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幼兒園的建議
對于不知道怎么寫建議的家長來說,寫建議是一件很煩惱的事,今天公文站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家長對幼兒園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家長對幼兒園的建議篇一:
幼兒園舉辦家長半日活動真不錯,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
可是寧寧的媽媽是記者,平時工作很忙,說真的,孩子在幼兒園快三年了,她一次也沒有來過,建議能否將家長半日活動安排在周六和周日,讓孩子的媽媽也來看看。
面對這條建議,幼兒園看到了寧寧媽媽工作的特殊性及對寧寧的關愛。站在寧寧媽媽的立場上,應該讓她有機會走進幼兒園看看孩子在園的情況。
而且這也應該代表的是像寧寧媽媽那樣工作特殊的小部分家長群體的心愿。雖然只是代表部分家長,但也是合理的建議,因此歸為“建設性建議”。
家長對幼兒園的建議篇二:
每天去學校接遠遠,老師總說:今天遠遠吃得還不錯,是老師喂的。可是回來問他,他卻說老師沒有喂,是他自己吃的。看來老師根本就沒喂,干嘛要騙我們家長,作為老師要實事求是,我家遠遠還小,老師應該多喂喂的。
面對這條意見,不難看出家長對教師的埋怨。我們利用日常巡視、行政值班的方式去了解情況。每次看到的是老師一邊喂遠遠吃飯一邊指導遠遠用餐,如何握勺子,扶碗,學習用餐正確的方法。通過了解,原來老師一直鼓勵遠遠自己吃飯,爭做一個能干的好孩子。
為了表示自己是好孩子,遠遠就說老師沒有喂他吃飯。顯然,這是一條個別化的建議,向家長解釋一下情況即可,因此歸為“一般性建議”。
家長對幼兒園的建議篇三:
在《家長問卷》中,有5位家長提到了“幼兒放學問題”。有的家長說:放學的時候車子比較多,來往車輛比較混亂,存在著不安全因素;有的家長說:放學的時候,幼兒園出口與xx路形成了一個“瓶頸”,往往會堵死,建議幼兒園將小班和中大班錯開時間放學,這樣會緩和一些;有的家長說:幼兒園放學時間與小學放學時間相近,更加造成了道路擁擠,能不能錯開放學……
面對這條建議,我們了解到了家長接送孩子的不便。平時,幼兒園比較關注幼兒園大門口的秩序,沒考慮外面的道路狀況。于是,幼兒園的行政人員連續一周站在家長反映擁擠的道路路段觀察,發現家長反映屬實,由于道路由寬變窄,加上附近小學同時放學,以及家長迫切走路的心理造成了堵塞現象,想接孩子的家長進不了,接了孩子的家長出不去,最長的一次整整堵了半個小時,家長們怨聲連連。這是普遍反映家長心聲的建議,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歸為“建設性建議”。
幼兒園認真地將每一條意見和建議進行現場摸底,了解真實情況,仔細地進行分析辨別,確定屬性,為后續的處理工作奠定基礎。
三、處理,落實
通過對家長建議的判斷之后,我園根據不同的建議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分別對待。
方法一:解釋
在家長建議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家長會提出一些合理但是現階段幼兒園無法改變的建議,例如:關于幼兒園增添男教師。這涉及畢業生來源的問題,因此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對家長做了詳細解釋。
方法二:溝通
也有的建議是體現個別化的,就如上述的建議一,這種現象發生在個別孩子的身上,是由于家長不了解幼兒園的現實情況,片面聽取孩子講述造成的。因此我們加強了與該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如實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及教師對孩子的指導,輔以照片、錄像讓家長觀看,還可以邀請該家長隨時來幼兒園了解孩子在園的用餐情況。在充分的溝通之下,家長了解了真實的情況,理解了教師對孩子付出的.勞動與用心良苦。
方法三:承諾
也有的建議是督促幼兒園辦學質量不斷提升的,例如:希望教師對班級內的孩子一視同仁,多關注孩子,因材施教,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又如:要不斷豐富幼兒園的網站內容,增加視頻欄目,能及時將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片段上傳至網站上,供家長觀摩。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我們就向家長承諾,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關愛每一個孩子。對幼兒園的網站不斷改版,增設內容,符合家長的需求,更好地發揮網站的作用。
方法四:調整
1.商討
對家長共同關注的一些建設性建議,為慎重起見,我們廣泛征求家長、教師、后勤人員的意見,進行開放式商討。例如:針對上述建議三,我們召開了家委會和教職工會議,我們把家長的建議拋給每一個家委會成員和教職員工。我們還引導家長、老師和職工進行換位思考,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也使決定能滿足不同需求層次的人群,更具廣泛性,最后將共商結果提交幼兒園的園務會討論,形成決策,再以家校通、宣傳欄、通知、網站的方式將結果告知家長。
2.實施
一旦決策確定,作為幼兒園的管理層要精心思考決策給幼兒園帶來的變動。例如:當幼兒園決定實施托小班和中大班錯時放學后,我們會思考:當接小班孩子時,早來的中大班家長怎么辦?家長接孩子出幼兒園的路線?值班教師的站位?當中大班進園等候時,未出園的小班孩子及家長怎么辦?一個家長既要接小班孩子又要接大班孩子的,怎么辦?一連串的問題預設可能出現的狀況,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實施規范有序。
3.跟蹤
一條建議被接納和采用,或許對家長的影響不大,也或許會改變家長的生活習慣。因此,建議被實施的起初階段,幼兒園要走近家長,聽取家長的新建議和新想法,并且不斷地進行修正和完善。例如:在實施錯時放學后,有的家長說:錯時放學,道路明顯空了。有的家長說:同時放學時,車流是同方向的,錯時放學后,車輛是進出的,更加亂了。針對贊同聲和反對聲的此起彼伏,幼兒園又一次地進行了現場查看,并在兩周后再一次發放了《家長問卷》,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確定了最后的結果。透明式的操作流程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