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種子的結構》評課稿
1、教學理念把握得很好。
整節課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參與度高,注重科學探究,一節課大部分內容是通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來完成的。尤其在“觀察種子結構”的活動中,教師對學生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的指導,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和方法。
2、充分挖掘教材,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1)知識拓展補充的.很適當。在講述種子結構時,補充了“種孔”這個概念,而且是讓學生通過擠壓浸泡過的種子,來觀察種孔的位置和作用,形象直觀,學生易懂,體現教師深厚的功底。
(2)情感教育滲透的很自然,充分利用蘊含情感教育的知識和信息。
3、教學手段多樣,運用合理。
教學準備充分,有教師和學生各自準備的各種種子,視頻,圖片。教學生動直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多媒體既簡又精,運用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理念。
4、幾點建議:
(1)學生觀察活動可再緊湊些,鞏固練習的時間會更充裕。
(2)重點知識在板書上體現的充分一些就會更完美了。
(3)比較“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時,可以補充一點:它們分別屬于雙子葉和單子葉植物的種子。
(4)教師在教學中激情再迸發一些,那效果會更好。
【《觀察種子的結構》評課稿】相關文章:
基因的結構評課稿2篇01-01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