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小數與單位換算》評課稿
四年級《小數與單位換算》評課稿1
小數與單位換算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在小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名數改寫的基礎。因此,如何讓學生學的會,理解透,非常重要。而這部分的知識又屬于邏輯性強,非常抽象的知識,學習學習上有困難。
王老師這節課,感覺總起來說是很成功的,目標定位準確,教學環節緊湊,學生學習效果好。亮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創設呈現學生喜歡的運動會排身高的情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啟發:數據亂怎樣就可以更方便比較了,結合具體情境,一步一步啟發學生去探究,從而發現規律,水到渠成。至此,學生有了表象的認識,而后,教師又領著學生通過改寫單位,把整數變為小數。一步一步,環環相扣,完成了學生自主探究、形成規律的過程。
2、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是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去思考,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沒有直接把知識告訴學生,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劉老師非常注意數學語言表述的準確性與科學性。王老師都及時的把學生說錯的糾正過來。
4、板書的設計也是很巧妙的',重點突出,清晰明了。并且呈現了知識的探究過程。
幾點建議:
1、課件的制作再形象只觀一些,對學生的理解可能會更有幫助。
2、在引導學生總起來概括說一說規律的時候,學生感到有困難。如果把難點分散一下,最后再合起來可能學習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四年級《小數與單位換算》評課稿2
4月15日聽了王老師講的《小數與單位換算》,王老師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單位換算過程,教學效果良好。
優點: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教師采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課伊始,王老師用現在迎接學校運動會排練的方陣,幫助體育老師解決排隊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為生活服務,在樂于幫助張老師的情境中,投入到學習中。
二、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嘗試解答,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換算方法,在做完題以后的方法交流,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補充,精講,老師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三、教師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單位換算不僅要用到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還用到單位的.進率,教學中,教師適當的進行鋪墊,回憶單位進率,明確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然后進行新課教學,老師對學生的換算進行指導,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除以進率,要想進率,移動小數點,這一系列的教學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改進建議:
一、加強鋪墊,為新課打基礎。如新課前可以加上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的練習,當學生熟練掌握此類題,并熟悉進率,這樣會更好的為新課教學打基礎。
二、將單名數化單名數和復名數化單名數分開教學,這樣效果會更好。
【四年級《小數與單位換算》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數與單位換算評課稿(精選11篇)08-27
四年級數學《小數與單位換算》評課稿07-10
小數乘小數的評課稿10-31
《小數的認識》評課稿09-23
《認識小數》評課稿09-11
《認識小數》的評課稿06-12
《小數的意義》評課稿10-12
《小數性質》評課稿10-10
認識小數的評課稿10-24
《小數的意義》評課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