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那么教學計劃要怎么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工作計劃1
活動目標
1、探究水果發電的秘密,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欲望。
2、通過制作水果電池活動,了解水果發電的流程。
3、能動手操作水果發電實驗。
活動重點
幼兒能動手操作水果發電試驗
活動難點
通過制作水果電池活動,了解果蔬發電的流程
活動準備
1、水果(蘋果、西紅柿、土豆)
2、水果發電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紅彤彤的蘋果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提問:蘋果除了可以吃,還可以用來做什么?
小結:蘋果還可以用來發電。
二、講解水果發電中需要的材料,并做好準備工作。
1、教師出示水果發電所需要的材料,并帶領幼兒仔細觀察。
(1)出示四個鋅片和四個銅片,并帶領幼兒仔細觀察鋅片和銅片的顏色,鋅片為銀白色,銅片為金黃色。
。2)出示三根導線和兩個特殊的導線,仔細觀察兩根特殊的導線,它們的一端相接,另一端沒有相接。
。3)出示燈管,上面有一根長針和一根短針。
2、準備工作
(1)首先拿出兩個特殊的導線,紅色的導線連接金黃色的銅片,代表正極;黑色的導線連接銀白色的鋅片,代表負極,在連接時要小心,注意不要扎到自己的的手。
。2)拿出燈管,燈管長針代表正極,燈管短針代表負極。將長針與紅色導線連接,短針與黑色導線連接。
。3)將銅片和鋅片分別與導線連接,導線的一端連接金黃色銅片,另一端連接銀白色的鋅片。三根導線連接方法相同。
(4)拿出四塊蘋果。
三、實驗操作過程,講解步驟和要領。
1、邊操作實驗過程,邊講解步驟和要領
。1)拿出帶有燈管的兩根導線,銅片和鋅片分別放入兩塊水果中,不要離得太近,以防碰在一起。
。2)將所有的銅片和鋅片分別與水果連接,每塊水果中分別插入一個銅片和一個鋅片。
。3)連接完成,燈泡變亮了。
2、小結:蘋果發電的實驗完成了,小小的蘋果也蘊含著大大的能量。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工作計劃2
活動目標
1、通過動畫演示初步了解雨的形成過程。
2、通過蒸發試驗知道探索活動中的簡單方法。
3、對科學活動產生興趣,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重點
了解雨的形成過程。
活動難點
通過蒸發試驗知道探索活動中的簡單方法。
活動準備
1、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玻璃片、冷水。
2、微課《雨是怎么形成的》。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創設下雨情境。
小朋友們,聽聽這奇妙的聲音,是什么聲音?這是什么景象?你知道雨從哪里來的嗎?(幼兒交流)。
2、天上為什么會下雨?讓我們先來看個實驗,你就明白了。
二、探索雨的形成。
1、播放微課實驗部分:
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2、討論:水被加熱后會變成什么?用玻璃片蓋在杯子上,會發現什么?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小水珠?你在哪里看見過水蒸發的現象?(幼兒討論后回答)
3、教師小結: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4、繼續觀看微課,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
5、討論:大自然的雨來自哪里?云是怎么來的?云又是怎么變成雨的?
三、了解雨和人類關系
1、討論:下雨好不好?為什么?
2、課件展示:下雨的好處與害處,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四、小結
我們人類離不開雨,雨有時幫助人類干好事,有時又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幼兒,其中有部分幼兒之前已經在春雷幼兒園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已初步具有集體榮譽感,富有同情心、正義感,能初步懂得體諒、關心別人,班級氛圍寬松自由。他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愛老師,愛同伴。但還有一少部分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幼兒膽量小,不敢與同伴大方交往,不敢表現自己,還很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甚至有個別幼兒還經?摁[,這就需要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范疇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知識,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初步運用領域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征,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并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制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參加制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四、教學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愿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并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并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量觀念;并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并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五、具體措施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并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系,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系,圖形與空間的關系。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游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最新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最新幼兒園工作計劃(15篇)12-15
小班社會領域計劃12-13
小學科學教學的指導意見09-14
幼兒園12月教學工作計劃12-13
最新的本科學歷通用求職信范文12-14
最新幼兒園技能比賽方案12-08
最新幼兒園應聘書范文04-19
最新幼兒園實習報告模板12-15
最新二年級美術教學工作計劃12-12
六年級科學教學總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