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游到了紙上》評課稿
《魚游到了紙上》一課寫了“我”在西湖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畫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又像又活。贊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周老師的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聾啞青年的勤奮、專注。我認為這節課的精彩之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主線清晰,重難點突出
整節課頭緒簡化:
在初讀課文時,周老師讓學生讀通課文后找出帶“游”的句子,再圍繞“魚為什么會游到了紙上?魚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這兩個集中的、可以讓學生深究的問題展開教學,層層剝筍般地挖掘文章的內涵。老師沒有熱衷于教學形式的翻新,課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圍繞主線追求扎實的效果,把閱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
二、老師用好文本,扎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因為文本是課堂最重要的教育資源,語文課,特別是閱讀課,情感的源頭在文本之中,對學生最具有誘惑力的應該是語言文字。無論語文教學任務的內涵如何豐富,外延如何擴大,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仍然是學習語言,也就是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如:在教學句子“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在紙上游動。”問:從哪看出青年畫魚認真?學生找到“一絲不茍”,老師讓學生理解并造句。
又如:在教學句子“他學畫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時,老師引導學生從這個句子中的“一整天、每個星期天、一年”這3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創設情景:
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來到茶室的后院,看到青年:
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們來到后院,又看到青年,生讀句子
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我們來到后院,還是看到青年,生讀句子
一個寒風凜冽的星期天,我們又來到后院,仍然看到青年,生讀句子。
從春天到夏天,從夏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每一天星期天他都在,他放棄過嗎?他動搖過嗎?間斷過嗎?——沒有。這又叫怎樣地看?(廢寢忘食地看、持之以恒地看、堅持不懈地看)
就這樣讓學生感受到這就是持之以恒,這就是堅持不懈。平時我們教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里就做了最好的詮釋,學生這就在學習。
老師不僅重視讀,還重視運用,從積淀轉化為運用,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獲。老師安排的寫自己專心做事或感想的作業,實際上就是把課文中的一部分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上海師范大學吳立崗教授就強調過,在每篇課文學完后,一定要為學生精心設計運用語感的書面作業。
在向周老師學習的同時,對這節課也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課文插圖,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教材的編排內容非常豐富,我們除了要用好預習閱讀提示思考練習外,也不應該忽視課文插圖。這也是教學的內容。比如:周老師在教學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時,我覺得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看到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他們贊嘆什么?議論什么?。
2、朗讀的形式可以再豐富一些:
周老師的課堂書聲朗朗,有自由讀、齊讀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讀形式上多一些,我覺得會讓課堂增色不少。齊讀效果不是很好的時候,可以讓大家在位置上練好之后再單個同學來嘗試或者兩個同學來賽讀。
【《魚游到了紙上》評課稿】相關文章:
《魚游到了紙上》評課稿(通用10篇)07-18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08-01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09-30
《魚游到紙上》評課稿通用11-21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
眾數的評課稿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