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時間:2024-08-19 07:26:03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于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1

x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

  入汛以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近期多次召開x鄉防汛抗旱減災工作會進行安排部署,根據x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要求,各村、鄉屬各部門始終把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減災工作作為“生命工程”來抓,未雨綢繆抓好災害隱患排查,堅決打好防災減災安全度汛這場硬仗。按照《x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地質災害和防汛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緊急通知》文件要求,現將開展地質災害和防汛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總結如下。

  一、 強化組織領導。

  各村、鄉屬各部門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鄉黨委要求和鄉政府決策部署上來,充分認清了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汛減災形勢,自覺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履職盡責,保持再戰再勝、不勝不休的奮斗精神,迅速行動起來,開展地質災害和防汛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確保查隱排險除患全覆蓋。x鄉全面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部門工作責任,黨委書記徐紅彬同志負總責,健全黨委政府齊抓共管、部門聯防聯動的組織體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工作有序推進。鄉農業服務中心和鄉社會事業服務中心負責做好隱患排查監督和指導工作,并迅速成立以鄉長都奎同志牽頭的排查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排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并結合本鄉各村實際,進一步細化落實工作舉措和保障措施。積極主動加強與村兩委調查排查單位的溝通街接,周密安排部署,抓好組織實施,確保責任到村、社、到具體責任人。

  二、 科學組織部署。

  堅決完成“防災減災、安全防汛是必須打贏的一場硬仗”的總體要求,求真務實,認真研判災害發展趨勢,科學制定防災對策措施方案。對災害隱患點的排查資料,均由排查人、排查單位負責人聯合簽名,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排查質量。切實強化排查單位責任落地,建立工作職責和問責追貴制度,確保排查工作科學有序開展和調查成果準確真實可靠。充分利用LED宣傳屏、廣播、宣傳車、宣傳橫幅等方式加強宣傳動員,調動基層廣大干部群眾主動識災防災避災的積極性,廣泛發動村社群眾主動查險報災,提高排查工作效率和質量,排查中既盯住“老問題”,又注意找出發育生成的“新隱患”,全面加強“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不放過一個疑點、不錯過一個盲點、不留下一片空白區。各村、場鎮、集市、學校、醫院、群眾安置點等人群密集區,山洪災害易發區、x水庫、等重點部位。在排查工作中同步推進做好隱患點上的宣傳培訓工作,增強干部群眾臨災避險、自救互救的.意識和實戰能力,進行防汛演練活動,確保發生災情險情時臨危不亂、快速有序安全撤離。

  三、 細化防治措施。

  各村、鄉屬各部門高度重視防汛減災各項保障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分類施策、科學防治的原則,建好隱患點清單,明確整改整治措施,實行隱患動態監管,健全信息報送制度。一是做好排查合賬,細化防治措施各村、鄉屬各部門對排查出的隱患點逐一登記造冊入庫,逐一完善防災預案,逐一落實責任單位和部門,逐一明確防災責任人、落實專職監測員。加強信息公開,逐一設立警示標識標牌,逐村逐社搞好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二是堅持邊排查邊整改、分類推進實施,對排查出的隱患點,逐一細化落實避讓、監測,治理等措施,及時消除隱惠,對險情緊道的,要第一時間組織受成脅人員疏微轉移,確保安全。需清淤的及時清淤,需加固的及時加固,確保發揮正常功效,對完成整改治理的,開展“回頭看”,確保整改措施落實到位。三是健全聯防聯動和動態監管機制。健全完善鄉政府領導、部門、各村社協同聯動的防災機制,及時會商研判防災形勢和災情險情發展變化趨勢,強化對隱患點的動態監管,確保隨時掌控隱患險情。進一步明確隱患點責任邊界,確保責任清晰、目標舉措明確、整改落實測位。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2

  根據長治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迅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摸底的通知》(長政辦發電[20xx]93號)精神,我縣立即組織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摸底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地質災害現狀

  我縣目前地質災害包括人為地質災害和自然地質災害兩大類,共有各類地質災害122處,其中人為地質災害64處:地裂縫46處,地面塌陷18處;自然地質災害58處:滑坡19處,崩塌3處,不穩定斜坡36處。列為重大監測隱患45處:滑坡14處,不穩定斜坡18處,地面塌陷7處,地裂縫6處。

  二、地質災害防治情況

  地質災害防治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群眾的安居樂業。我縣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視,建立了防災抗災長效機制。

 。ㄒ唬╊I導重視,認識到位

  我縣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領導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各有關部門為成員。制定了《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嚴格按照兩個方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ǘ┚W絡健全,監管到位

  一是加強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和地質監測預警工作。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群防群測網絡,在45個地質隱患設置警示牌,確定責任單位、責任人、監測人、聯系電話、避災信號、疏散路線,縣政府每年撥付10余萬元監測經費,保證監測工作正常開展;二是聯合氣象局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三是加強巡查,在“防”上下功夫,繃緊安全弦,監測人員做到每周巡查一次,并做好監測記錄,在汛期監測工作做到日查日報。(三)制度完善責任到位。

  為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我縣先后制定了《地災預報制度》、《地災速報制度》、《地災巡查制度》、《地災監測制度》等10余項工作制度,明確各級各部門在地災防治中的職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地災防治工作機制。

  三、地災隱患排查情況

  為汲取7月6日呂梁市方山縣大武鎮王家莊村黃土滑坡地質災害教訓,我縣以鄉鎮為單位認真組織了各類地質災害隱患摸底排查。經排查,我縣未發現因近日連續降雨而誘發的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為有效防范因連續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以及各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度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防范和遷移預案。對各類地質災害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3

  我縣是地質災害多發區,通過構建地質災害預警體系,摸清地質災害危險點,監測預警地質災害險情,及時采取防災避險措施,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我縣防災減災的重要途徑,是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為此,根據我縣地質災害防災形勢,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渠縣國土資源局決定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化監測人員的管理,建立健全全縣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包括地質災害防治、預警、監測的基礎信息,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互為補充的監測網絡,適應快速反應科學處置的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和應急處置系統,以提高我縣防御地質災害的能力。

  一、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

  以鄉鎮(社區)兩級為主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參與為主要防治方式。要加強宣傳,提高防范意識。各鎮和有關基層國土資源所要采取張貼標語、發放防治小手冊等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宣傳,提高群眾防范地質災害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防災減災意識。要把地質災害點所在村組群眾作為宣傳對象的重中之重,要進村入戶,反復宣傳,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全面提高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的識災、報災、避災和防災能力。明確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警。

  二、夯實基礎,抓好監測預警。

  對全縣416個地質災害點,要采取科學有效的監測手段,努力提高監測準確度,全面提升監測預警水平。要逐一落實監測責任人和具體監測人,逐級簽訂責任書,夯實工作責任,真正實現“點點有人管、處處有人抓”。 要實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展變化趨勢,捕捉災害發生的前兆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預報。對有明顯垮塌、滑坡跡象的隱患點,要及時轉移危險區內的群眾,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資金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

  按照省廳要求,對個地質災害點的監測人員的工作經費,由以前的500元/人/年,調整為3000 元/人/年。各地要對所有的監測人員進行核對排查和必要的調整。對各地質災害點的監測人員年齡老化的、居住地距離地災點較遠的,責任心不強的'要做必要的調整,原則上要求監測人員就在災害點受災害威脅的人員中安排,確保對地災的24小時監控。以后對各鄉鎮的主要責任人和各監測點的監測人員的工作變化的,要把有關情況及時上報縣局,及時調整地質災害臺賬的人員動態變化聯系資料。確保靈通信息,加強銜接。國土資源所在汛期每月25日前、其他時間每季度月末25日前向縣局書面報告有關監測人員的工作情況。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工作,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監測點巡邏人員要認真負責,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發現異常情況要第一時間通知轄區群眾轉移,并逐級上報情況。各鎮要針對每個隱患點的不同情況,分別制定應急方案,明確撤離路線、確定安置點、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做到災前科學防備、災中有效應對、災后積極治理。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及時掌握災情信息。一旦發生地質災害,要及時報告,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害現場,查明相關情況。

  四、加強領導,嚴明工作紀律。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扎實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將災害危險點監測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認真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搬遷避讓等工作。要嚴明工作紀律,對地質災害監測防范工作不重視、措施不得力的,要在全縣進行通報批評,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同時,對20xx年度地質災害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成冊,摸清了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416處的分布情況及威脅對象,給監測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

  2、認真學習《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了落實監測責任,縣地環站對20xx年預案內的416處隱患點分別落實到每一位職工,并簽定了20xx年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目標責任書。

  3、指導23個片區國土所及60個鄉鎮編制20xx年的防災預案,發放兩卡工作,同時提供了《20xx年渠縣地質災害監測防御工作指導要點》,全面落實防災制度,正確處置突發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4、開展培訓工作,組織全縣地質災害監測人員及鄉(鎮)、村監測責任人學習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干部群眾的防災識災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

  5、組織開展了汛前、汛中巡排查工作。對預案內416處地災點采取了不同形式巡查和監測工作,同時對渠縣20個重點地災隱患點開展了詳查工作,對60個鄉鎮場鎮、居民聚集區、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了巡排查,并給各鄉鎮提出了書面監測避讓建議書。

  6、強化24小時值班制度,做好應急預案,成立了應急分隊,隨時處于臨戰狀態,做好應急準備,各國土資源所堅守崗位,要求一旦有地災報警,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地環站組織人員對雨量較大地區,易發生地質災害地區進行了巡排查,盡可能加大巡查范圍,對可能發生災害的隱患點采取必要避讓措施,減少預案外地質災害可能造成損失的發生。對地質災害點的住戶避讓情況進行了檢查。

  7、全縣預案內地質災害點達到416處,其中滑坡338處,崩塌69處,地面塌陷5處,地面沉降2處,不穩定斜坡2處;分布為大型3處,中型31處,小型382處。地災隱患點涉到鄉鎮57個,村230個,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416人,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416份,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4330份,潛在威脅人數19000余人

  在今年汛期,一定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原則,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群專結合”的監督體系,以積極、科學的態度,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搞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4

  按照《關于深入開展地質災害和防汛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緊急通知》(石地災指〔20xx〕1號)文件通知要求,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我鄉實際,庚即進行安排部署,組織開展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排查,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統一思想,精心部署。

  組織召開專題工作會,強化地災防治工作,統一思想,分析我鄉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杜絕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牢固樹立“防范勝于救災”的理念,始終把地質災害工作作為“生命工程”來抓。按照“坡要到頂、溝要到頭”的要求,嚴格落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要求,突出重點、全面覆蓋的'排查原則,從6月10日至7月10日,在全鄉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排查工作。

  二、強化落實,取得實效。

  按照區域分解,明確責任,實行鄉、村、組、監測員四級聯動,迅速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防治工作。凡是有人居住、有工程活動的地段、區域逐點逐段排查核查,實現隱患排查全覆蓋。重點對學校、聚居點等人口密集區動態排查,找準薄弱環節、及時化解風險,強化問題整改。對已通過各種措施處理銷號的隱患點進行“回頭看”,檢查治理工程運行情況,核查周邊地質環境是否有新的變化。同時在排查工作中同步開展地災防治宣傳工作,組織汛期每月開展一次應急避險演練,增強干部群眾臨災避險、自救互救的意識和實戰能力,確保發生災情、險情時臨危不亂,快速、有序、安全撤離。

  三、加強信息收集報送,認真總結工作經驗。

  按照“一日一移交”的原則,及時將排查結果匯總上報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對排查出的隱患點逐一細化避讓、監測、治理等措施,對險情緊迫的,第一時間組織受威脅人員聚散轉移,并及時與縣國土資源局與華地公司聯系,對排查隱患情況進行指導,確保工作措施安全到位。同時,注重做好隱患排查工作經驗的總結,取長補短,優化方案,完善措施,把地災防治工作做實,打贏防災硬仗,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5

  根據簡安辦〔20xx〕51號及簡地災指辦發〔20xx〕2號通知要求,XX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狠抓落實,嚴格按照通知的要求,認真開展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防治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由于今年XX鎮前段時間出現單點性大雨、暴雨和雷暴天氣,為此,XX鎮按照上級相關文件再次對地質災害隱患點位進行排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精心組織,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

  面對當前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鎮黨委、政府召開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落實人員進行了再次排查工作。嚴格落實四項制度(即地質災害巡查制度、24小時值班制度、災險情速報制度、半月信息報送制度),安排各村對各地質災害重要危險點和隱患點定期進行巡查,鎮直各單位、各村在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上情下達。同時,做好災情的速報工作。

  三、狠抓落實,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

  開展工作以來,全鎮加強了對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對歷年的隱患點位及新發現的點位進行了重點監測,對學校周邊及農戶房后加強巡查。截至目前,經過多日“橫向到底、縱向到邊、不留死角”的全面排查,XX鎮轄區內的6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及1個取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均無明顯變化,尚未發現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進一步搞好汛期值班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完善和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險情排查和巡查制度、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加大轄區內地質災害巡查和排查力度,隨時掌握災情動向。

  三是進一步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對發現地質災害險情和隱患,及時進行處置和報告,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搞好搶險救災。

  四是將繼續發揮監測員及“群測群防”體系作用,加大對隱患點排查,做好各項應急準備等工作。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6

  我市屬XX省地質災害易發區、多發區之一。全市現有各類地質災害危險點3600余處,其中列入省、市、縣三級監控的重要災害危險點714處。地質災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為主,具有點多面廣、危險性大的特征。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科學制定防治方案,嚴格落實防災責任,不斷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連續七年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機構。市、縣、鄉三級政府都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政府辦、國土資源局領導任副組長,財政、民政、氣象等18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指揮、部署協調和巡查指導,并將職責任務分配到成員單位,實行防災減災領導責任制。

  2、編制防災預案。市、縣兩級每年在汛前都認真組織編制了《防災預案》,經同級政府批準后,下發到有關單位、鄉鎮執行。對全市已發現的各類地質災害危險點,填制“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發放到防災責任單位和負責人,填制“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讓他們明白面對險情應采取的緊急措施和撤離轉移路線。

  3、開展科普宣傳。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傳,通過組織咨詢服務隊伍上街提供咨詢服務,到鄉村農戶家中發送科普資料,出動宣傳車到鄉鎮、村組進行巡回宣傳,懸掛、張貼、刷寫大型宣傳標語和宣傳圖畫等,向廣大群眾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讓群眾掌握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減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幾率。

  4、加強業務培訓。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每年都分別舉辦兩次以上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學習班。市國土資源局以召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會議形式,側重培訓縣、鄉政府分管領導,縣、鄉國土資源部門分管負責人和業務骨干;縣國土資源局以舉辦學習班形式,側重培訓縣、鄉地質災害領導小組成員和地質災害危險點監測人員。

  5、構建群防體系。以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人員為骨干、基層黨員干部為主體,按照市設中心、縣設總站、鄉設站、村設組的組織機構格局,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監測網絡,具體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測群防監測網1529處,設立基層地質災害監測點135處,在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備案的監測人員達539人。

  6、加強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組織工作人員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排查。對發現的災害危險點加強監控,聘請專家到現場勘察,提出隱患點的防治措施和建議,并根據地質災害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進入汛期后,市、縣、鄉監測點24小時有人值班,并組織地質災害巡查組和應急搶險小組,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防治指導和搶險救災。

  7、健全規章制度。先后擬制定實施八項制度,即:地質災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險情速報制度、汛期危險點巡查制度、異變危險點應急調查制度、監測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監測資料匯編上報制度、地質災害預防預報、預警告示制度,地質災害防治獎罰制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職責明確、獎罰分明。

  二、存在問題

  1、地質災害防治認識不足。地質災害防治時間較長,即使是汛期結束,山體內還涵養著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經開裂失穩的山體繼續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眾主觀上認為,汛期過后不會發生什么地質災害。正是這種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嚴重后果。

  2、農民建房缺乏科學知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農民認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說。加上國家嚴格土地管理,為了減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農民便往山邊建房,而在清基時處理不當,切坡角度過大,留下了地質災害隱患。

  3、地質災害治理資金不足。我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涉及范圍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資金比較多。一方面我市地質災害以小型規模為主,很難爭取到國家立項治理防治資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財力有限,難于籌集治理資金。造成全面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資金嚴重不足。

  4、人為因素誘發地質災害。從已發生的.地質災害來看,許多與人為因素有關。如有的些方隨著采礦的延伸,長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發生大面積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設的大面積開挖,很容易形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

  三、防治對策

  1、普及地災防治知識。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采取板報標語、櫥窗專欄、宣傳圖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努力提高群眾的防災治災意識。

  2、引導農民科學建房。在農村民居選址時,國土資源部門要把好用地審批關,充分考慮綜合防災和應急疏散的要求,使農民建房避開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農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

  3、建立地災防治基金。資金來源可采取從礦山企業按年度礦產品銷售額比例提存地質災害防治基金,從礦業權市場收益中按比例適度提留,發動社會贊助等方法籌措,力求多方籌集資金,把地質災害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4、規范工程建設活動。嚴格遵循“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對在工程建設中違反了客觀規律,如打石、取土、切坡、過量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壞山體的自然平衡,引發地質災害險情的行為,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從嚴從重處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發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 7

  為確保我校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確保師生安全及學校的財產不受損失,嚴格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F將排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學校按照上級規定,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落實領導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學校日常工作,做到層層負責,分級管理,提高對地質災害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認識,堅持以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法,切實將學校防治計劃落到實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強化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2、學校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有計劃地進行地質災害勘查,對危害特別嚴重的隱患點優先上報治理。

  三、落實制度,加強協作

  學校認真落實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與合作,確保學校的'信息暢通,達到上傳下達,下情上報及時準確,提供暢通的信息渠道。

  經排查,學校及周邊沒有發現任何地質災害隱患。學校會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師生安全第一的責任意識,堅決克服麻痹僥幸思想,加強監測,嚴加防范,密切關注學校及周邊地質變化情況,認真制定防地質災害安全預案、認真落實值班、報告制度,確保學校財產和師生生命安全。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地質災害工作總結05-13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結03-20

地質災害報告07-27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結(精選13篇)05-08

隱患排查工作總結02-06

地質災害整治方案05-24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結(通用20篇)10-08

房屋隱患排查工作總結12-28

小學隱患排查工作總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