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可愛的家鄉評課稿
教學基本環節:
1、聽賞湘潭的原生態山歌。設問:這是哪兒的山歌,為什么?學生自己由發表看法,用湘潭話齊讀歌詞并哼唱冊歌。
2、討論了解什么是湘潭的地方音調。從叫賣調入手,引導學生找出湘潭地方音調的主要音6 1 3 5;探討湘潭的地方音調源于湘潭人說話的口音,是在湘潭地方口語音調的基礎上形成的。
3、賞析歌曲《滿姑娘最愛送檳榔》的片斷。設問:在音樂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找出歌曲中的湘潭方言嗎?隨機出示三個特色方言的節奏與旋律,引導學生進行說與唱的對比,湘潭口語音調與普通話音調的對比。
4、學唱《滿姑娘最愛送檳榔》。教師唱曲的主題樂句旋律,學生找出歌曲旋律構成的主要音,分析并得出結論:歌曲的旋律是用湘潭的地方音調的創作的。并進一步探討音樂家創作的動機(更能突出的表現湘潭地方特點)。學生輕聲隨樂演唱,討論歌曲的情緒,帶著各自的感受演唱,之后加入聲勢動作表現歌曲。
5、賞析歌曲《歡迎你到湘潭來》。設問:從歌曲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覺得這首歌和《滿姑娘最愛送檳榔》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這首歌曲不采用湘潭的方言演唱?作曲家為什么要這樣創作?引導學生了解歌曲中的地方音調,并組織討論問題。最后隨樂跟唱曲。
6、老師總結本課,簡略介紹第二課時內容。
簡評與探討:
首先看到是這堂課的教案,教案采用表格方式式表述,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流程明確,表述清晰,特別是對“教學意圖”表述,能理論聯系實踐,充分體現了何老師及其輔導教師的音樂教學理論功底。再看該課的教學環節設計,又體現出“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特點。從原生態山歌欣賞引入,到“叫賣調”中探尋鄉譚方言音調的特點,再到歌曲《滿姑娘最愛送檳榔》欣賞,探討方言與音樂的關系。讓學生感受與體驗到了家鄉歌曲的美妙,探尋了家鄉歌曲的風格特點,熟悉了家鄉的音樂,也更熱愛家鄉的音樂了。從這節課的整體構思與設計和教學效果來看,這是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在此次評獎中也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但這堂課也引發了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音樂課如何體現各學段學生學習的特點,此節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本人認為還是過于“理性”了些,且對有些問題的探討也是學生學習基礎所不能及的,此課如果放在初中學段來上,是否會更合適一些。
【可愛的家鄉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
眾數的評課稿09-16
荷花評課稿06-22
《排球》評課稿09-02
《新聞》評課稿10-31
坐井觀天評課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