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金縷衣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7-25 15:20:08 雪桃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金縷衣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縷衣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開 一作:有花)

  注釋:

  勸君莫惜金縷(lǚ)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惜取 一作:須取)

  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惜取:珍惜。

  花開堪(kān)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開 一作:有花)

  堪:可以,能夠。直須:盡管。直:直接,爽快。莫待:不要等到。

  譯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惜取 一作:須取)

  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花開 一作:有花)

  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賞析:

  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锜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見杜牧《杜秋娘詩》及自注)。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確的。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復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復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這是二句重復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勸君莫惜”,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復中的變化。這兩句詩意又是貫通的。“金縷衣”是華麗貴重之物,卻“勸君莫惜”,可見還有遠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何以如此?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復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愛金如命、虛擲光陰的真不少呢。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致意殷勤,有很濃的歌味,和娓娓動人的風韻。兩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為肯定后者,似分實合,構成詩中第一次反復和詠嘆,其旋律節奏是紆回徐緩的。

  三、四句則構成第二次反復和詠嘆,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復,又有上聯與下聯之間的較大的回旋反復。但兩聯表現手法就不一樣,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于是重復中仍有變化。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復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但語調節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里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須──莫”云云與上聯“莫──須”云云,又自然構成回文式的復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復、句與句的反復、聯與聯的反復,使詩句瑯瑯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回環到熱烈的動蕩,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回腸蕩氣了。

  有一種歌詞,簡單到一兩句話,經高明作曲家配上優美的旋律,反復重唱,尚可獲得動人的風韻;而《金縷衣》,其詩意單純而不單調,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見一,作為獨立的詩篇已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難怪它那樣使人心醉而被廣泛流傳了。

  此詩另一顯著特色在于修辭的別致新穎。一般情況下,舊詩中比興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詩的發端;而絕句往往先景語后情語。此詩一反常例,它賦中有興,先賦后比,先情語后景語,殊屬別致。“勸君莫惜金縷衣”一句是賦,而以物起情,又有興的作用。詩的下聯是比喻,也是對上句“須惜少年時”詩意的繼續生發。不用“人生幾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歡愛的象征)來比少年好時光,用折花來比莫負大好青春,既形象又優美,因此遠遠大于“及時行樂”這一庸俗思想本身,創造出一個意象世界。這就是藝術的表現,形象思維。錯過青春便會導致無窮悔恨,這層意思,此詩本來可以用但卻沒有用“老大徒傷悲”一類成語來表達,而緊緊朝著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繼而造出“無花空折枝”這樣聞所未聞的奇語。沒有沾一個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尋味,多有藝術說服力!

  分析

  唐憲宗元和年間,金陵歌女杜秋娘,以一闋《金縷曲》名聞遐邇。當時的鎮海節度使李锜,曾以一千萬錢的極高代價,娶杜秋娘為他的侍妾,經常令她在酒宴盛會之中演唱此曲。歌以詩名,詩以歌行,《金縷曲》成了流傳千載的名詩。

  詩歌的魅力在于激動人心。那么,《金縷曲》是以什么來引發眾多心靈的共鳴呢? 說來也怪,只是一句老生常談:珍惜青春。這是由于,青春對于人的一生來說,僅是一個短暫的美好時光。如果錯過了它,時光永遠不會倒流,只能徒呼負負了。

  珍惜青春的格言古已有之。諸如古詩里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諺語里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等,都能令人深省。但《金縷曲》因運用了回環復沓、反復對比,以及詩歌特有的比興手法,藝術的感染力更為強烈,大有余音在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詩歌一開始就一再重復地叮嚀著人們:必須珍惜青春,必須珍惜青春。但在重復之中,又有明顯的變化:一為“莫惜”,一為“惜取”。強烈的對比,起著十分醒目的映襯作用。

  在一般人看來,價值千金的稀世珍寶才是足以值得珍惜的;而普遍存在于世上的東西,那是無須珍惜的。然而,這兩句詩恰恰完全不同于常情。“莫惜”的是稀世之珍的“金縷衣”,“惜取”的卻是人人都有的“少年時”(古人以十五六歲至三十歲左右這段年齡為“少年”,相當于現在的“青年”)。強烈的反差,猶如當頭棒喝,令人赫然醒悟:青春不再,世上任何珍寶都無法換回它,怎能不加愛惜!

  “花開(一本作“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又是一組強烈的對比。“有花”時如果不發揮它姹紫嫣紅的美好功能,“無花”時要想找它也找不到了。這里的“直”是一個虛詞,它和“但”、“獨”是一個意思,意為“只是”、“只要”、“只管”。所以,“直須”就是“一定要”的意思,語氣之重,語氣之直,語氣之懇切,與“莫待”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在諄諄教導世人:青春不再,切莫辜負。用心之良苦,讀后自知。

  全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意思相同,但寫法不同。這又是本詩能夠強烈吸引讀者的一大藝術特點。前兩句是直截了當的告誡,屬于“賦”的范疇。后兩句既是在打比方,屬于“比”的范疇;又是環境的襯托和氛圍的渲染,屬于“興”的范疇。一般詩歌的作法,往往“借物起興”,把比興的事物放在前面。如《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寫比興,再賦正文。這首詩一反常規,把比興放在詩的最后部分,令人反復體會,讀來確是回味無窮。而且,又是用鮮花來反復進行描繪,更使人陶醉在美的藝術享受之中。

  在藝術享受的美感中,領悟切莫辜負青春的人生哲理,充分體現了詩歌“風、觀、群、怨”的藝術功能。這大概是這首詩歌久傳不衰的原因吧。

  杜秋娘

  杜秋娘,《資治通鑒》稱杜仲陽,后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歲時成了李锜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后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后受到唐憲宗寵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后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賜歸故鄉。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金縷衣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金縷衣原文及賞析08-17

金縷衣原文及賞析10-08

《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翻譯及賞析10-19

《金縷衣》全詩翻譯賞析11-08

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氓原文翻譯及賞析10-11

論語原文、翻譯、賞析10-13

般原文翻譯及賞析09-26

《春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