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賈生傳原文及翻譯
《屈原賈生列傳》出自《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作者司馬遷。該篇是屈原、賈誼兩個人的傳記,他們雖然不是同時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處。他們都是才高氣盛,又都是因忠被貶,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學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馬遷才把他們同列于一篇。以下是小編整理賈生傳原文及翻譯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歲余,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
【翻譯】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于是就征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杰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此后,漢文帝于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后,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氣侯潮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內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
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周詳地講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粱懷王太傅。粱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老師。
漢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候。賈誼勸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里開始了。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達幾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
幾年之后,粱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
【注釋】
①羊質:典出揚雄《法言》“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謂徒具外表而無其質。
②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傳》,通過虛構人物“大人先生”,抨擊虛偽禮法。
譯文:
賈生名叫開宗,是河南商丘人。年輕時,行為放浪,不受拘束,十四歲跟從老師學習。老師原本是個儒生,做事喜歡循規蹈矩。賈生仰慕司馬相如的為人,學習擊劍彈琴,喜歡遠游。老師認為賈生不像自己,就責備他。賈生就說:“我不是儒生,為何要用儒生的標準來要求我?”當天就除去學籍,離開后反而與閭里的年輕人為伍。閑暇時讀書寫文章,賈生求托當權之人,考秀才收獲了第一名;這時賈生才二十多歲,越發自負其才。
陳騰鳳來考評儒士,關照郡縣的太守,要讓賈生充任縣官。賈生說:“我不久就要做卿相,何至于謀取微薄的俸祿呢?”推辭不去。賈生和同郡的張渭等人仿效阮籍豪飲六十天,白天射箭,半夜擊鼓。根據宋代的風俗,元宵節要張燈結彩縱情喝酒。賈生帶領他的一幫子人,疾馳一百多里,半夜三更到達睢陽。有個姓司馬的人,是睢陽的大族,他準備了一個銀瓢,里面可盛幾斗酒,約定能將銀瓢里的酒喝完的人可以將銀瓢拿走。許多年輕人都喝醉了躺在地上,窘態百出。賈生忽然大喝著踏上臺階,拿起銀瓢將酒喝干凈,就將銀瓢扔給仆人拿了就走,連自己的姓名也沒有留下,在座的賓客驚訝地散去了。
過了很久,賈生越發貧困,盛夏之時,穿的短衣都不完整,路過集市,兒童跟在后面嘲笑他,賈生卻不停地放聲歌唱。恰逢太原的孫傳庭調任商丘令,了解賈生,到任就引見賈生,每天前往拜謁。替他籌措錢財,幫他恢復了農田屋舍。
賈生總共參加了七次科考都沒有考中,于是大徹大悟,把平素所讀的書都燒掉,閉門思索了十余年,研習前賢老師的學問十多年,最后閉目而坐深入思考,與侯方域、徐作肅來回辯論又達將近十年,最終遵循正道,天下之人稱贊他是純粹的儒者。
賈生年老之后,越發追憶年輕時游歷京洛的過程,匯集所見所聞創作了《帝都》、《君德》、《相術》三篇文章。隨后,雇船到金陵,泛游于吳越一代。賈生與侯方鎮、侯方域結為不拘形跡的朋友,又自稱為“野鹿居士”。
侯方域說:“從我的角度來觀察賈生,是所謂的“羊質善變”,但每次變化必定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呢?還是與社會若即若離,輕蔑世事,是人們所稱的“大人先生”呢?賈生年輕時像邯鄲的俠客,后來卻成為學識淵博超群出眾的人才。唉,世上那些終身拘于一隅、不知變通的人是很多的。假如不是那些依道行事,善于變化的人,又怎么能了解賈生呢?”
【賈生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賈詡傳的原文及翻譯08-28
《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01-16
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04-19
《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11-22
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10-12
賈生列傳原文以及翻譯12-19
屈原賈生列傳原文翻譯05-24
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3-30
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3-30
賈生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