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評課稿匯編3篇
《畫風》評課稿1
聽了付**老師的《畫風》一課,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我被付老師精彩的教學藝術和教學策略的表現而感動。在執教時,老師始終以生為本,以讀為主,運用情景激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一、談話導入,增強了師生的親和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的談話中,付老師用關愛的語氣問孩子們今天早上是怎么來的?天氣怎么樣?大家冷不冷?從而巧妙的揭示了今天的課題《畫風》。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付老師出示了三個精致的頭飾,讓三個小朋友與他們交朋友,并想一想要對他們說點什么?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設計情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掘了學生想象的潛力。
三、識字教學靈活多樣,形式新穎。
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其中6個出現在課文的人物姓名中,老師根據這一教材特點,設計了讓同學們和三個戴有頭飾的孩子交朋友的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很快地就記住了這些生字。此外,老師有引導同學們用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編謎語等方法來記憶字形。靈活多樣,形式新穎。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四、讀悟結合,讀中有思。
本課教學中,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讀,讀的形式多樣,有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等,并指導學生讀出特定的語氣,感悟三個小朋友的不同性格,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
五、注重激勵性評價語言的運用。
激勵性的恰當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課堂上,付老師不時地把恰到好處的激勵性語言送給同學們,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學在其中,又樂在其中。
付老師在教學中把她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方法、快樂與體會傳授給學生,這些最鮮活、最具感染力、最有示范性的教學對學生是最有價值的。雖然付老師沒有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但她那樸素的語言、簡單多樣的方法,講解中情景的設計,啟發中的恰到好處,使我們看到了教育教學的.原生態。而這些,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畫風》評課稿2
今天聽了李老師的《畫風》一課,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受益匪淺。教師“以讀為本”,采用“讀——找——悟——畫——讀”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學生的特點,張揚個性,使課堂開發有活力,學生的素養也得到發展。具體表現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能讓學生從感受、體驗形象開始,語言及思維也必然隨之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必然被激發。當學生覺得所學教材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所學內容倍感親切,則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導入時,老師請孩子們用歌曲來唱風,用古詩來吟風,用耳朵來聽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導入手段新穎。
二、識字教學,靈活多樣。
識字教學要從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知識提供方便。本課中有7個要求學生會認的字,其中就有6個是與文中人物的名字有聯系。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從人物的名字中認識這些生字,老師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如說名字,讀名字,與這些小朋友打招呼交朋友,說說自己怎么記住他們的名字等等,使學生易于接受,易于記憶。再配上鮮艷的圖片,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識字教學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三、借助問題,引導體驗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后,教師創設情境“你最喜歡誰?為什么?給小組的同學說說。”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感受各種各樣的體會,從而使學生走進了文本,超越了文本,張揚了個性,形成了富有創意的獨到的見解。達到了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流,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讓孩子在閱讀中自主感悟到:我們喜歡宋滔,因為他敢想,善于提出問題;我們喜歡陳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于向別人學習;我們也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敢于迎接挑戰,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去體會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這樣,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四、以讀為本,促進理解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中,教師以讀為本,以拓展為目標,設計了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競賽讀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在多樣式、多層次的閱讀活動中,理解了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在這一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抓住重點句教學,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當然,課堂教學總會有些不完美之處,總會留下一些遺憾,這節課也不例外:
1、生字的呈現應稍微多花些時間,讓學生交流一下識字的方法,從而更好地鞏固漢字。
2、指導書寫的時候,最好在學生練寫完后讓學生評一評,議一議,使他們的書寫更美觀。
《畫風》評課稿3
這次聽了谷瑞輝老師的《畫風》一課,給我很大的啟示:一堂語文課結束后,學生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呢?習得什么,學會什么?
語文教師要有語文的本體意識,不能輕視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感悟,老師切不可忽視依據文本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語言訓練,為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自由感受和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谷老師指出文中四位孩子的話,可以讓學生內化語言,讓學生依文中的句式:誰畫了什么?什么怎么樣?風在哪里?說說你是怎樣感受到風的?還可以這樣:誰說:“我也會畫風,風把什么怎么樣?”通過多種形式的說,讓學生內化語言,體現語文的本體意識。
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是人物的對話非常多,那么如何讀好對話,如何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感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課堂中,對課文的感知主要通過朗讀的年齡特點,從“讀”入手,以讀為本。谷老師讓學生讀得有層次,讀得有提升。讀書的形式多樣,角度不同,層次分明:有“整體通讀”;有“重點細讀,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整體回讀,分角色朗讀”。學生親歷讀書的過程,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悟著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
我覺得語文課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盡量省出時間來讓學生多讀、多思、多寫、多背、多練。只要我們在扎扎實實的訓練上下功夫,就一定會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就一定會學有所成。
【《畫風》評課稿匯編3篇】相關文章:
《畫風》評課稿(3篇)02-14
《畫風》評課稿3篇02-14
《畫風》評課稿(集錦3篇)02-14
《畫風》評課稿(精選3篇)02-14
拼音課評課稿02-06
地震評課稿02-14
守株待兔評課稿02-13
燈光評課稿02-12
轉化評課稿02-11
重力評課稿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