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公開課《乘法認識》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公開課《乘法認識》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劉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關于“乘法的初步認識”。不論是課的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還練習的方式,都給我了較多的啟示。
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生動的情境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學習乘法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情境模型,并讓學生認識到,同數連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劉老師充分挖掘的課本的情景導圖,從圖中引出本節的數學知識內容,一方面鍛煉學生觀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設計上為后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鋪墊。
2、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并會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讀乘法算式。難點是由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的方法。
那么,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劉老師不斷重復連加的特點,反復讓學生數加數的個數,采取逐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將“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情境與算式用“幾個幾”的形式表征出來”。突出強調了乘法意義的本質。一是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到底有什么聯系?即如何去確定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初步領會乘法的意義)二是什么樣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深入領會乘法的意義——只有相同的數連加才能寫成加法的簡便計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劉老師一次次在數中提示學生的一個作用是防止學生在書寫乘法算式中避免寫錯乘數,另一個作用就是讓學生反復鞏固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是如何得來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細微之處講的非常到位。
3、整堂課的設計安排比較合理,層次清晰,設計體現學生逐層深入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發展的規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體現出重點知識,教學策略應用相對熟練,很自然的從加法過渡到乘法,乘法的書寫、意義和演練、提升訓練,每個銜接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中處理學生的問題及時到位,遇到學生不會的又返回頭從加法中尋找,一直圍繞著主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提高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4、注重了思維過程的展示。數學的本質是發展學生的思維。怎樣發展其思維?在哪里發展思維?在哪里培養思維能力?課中給了我們很多答案。老師在提問后,比較關注學生的答案,如一個學生答到了3+3還可以寫成2×3,老師趕緊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6個3相加學生說可以寫成6×3,老師認真問到了:“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可以寫成這個樣子?”等等。我認為,只有學生將自己對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了,才說明他是真正的對所學知識理解透了,否則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師對這個細節的重視,也是關注數學學習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5、練習上也不斷出花樣,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反復訓練和做題,從小組中的進行比賽演練,活躍氣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結合實際操作練習,動手做一做,從做中學,豐富了課堂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乘法算式的意義,練習創新能力。
對本節課的意見和建議:
1、對于回答錯的學生可以多說說為什么,讓其他學生幫助解決問題后再讓他說說看,充分發揮開始時反復強調的方法,改正學生的錯誤觀點,掌握本課的內容。
2、在乘法算式中老師可以舉一些相同結果的式子,如3個4相加是3×4=12,而4個3相加是4×3=12,兩個意義是不同的,可以讓學生對比體會,從而再起強調的本課的重點,了解到兩個乘數的意義,或者給出一個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編一編這個算式代表的意義和問題,反過來考學生。
3、動手操作更應重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課中教師雖講明了要求后再做,這是對動手有效性的關注,值得我們去借鑒。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擺后想一想怎樣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這一數學問題。好像使操作活動顯得有些多余,價值有些欠佳。
4、“相同數連加”這一重要條件在改寫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顯得不夠,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與乘法算式之間有什么樣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尚不明確。教師剛好做了一件本末倒
【二年級數學公開課《乘法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評課稿:《乘法初步認識》08-18
二年級數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10-18
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評課稿06-17
二年級數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集合09-28
二年級數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通用07-22
熱二年級數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06-18
二年級數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10-31
二年級數學《乘法初步認識》評課稿8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