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新唐書之陸羽傳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3-09-21 16:10:07 文圣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唐書之陸羽傳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陸羽傳》見《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卷《隱逸·陸羽傳》。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唐書之陸羽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羽,字鴻漸,不知所生。初,竟陵禪師智積得嬰兒于水濱,育為弟子。及長,恥從削發,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始為姓名。幼時,得張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剃草莽。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嘆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天寶間,署羽伶師,后遁去。古人謂“潔其行而穢其跡”者也。

  上元初,結廬苕溪上,閉門讀書。名僧高士,談宴終日。貌寢,口吃而辯。聞人善,若在己。與人期,雖阻虎狼不避也。自稱“桑苧翁”,又號“東崗子”。工古調歌詩,興極閑雅。著書甚多。扁舟往來山寺,唯紗巾藤鞋,短褐犢鼻,擊林木,弄流水。或行曠野中,誦古詩,裴回至月黑,興盡慟哭而返。當時以比接輿也。與皎然上人為忘言之交。有詔拜太子文學。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經》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時號“茶仙”,天下益知飲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為神,買十茶器,得一鴻漸。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陸君善茶,天下所知。揚子中泠水,又殊絕。今二妙千載一遇,山人不可輕失也。”茶畢,命奴子與錢。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與皇甫補闕善。時鮑尚書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釋之名理,窮歌詩之麗則。遠野孤島,通舟必行;魚梁釣磯,隨意而往。夫越地稱山水之鄉,轅門當節鉞之重。鮑侯,知子愛子者,將解衣推食,豈徒嘗鏡水之魚,宿耶溪之月而已。”

  【參考譯文】

  陸羽,字鴻漸,人們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當初,竟陵的僧人智積在河邊撿到一個嬰兒,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弟子來養育。等到長大后,他不愿意跟從智積削發為僧,就用《易經》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漸》卦,卦上說:“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器。”他才用陸羽做自己的姓名。幼時得到張衡的《南都賦》,(不識字)不能閱讀,卻端坐著學小孩子念念有詞的樣子,禪師抓住他,讓他割草。當他記經書的時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丟失一樣,過了一天還是無法記住,禪師鞭打他,陸羽感嘆說:“時間流逝了,怎么還是不會寫呢!”他泣不成聲就逃走了,成為優伶藏了起來,撰寫了《談笑》一萬多字。天寶年間,陸羽被官府任命為優伶的老師,后來他逃走了。這就是古人說的“品行高潔而行跡污穢”的人。

  上元初年,陸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閉門讀書。還與有名的高僧和隱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陸羽相貌丑陋,說話結巴,卻很善辯,他聽到別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這種美德一樣高興。與別人約會,即使虎狼當道也會如期前往。他自稱“桑苧翁”,又號稱“東崗子”。他精通古調歌詩,興致極為安閑高雅,著書很多。他駕著小舟在在山寺間來往,總是頭戴紗巾,腳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圍裙,敲打著林間樹木,戲耍著河中清流。他有時獨行在曠野之中,吟詠古詩,來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興致盡了才痛哭著回家。當時的人們都把他比作春秋時楚國的狂人接輿。陸羽與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詔任命陸羽為太子文學。

  陸羽嗜好喝茶,創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論,著有《茶經》三卷,論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當時的人稱為“茶仙”,天下人由此漸漸懂得喝茶了。賣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陸羽的塑像,奉為神來祭祀,每買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陸羽的塑像。當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歡喝茶,知道陸羽的名聲,就派人召陸羽來。陸羽身穿農夫的衣服提著茶具進入衙門。李季卿說:“陸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揚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極為絕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載難逢,陸先生不可錯過這個機會啊。”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給陸羽茶錢,陸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毀茶論》一篇。

  陸羽與皇甫補闕交好,當時尚書鮑防在越中,陸羽前往依附他。皇甫冉寫序送給他說:“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窮盡詩歌的麗則,遙遠的別館,孤零的島嶼,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魚梁釣磯之處,可隨意前往。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鄉,軍門又承擔這朝廷節鉞的重任。鮑長官是了解先生愛惜先生的人,會對先生解衣推食,倍加關照,先生此去怎能是僅僅品嘗鏡湖的魚,賞若耶溪的月而已呢?”

  【陸羽生平】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圣”,奉為“茶仙”,祀為“茶神”。

  《新唐書·陸羽傳》記:“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他工于詩文,但傳世不多。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他三歲的時候,被竟陵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后取得陸羽一名。在龍蓋寺,他不但學得了識字,還學會了烹茶事務。盡管如此,陸羽不愿皈依佛法,削發為僧。

  十二歲時,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里學演戲。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很成功,后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能和抱負,當即贈與詩書,并修書推薦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習。后與一好友(崔國輔)常一起出游,品茶鑒水,談詩論文。唐肅宗乾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升洲(今南京)鉆研茶事。唐上元初(公元760年)至苕溪(今浙江湖州)隱居。在湖州的顧渚山,陸羽與皎然、

  朱放等人論茶。顧諸山在浙江湖州,是個著名的產茶區。據《郡齋讀書志·雜家類》載,陸羽還著有《顧渚山記》2卷,當年陸氏與皎然、朱放等論茶,以顧渚為第一。陸羽和皎然都是當時的茶葉名家,分別著有《茶經》和《茶訣》。后來陸龜蒙在此開設茶園,深受前輩的影響,他寫過《茶書》一篇,是繼《茶經》、《茶訣》之后又一本茶葉專著。可惜《茶訣》和《茶書》均已失傳。唯有陸羽的《茶經》3卷傳世。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熱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中載有陸羽一首詩,正體現了它的品格。

  不羨黃金磊,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登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的《茶經》,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關茶業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茶經》一問世,即為歷代人所寶愛,盛贊他為茶業的開創之功。宋代陳師道為《茶經》做序道:“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于茶者也!”陸于逝世后,后人尊其為“茶神”,肇始于晚唐。

【新唐書之陸羽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新唐書杜甫傳原文翻譯04-15

《新唐書·杜牧傳》原文及翻譯06-19

《新唐書·韓愈傳》原文及翻譯06-21

《新唐書·竇群傳》原文及翻譯09-27

《新唐書秦瓊傳》原文及翻譯03-25

新唐書·崔渙傳原文與翻譯10-27

《新唐書崔邠傳》原文翻譯賞析10-11

《新唐書·歐陽詢傳》原文及翻譯07-21

晉書陸機傳的原文及翻譯01-07

鴇羽原文及翻譯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