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廣播稿
(女):敬愛的老師! (男):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中午好!
(女)我是主持人: (男)我是主持人:
(男)今天是2xxx年12月25日,農歷11月初四,再過兩天就是圣誕節了,小蜜蜂廣播站特地為同學們準備了“圣誕特輯”
播放音樂《祝您圣誕快樂》
(女):同學們,有一個節日,是我們這些孩子喜歡的,那就是“圣誕節”!
(男):圣誕節,是外國孩子的節日,可是我們中國孩子也像外國孩子一樣,都過著快樂的圣誕節。
(女):一年四季有365天,有一天我們是最開心的、最期待的、最喜歡的——這就是“圣誕節”!
(男):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綠色的圣誕樹上都掛著美麗的彩燈,孩子們都盡情的狂歡著。
(女):圣誕節,讓孩子們最甜蜜的節日;圣誕節,讓孩子們最狂歡的節日;圣誕節,讓孩子們最興奮的節日------
(男):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種著一顆圣誕樹,孩子們都希望在平安夜會有圣誕老人給他們帶來神秘的禮物------
(女):在圣誕節那一天的夜晚,天上的星星特別特別地亮,潔白的雪花在空中飄揚著,孩子們在堆雪人、打雪仗、營造了一個最美麗的夜景。
(男):啊,圣誕節,你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快樂;你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獨特的風景;你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女):圣誕節,你讓我們這些孩子的童心更加純潔!踏著圣誕寧靜的鐘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祥和的平安夜,滿懷喜悅的心情,我們即將迎來生機勃勃的2015年。
(男):當鮮紅的太陽躍上了地平線,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天,看陽光燦爛,那是圣誕絢麗的色彩。在馬上迎接新的一年里真心感謝所有老師對我們的辛勤付出。
(女):是啊,讓我們把所有的祝福送給您,感受圣誕給您帶來的開心一刻。白色的雪,綠色的樹,襯著紅杉皓須的慈愛老人,駕著轆轆車報平安,帶給所有的人們!平安夜,報平安!我相信,能夠成為祝福的,就是我們需要的;能夠祝福的,都是可愛的;在至愛的圣誕節,我深深祝福大家!
(男):那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圣誕節的由來吧,“圣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字。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
(女):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圣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圣誕卡,這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男):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穌是因圣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女):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
(男):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于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后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日為圣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圣誕節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耶穌的誕生,但真實的誕生日就沒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亦開始流行起來。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誕節慶則在每
年的1月7日。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圣經實際上并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圣誕節是后人公定的。 (女)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圣誕節。并衍生出了相應的圣誕文化。圣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圣誕文化的影響。 改革開放后,圣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圣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圣誕帽、寄送圣誕賀卡,參加圣誕派對,圣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男)下面我們將與大家一同分享,世界如何過圣誕節。
(女)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圣誕老人,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在我們的記憶中,圣誕節總是少不了這位白胡子的老人,他總是帶給人們對于圣誕節的無限期待。圣誕老人的傳說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故事情節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誕老人卻永駐人們精神世界。每年圣誕節,圣誕老人騎在馴鹿上,圣童手持圣誕樹降臨人間,隨著世事變遷,作家和藝術家開始把圣誕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著紅裝,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圣誕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
(男)在德國,傳說圣誕老人扮成圣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里。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游,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獎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家長們靈機一動紛紛采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
(女)其實現在圣誕老人已經成為圣誕節最受喜愛的象征和傳統。他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男)在美國和加拿大,圣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圣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美國政府還大力出動美國的一些著名歌手到偏僻的鄉村扮演圣誕老人的角色,讓所有美國人都能感受圣誕節的溫暖。 (女)圣誕節環、圣誕樹、圣誕賀卡??這些充盈圣誕色彩的物品一直在點綴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圣誕佳節。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童話故事里,在床邊掛一雙圣誕襪,臨睡前悄悄地許下一個愿望,一覺醒來,圣誕襪里多了一份愛心的禮物呢!在西方的一些小國家,圣誕襪越臭,圣誕老人給的禮物才會越有價值。
(男)在土耳其,圣誕老人則是個與眾不同的角色。圣誕節扮演圣誕老人的人則是個公眾的“出氣包”,人們可以對他扔番茄、扔襪子甚至還可以欺負圣誕老人。仁慈的圣誕老人的口號就是“神,會原諒你的!”,只有人們欺負圣誕老人才能從他手上拿到禮物。
(女)啊?那圣誕老人豈不是很可憐?
(男)更為可憐的是,圣誕節的晚上,對圣誕老人折磨得最有新意、最特別的公民還會被授予“年度獎項”,獲得豐厚的一整套家具。不過,下一年的圣誕老人將由此人擔任。
(女)南美洲的圣誕老人穿著很涼快,這或許與南美溫暖的圣誕節有關。圣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
(男)調皮的圣誕老人啊。
(女)看來不同國家的圣誕老人會帶來不同的歡樂。圣誕老人總是伴著十分輕快、優美的鈴鐺聲而來,將那美妙的聲音編入你的夢中。
(男)恩,其實在不同的地區,人們慶祝圣誕節的習俗也不同。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圣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圣誕午餐。圣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其實都是享受美食時節,圣誕節盛宴上的重點還是以烘烤火腿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卻也不同。不過在瑞典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那就是圣誕前夜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點準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節目。
(女)然后還吃著瑞士糖。的確,我想這應該就是其他國家所模仿不來的圣誕習俗了。 (男)恩。那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慶祝圣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根據傳統,禮物是由"小耶穌"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準備好前,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最后吃到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呢,則被安置在圣誕樹下,人們將會在晚餐后開啟自己的禮物.
圣誕節美食
(女)說了關于圣誕節的這么多習俗,我想大家最期待的還是圣誕節大餐吧。
(男)是的。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西方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女)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因此圣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男)吃火雞的歷史已經有近四百年了。這個象征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原本并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吃。由于感恩節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圣誕節這個一年中的大節日。而圣誕節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誕節。每當圣誕節的到來,人們總會想到香噴噴的火雞。
(女) 火雞的最傳統做法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里外充分涂抹,然后在烘爐中烘烤3小時左右即可。火雞內部的填充佐料Stuffing是用撕成碎片的玉米面包、白面包和芹菜等等做成的。另外還有一樣特別的醬汁-小紅莓調味醬汁。其它的配菜還包括烤洋芋泥、烤紅薯泥、青豆和比司吉等等。
(男)除了火雞呢,還有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 南瓜餅、沙拉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東西都是圣誕節的傳統食品。圣誕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愿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蠟燭燃盡,他們才離開那可愛的餐桌。
(女)說了這么多,我都快要垂涎三尺了 ,尤其是那美味的火雞啊。
(合)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最后,小蜜蜂廣播再次祝大家圣誕快樂,謝謝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圣誕節廣播稿】相關文章:
1.校園圣誕節廣播稿
2.商場圣誕節廣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