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范文500字(通用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書信吧,書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達意見、傳遞信息、互通情況的工具之一。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書信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范文500字(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我是來自福建省晉江市的一名小學生。我知道您一直有一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里,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著頭,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涼……
我和您一樣,也有一個超級夢想:能邀請您到我們學校,親自指導我們種植水稻。這學期,學校為了讓我們認知勞動的意義,享受科技創新的快樂,學校里每個班級都開設了一個個“綠色農場”,讓我們種植水稻。上周四,我們把土翻好,并撒上了肥料。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全班同學都期盼您能來現場指導我們種植水稻。
正如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說的那樣: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增產后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多人的吃飯問題……您真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我們福建的水土好,也是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袁隆平爺爺,您想來試一試嗎?
袁隆平爺爺,您說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我們有了在校園里種植水稻的靈感,也下定了為了種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決心。只求您帶給我們種植水稻的技術和成功的機遇,讓我們展現天性,實現夢想。
袁隆平爺爺,我們想掌握種植水稻的技術,想體驗勞動的快樂,更想品嘗成功的喜悅。我真誠地邀請您能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種植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遇,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也飄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此致
敬禮
來自晉江的小學生
20xx年3月11日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2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
此刻,您在稻田里勞作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我仿佛還聽見了您勞作后急促的呼吸聲。然而,您已經駕鶴西去了。
袁爺爺,您一生都在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造福百姓。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實現“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努力拼搏,獨自一人呆在稻田里反復做實驗,反復研究。我被您這種求知精神和造福百姓的情懷給深深震撼。今后,我也要向您學習,成就一番大事業,讓百姓安居樂業。今后,您的遺愿將由我們完成。
袁爺爺,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精神讓我敬佩。您不管前方有多危險,有多困難,只要能讓雜交水稻增產,能讓農民增收,您都無所顧忌,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奔目的地。我們今后也將繼承您的斗志并發揚起來。
袁爺爺,您教我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您自己也秉持這一優點,勤勞節儉。可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自己吃飯的時候就經常浪費糧食。有時會把糧食剩在碗里;有時會以肚子實在太脹了為由,把飯菜倒掉;有時會嫌飯菜不好吃而干脆不吃……今后,我一定把飯吃得一粒不剩。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袁爺爺,您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人!
袁爺爺,今后我一定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將碗里的飯粒吃得干干凈凈。
祝
一路走好
敬佩您的人:嚴翊銘
2021年5月30日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3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
那天是5月22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成為了您的忌日。
當我學好奧數,正打算回家時,媽媽將手機遞給了我,我有些疑惑地接過,發現手機上正播著您曾經的事,評論區的人也接連不斷地發著對您的祝福,我頓時明白了,您這位偉人,雜交水稻之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在那天前,我只是偶爾聽到您的名字,從來沒有深入的了解過您。而這個視頻正好向我們介紹了您,影片中您說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希望自己在高粱底下乘涼,另一個是讓雜交水稻遍布天下。雖然都還沒有達成,但是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兩個愿望終會實現。
在1959年時,全國鬧饑荒,人們苦不堪言,人們餓得前胸貼后背,全部以野菜、樹皮為食,有時還會吃掉草根。是您,耗費了自己十五年的光陰,配制出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挨餓,吃得上米飯。也是您,無論高溫酷暑,無論刮風下雨,也堅持在到田中奔波;更是您帶領我們中華兒女從此脫離苦海,再也不會回到那饑荒的年代了。
“人就像是一粒種子,但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您說過的一句話。平平無奇的一句話,我卻看得熱淚盈眶。您走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有人說:“那是老天都在為您落淚。”當您的靈車駛入殯儀館時,后面有一堆人在祝您一路走好,期間沒有一個人撐傘。是的,盡管那么大的雨,卻依舊沒有人撐傘,這都代表著大家對您的愛戴和尊敬。
祝您:一路走好!
一粒好種子:胡燁
2021年6月6日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4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想起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衣著質樸、臉色黝黑,頭上戴頂草帽,執著于研究水稻的農民伯伯。但此時此刻的我內心更多的是對您深深的懷念。
您知道嗎?小時候坐在桌邊,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爺爺端起一碗顆粒飽滿、散發著濃濃香味的米飯,不由得感慨:“這碗米飯,來之不易啊!”
當時的我聽了十分疑惑,不解地問道:“爺爺,您不是一位農民嗎?區區一碗米飯有什么好稀罕的。不是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嘛!”爺爺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那你知道為何如今的米飯顆粒飽滿、香氣四溢嗎?那可都是袁隆平院士的功勞啊!”
袁爺爺,聽說在您做農業科研的這些年中,曾見過餓殍,也聽過無數次“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之類的話語,因此您下定決心,立下兩個遠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解決全人類的溫飽問題,胸懷大志的您,一刻沒有停下腳步。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您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為了提高雜交水稻產量,您孜孜不倦,潛心研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袁爺爺,您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銘記在心的英雄。您雖離開了我們,但您在田間忙碌的.身影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一定努力做光盤行動的先鋒,不辜負您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的成果。
此致
敬禮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5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2021年5月22日下午,當您去世的噩耗傳來時,看著手中捧著的白花花的米飯,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天地同悲,14億中國人民同泣。袁爺爺,您是永遠讓后人銘記景仰的燈塔!
初識您時,是在外婆所講的童年故事里。難以下咽的蒿籽面、硬邦邦的黑面窩頭是外婆小時候的主食,遇到逢年過節,兄妹幾人才能吃點黃米飯。外婆曾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放學回家,看見黃米飯里有白白的東西,聽大人講那叫大米,兄妹幾人圍著飯桌歡呼雀躍。后來,黃米飯就變成了白米飯,再后來,白米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當我上學后,才逐漸讀懂了您——國之脊梁,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您用畢生精力搞科研,奔走在試驗田,忙碌在實驗室。為了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了更多的人吃飽飯,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自此以后,我的偶像不再是“流量明星”,因為我的心中住進了一位“男神”——袁隆平爺爺。
看著群眾為您送行的場面,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袁隆平爺爺,我一定牢記您的教導,傳承您的精神,踏著您的足跡繼續努力前進。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周彥宏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6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國防科大附小五年五班的小學生葛雨晗,我特別崇拜您!我看了關于您的紀錄片,那一次,您栽種在田里的700多株珍貴的不育材料秧苗,不知被誰拔除和毀壞。我從屏幕上您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了您當時的絕望、痛苦與焦急。當時,您悲痛地哭叫著,眉頭緊鎖,似乎有豆大的淚珠從您臉上落下,里面還夾雜著雨水。如果換作是我的話,我會哭一晚上后直接放棄培育雜交水稻這樣一份辛苦又耗時的工作。
這對您來說應該是滅頂之災,而您想起了自己戰勝饑餓的誓言,于是擦干眼淚,重新回到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旁邊,頑強地堅持了下來,最終使新型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產量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如果您那次沒有堅持,就可能有無數的中國同胞無情地被饑餓這個惡魔掠走。我一直明白堅持的重要性,但現在對我來說,堅持變得愈發重要了。正是因為您那可貴的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如此崇拜您。
除此之外。我還想問您幾個問題。發現秧苗被全部拔光時,您是怎么克服心痛,堅持到底的?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用力拍桌子,您是怎樣應對困難的?您對獲得的獎狀滿足嗎?得到新獎項后,您會怎么想?如果您生氣了,您會如何發泄怒氣?如果我成績不好,我該如何向媽媽交代?您是怎么變勇敢的,能告訴我嗎?
我一直想請您解答我這些“小問號”,期待能收到您的回信。
祝:
新年快樂!
您忠實的小粉絲:葛雨晗
2021年1月1日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 篇7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國防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的黃浩峻。我今年10歲,是一個勇敢、樂觀、向上的人。我勤奮好學,有著優良的品質。
您為了讓更多的人有飯吃,不被餓死,想盡辦法培育出雜交水稻,一年四季無時無刻不忙碌在田間。無論是大風還是大雨,都不能摧毀您那堅強的意志!您那時一定特別的辛苦,白天忙碌在田間,累得筋疲力盡,晚上夜深還要規劃明天做的事情,所以可能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
我有幾點疑惑,您當時一無所有,您是靠勤勞的雙手,還是智慧的大腦才創造出了偉大的雜交水稻呢?還有就是當時不理解的人也很多,實驗的時候您也一定遇到了各種困難,最后您是怎么克服的呢?
最后我還想提出幾個希望您能解答的問題。在您年輕的時候,是怎么想到要創造雜交水稻,造福人類的?您經歷過的困難好比是九九八十一難,為什么最終您還是沒有放棄呢?盼回復為感!
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黃浩峻
202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