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師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可是到底什么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一生物教師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生物教師工作計劃1
愉快的寒假生活結束了,在新的學期里本人擔任七年級7.2、7.4、7.8三個班生物教學工作,七年級學生正處于對人體生理產生好奇的青春期階段,對于本學期生物學學習內容興趣比較濃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青春期和人體生理的知識。為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工作,行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學內容介紹人的生理活動和生長發育都依賴于生物圈的資源和環境。人類的活動更影響和改變著生物圈。這個單元的學習,既要了解人體的構造和生理,還要關注人和生物圈的關系。
三、教學目標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盡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四、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已有的教學經驗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學案、導案、寫好教學反思。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5、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
6、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7、管好課堂的紀律和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37課時,每周3課時。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來(6課時)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2課時)第二節人的生殖(2課時)
第三節青春期(1課時)第四節計劃生育(1課時)
人體的營養(6課時)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2課時)第二節消化和吸收(2課時)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2課時)
人體的呼吸(5課時)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1課時)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2課時)第三節空氣質量與健康(2課時)
人體內的物質的運輸(7課時)
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2課時)第二節流動的管道—血管(2課時)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心臟(2課時)第四節輸血與血型(1課時)
人體內的廢物的排除(2課時)
第一節尿的形成和排除(1課時)第二節人糞尿的處理(1課時)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7課時)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2課時)第二節神經系統的組成(2課時)
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課時)第四節激素調節(1課時)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4課時)
第一節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1課時)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2課時)
第三節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1課時)
總之,在新學期中,我會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
初一生物教師工作計劃2
在這個學期中我繼續擔任七年級1604、1605、1611、1612、1613、1614、1615班共七個班級的生物教學工作,為了保證新學期的工作正常和順利進行,我制定新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有了上個學期的基礎,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生物的態度和習慣,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有些學生單純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己感興趣的就多聽,積極參與,不感興趣的就少聽不聽。
2、學習思維習慣不好,有些學生不知道怎樣聽課。
3、個別學生對副科不夠重視。
4、一些學生學習不踏實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此外,生物術語比較多,有時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講活,講透,為了提高成績,節省時間,只好縮回傳統的記憶圈,脫離了實驗教學這個生物教學的支柱。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只有一個單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單元由七章組成,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來。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六章,依次是人體的營養,人體的呼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人類起源和發展與人類個體發生和發育的大概過程。
2、了解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大概過程和相關的結構基礎。
3、知道一些基本的衛生保健措施的科學依據。
4、了解人的各種生命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密切關聯著,而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5、通過“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實驗”和“探究”等學習活動,加深對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等技能,并發展探究能力;進一步養成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勇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6、通過對人體各器官、系統的生理活動和結構基礎的了解,能對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觀點,有進一步的領悟。
7、通過了解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理活動都依賴于生物圈的環境和資源,人類的活動又影響和改變著生物圈,進一步形成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并規范自己的行為,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
四、教學重點:
1、人體的營養。
2、人體的呼吸。
3、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4、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5、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五、教學難點:
1、人體的呼吸
2、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3、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4、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六、教學安排:
按照《生物學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的參考課時數,本冊書共有36個課時,這個學期一共有20周,每周2個課時,但期間會有三月三、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共5天的國家法定節日放假,再減除兩次城區統一測試和期末考試的時間,那么這個學期大約只有28個課時的時間,可以說是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的教學安排如下:
第1、2周人的由來,測試第一章
第3、4周人體的營養,測試第二章
第5、6周人體的呼吸,測試第三章
第7周流動的組織——血液
第8周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9周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測試第四章
第10周輸血與血型,期中測試。
第11周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測試第五章
第12周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第13周神經系統的組成
第14周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第15周激素調節,測試第六章
第16、17周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18、19周復習
第20周期末考試
初一生物教師工作計劃3
在新的學期里本人將擔七年級155班的生物教學工作,為了出色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必將認真地做好教學工作。特將本學期的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作為新課程的學習,學生學習的熱情一般較高,對生物這門課比較有興趣,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1)學生都是初一新生,對生物這門學科很陌生
(2)每個班的人數太多,有時候老師無法估計到所有學生。
(3)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
針對以上問題,我要對學生加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學習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有的則較差。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爭取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進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許多個學生活動,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每一章內容之前設置學習導語,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每單元末尾又有信息庫,進一步深化及強調基礎知識。既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性,又有利基礎知識的學習。
四、具體措施
(一)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備課應包括以下過程和內容:
1、鉆研課程標準,做好教學工作計劃。
(1)鉆研課程標準,通讀教材,了解教學任務、目標、重點和難點。
(2)了解任教班級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態度,學習風氣、知識狀況等,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3)制定改進和提高質量的措施,編制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表。
2、寫好。
(1)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反復閱讀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每一課時的講述內容。
(2)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選參考資料。
(3)全面了解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學習規律和已有的基礎知識,結合教材內容寫出具體教案。
(二)上課
上好課是教學的中心環節,不僅要求具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掌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傳授知識和開發智力的教學藝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做到:
1、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2、教學內容必須正確。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4、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圈中的穩定與協調及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
5、結合教材內容有計劃地進行青春期教育。
6、教學方法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重視對學生生物學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將實驗、觀察標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學生的四個能力(觀察、分析及解釋一些生物現象和理論聯系實際)。
(3)教給學生學習生物特有的學習規律和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看圖記憶等)。教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4)在學的過程中,可將講授與實驗、觀察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投影、錄像等交叉進行,以提高教學效果。
(5)為使教與學的雙方密切配合,學生集中精力聽課,要求學生記好課堂筆記。
7、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每節課一般應包括:提問、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檢查效果和布置作業等。每個教學環節,力求連貫、緊湊,時間分配合理,提高課堂教學藝術。
(三)作業批改
1、作業內容要根據中考要求,注意“雙基”的訓練,精心選題。
2、在布置作業前,掌握作業的深度和廣度,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3、及時批改作業,堅持講評,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在全班進行糾錯,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據教材內容,可適應提前或課后布置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小實驗,標本采集等。
(四)生物教學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1、以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初一學生的好動及主觀能動性,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實踐能力。建議活動相對條件較苛刻,而一般活動簡單易行,學生容易做,并且容易付諸實施,因此需布置力爭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以利于學習及活動內容的開展。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做好資料分析。培養學生應用資料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本冊教材有豐富、色彩鮮艷的插圖,對于學生理解掌握課本內容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而可豐富教材教學法,也有利于基礎知識的學習。
3、應注重課本中關于科學發現及發展史資料的學習,使學生明確科學發現的一般過程,明確科學發現的方法。從而形成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一般科學探究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總之,初一生物應在學習基礎、發展能力(包括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科學實驗能力)及形成科研意識及科研方法上均有所長進,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初一生物教師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生物教師工作計劃08-31
生物教師工作計劃12-13
生物教師工作計劃報告11-24
生物教師工作計劃范文02-24
生物教師工作計劃大全02-18
初一生物教師教學工作計劃04-20
初一生物教師教學工作計劃09-06
初一生物工作計劃07-21
生物教師年度工作計劃10-20
生物教師個人工作計劃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