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現(xiàn)代印刷技術(shù)印制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隨著時間的進展,將記事類文件加以編排,供人閱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浪淘沙·其一
唐朝·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其一》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浪淘沙·其一》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動。
自天涯:來自天邊。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注釋解釋
北池:或稱北潭、潭園。
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
金甌:金屬酒器。
病酒:沉醉,飲酒過量。
創(chuàng)作背景
慶歷五年(1045)三月,新政主將范仲淹和韓琦解職,慶歷新政失敗。詞人于當年正月權(quán)知河北真定府,后又因為范、韓辯護于八月再貶滁州。此首乃春日游宴遣懷之作。當作于河北真定府任上。
《浪淘沙·其一》賞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shù)的砂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jīng)萬里,經(jīng)受了浪濤的沖洗和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它們沖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采用了張騫為武帝尋找河源和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牛織女家,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這首詩通俗易懂,常見諸兒童讀物。劉禹錫寫詩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織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稱,和高高在上、距己遙遠的朝中之位相似。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于讒言遭到貶謫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fā)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么讓人欣羨!這首詩用夸張等寫作手法抒發(fā)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雄渾之美,一不留神就會落后于詩人的思路。
《浪淘沙·其一》創(chuàng)作背景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詔后還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觀》觸怒當朝權(quán)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后歷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古詩今譯】
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頹廢沉迷。淘金要經(jīng)過千遍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fā)光的黃金。
【賞析】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驚濤駭浪一樣深不可測,不可擺脫,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沉迷頹廢。淘金還要經(jīng)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不懈努力,總會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fā)光的黃金。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詩人在這兩句詩中以堅定語氣表明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的現(xiàn)象未必是必然發(fā)生的。或者說,即使讒言如“浪深”,遷客卻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遷謫逆境待遇也不都會如泥沙一樣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奮爭搏擊不已的。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看起來是在寫淘金的人要經(jīng)過“千淘萬漉”,濾盡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寫的是淘金人的艱辛。但是在這首詩中,詩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盡管讒言誹傍,小人誣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罷官降職,逐出朝廷,貶謫他鄉(xiāng),但是他們并不會因此而沉淪于現(xiàn)實的泥沙之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歷經(jīng)艱辛和磨難之后,終究還是要洗清冤屈,還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樣,盡管“千淘萬漉”,歷盡辛苦,但是終究總會“吹進狂沙”,是金子遲早是要發(fā)光的。
我們把作品與劉禹錫的政治生涯聯(lián)系起來看,讒言明顯是指那些詆毀永貞黨人的讕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詩的前兩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堅強意志,接著又以沙里淘金這一具體事理聯(lián)系到正義之身,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jīng)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人認可。這種正義必定戰(zhàn)勝邪惡的豪邁信念是劉禹錫一貫思想品格的真實反映。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詩人的深刻感受,也給了后人以哲理的啟示。
【作品賞析】
詩人遭受讒言,蒙冤外放,憤慨痛苦之中志向未改,信心不搖。堅信讒言總會破滅,真相總要大白。因此他對自己所受的蒙難持一種達觀態(tài)度,這首小詩就反映了他的這種感情和心態(tài)。
前兩句說不要認為讒言像海浪一樣深,也不要說遷客像沙子一樣隨海浪沉浮。后兩句說淘沙雖然很辛苦,但就是這樣的辛苦付出才會收獲黃金的回報。
讒言如浪,遷客似沙,大浪可以把沉沙揚起又拋落,沉沙受到巨大的折磨,但也就在無數(shù)次的起伏升降之中,沙泥被沖走了,濾掉了,埋葬于其中的金子才得以顯現(xiàn)出來。遷客那高尚的品格情操也會在這無數(shù)次的磨難當中顯露出來,遷客自身也便鍛煉得更加堅強。這就是大浪淘沙的道理,就是烈火現(xiàn)真金,士窮節(jié)乃現(xiàn)的道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永遠激勵著每一個有志之士!
《浪淘沙》組詩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劉禹錫穆宗長慶年間(821━824)任夔州刺史時所作。第九首末聯(lián)云∶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作者或許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間,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這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文化的發(fā)源地,黃河,古往今來,無數(shù)詩人為她放聲歌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流不復回,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云間,這些詩,極寫黃河的源遠、勢猛,至今眾口傳誦。黃河之水天上來,著意渲染的是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xiàn)的是奔騰不息的動態(tài)美。黃河遠上白云間,視角與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tài),表現(xiàn)出一種靜態(tài)的美。劉禹錫這首黃河詩開篇與眾多的黃河詩篇一樣,著力描寫九曲黃河大浪淘沙之勢。緊接著張騫窮河源遇牛郎織女的典故,再把黃河之水天上來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渙、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層奇妙的神話色彩。
據(jù)張華《博物志》記載,漢武帝指令張騫窮溯河源,張騫乘槎而去,經(jīng)月至一處,見城郭如官府,室內(nèi)有一女織布,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后還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織女二星座。這里詩人巧妙地運用了上下聯(lián)的開合關(guān)系。第一聯(lián)由上而下,順黃河奔流之勢著墨;第二聯(lián)以直上為轉(zhuǎn)折,把人們的視線從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順視中拉回,從地下引到天上,從現(xiàn)實世界進入神話世界━━黃河連銀漢,乘槎溯河源。全詩節(jié)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氣。
【作者簡介】
禹錫,字夢得,唐朝彭城人,從小就生長在江南,所以深受江南地域的封建經(jīng)濟和文化的影響。貞元九年,劉禹錫登進士第,又登博學宏詞科,此后歷官徐泗濠節(jié)度使掌書記、京兆府渭南縣主簿、監(jiān)察御史等職。之后政治革新興起,劉禹錫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積極參與謀議,并協(xié)助王叔文管理財政,成為革新集團的重要成員。政治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改官連州、和州等地刺史,歷二十余年。后入朝,其官至太子賓客。
劉禹錫為官一生,清清白白,他關(guān)心黎民百姓,要求革新,因此得罪了權(quán)貴寵臣。公元824年,劉禹錫被貶謫到大江北邊的和州當通判。按當時規(guī)定,通判應住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見劉禹錫傲岸不俗,不買他的賬,便多方刁難。知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埋怨,撰寫一副對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辨。”這個舉動氣壞了知縣,又令衙內(nèi)書吏將劉禹錫的住房調(diào)到城北門,由三間改為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寫了一副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還是悠然自得,便將其住房再度調(diào)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劉禹錫寫下了《陋室銘》。
《陋室銘》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一生中,曾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詩歌。他的《竹枝詞》《楊柳枝詞》和《浪淘沙》極富民歌特色,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白居易曾尊其為“詩豪”,并與其交往甚多。說到他們的交往,這其中還有一段小故事。公元826年,劉禹錫從和州罷官返洛陽,白居易從蘇州歸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共飲。席間白居易贈劉禹錫一首詩,對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為自己的類似經(jīng)歷而嘆息。對于白居易的安慰,劉禹錫寫了一首酬答的詩。這首詩中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至今仍被人們廣為使用。
在我國古代詩壇上,劉禹錫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的聲譽,是與他早年所悟的禪意分不開的。小時候,劉禹錫曾隨父親在嘉興居住一段時間,經(jīng)常去吳興拜訪著名禪僧皎然和靈澈。據(jù)劉禹錫的《澈上人文集紀》中記載,當時他“方以兩髦執(zhí)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這一早年經(jīng)歷對他后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頗深。劉禹錫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很多年以后,他還說寫詩的人應該“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片言可以明百意”是指語言的簡練與含蓄,“坐馳可以役萬景”是指主體的觀照與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視通過錘煉與潤飾使詩歌的語言精巧自然,另一方面又極重視主體的觀照與冥想。
關(guān)于劉禹錫的詩詞,我們耳熟能詳?shù)挠校骸盁o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透過這些詩行,我們看到了劉禹錫剛毅的性格、恢弘的氣度、遠大的政治抱負以及孤獨的一面。
【《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浪淘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8-12
浪淘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7-10
浪淘沙·楊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贈別其一》原文及翻譯賞析07-04
古風·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10-04
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5-08
浪淘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7-10
浪淘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7-10
辛棄疾的浪淘沙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