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擠啦》評課稿
《別擠啦》以詩歌的形式通過說“別擠”來告訴人們屏棄不道德的行為,用寬容善良的心對待生活,人間才會更美好.今天聽了胡老師的課,感觸頗深。
一,教師“吃透”教材,
從教材的盲點找隱藏的課程資源,教材中對狄更斯只是做了很簡單的介紹,而且學生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根本就不知道狄更斯是誰,是干什么的?所以在處理作者狄更斯這個問題時,教師課前布置學生在課前找一找有關狄更斯的資料,對狄更斯了解得更多了,目的是讓狄更斯這個人在學生頭腦中留有印象,對他不只是淡淡的了解,同時又為后面學習詩歌時與作者的`情感融于一體做一個鋪墊。
二,聯系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一個亮點。
學生們只要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那么這節課就是一節成功的課。所以在細讀課文時,老師讓學生把詩歌中的每一句話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閱讀收獲。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說、隨心所欲的談,告訴學生把你讀這首詩歌時最先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人說,大家補充。學生們把自己身邊的不道德行為、社會中的不道德現象甚至關于對世界的和平問題的看法都談了出來。學生們自己總結了“真誠”“寬容”“善良”“健康” “和平”“和諧”“平等”等詞語,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應該怎樣做。
三,朗讀訓練扎實有效。
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學生在聯系生活談自己感受、收獲,都是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朗讀的梯度是先是“正確、流利”,在細讀基礎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礎上,再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也就是體現了語文課的“讀中感悟”。
四,給學生積極的評價。
“課堂上,教師把學生看作心上的朋友,學生將視教師為眼中的親人。從老師的積極的評價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對的,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欣賞我的。老師也只有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用心與孩子們對話,傾聽孩子們的看法,用學生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欣賞的眼神去捕捉孩子們的真實,分享他們學習的快樂與煩惱,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里,才能真正創設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也只有在這種氛圍中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打開,才敢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孩子們想說了、敢說了,也就達到了教學內容的自主生成,也就是充分挖掘了學生資源。
【《別擠啦》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