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有無的評課稿
有幸聆聽了朱、杜兩位老師的品德與社會課——《互通有無》。兩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了解經濟全球化的概念,在生活中能夠主動關心身邊發生的經濟活動;通過資料收集、討論、專題調研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走向世界的同時,進口貨也走進國門,經濟交流是雙向的。初步培養學生經濟全球化的意識。兩位老師課前準備做得充分,多采用具體的實例來說明問題。讓學生看到“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時,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進口貨,引導學生把這兩方面的事實結合起來分析:印象最深的是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地引用了一位美國記者的'《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這一實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中國制造走向世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時老師又引導學生通過“芭比娃娃”制造的事例,意識到不能過分因此驕傲;身邊的進口貨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課上學生說出了不少遠赴重洋卻帶回中國制造的實例,也讓學生認識到沒有必要盲目“崇洋”。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通過對中國與世界經濟互通有無的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學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對外來事物持包容的正確態度。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互通有無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