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員借調過多弊端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試過人員借調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員借調過多弊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弊端
借調用人,似乎已成機關常見現象。城市辦運動會,成立臨時性機構;機關推進某項工作,缺相關專業人才;下級機關為培養人才,給年輕人創造機會,把他們派到上級機關學習鍛煉等等。確系工作需要借調一些人員,并不會引起公眾的關注和反感。問題是,借調必須有所節制、規范,不能過度。
這幾年,新聞報道中一再出現“臨時工現象”——某些工作人員因粗暴執法、濫用職權被曝光,其所在單位常出面聲稱“此人系臨時工,已經被辭退處理”。這里面,有的單位可能是拿“臨時工”當幌子,但聯想到如今這么龐大的借調人員隊伍,也可能當事人的確就是借調來的“臨時工”,這也從一個側面反證機關借調風之盛。借調的人員比正式員工還多,而且動輒上千,表明對過度借調確實有必要進行清理。
機關借調人員過多,體現出作風之弊。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機關人、事、責的匹配本有一定規制,借調人員過多,至少說明幾個問題:一是機關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本來幾個人夠用了,但為顯示個別領導的有為和才干,憑空折騰出一些事來,實際對于促進發展、改善民生并無益處;二是機關的人懶散慣了,在其位而不愿謀其政,干起事來只好伸手借人,于是出現“有編制的整天晃蕩,借調的人員總是忙暈”之類機關怪現狀;三是能進能退的機制不暢,明知一個人能力不強難以勝任,但又無法清退,“坑”一直占著,想要的人進不來,于是只好一直借著。不管哪種情況,均共同指向作風建設中本領危機、庸懶散拖、為官不為、機制不暢等弊端,應盡快予以改正。
表態
借調是指機關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將下屬單位人員暫時調到本部門工作的一種方式。這一做法的初衷是好的,干部通過借調到上級單位鍛煉培養,能增長見識、拓展視野、提升技能。問題是,借調必須有所節制、規范,不能過度。
影響
(1)導致人才流失。被借調的基層干部,多為單位業務骨干,一旦被上級部門“掐尖”借調,對基層工作安排往往造成困擾,一些留守干部甚至工作任務翻番、工作壓力倍增;
(2)增加財政負擔。為應對“人少事多”的局面,有的基層單位只能通過招收臨聘人員解決,這又意味著基層單位不得不同時承擔被借調人員和臨聘人員的雙重用工成本,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基層財政雪上加霜。
(3)影響單位風氣。凡事過猶不及,過度借調會使得借調單位原有的少數工作人員熱衷于當“甩手掌柜”和“二傳手”的現象,既不利于干部隊伍能力培養,也影響了單位風氣;
(4)帶來權力尋租。有的借調不看本事看關系,名義上為“借”、實際上為“調”,滋生腐敗。
原因
一方面,上級單位向下級單位“借”,下級單位顯然不敢說“不”;
另一方面,基層事務龐雜繁復,出于工作壓力、收入水平、晉升空間等原因,一些年輕人也更傾向于通過借調去更大舞臺展示自己。
對策
(1)完善借調規范。有關部門應設置邊線、劃出紅線,讓合理借調有章可循,讓違規借調望而卻步。例如,上級部門借調時要借鑒調任、轉任和掛職鍛煉在 《公務員法》中的規定,對借調行為中各方的權利、義務、程序等做出詳細規定,讓借調有法可依、有理有據,減少干部借調的隨意性。
(2)健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完善編制管理工作。科學動態核定人員編制結構,以事設崗、以崗定人、能進能出,以求人崗相適,減少通過借調補充人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強監督檢查和問責機制,糾正“任性借調”做法。
(3)調整用人方式。上級部門應以身作則,通過整治形式主義、激勵干部擔當作、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式解決人力不足問題,而非一味從下級單位“抽水”。
【人員借調過多弊端】相關文章:
公司人員借調合同-借調合同07-22
最新人員借調合同-借調合同02-10
人員借調協議03-04
人員借調合同06-23
關于借調人員的請示范文02-25
公司人員借調協議12-28
企業人員借調合同11-07
人員借調合同【熱】11-28
【熱門】人員借調合同11-29
公司人員借調合同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