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運動的快慢》評課稿
八年級物理《運動的快慢》評課稿
這節課已經結束,要我們聽課者還沉浸于剛才熱烈的課堂氛圍中,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教師的教。二學生的學,下我將從這丙角度支做一下點評。
評價:
一.教師的教
1.老師能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教學。例如關于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準備了與學和際生活相關的圖片—— “百米跑”使教學能夠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從已知到未知。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都分成幾了個小步子,讓后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習的知識能為后一步學習提供固著點,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2.教師充分做到了面對全體學生,促進所有學生發展,做到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3.教師能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了教學手段多樣化,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質疑、發現。在教學中分別采用了“想想議議”、“合作交流”、“觀察思考”“模擬表演”、“ 現場編題”等學習活動,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有了不同表達方式,滿足了多樣化學習的需要,又通過六個“你知道嗎?”將所學知識引入到生活中,不僅帶給學生以科學和震憾,而且讓學生感受到物理于生活,最終雙服務于生活。
二.學生的學
看學生的學我覺得應該主要看學生是否“會學”、“樂學”、“學會”。由于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的創設了所有學生都能進行有效學習的問題情境,所以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學習愿望,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做到了主動解決問題,并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具體表現在:
1.學生的表現上 從開始的小游戲到小組合作交流,再到后來的編題、競賽,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活躍,顯得異常興奮,體現了學習“樂學”幾名男同學對問題的分析和切入角度,看出學生學會了分析物理的方法,可見達到了“會學”的目的。
2.學生的參與度上,這節課有22人參與了板演,45人參與了發言,參與人數達了100%,說明老師的每個問題的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所以他們才有話可說,才爭先恐后的說。
盡管課堂教學中老師有口誤,盡管課堂中老師沒能進行達標測評,可這仍然是是一節成功的課堂,是一節值得推廣的課。
【物理《運動的快慢》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