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會議簡報范文
農業工作會議簡報 1
我們必須堅持富民為先,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12日下午,江蘇省農業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在發言中說,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省農業農村經營管理工作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高效農業結構。
加快結構調整 讓傳統農業更高效
“應該說2017年是困難重重的一年,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之年。江蘇作為糧食大省,未來我們的農業結構該如何調整?”吳沛良直言,經過連續多年的發展,江蘇農業生產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但也出現了新的矛盾和問題,各地應大力推進產業高效化、產品品牌化、生產綠色化,打破傳統農業高產不高效的局面。
鎮江句容素有南京后花園之稱,丁莊葡萄等特色農產品成為不少南京市民的首選。句容市農委主任王建祥介紹,近年來,句容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新理念,統籌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問題,著力破解大田作物增收難問題。一方面推廣市場認可度好的優質品種,另一方面有序調整農業內部生產結構,發展特色園藝產業,重點推廣稻鴨共作、稻蝦稻整共生等高效稻田混養模式,以及稻套綠肥養鵝養羊模;推進糧食烘干,收儲、加工一體化,讓農民直接獲取加工銷售環節的高利潤。
在經營理念上,當地以產業鏈條延伸為抓手,培育園藝種業,鼓勵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發展小型加工、精加工,開發精致產品、饋贈禮品、休閑商品。順應農業勞動功能向休閑觀光功能拓展,融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由賣產品到賣生態,由種風景到賣風景;順應農產品消費功能向保健養老功能拓展,主動連接康養產業。
吳沛良表示,各地要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農民“什么賺錢種什么、什么效益高種什么”,拜托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他要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拿出具體措施,切實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突出發展重點產業、推廣高效模式,總結推廣糧經飼草結合、林牧結合、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稻漁結合等多元復合經營模式,增加單位士地綜合產出效益,讓傳統農業更高效。
同時,要打破農業品牌多亂雜、優質不優價的'格局,培育江蘇農業大品牌,用好有限的耕地資源,發揮地處長三角城市群的區位優勢,緊盯國際國內農產品中高端消費市場,強化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與保護,提高品牌農產品、高端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堅持富民為先 讓農民錢袋更厚實
宿遷沭陽縣地處蘇北,經濟基礎并不雄厚。但近年來,當地堅持以“一村一品一店”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力促進了全縣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沭陽縣農委主任司緒中說,調優農業種植結構、打造電商產業集群、完善服務體系是他們的三大“法寶”。圍繞全省農業結構調整的目標任務,沭陽著力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在全縣集中打造了一批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產品質優、產業融合的一品產業村,建設了25個特色農業基地。依托電商銷售平臺,沭陽花木、茆圩草莓、湯澗蔬菜等傳統地域品牌叫得更響,在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大潮中,農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厚實。
截至目前,沭陽已建成“一村一品一店”達標村343個、“中國淘寶鎮”3個、“中國淘寶村”31個,是全國五大淘寶村集群之一,農產品銷售網店達到2.3萬家,2016年全年銷售突破60億元,帶動了20余萬人實現創業就業。
“沭陽模式”受到了多方肯定。吳沛良透露,今年全省將開展“一村一品一店”等三項示范創建活動,形成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合力。“‘互聯網+’是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最活躍、最有潛力的因素。”吳沛良說,江蘇將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大力建設農產品電商和智能農業,推動江蘇“互聯網+”現代農業以更快速度、更高水平發展。2017年,全省農產品網絡營銷額要達到360億元。
【農業工作會議簡報】相關文章:
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簡報(精選10篇)03-23
農業“機器換人”推進工作會議簡報06-27
農業科技工作會議簡報06-27
鄉鎮農業普查簡報12-14
鄉鎮農業普查簡報06-27
工作會議簡報11-05
工作會議簡報06-19
工作會議簡報精選05-16
地質工作會議簡報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