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霽雪/韓舍人書窗殘雪》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11-23 13:31:23 王娟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霽雪/韓舍人書窗殘雪》原文及賞析

  此詩又題《韓舍人書窗殘雪》。全詩緊扣“殘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霽雪/韓舍人書窗殘雪》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霽雪/韓舍人書窗殘雪

  朝代:唐代

  作者:戎昱

  風卷寒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檐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

  譯文

  大風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雖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氣晴朗了。江邊的煙霧一掃而空,于是柳樹的枝條顯得更加輕盈。

  (詩人目光所及處)屋檐下幾片空地的積雪沒有人打掃,(詩人挑燈夜讀)不經意間,又是一個晚上過去。

  鑒賞

  首句點出殘雪產生的背景。

  “風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煙洗盡柳條輕”的基礎。大風卷走寒云,也將江面上的云煙霧氣一掃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積雪,使柳枝輕擺。雪晴在天“暮”之時,為結句“一夜明”作了極好的鋪墊。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煙云蕩盡,江天高朗明凈,江邊柳條輕盈,隨風婀娜擺動。“洗”字,“輕”字,用得極為準確。原來江面上霰雪紛紛,白霧蒸騰;現在一下廓清,纖塵不染,仿佛洗過的一般。原來柳枝低垂,沒精打彩,不勝積雪之重壓;如今一旦卸下重負,感到特別輕松,顯得特別輕盈。如此一來,雪的世界當然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些殘余的蹤跡了。這么紛繁的意象,僅用了七個字,真是精煉至極。

  三句轉筆蓄勢。目光由遠處轉向近處,范圍從整個江郊轉向韓舍人的檐前,景象從壯闊轉向細微。“數片”說明雪之殘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無人掃”突出環境之幽雅清靜,故能映雪夜讀。如此蓄足筆勢,結句的出現便如順水之舟了。結句“又得書窗一夜明”仍緊扣住“殘雪”寫想象中之虛景。說明雪還沒有融盡,檐前還保留一點潔白的殘雪,想象著它的反光映照在書窗上,顯得環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晉代孫康那樣映雪夜讀。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殘雪一化,雪的蹤跡全無,就不能再有這種享受了。表達對殘雪充滿無限喜悅留戀的心情。據《尚友錄》載:“晉孫康,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此句暗用其事,還兼有贊美韓舍人刻苦好讀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卻了無痕跡,真是進入了化境。

  作者簡介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南(治今湖北江陵)人。少試進士不第,漫游荊南、湘、黔間,又曾客居隴西、劍南。大歷(766-779)初衛伯玉鎮荊南,辟為從事。建中(780-783)時謫為辰州刺史。后任虔州刺史。詩多吟詠客中山水景色和憂念時事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戎昱詩集》。

  主要成就

  其詩語言清麗婉樸,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詩中常有“愁”、“淚”、“哭”、“啼”、“悲”、“涕”等字),頗為感人。題材上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的詩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別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羅江客舍》《客堂秋夕》《從軍行》《江城秋霽》《送陸秀才歸覲省》《霽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懷》《八月十五日》《出軍》《紅槿花》《桂州歲暮》《旅次寄湖南張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別湖上亭》兩首為最著名。

  《塞下曲》寫戍邊將士在劫空敵塞(虜塞)后凱旋歸來,“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場面十分壯闊,撼動人心。《移家別湖上亭》寫詩人搬家與“湖上亭”道別,亭邊的“柳條藤蔓”仿佛系著離情,那黃鶯也象與久居此地的詩人認識似的,因為將要離別連連地叫了四五聲(“頻啼四五聲”),寫得很是生動有趣。集五卷,今編詩一卷。

【《霽雪/韓舍人書窗殘雪》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寄歐陽舍人書原文及賞析03-01

霽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1-12

贈闕下裴舍人原文及賞析07-26

寄王舍人竹樓原文及賞析11-25

贈闕下裴舍人原文及賞析08-18

韓奕原文,翻譯,賞析03-08

韓奕原文賞析及翻譯05-02

韓奕原文翻譯及賞析11-01

《韓奕》原文、翻譯及賞析05-17

《秋霽·江水蒼蒼》原文及譯文賞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