染塵氛。時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飄蕩,循環往復,年復一年。這位江湖散人當年的茶煙,似倒還零落未久呢。但天隨子此時又在何方?可是世人往往都為功名利祿所誤,手撫三高堂那荒敗的祠堂,不知后世之中還有誰能繼承三高那樣的品性?古往今來,遺恨無窮,盡皆消泯于搔首之間?罩酗w過一行大雁,雁影倒映在江水中,江邊梅花凋殘,四野明潔,了無塵土,風起雪飛,潔白的雪色,映照得夜窗一片明凈,恍若白晝。這清絕的萬里乾坤,還是托付給漁翁釣叟的釣竿吧。這正好是激人詩興,提筆吟詩的時候。猛然間我拍著釣雪亭的六桿,呼喚著空中飛翔的鷗鷺,與它約定他年我也會來此做一個釣叟。鷗鳥的身影一掠而過,我們共飲著那樽清酒。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等。共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彭傳師:詞人好友,具體生平不詳。三高堂:在江蘇吳江。宋初為紀念春秋越國范蠡、西晉張翰和唐陸龜蒙三位高士而建。趙子野:名汝淳,字子野,昆山人。太宗八世孫,開禧元年(1205年)進士。詞人好友。這(chī)夷:皮制的口袋。春秋時范蠡協助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后,泛舟五湖,棄官隱居,指號這夷子皮。零落茶煙未久:緬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謾(màn)留得莼(chún)鱸(lú)依舊:緬懷晉人張翰。垂綸(lún):垂釣。
賞析:
這年一首借寫夜季之景,寄托詞人歸隱而去抒愿望之作。
詞抒上片著重歌詠“三高”,以抒發追思先賢抒幽情!巴熳★L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表達追懷范蠡之情。筆姿瀟灑,落響不凡。一下子便將讀者帶入出追憶住昔抒藝術境界。詞人以“風前挽柳”發問,構思奇特;而所問之事,則為當年鴟夷子抒扁舟。接著以“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边@兩句年詞人在緬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抓住出其嗜茗抒典型細節,突現出其隱居生活抒無限情趣!爸櫫舻幂击|依舊!币檬隳陱埡惨蚯镲L起思念故鄉莼羹鱸膾抒故事,追憶當年棄官歸隱抒賢士張翰。張翰抒情懷,已成往跡,此時只有莼菜鱸魚,依然留味人間。詞人不禁再次感慨發問:“塵年功名從來誤,撫荒祠、誰繼風流后?”詞人身處野草荒蕪抒古寺,思及古人前賢抒功名之事,不禁感慨萬千。
詞抒下片著重寫釣雪亭邊夜雪抒情景,進而表明自己如前賢一樣隱居垂釣抒心愿。“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云起,夜窗如晝!边@三句先點季節,次寫雪飛,再寫雪景,筆調秀麗。思澈神清,繪景如畫,接著以“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年、題詩時候!比湟l贊嘆之情。這江山夜雪,萬里乾坤,霎時成為瓊瑤世界。塵年這清絕人寰抒勝景,又有誰來欣賞呢?看來只能“付與漁翁釣叟”出。這時,只有他們年天地間真正抒主人。除此以外,對于詞人來說,也年最好不過抒題詩抒時候。詞人思量至此,不覺逸興頓生,“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北砻髟~人此時內心全為清景所陶醉,也表達出對“三高”抒高度崇敬抒心情。這里所呼喚抒鷗鷺,虛實結合,言明心先。言其為虛指,年即使有,它們未必能懂得人抒心意。說年實指,古時誓先高隱抒人,都慣于和鷗鷺結盟為友,因此先同道合有意隱居于江湖抒人士,塵以稱為鷗盟,詞人年和友人趙子野等同來抒,稱他們為同盟抒鷗鷺,也年非常切合抒。
在詞抒上片,詞人縱情歌贊三高抒高風亮節,以實寫虛,先拓開境界。而以“撫荒祠誰繼風流后”一句,為下片即景抒懷歌詠釣雪亭這一主題,奠定出根基。上片所詠,只年“山雨欲來”之前抒襯筆。下片寫釣雪亭上所見抒江天夜雪抒清景,以及詞人和友人在觀賞此景之后,對漁翁釣叟抒艷羨,對水邊鷗鷺抒深情呼喚,對自己他年有先垂綸抒衷心誓愿,才年這首詞抒主體。這首詞有意在筆先、一唱三嘆、情景交融、神余言外之妙。除此之外,意境清新、優美,語言雋麗,表現出詞人清俊瀟灑抒風格,年一首成功之作。
盧祖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記游松風亭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翻譯
我曾經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風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個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頭望向松風亭,還在高處,心想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這樣想了一會兒,忽然對自己說:“這里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庇谑切那橐幌伦臃潘闪,好像已經掛在漁鉤上的魚兒忽然得到了解脫。如果人們都能領悟隨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馬上就要上陣殺敵,耳邊聽得戰鼓聲聲,想到前進殺敵也是死,逃跑受到軍法處置也是死,到那時,一樣能放下顧慮,很好地休息一番。
注釋
松風亭:在廣東省惠陽縣東彌陀寺后山嶺上。
嘗:曾經。
寓居:暫居。
惠州:今廣東惠陽縣。
嘉祐寺:故址在白鶴峰以東,明代改建城隍廟。
縱步:放開腳步走。
就:靠近。
止息:停下來休息。
宇:屋檐。
木末:樹梢。
意謂:心里說,文中有“心想”之意。
由是:因此。
雖:即使。
兵陣:兩軍對陣交鋒。
死敵:死于敵手。
死法:死于軍法。
恁么時:這時候。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章悖為相,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州)。十月,蘇軾到達惠州,居住在嘉祐寺,游覽松風亭時作此文。
賞析
文章題目標明“記游”,本可記述游歷經過和松風亭的由來及四周的景物。但蘇軾非為敘事,而是明理。從“意謂如何得到”,悟出世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的道理。這種即時放下,隨遇而安,“當甚么時,也不妨熟歇”的曠達態度,正是蘇軾從自己豐富的人生磨礪中,觸動外物,偶然得之的。一件本來令人沮喪的遭遇,換個角度想,豁然開朗,“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這種思考方式,在后來貶謫過程中不斷從蘇軾筆下表現出來,這既是蘇軾對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種積極反抗——以樂處哀,又是蘇軾在具體現實中始終不墮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種曠遠開闊境地的呈示。
文章讀來有味,是因為作者寫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后的自得心情。這自得既表現在他對作出決定后“是心”“忽得解脫”的描述,又表現在他對“若人悟此”當有之事的想像。其實,他的自得,實是對隨遇而安人生態度的肯定。小品僅記作者生活中的一點感受,并不追求情節的完整和事理的嚴密,思之所至,筆亦隨之。又出語平淡、通俗卻意味深永,能真實再現作者為人坦誠、天真、達觀、有趣的一面。
文中寫蘇軾思緒變化過程,跌宕起伏,頓挫有致。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話說出,真率親切。其間幾處宋時口語的運用,更能收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藝術效果。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7
風入松·危樓古鏡影猶
張炎 宋代
危樓古鏡影猶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識東西晉,想如今、也夢邯鄲。縹緲神仙海上,飄零圖畫人間。
寶光丹氣共回環。水弱小舟閑。秋風難老三珠樹,尚依依、脆管清彈。說與霓裳莫舞,銀橋不到深山。
譯文
譯文獨倚高樓,望鏡中身影猶感孤冷凄清寒。孤燈下形單影只,只能獨坐與孤影相看。桃花獨自開放不知朝代變更、人事變遷,離開故鄉已久很多年,什么時候才能再回去呢?海上那神仙住處虛無縹緲,只能在這人世間飄蕩流浪。霞光如錦與云霧共環繞,溪流淺淺、小舟悠閑的停靠在淺灘邊上。生命力強的珍木從不懼秋風蕭瑟,心中愁緒萬千,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憂悶。那翻飛的霓裳舞曲不再有,通向月宮的銀橋也無法到達那遙遠的山嶺。
注釋
危樓:高樓。倒景:一作“倒影”。寶光:神奇的光輝。丹氣:赤色的水氣。亦指彩霞;丨h:環繞。水弱:水流細小。難老:猶長壽。多用作祝壽之辭。三珠樹:本作“三株樹”,出自《山海經·海外南經》,原指古代傳說中的珍木,又是對唐初王勔、王勮、王勃兄弟三人的美稱,另還指王鐸、倪元璐與黃道周,他們均為明代重要的書法家。依依:留戀,不忍分離。脆管:笛的別稱。銀橋:傳說中仙杖變化而成的大橋。橋可通月宮。
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8
詩經·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翻譯
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月亮出來多潔白,美人儀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緩,讓我思念心憂愁。
月亮出來光普照,美人儀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優美,讓我思念心煩躁。
注釋
皎:謂月光潔白明亮。
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嬌美。
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
窈糾: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的曲線美。
勞心:憂心。
悄:憂愁狀。
懰:音柳,嫵媚。《埤蒼》作“嬼”,妖冶。
慅:憂愁,心神不安。
燎:明也。一說姣美。
夭紹:形容女子風姿綽絕。
慘:當為“懆(cǎo)”,焦躁貌!都瘋鳌罚骸皯K當作懆,憂也!
鑒賞
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陳國統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今注》認為描繪“陳國統治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多認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
詩從望月聯想到意中女子的美麗,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體態,越思越憂,越憂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綽絕,月夜的優美,構成了動人情景,又別是一番詩情畫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輪圓月灑著皎潔的銀輝,這夜色顯得格外的美麗。這是寫景,也是寫情。這句交待了詩人活動的背景是在一個月光明麗的夜晚,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誘惑力,容易使人對景生情,發出許多美好的聯想。同時,結合下句,這句又有著比興的作用,以月光的美來比喻所愛人的美,是很恰貼的!百肆刨狻狈从吵鲞@時在詩人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嬌美的女子,引起他無限的愛慕和情思。天上有著皎潔的月光,地上有著嬌美的女子,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圓,天愜人意。“舒窈糾兮”一句寫詩人仔細端詳女子時的感覺。在月光下,她不但顯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條、秀美,真讓人神顛魄蕩;而更吸引人的,是她還有一種氣質美,她舉止舒緩,雍容大方,性情安靜,而這氣比外表更富有魅力!皠谛那馁狻保司涫窃娙俗匝云湫那榈臒⿶灐T鹿饷溃烁,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舉止,使得詩人一見鐘情,而又無從表白,因而生發出無限的憂愁和感慨。
這首詩的景色描寫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無限的情意,而讓它作為背景來襯托,則女子的倩影愈發顯得秀美。同時,月光朦朧下,一個線條優美的女子在緩緩起步,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種朦朧美的韻味。所以,這一景色很富有畫意,而畫意又滲透了無限的詩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也許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為它普照一切,籠蓋一切,所謂“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很遠很遠,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長相思》)。詩人“虛想”著她此刻姣好的容顏,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時而分明,時而迷茫,如夢似幻。
《月出》的情調是惆悵的。全詩三章中,如果說各章前三句都是從對方設想,末后一句的“勞心悄兮”、“勞心慅兮”、“勞心慘兮”,則是直抒其情。這憂思,這愁腸,這紛亂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礎上產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誘發,充滿可思而不可見的悵恨。其實這悵恨也已蘊含在前三句中:在這靜謐的永夜,“佼人”月下獨自地長久地徘徊,一任夜風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著自己。這真是“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與迷茫的意境和惆悵的情調相適應。《月出》的語言是柔婉纏綿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嘆詞“兮”收尾,這在《詩經》中并不多見!百狻钡穆曊{柔婉、平和,連續運用,正與無邊的月色、無盡的愁思相協調,使人覺得一唱三嘆,余味無窮。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的“窈糾”、“懮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可謂一韻到底,猶如通篇的月色一樣和諧。其中“窈糾”、“懮受”、“夭紹”俱為疊韻詞,尤顯纏綿婉約。
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一經《月出》開端,后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李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杜甫《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顏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渚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不管它們如何變換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即迷離的意境,悵惘的情調。這種意境與情調,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這些濫觴于《月出》的望月懷人詩賦作品,總能使人受到感動與共鳴,這也正如月亮本身,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江上阻風
清代:宋琬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譯文: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睡醒起身心緒無聊,閑倚著舵樓,西望瞿塘水路悠悠,前程未可酬。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風險浪驚船阻江上,客思灑清淚,一夜西風吹白浪頭,愁白游子頭。
注釋:
睡起無聊倚舵(duò)樓,瞿(qú)塘西望路悠悠。
瞿塘:亦作“瞿唐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賞析: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訟,冤始盡白”,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再次被清廷起用,授與四川按察使。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鼻皟删渲笔阈匾,“無聊”直接點明此時的心情,“倚舵樓”是他此時精神無所寄托的真實寫照。舟行瞿塘峽,風大浪猛,水流湍急,詩人被阻停留于此,百無聊賴的以昏睡來消磨時光,睡醒之后更加無聊,于是倚靠在舵樓上眺望:瞿塘峽山勢險要,壁立如削;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遙遙西望,漫漫長路,不知何處是盡頭!詩人一語雙關表面寫瞿塘峽的險要景觀,實際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險惡漫長:自己無故被人誣告下獄,而今再次踏上仕途,詩人不禁一陣驚懼惶恐。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边@兩句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淚,同時妙用夸張;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發,把長江擬人化,手法新奇!
詩人遠離家鄉,想到家中的妻兒,不禁潸然淚下,淚水滴落江中,化作滾滾的滔天巨浪咆哮著、怒吼著似乎發泄著心中的怨憤。一夜西風,流更急,浪更大,仿佛長江也被風浪所阻。江水翻騰,浪花雪白;詩人佇立風中,白發飄飄,觸景傷情,心有戚戚:故園之思,羈旅之愁,仕途之苦......,種種復雜的情感“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耙晕矣^物,物皆著我之色!痹娙说纳硇呐c長江融為一體,我即江水,江水即我,詩人的愁苦也融入了江中,朵朵浪花不正是滿江的白發嗎!
本詩用語奇麗,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路悠悠、征人淚、巨浪、西風、白頭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在高壓統治之下驚懼惶恐、憤懣悲涼的思想感情。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風鳶圖詩
明代: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譯文: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
孩子們找來柳條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線,搓成長長的線條便開始放風箏。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春風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將風箏送上天去,也希望長輩的栽培可以帶著孩子們上青云之端。
注釋:
柳條搓(cuō)線絮(xù)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yuān)。
鳶:老鷹。紙鳶上常畫老鷹,故名。風鳶:風箏。搓:兩個手掌反復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別的東西上來回的揉。絮: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稱為柳絮,也稱柳綿。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以八尺為一尋,千尋是極言其長。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消得:消耗,耗費。帶將:帶領。
賞析:
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將詩與畫有機地結合起來,詩與畫互相補足,饒有生趣。這首詩寫放紙鳶前的準備和紙鳶飛上天時的感想,沒有直接鋪敘放紙鳶的活動,那該是留給畫面去交代了。詩人告訴讀者,一群孩子使勁地搓呀搓,等放紙鳶的線搓得夠長了,大家便興致勃勃地來到郊外。然后讀者可從畫面看到,這是一個放紙鳶的好日子,風兒吹著,陽光照耀,孩子們不停地四處奔跑,把紙鳶送上天空。由這個畫面,詩人興起了感想:春風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把紙鳶一個一個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長輩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個一個培養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詩的前半部著力於對小孩子放紙鳶前準備活動的描述。詩人并沒有全面描繪各項準備活動,只是從其中的一個細節入手,寫他們如何努力地編織紙鳶引線。連續三個「搓」字把小孩子們認真而急切的形態表露無遺。缺乏耐心的兒童對這樣的單調而費力的勞動不覺乏味,可見他們對放紙鳶是多麼的期待。緊接的「夠」字,寫出他們搓的引線一達到足夠的長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種按捺不住的喜悅和躍躍欲試的心情躍然紙上,彷佛一個個立刻就要跳將起來,把自己的紙鳶放上天去。詩人對兒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準確而又刻畫得細致入微。最后兩句點明詩人思緒的飛揚,畫面上的無憂無慮的兒童彷佛是他年少時的身影,他牽著紙鳶,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時起,嚴酷的現實擊碎了他一個又一個夢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飽經人世滄桑,但他依然對未來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憑藉春風的助力,飛上青云。對紙鳶而言,「春風」是指把它帶上天空的和風;對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師長的栽培,可以「帶」著小孩子上青云之端。全詩虛實相生,既有濃厚的現實生活的氣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麗色彩。
好的題畫詩,有助於理解畫的內涵;讀者讀詩品畫,可充分發揮想像。這首詩是詩畫相生的一個成功的典型例子。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春日偶成·云淡風輕近午天
朝代:宋代
作者:程顥
原文: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注解:
此明道先生自詠其閑居自得之趣。言春日云煙淡蕩,風日輕清,時當近午,天氣融和。傍隨于花柳之間,憑眺于山川之際,正喜眼前風景,會心自樂,恐時人不識,謂余偷閑學少年之游蕩也。
O宋程顥,字伯淳,洛陽人。謚明道先生,,從祀孔子廟庭。
①云淡:云層淡薄,指晴朗的天氣。午天:指中午。
、诎S柳:傍隨于花柳之間。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隨,沿著。川:瀑布或河畔。
、蹠r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軐⒅^:就以為。將:乃,于是,就。偷閑:忙中抽出空閑的時間。
譯文:
云淡、風輕、花紅、柳綠,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硖庍@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可是誰知道我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我像年輕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詩,描寫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開頭兩句寫云淡風輕、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機;第三句是詩意的轉折和推進,第四句更進一步說明自己并非學少年偷閑春游,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哲理,以及對自然及宇宙的認識。全詩表達了理學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務實功夫,也表現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意境。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全詩寫出了詩人懷念少年時在故鄉時的事情,表達了詩人心中對少年、故鄉的懷念。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風賦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抵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幃,經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慘凄惏栗,清涼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篾,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翻譯
楚襄王在蘭臺宮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陣風颯颯吹來,楚襄王就敞開衣襟迎著吹來的清風說:“這風好爽快呵!這是我與百姓共同享受的嗎?”宋玉回答道:“這只是大王享受的風,百姓怎么能與王共同享受它呢!”
楚襄王說!帮L是天地間流動的空氣,它普遍而暢通無阻地吹送過來,不分貴賤高下,都能吹到,F在你卻認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難道有什么理由嗎?”宋玉答道。“我聽老師說,枳樹彎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鳥來作窩。有空洞的地方,風就會吹過來。由于所依托的環境條件不同,風的氣勢也就不同了!
楚襄王問道:“那風,最初是從哪里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風在大地上生成的,從青翠小草尖上興起,逐漸擴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著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風往來不定,形成撞擊物體的聲音;風勢迅疾飄揚,猶如怒火飛騰,風聲如雷,風勢交錯相雜。飛砂走石,大風摧樹折木,沖擊森林原野。等薊風勢逐漸平息下來,風力微弱,四面散開,只能透進小孔,搖動門栓了。風定塵息之后,景物顯得鮮明燦爛,微風漸漸向四面飄散。所以使人感到清涼舒暢的雄風,就飄動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墻,進入深深的王宮。它吹動花草,散發香氣,在桂樹和椒樹之間往來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緩緩飛翔。于是風吹拂水上的荷花,掠過蕙草,分開秦蘅,吹平新夷,覆蓋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劇回旋沖擊山陵,致使各種芳草香花凋零殆盡。然后風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進宮室,上升到絲織的帷帳里,進入深邃的內室,這才成為大王的風了。所以那種風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凄涼寒冷得很,清涼的冷風使人為之感嘆。清清涼涼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聰目明,身心安寧,這就是所說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風呀!”
楚襄王說!澳銓@件事解說論述得太好了!那么老百姓的風,是不是也可以說給我聽聽呢?”宋玉回答說:“老百姓的風是從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刮起來的,揚起的塵土,煩躁憤懣地回旋盤轉,沖擊空隙,侵入門戶。刮起塵沙,吹散灰堆,攪起污穢骯臟的東西,揚起腐爛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甕口做的窗戶,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所以那種風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令人心煩意亂,憂郁苦悶,受到悶熱之氣,得了濕病,使人內心愁昔,生病發燒。風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瘡,吹剄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紅腫,受風得病后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于半死不活狀態。這就是所講的老百姓的雌風呀!
注釋
楚襄王:即楚頃襄王,名橫,楚懷王之子,周赧王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前—前)在位。
蘭臺之宮:朝廷收藏典籍收羅文士之所,也為楚王冶游之處,在郢都以東,漢北云夢之西。
景差:楚大夫,《漢書·古今人表》做“景磋”。“差”為“磋”之省借。
侍:站立左右侍候,這里指隨從。
颯:風聲。
披襟:敞開衣襟。
當之:迎著風。當,對著,面對。
寡人:古代君王對自己的謙稱,意為“寡德之人”。
庶人:眾人,指人民。
共:指共同享有。
邪:同“耶”,疑問語氣詞。
獨:唯獨,只是。
安:疑問代詞,怎么。
得:得以,能夠。
溥:通“普”,普遍。
暢:暢通。
枳:一種落葉小喬木,也稱枸橘,枝條彎曲,有刺。
句:彎曲。
來:招致。
巢:用作動詞,筑巢。
空穴來風:有洞穴的地方就有風進來?昭ǎB綿詞,即孔穴。
其:指“鳥巢”和“風”。
托:依靠,憑借。
然:如此,這樣。
殊:異,不同。
夫:句首發語詞,無實義。
始:開始,最初。
安:怎樣。
青蘋之末:即青蘋的葉尖。蘋,蕨類植物,多年生淺水草本。亦稱“四葉菜”,“田字草”。
侵淫:漸漸進入。
溪谷:山谷。
盛怒:暴怒,形容風勢猛烈。
囊:洞穴。
緣:沿著。
泰山:大山。
泰:通“太”。
阿:山曲。
飄忽:往來不定的樣子,此處形容風很大。
淜滂:大風吹打物體發出的聲音。
激飏:鼓動疾飛。
熛怒:形容風勢猛如烈火。熛,火勢飛揚。
耾耾:風聲。
雷聲:言風聲如雷。
回穴:風向不定,疾速回蕩。
錯迕:盤旋錯雜貌。
蹶石:搖動山石,飛沙走石。蹶,撼動。
伐木:摧斷樹木。
梢殺林莽:摧毀樹林和野草。梢殺,指毀傷草木。莽,草叢。
被麗披離:皆連綿詞,四散的樣子。
沖孔:沖進孔穴。
動楗:吹動門閂。楗,門閂。
眴煥粲爛:皆連綿詞,色彩鮮明光華燦爛的樣子。
離散轉移:形容微風向四處飄散的樣子。
飄舉:飄飛飄動的意思。
升降:偏義復詞,“升”意。
乘凌:上升。乘,升。
高城:高大的城垣。
深宮:深邃的宮苑。
抵:觸。
華:同“花”。
振:搖動振蕩。
桂:桂樹,一種香木。
椒:花椒,一種香木。
翱翔:形容風像鳥一樣在空中翱翔回旋。
激水:激蕩的流水,猶言急水。
芙蓉之精:芙蓉的花朵。精,通“菁”,即華(花)。
獵:通“躐”,踐踏,此處為吹掠之意。
蕙:香草名,和蘭草同類。
離:經歷!妒酚洝ぬK秦列傳》張守節《正義》:“離,歷也。”
秦蘅:本產于秦地(今天水一帶)的一種杜衡。
概:古代量谷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此處為吹平意。
新夷:即“辛夷”,又名“留夷”,一種香草。
被:覆蓋,此處為掠過之意。
荑楊:初生的楊樹。
回穴沖陵:回旋于洞穴之中,沖激于陵陸之上。沖,沖撞。陵,通“凌”,侵犯。
蕭條眾芳:使各種香花香草凋零衰敗。蕭條在此處用為動詞。
倘佯:猶“徘徊”。
中庭:庭院之中。一說即位置居中的庭院。
玉堂:玉飾的殿堂,亦為殿堂的美稱。
躋:上升,登上。
羅。河媒z羅織成的帷幔。
洞房:指宮殿中深邃的內室。洞,深。
中人狀:指風吹到人身上的樣子。中,吹中,吹到。狀,狀況,情形。
直:特意,特別。
憯凄:凄涼悲痛的樣子。
惏栗:寒冷的樣子。
增:通“層”,重復,反復。
欷:唏噓。本是嘆息或嘆息聲,這里是說在酷熱的天氣,遇到一陣清涼的風吹來,不禁爽快地舒了一口氣。
清清泠泠:清涼的樣子。
愈病:治好病。
析酲:解酒。酲,病酒,酒后困倦眩暈的狀態。
發明耳目:使耳目清明。發,開。明,使之明亮。
寧體便人:使身體安寧舒適。
論事:分析事理。
豈:通“其”,表示期望。
塕然:風忽然而起的樣子。
窮巷:偏僻小巷。
堀堁:風吹起灰塵。堀,沖起。堁,塵埃。
勃郁:抑郁不平。
煩冤:煩躁憤懣。
襲:入。
沙堁:沙塵,沙土。
死灰:冷卻的灰燼。
駭:驚起。此處為攪動之意。
溷濁:指污穢骯臟之物。溷,通“混”。
腐馀:腐爛的垃圾。
邪。褐革L從旁侵入。邪,通“斜”。薄,迫近。
甕牖:在土墻上挖一個圓孔鑲入破甕做成的窗戶。甕,一種圓底圓口的陶制器。牖,窗戶。
室廬:指庶人所居住的簡陋小屋。廬,草屋。
憞溷:煩亂。
郁邑:憂悶。
毆溫致濕:驅來溫濕之氣,使人得濕病。毆,通“驅”。
中心:即心中。
慘怛:悲慘憂傷。怛,痛苦。
造熱:得熱病。
中唇:吹到人的嘴唇上。
胗:唇上生的瘡。
得目為蔑:吹進眼里就得眼病。
啖齰嗽獲:中風后口動的樣子。啖,吃。齰,咬。嗽,嚼。嗽,吸吮。獲,大叫。
死生不卒:不死不活。此言中風后的狀態。生,活下來,指病愈。卒,通“猝”,倉卒,比較快地。
賞析
風沒有生命,本無雄雌之分,但王宮空氣清新,貧民窟空氣惡濁,這乃是事實。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對風的感知不同,生動、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風”與“雌風”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與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前者驕奢淫逸,后者凄慘悲涼。寓諷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帝王幽居深宮,生存環境優越,肆虐的狂風進了高城深宮,早已化為清涼治病的和風;而生活在窮巷貧窟的庶民生存環境惡劣,沒有防護實施,狂風肆意侵凌,無奈的遭受著風的凄苦。正如文中指出“枳勾來巢,空穴來風,所托者然也,則風氣也殊焉!币驗樯鏃l件的不同,所以對風的感受也就不同,風帶給帝王的是享受,帶給貧民的是災難。不管宋玉是插科打諢,逗帝王開心,還是暗藏諷諫,風帶給不同條件的人的禍福感受是客觀存在的。
文章從開頭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睘榈谝欢。這段通過引起“雄風”和“雌風”論辯的背景,提出風氣帶給人不同感受的論點。
第二段論述了風的形成、起源以及由弱到強、由強衰弱直至進入深宮化為清風四處飄散吸取萬物精華而后帶給帝王享受的過程。肆虐的狂風在入城前飄散為清風乘越高墻入於深宮,搖動華葉,徘徊香木之間,尋取其幽香;臨池采芙蓉芳香;出水掠蕙草濃香;劈開秦衡,擺動新夷掠取清香,披開荑楊收取嫩香,然后帶著五香的新鮮徜徉中庭,北上玉宮,又通過層層帷幕進入深宮。這段描寫頗為生動,像是描寫一個殷情而又謹慎的君王侍臣,小心的調制著君王需求的和風。這里對風的描寫暗喻了帝王貪欲的神圣特權,以及臣民伺候帝王的恭敬與虔誠。帝王得到的不像是自然的風,而是精心調制的服務。這風帶給帝王的享受,好像是一付神藥,這種輕松與愉悅像是病愈酒醒,耳聰目明,舒服至極,使得帝王不由的感嘆“好痛快!”這就是帝王享受的雄風。這也是對帝王的生活側面寫照,揭示了帝王生活的奢求與貪欲。
第三段論述了庶人的風。突然起於閉塞的巷道中,揚起沙塵,像憤怒的`冤魂惡鬼叫囂著沖孔襲門。光這來勢,就讓人感覺這風對于貧民不懷好意的侵犯是何等的囂張可怕。±^而卷起沙粒,吹起死灰,攪起污穢骯臟的垃圾,揚起腐臭的氣味,斜插進破甕做的窗戶,直沖茅廬。這陰風在貧窟里肆意妄為,使得貧民頭昏胸悶,傷心勞神,疲軟無力,繼而發燒生病,吹到嘴上生口瘡,吹到眼上害紅眼病,進而嘴巴抽搐吮動,咿呀叫喊,說不出話來,得了中風病。這就是庶人的雌風。通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深切感受的庶民生存環境的惡劣,以及庶民生存的艱難與痛苦。
通過帝王的雄風與貧民的雌風,我們深切感受到同在一片藍天下的生命是如此的不平等。這不平等的根源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權的肆意踐踏。因為生存環境的不同,造成雄風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享受,而雌風帶來的是欲哭無淚的災殃。
創作背景
楚襄王不思振作、與殺父仇人握手言歡,國勢雖然日趨式微,可是作為國君的襄王卻沉湎于驕奢淫佚的生活中。他帶著侍臣們到處游賞,或登高唐之臺,或游云夢之浦。襄王如此追求享受而置國家衰敗于不顧,身為侍臣的宋玉感到憂慮,于是便借風為題,寫了這篇賦。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3
西陵遇風獻康樂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發。
趣途遠有期,念離情無歇。
成裝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瞻涂意少悰,還顧情多闕。
哲兄感仳別,相送越坰林。
飲餞野亭館,分袂澄湖陰。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回塘隱艫栧,遠望絕形音。
靡靡即長路,戚戚抱遙悲。
悲遙但自弭,路長當語誰!
行行道轉遠,去去情彌遲。
昨發浦陽汭,今宿浙江湄。
屯云蔽曾嶺,驚風涌飛流。
零雨潤墳澤,落雪灑林丘。
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
曲汜薄停旅,通川絕行舟。
臨津不得濟,佇檝阻風波。
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
西瞻興游嘆,東睇起凄歌。
積憤成疢痗,無萱將如何!
翻譯
原擬孟春即動身,牽延仲春未成行。
奔赴上路遠有期,思念不盡離別情。
打點行裝待吉日,泛舟前往樂良辰。
展望前程樂觀少,回顧往事遺憾深。
仁兄道別感傷多,遠送郊野又一程。
餞行效外亭館里,握別湖南水清靜。
挽留對話同悲傷,行客眷念情難分。
池塘彎曲隱舟楫,遠望隔斷匿身影。
遲緩踏上漫長路,憂懼遠悲存于心。
遠悲徒然自制止,路長愁思向誰傾?
行走不停路轉遠,越去越遠遲緩增。
昨日起錨浦陽北,今天停泊浙江濱。
云層聚集掩重嶺,急風涌起飛流驚。
斷續細雨潤丘澤,飄飄雪花灑山林。
浮云遮掩峰巒暗,積雪覆蓋田野隱。
曲塘深處停行旅,通達大河無船行。
面臨渡口不得過,風浪阻隔船下帆。
寂寞冷落沙洲邊,景象慘淡心如焚。
西望萌生行游嘆,東看興起凄愴吟。
怨恨郁結成疾患,如何忘憂去病根?
注釋
西陵:指錢塘。
康樂:指謝靈運,是惠連的從兄,與惠連友善,曾同游始寧墅。
指:打算,決定。
盂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古人常于季節名稱前冠以孟、仲、季,以表季節中的月次。
春仲:即仲春,指春季的第二月。
趣途:上路。
趣:同“趨”,趨向,奔赴。
歇:盡,竭。
成裝:整理好行裝。
良辰:謂好日子。
陶:樂,喜悅。
嘉月:嘉美的月份,指春月。
瞻:向前望。
悰:樂。
闕:缺憾。
哲兄:對兄長的敬稱,此指謝靈運。
仳別:分別。
仳:別離。
坰林:野外的樹林。
飲餞:設宴飲酒餞別。
亭館:供人游憩歇宿的亭臺館舍。
分袂:分手。
袂:衣袖。
澄湖:明凈的湖水。
陰:水之南曰陰,此謂湖水的南面。
凄凄:悲傷貌。
留子:留下的人,指靈運。
眷眷:依戀向往貌。
浮客:猶言“游子”,指詩人自己。
回塘:曲折的堤岸。
艫栧:船頭和船槳。
形音:形影和聲音。
靡靡:遲遲,緩慢貌。
即:就,往。
戚戚:憂傷貌。
抱:懷著。
遙悲:遠途之悲。
弭:終止。
轉:更。
去去:意謂離去愈來愈遠。
彌:更。
遲:長久。
浦陽:浦陽江,又稱浦江。錢塘江支流。
汭:河流轉彎處。
浙江:水名。古漸水,又名之江,以其多曲折,故稱浙江。
湄:水邊。
屯云:聚集的云層。
曾嶺:高山。
曾:通“層”,重疊。
零:落。
墳:高地。
澤:沼澤,聚水的洼地。
灑:灑落,散落。
林丘:樹木和土丘,泛指山林。
丘:丘陵,低矮小山。
浮氛:飄動的云霧。
晦:暗。
崖巘:高崖險峰。
巘:山峰。
積素:積雪。
素:白色,用以指代白雪。
惑:迷惑。意謂分辨不清。
原疇:平疇原野。
原:原野。
曲汜:曲折的水流處。
汜:由干流分出又匯合到干流的水。
。和ā安础保2础
停旅:駐留的旅人。
津:渡口。
濟:渡。
佇楫:停船。
佇:停止。
楫:船槳,此代指船。
蕭條:寂寞,冷落,凋零。
洲渚:水中陸地,大的曰洲,小的曰渚。
氣色:景象。
諧和:即和諧,協調,意謂賞心悅目。
興:起。
游嘆:離家在外的感嘆。
東睇:向東望。
睇:小看,泛指看。
凄歌:悲歌。
積憤:久積之憤。
憤:怨恨。
疢痗:憂傷,疾病。
無萱:沒有忘憂草。
萱:忘憂草,意為不能忘憂。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于元嘉七年(430年)夏歷的仲春二月,年已二十四歲的謝惠連告別了他所熟悉的會稽(今紹興),沿水路北上,向著當時的京城建康(今南京)進發,首次踏上了仕宦之途。
賞析
一至四句敘述了詩人臨行前那一縷淡淡的哀愁。“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發。趣途遠有期,念離情無歇。成裝候良辰,漾舟陶嘉月!敝该髁藛⒊痰募竟澆皇敲洗赫,而是仲春二月。謝靈運有答詩云“暮春雖未交,仲春善游邀”,也可以證明倆人的分手是在二月。念路途遙遠,離情即迫。行裝業已打點完畢,行前再與族兄泛舟賞月。這時,閑適恬淡的心情早已不復存在,遙望著伸延不盡的路途,難免又生悲慨!罢巴恳馍賽,還顧情多闕”則暗示了此次出仕的矛盾心情。本來,步人仕途,為日后一展宏愿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石,這應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詩人卻流露出一種難言的傷感。
五至八句描繪了詩人與族兄分別時那一幕傷感的場面。“哲兄感仳別,相送越垌林。飲餞野亭館,分袂澄湖陰!弊逍炙土艘怀逃忠怀,越城郭,穿林間,餞飲之后,終于在湖畔長揖作別了。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史載,靈運無所推重,惟與惠連結忘年交。景平元年(423年)靈運由永嘉郡去職移居會稽,過視了年僅十七歲的謝惠連,便大相知賞。元嘉五年(428年)靈運表陳東歸,復與惠連等共為山澤之游。《謝氏家錄》載:靈運每對惠連輒有佳句。其在永嘉供職時,竟日思詩不得,忽夢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這一名句。靈運頗以為得意,常說:“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可見兩人之一往情深。這次分手是難舍難分的。更何況,這一年春正月,與謝靈運深構仇隙的會稽太守孟顓頡告發靈運謀反,靈運只好詣闕上表以自解,被命為臨川內史。這就意味著,這次離別非同以往,兩人都要遠離會稽,各奔東西了。這更加劇了久結于懷的離愁別緒!捌嗥嗔糇友,眷眷浮客心;靥岭[艫栧,遠望絕形音!眻淌衷拕e,意緒綿綿。一葉輕舟漸漸的隱去了,身影漸小,別音漸消。
九至十二句刻畫了詩人拭淚啟程后的戚戚懷抱!懊颐壹撮L路,戚戚抱遙悲。悲遙但自弭,路長當語誰!”行邁靡靡,中心遙遙,長路漫漫,前程難料。這些,詩人以為自己尚可排解,但內心的憂思又向誰來傾述呢!靶行械擂D遠,去去行彌遲。昨發浦陽汭,今宿浙江湄。”離愁是綿長的,像一條路,走到哪里,它就伸延到哪里。正如李后主所感悟到的“離情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古往今來的離愁,凝結成了這些感人肺腑的詩句。后兩句用“昨發”“今宿”等字眼,將時光推移,隱含著詩人別情的凄苦悠長。
十三至十六句渲染詩人在西陵行舟受阻的場景。“屯云蔽曾嶺,驚風涌飛流。零雨潤墳澤,落雪灑林丘。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睗庠茲L滾,覆蓋著層巒起伏的群嶺,驚風陣陣,掀起了無數的浪花。霎時間,雨雪紛飛,潤澤了大地,籠罩了林丘!扒岜⊥B,通川絕行舟!眲t與詩題相映照。在這種惡劣的氣候里,詩人被迫在岸邊停泊下來。
十七至二十句以悲慨的語調總括全詩!芭R津不得濟,佇楫阻風波。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贝私栌谩犊讌沧印酚涊d的“臨津不濟”的語句,既是憑古傷今,也是寫的眼中實景。茫茫原野,萬物蕭條,自然逼出最后四句:“西瞻興游嘆,東睇起凄歌。積憤成疢痗,無萱將如何!”不管西瞻也好,東睇也好,嘆前程兇險,念知己已去,留下的只有悲慨,只有凄歌。積憤成疾,何以消憂。
這首詩結構十分嚴整。它以倒敘的手法,通過景物的細致描寫與時間的緩慢推移,將那淡淡的愁緒漸漸推向憂思難忘的極致,因而把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讀其詩,回環往復,絲絲入扣,給人以“漸入佳境”之感。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國風·邶風·谷風
[先秦]佚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譯文
山谷來風迅又勐,陰云密布大雨傾。夫妻共勉結同心,不該動怒不相容。采摘蘿卜和蔓青,難道要葉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拋棄:到死與你不離分。
邁步出門慢騰騰,腳兒移動心不忍。不求送遠求送近,哪知僅送到房門。誰說苦菜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薺。你們新婚多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
渭水入涇涇水渾,涇水雖渾河底清。你們新婚多快樂,不知憐惜我心痛。不要到我魚壩來,不要再把魚簍開。既然現在不容我,以后事兒誰來睬。
好比過河河水深,過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淺,我就游泳到對岸。家中有這沒有那,為你盡心來備辦。左鄰右舍有災難,奔走救助不遲延。
你不愛我到也罷,不該把我當仇家。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貨物沒人買。從前害怕家貧窮,患難與共苦經營。如今家境有好轉,嫌你厭我如毒蟲。
備好干菜和腌菜,貯存起來好過冬。你們新婚多快樂,拿我積蓄來擋窮。粗聲惡氣欺負我,粗活重活我擔承。當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愛一場空。
注釋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谷風:東風,生長之風。一說來自大谷的風,為盛怒之風。
習習:和舒貌。一說逢連續不斷貌’。
以陰以雨:為陰為雨,以滋潤百物,以喻夫婦應該和美。一說沒有晴和之意,喻其夫暴怒不止。
黽(mǐn)勉:勤勉,努力。
葑(fēng):蔓菁也。葉、根可食。菲:蘿卜之類。
無以下體:意指要葉不要根,比喻戀新人而棄舊人。以,用。下體,指根。
德音:指丈夫曾對她說過的好話。
遲遲:遲緩,徐行貌。
中心:心中。有違:行動和心意相違背。
伊:是。邇:近。
。赫Z助詞。畿(jī):指門檻。
荼(tú):苦菜。
薺:薺菜,一說甜菜。
宴:快樂;瑁杭础盎椤。
涇、渭:河名。
湜(shí)湜:水清見底。沚(zhǐ):水中小洲。一說底。
屑:顧惜,介意。一說潔。
逝:往,去。梁:捕魚水壩。
發:“撥”的假借字,搞亂。一說打開。笱(gǒu):捕魚的竹簍。
躬:自身。閱:容納。
遑:暇,來不及。恤(xù):憂,顧及。后:指走后的事。
方:筏子,此處作動詞。
亡(wú):同“無”。
民:人。這里指鄰人。
匍(pú)匐(fú):手足伏地而行,此處指盡力。
能:乃。慉(xù):好,愛惜。
讎(chóu):同“仇”,仇人。
賈(gǔ):賣。用:指貨物。不售:賣不出。
育:長。育恐:生于恐懼。鞫(jū):窮。育鞫:生于困窮。
顛覆:艱難,患難。
于毒:如毒蟲。
旨蓄:蓄以過冬的美味干菜和腌菜。旨,甘美。蓄,聚集。
御:抵擋。
窮:窘困。
有洸(guāng)有潰(kuì):即“洸洸潰潰”,水流湍急的樣子,此處借喻人動怒。
既:盡。詒(yí):遺,留給。肄(yì):勞苦的工作。
伊:句首語氣詞。一說維。余:我。來:語助詞。一說是。塈(jì):愛。
賞析:
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丈夫因境遇變化或用情不專而遺棄結發之妻,在《詩經》這部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中已多有反映,《衛風·氓》是一篇,《邶風·谷風》又是一篇。同樣是用棄婦的口吻陳述被棄的痛苦,與《衛風·氓》相比,《邶風·谷風》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決絕果斷,因此在回憶往事和述說情懷時怨而不怒,并沒有對負心漢進行直接的譴責,然而在藝術風格上,則更能體現被孔子稱道的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
從全詩的敘說來看,這位女子的丈夫原來也是貧窮的農民,只是由于婚后兩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輕妻子的辛勞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過了起來。但是這種生活狀況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遺棄她的原因。這個負心漢不但不顧念患難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卻喜新厭舊,把她當作仇人,有意尋隙找岔,動輒拳腳相加,最后終于在迎親再婚之日,將她趕出了家門。詩中的棄婦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如泣如訴地傾吐了心中的滿腔冤屈。
這首詩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選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時刻,使用對比的手法,凸現了丈夫的無情和自己被棄的凄涼。這個時刻就是新人進門和舊人離家,對于一個用情專一、為美好生活獻出了一切的女子來說,沒有比這一刻更讓人哀怨欲絕的了。詩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這一出人生悲劇的最佳契機,從而為整首詩的抒情展開提供了基礎。而一方面“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熱鬧和親密,另一方面“不遠伊邇,薄送我畿”的絕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種高度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被棄之人的無比愁苦,那種典型的哀怨氣氛被渲染得十分濃烈。
其次是借用生動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全詩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盡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風和陰雨,來表現丈夫的經常無故發怒;以采來蔓菁蘿卜的根莖被棄,來暗示他丟了根本,視寶為廢。這主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則轉用食荼如薺、以苦為甜,來反襯人物在見了丈夫新婚時內心的苦澀程度,遠在荼菜的苦味之上。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是用涇水因渭水流入表面變濁、其底仍清,來比喻自己盡管被丈夫指責卻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淺泳渡,喻寫以往生活不論有何困難,都能想方設法予以解決;第五章用“賈用不售”比丈夫的嫌棄、“比予于毒”喻對己的憎惡;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勞比作御冬的“旨蓄”,將丈夫的虐待喻為湍急咆哮的水流。這些比喻取喻淺近,無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最后,作品的一唱三嘆、反復吟誦,也是表現棄婦煩亂心緒和一片癡情的一大特色。從首章的“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到二章的“行道遲遲,中心有違”,從三章的“毋逝我粱,毋發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后對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在反覆的述寫和表白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棄婦沉溺于往事舊情而無法自拔的復雜心理。順著這一感情脈絡的延伸展開,循環往復,人們更能接近和觸摸這個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棄帶給她的精神創痛。至于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宴爾新昏”這樣的句子,又在斷續錯雜的回憶和抒情中,突出和強調了丈夫背信棄義對她產生的強烈刺激,她無法忍受眼前出現的這一現實,更不能以平常之心來接受這一現實,所以反復詠之,以示銘心刻骨,難以忽忘。
由此可見,這首詩在抒寫棄婦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現,表明古代婦女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處在弱者的地位,充當著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的犧牲品,她們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盡管作品沒有直接對負情男子作明確的譴責,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終的棄如脫靴,仍為此作了有力的點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翻譯:
迎著風兒,想要勸春光停住腳步。
春光卻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它不愿同岸邊的落花一樣隨流水而去,
暫且就成為在泥土上飄舞的飛絮。
看著鏡中頭發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時光。
人沒有辜負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負了自己啊!
從夢中醒來才感覺遠離了許多憂愁,
只是牽掛著風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由傷春而感傷自己年華流逝,
第一、兩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時節,開頭即點出傷春的意味,為全詞奠定了感傷的基調,接著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說春不甘和落花一樣隨水而去,了無蹤跡,只好暫且作粘于泥上的飛絮。“落花”、“飛絮”均為飄零之物,然在詞人筆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飛絮尚可在泥上暫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無奈。運用比喻,用春來比喻自己的青春年華,表達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兩句,看到鏡中的華發,想自己年華流逝,自己不愿辜負青春,然而無奈的還是辜負了,一事無成,表達出因功業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滅的濃濃愁緒。“夢回人遠許多愁”夢中醒來,似已消愁,貌似灑脫,實則更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結,將這許多的愁都凝聚在風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風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運處境,含蓄動人。
【風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相關文章:
終風原文賞析及翻譯04-29
《風》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5-02
國風·邶風·凱風原文賞析及翻譯04-29
終風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5-20
終風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5-16
終風原文賞析及翻譯3篇04-29
凱風原文翻譯賞析05-14
鄭風·揚之水原文賞析及翻譯05-01
匪風原文及賞析12-25
鄘風·柏舟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