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陶侃惜谷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時間:2024-04-17 18:00:13 宜歡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陶侃惜谷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侃惜谷原文翻譯以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

  【注釋】

  ⑴嘗:曾經。

  ⑵持:拿著。

  ⑶何為:即“為何”,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指干什么。

  ⑷云:說。

  ⑸聊:姑且。

  ⑹耳:罷了。

  ⑺汝:你

  ⑻不田:不種田。田:名詞作動詞,種田。

  ⑼賊:毀害,毀壞,損害,傷害。

  ⑽執:抓住。

  ⑾鞭:名詞作動詞,抽打。

  ⑿是以:因此。

  ⒀勤于農植:即“于農植勤”,對農業肯下苦力。

  ⒁給:富裕,足,豐足。

  ⒂足:足夠。

  ⒃聊取之耳:隨便取來玩玩罷了。

  ⒄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種田。

  ⒅戲賊人稻:為了游戲破壞農民的莊稼。

  【翻譯】

  陶侃曾經外出游玩,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你為什么用這個呢?”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姑且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了,還隨意戲弄別人的莊稼!”陶侃把那人抓起來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地耕地,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賞析】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品質。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并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珍惜糧食。

  【作者】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后代。

  司馬光于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中進士甲科。先后任諫議大夫、翰林院學士、御史中丞等職。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堅決辭去樞密副使的任命,隱居洛陽十五年,專心編撰《資治通鑒》。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聽政,司馬光回朝任職,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為相八個月后病卒。追封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配享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又從祀歷代帝王廟。

  司馬光在史學、哲學、經學、文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鉆研,代表作有《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游山行記》《注古文學經》《家范》《醫問》等。其在文學上明確反對辭藻堆砌,提倡“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載道。在宇宙論上認為“萬物皆祖于虛,生于氣”,在人性論上堅持“善惡混”;在道統論上推崇荀(況)、揚(雄)而對孟子則頗多微詞;在王霸論上,持“王霸無異道”立場。司馬光為人忠直嚴謹,低調淡泊,有破甕救友、誠信賣馬等逸事,為世人樂道。

【陶侃惜谷原文翻譯以及賞析】相關文章:

陶侃惜谷原文翻譯及賞析10-17

《陶侃惜谷》閱讀答案及翻譯06-15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譯文10-05

《晉書·陶侃列傳》原文閱讀及翻譯09-28

世說新語《陶侃留客》原文及翻譯08-28

惜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20

惜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陶者原文翻譯及賞析07-27

《陶者》原文、翻譯及賞析05-24

《陶者》原文翻譯及賞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