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色彩評課稿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優美的語言,富有詩意的課文,令人遐想聯翩。故事中,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爭論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感受課文中蘊涵的道理和情感,憑借課文展開想象,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泮老師在本課中努力營造著開放而自然的語文課堂,使孩子們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使語文教學更顯生機和愉悅。
泮老師執教的是《春雨的色彩》第一課時的教學,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景感受,巧借主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泮老師利用一幅春雨圖動態地展示了漸漸而下的.春雨,給了學生最直接有效的感受,將學生引入情景,自然引出課題,更為接下來的說話練習作好了鋪墊。在一曲《小雨沙沙》中,孩子們欣喜地走進了蒙蒙細雨,走進了課文。
二、欲留空間,動態展示。
在出示課題課題,明確本課學習內容后,泮老師設計了個“我會說”的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象,描述“春雨像什么?”“細細的針,頭發絲,細線,面條……”等等,各種答案層出不窮。再如指導朗讀重點句時,為了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泮老師緊抓住一個“沙沙沙”讓學生反復讀反復體味快慢之中的變化,而并非給予特定的標準讀,重在尊重學生自己的感覺和理解,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生也能把自己為什么這樣讀的理由說清楚。類似這樣的空間欲留,在識字過程中也有,學生學得很實在也很主動。
可見,給學生欲留適度的空間,他們都能各抒己見,主動發展。因為學生有興趣、有好奇心、有心理自由,所以他們才敢想、敢說、敢做,才能心靈開放,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技能才會被激活,才會燃起創造思維的火花。
不是每一堂課都要激情飛揚,不是每一堂課都要感人肺腑,但我們的每一堂課都盡量要讓孩子們如沐春風,滋潤心田,在課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課后才有舒心的回味。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能,相信他們會制造驚喜。為孩子多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屬于他們靈動的、稚嫩的、多彩的語文世界。
【春雨的色彩評課稿】相關文章:
春雨的色彩評課稿(3篇)01-13
春雨的色彩評課稿集錦3篇01-13
色彩評課稿01-07
色彩評課稿(9篇)01-08
色彩評課稿9篇01-07
色彩評課稿(集錦9篇)01-08
色彩評課稿通用9篇01-08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月相評課稿01-02
雨后評課稿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