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氣候評課稿
聽了李老師一堂地理課,教學主要內容是了解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聽后感觸頗多,受益匪淺,總結以來,主要亮點如下:
一、 懸念導入,引人入勝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李老師就用南、北方景觀差異很大的兩組圖片,問學生是否是同一時間拍攝的,學生爭論激烈,這樣通過懸念導入新課,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大大激發了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二、 結構設計,層次清晰
在知識結構安排上李老師主要從氣候的兩個主要因素氣溫和降水入手,然后氣溫又分我國氣溫特點、溫度帶、各溫度帶的主要農作物及作物熟制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影響冬季氣溫特點又從緯度因素、冬季風因素、地形因素三個方面引導學生分析,這樣在知識結構的安排上層次清晰,一目了然,讓學生看的明白,學的輕松。
三、圖文并茂、講解生動
李老師在備課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我數了一下,整節課共設計15張演示圖片,設計了兩張表格,兩個綜合連線題,結合他一貫從容不迫的教態、詼諧幽默而精辟的語言真是相得益彰,教學的難點,就這樣云淡風輕又如菩提灌頂般的恍然大悟。
四、教材領悟,獨辟蹊徑
在講述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的時候,李老師認為教材的`講解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沒有按課本的內容,而是自行設計了相關教學內容,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與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五、學為主體、師為主導
在整個學習中,老師始終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思考方法的培養和如何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上。正如他本人說的一句話,有時知識本身并沒多大的價值,更重要的樂趣是,我們在學習中獲得的探究能力,這才是終身受益的。
【中國的氣候評課稿】相關文章:
1.課賽評課稿
2.寒號鳥評課稿
3.《跳高》評課稿
4.班會課評課稿
5.灰雀評課稿
7.會走路的樹評課稿
8.班會課評課稿5篇
9.寒號鳥評課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