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路與城工作感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不同的人和事內心會有所觸動,產生不同的想法,這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讓自己銘記于心。不過,是不是不太會寫感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路與城工作感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尋夢路無邊,幾度山川,蚊蟲叮噬夜燈寒。急雨扣窗門自樂,深夜無眠。遂起記此篇,勿忘心堅,甘為春雨潤瘠田。陋室易安心亦暖,無限歡然。——20xx年9月17日晚23:52翻翻筆記本,才覺白駒過隙,到基層工作已近兩年。這兩年的我踏著自己選的路“爬坡上坎”“過河邁渠”,路途中有迷茫,亦曾受“圍城之困”,但在鄉間的四季輪回中隨著枇杷黃了兩季,田間的青秧變稻谷,稻谷再變青秧,我也漸漸地在這片土地上獲得了“新生”。
來時路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的淡淡憂愁。
20xx年9月17日,我正式到鎮上報到。第一次感受重慶的山路,我有些猝不及防,強壓住頭上的眩暈和胃里的翻騰,一言不發,極力保持面上的平靜,只為不讓同行的領導和村民“笑話”,讓自己的基層第一天盡量“體面”。一路上望著窗外的風景,郁郁蔥蔥的大山連綿不絕,伴著一江碧水向遠處延伸,離家的距離越來越遠。想著剛做完直腸癌手術還在康復中的外婆,想著苦心養育愛護我的父母家人,加上高中、大學七年亦是聚少離多,頓覺傷感。車子行駛了近兩個小時,早已看不到了江河,映入眼簾的是山間的`一塊平壩,我坐直身子,極力遠眺終點,也是我夢想的起點,一個叫路陽的地方,心中一直默念“既來之,則安之,踏實工作,無悔選擇,踐行初心”。
圍城后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第一天正式工作就和辦公室主任出去解決群眾糾紛,情緒激動的群眾張口就要打要殺的場面讓我對群眾工作有些驚恐。初次走訪貧困戶,我更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只能跟在村主任后面認真地聽著、記著。一個星期下來,我產生了能力不足的恐慌,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覺得自己難以做好這份工作。后來,我慢慢地調整心態,不斷地從經驗豐富的同事身上汲取工作經驗,也在踐行的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總結。日子長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語言,敲門時不再說“有人嗎?”,只叫“老板在么?”,進門打招呼不說“你好,我是……”,而是習慣性地叫聲“老輩子,你眼兒忙些么子?”溝通交流的問題解決了,工作也順利多了。隨著走訪次數日漸增多,對包片的幾十戶貧困戶熟悉多了,知道了哪些家里規劃了到戶產業,務必補助到位;哪些家里有大病患者,需確保救助不遺漏;哪些家里人居環境差,要日常提醒整改……
今朝路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瀟灑向前。
回首這兩年的工作,我早已習慣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基層工作常態,爬坡上坎走訪貧困戶、做土地復墾地塊核查以及易地搬遷、危房改造驗收等工作時不再“前怕蛇、后怕狗”,笑看小白鞋變小黑鞋,小黑鞋變小灰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5+2”、“白+黑”的基層工作有時也會讓我覺得力不從心,但我還是會用榜樣力量激勵自己,努力的去發光發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路前行,無畏風雨,執著我心。“你這個比我自家買的好多了,有心了唐妹兒”,貧困戶鄧大哥的妻子提著我整理的一大袋子衣服說道。鄧大哥長時間在外務工,妻子患視力三級殘疾,在家照顧三個孩子上學,在走訪中,我發現孩子們穿的衣服都已經很舊并布滿污漬。我回家后便整理了她家孩子可以穿的大衣、牛仔外套等,還買了新毛衣給孩子們。貧困戶劉大哥也是常年外出務工,妻子李姐姐患有精神疾病難以與人交流,兩個兒子還在上學。剛開始的時候我和李姐姐幾乎無法正常交流,后來我就增加對她家的聯系頻次,慢慢地李姐姐對我就不再排斥了,見我時也有了笑容。
這兩年我已經從格格不入到根植當地,從彷徨迷茫到柳暗花明。未來,我將聽從吾心,繼續前行,做到此時、此地、此身,展現“后浪”應有的精神面貌,當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螺絲釘。
【我的路與城工作感悟】相關文章:
扶貧路的蛻變工作感悟05-20
我心中的雨城散文01-25
路與行作文12-31
我的勵志大學路07-13
我未來的路作文02-21
我眼里的扶貧工作感悟05-19
桂城海三路小學怎么樣03-12
我的未來我的路優秀作文01-15
我熟悉的那條路作文03-28
路與行雜文隨筆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