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文明旅游活動方案
要將文明旅游引導志愿服務活動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結合起來,高度重視,積極組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社區文明旅游活動方案,一起看看吧!
社區文明旅游活動方案 1
一、活動目的
廣泛開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務活動,宣傳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提升市民文明旅游意識和旅游文明程度,營造文明、誠信的威海旅游環境。
二、活動主題
開展文明旅游宣傳引導,提高市民文明旅游程度。
三、活動對象
社區居民
四、活動內容及活動時間
(一)宣傳發動(4月份)
做好我市文明旅游志愿者工作的宣傳動員工作,召開各旅游志愿者工作動員會,積極動員各旅行社投入到文明旅游志愿服務活動中。同時,在網絡、報刊上廣泛發動,努力在旅游行業形成人人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志愿者招募(4月份)
主要包括旅游行業從業人員,其他熱愛旅游行業和志愿服務的社會人員。
(三)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7月份)
活動開展的具體內容為:
1. 發放《中國公民旅游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國(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倡導市民遵法規、守秩序、講衛生、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爭做文明的傳播者。
2. 講解《旅游法》中關于旅游者在出游中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旅游購物方面的新規定以及在旅游中出現問題時如何合理維權等問題。
3. 講解旅游注意事項,包括旅游安全,尤其是老年人出行旅游注意事項,旅游合同簽訂及旅游保險注意事項等,確保廣大市民出游的安全及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4. 講解我市新的旅游資源,以及省內游、國內游、境外游旅游產品。
5. 提供旅游咨詢服務,普及出游常識,為本市居民提供便捷、規范的旅游咨詢服務。
五、活動要求
1. 要將文明旅游引導志愿服務活動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結合起來,高度重視,積極組織。
2.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志愿者要統一佩戴志愿者標志,提高社區居民對文明旅游志愿服務的知曉率和支持率。
3. 要充分運用媒體加大宣傳,及時總結經驗,確保活動有效開展。
社區文明旅游活動方案 2
一、指導思想
根據現代鄉村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發展的大趨勢,立足市場,充分發揮鄉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與產業資源潛力,將觀光為基礎,體驗休閑為目的的復合型鄉村旅游作為發展的主導方向,圍繞體驗經濟自主創新,農家樂傳統模式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綜合治理和社會和諧發展,做精做好貴妃園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構建特色鄉村旅游社區和產業新村,探索余家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貴妃文化不僅是經典的歷史文化,同時還具有國際性色彩,其影響之大,歷來備受世人關注。貴妃文化在省內至今尚無主題化的旅游景點,以貴妃文化包裝鄉村旅游具有開創性和獨特性。貴妃園以當地流播久遠的楊貴妃歷史傳說(相傳馬嵬坡之變,楊玉環未死,潛行羅江縣境內寶峰寺隱居)為人文資源和切入點,結合獨具特色的生態資源(羅江觀光避暑勝地,白馬關后花園)和產業資源(以貴妃棗為代表的名特優林果業,當地名棗相傳系貴妃攜食重現閉月羞花容貌之棗繁衍而來),融創具有人文旅游風情和體驗經濟特色的貴妃文化(美女文化、歷史傳奇)、休閑農家樂、莊園經濟,將其與景點營造和項目開發有機結合,以唐風標志性形象,貴妃祠墓,詩碑畫廊,傳說遺跡為人文標志,以發展特色林果和生態養殖為產業依托,以唐風水生活度假會館、民居農家樂庭院、林果莊園為經營構架,三位一體,互動推進,合力營造具有唐風古韻的特色鄉村旅游社區和莊園經濟為導向的產業新村。
三、開發思路
(一)以人文主題化的鄉村旅游開發為突破口,圍繞這一支點統籌整合當地生態、產業和市場資源,發揮優勢潛力。一三產業整體推進,在加速打造白馬關后花園示范基地的同時,大力發展莊園經濟,構建特色種養業規模化經營的新體制新模式。
(二)著力抓好特色農業——生態環境——人文主題——鄉村旅游——體驗經濟——示范農戶——莊園業主——招商引資——經營造勢——市場開拓——和諧發展的系列結合點,在此基礎上,形成與白馬關珠連璧合互為表里的旅游景區整體發展格局。
(三)開發按照先質后量的原則,緊緊圍繞發展目標(貴妃園主題形象景觀群氛圍營造和基礎配套建設)集中投入,示范農戶(10-15戶)集中轉型升級換代,核心經營項目(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貴妃宴)重點招商,莊園業主按規劃要求產業復合發展。
(四)高度重視當地水資源匱乏是制約開發的瓶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步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徹底解決長期困擾民生和產業發展的難題。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既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舉,又為加快鄉村旅游開發提供有力的基礎配套支撐。
(五)鑒于園區復雜的山地特點,開發要注重道路塘堰的改造建設,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為鄉村旅游的可進入性提供保障,促進當地資源潛力的有效發揮。
(六)開發要與“三建五改”(建房、建園、建池,改水、改廁、改圈、改路)的人居環境改造有機結合,有序集約集中,組團化發展,推進村容村貌建設和現代生活方式。
(七)發動群眾,廣泛發掘鄉土化的貴妃文化遺產,有機融入鄉村旅游的經營活動之中。
(八)推進政府引導(重在發展導向和提供公共產品),集體組織(統籌資源,協調利益格局,集中組織力量推進),農戶主體(自主投入、建設經營),莊園業主配合(復合轉型同步發展),市場參與(多渠道引進市場開發力量和市場營銷體制)的開發組織架構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資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開發的投入模式。
四、總體布局
根據環境資源和發展目標,貴妃園主要以余家庵村
一、四組為核心,包括余家庵村二組和白馬關鎮新村與貴妃園聯系較為緊密的區域作為集中發展區,按照交通走廊形象區、農戶休閑農家樂庭園區、招商開發區、莊園經濟發展區四大板塊進行總體布局,在集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環線格局。
(一)交通走廊形象區:貴妃園標志形象景觀群帶,以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進入貴妃園至寶峰寺入口牌樓一線為中心區域,集中在三叉路口、一組入口、四組入口組團布置主題鮮明具有連續性標志性的形象景觀造型。該區沿道路兩側散居農戶結合走廊形象景觀整體打造,發展休閑農家樂庭院。
(二)農戶休閑農家樂庭院區:米園、綺霞溝、香樹灣
出于對交通、地形、景觀、農戶聚落和市場功能的綜合考慮,將前山三叉路口至四組沿線農戶民居按照鄉村旅游的發展歸併為帶狀分布的三個組團。米園:白馬關鎮米氏農家樂等相關農戶構成小型聚落(3戶)。綺霞溝:四組入口道路環線平緩地帶農戶是貴妃園休閑農家樂庭院發展的主要區域(5-8戶)。香樹灣:四組入口側與招商開發區配套聯動,形成小規模的農家樂聚落(3-4戶),開發集中打造,逐步推進發展組團的規模。
(三)招商開發區:繡嶺
四組入口山梁平臺區域是貴妃園最佳的觀景勝地,其閑置土地和周邊成片棗林等資源可利用價值較高。圍繞楊貴妃紀念性景觀、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等復合主題集中開發,打造園區觀景祭拜中心和休閑娛樂中心,形成核心經營功能。該項目設計旨在營造特色,提升品質,激活市場,帶動發展。
(四)莊園經濟開發區:紅棗坡、美人谷生態莊園
一、四兩組入口縱深坡谷地(前部為紅棗坡,后部為美人谷)現已初步形成外來業主成片租賃發展特色林果業的產業格局,部分業主在此基礎上開始投建莊園型體驗型的度假村,發揮資源潛力拓展市場。由于這種業主莊園經濟效益較明顯,進一步擴張將是發展趨勢。貴妃園的開發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整體規劃,制度創新,加速推進其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轉型。主要發展思路:引導現有業主在發展特色種養業的基礎上,圍繞貴妃園開發主題,以特色經營為路線,向鄉村旅游轉型復合發展,打通一三產業,延長農民收益鏈,拓寬就業空間。同時統籌資源,集約利用,土地合理流轉,引入公司化、企業化的投資經營主體,轉變粗放型低效益循環的生產方式,進一步拓展莊園經濟開發區,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合力打造新莊園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五、景觀設計
貴妃園景觀設計以貴妃文化唐風古韻為核心理念,以鄉村旅游開發為導向,以多元組團和整體構架相結合,營造人文主題化的特色旅游社區氛圍和產業園區風貌。
(一)交通走廊形象區
系列主題景觀造型:
1、在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臺地布置唐風石塔,以貴妃園為標志符號,地面石材鋪地,方形圍合石欄桿,柏樹群陪襯,兩翼配置石木結構造型的'園區指南標示牌,作為前山入口的標志性形象,導引白馬、萬佛兩處過境游客。
2、在一組入口處布置照壁窗花結合的主題景觀,材料組合:青磚、青瓦、石材、木窗花,以綺霞溝為標志符號,其風格與一組休閑農家樂庭院集群統一。
3、在四組入口處布置唐風石木牌樓作為主題形象,樓身刻繪侍女圖、出行圖等。以繡嶺為標志符號,配置園區指南標示牌。風格與該區布置的貴妃祠墓、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貴妃宴相吻合。
4、對四組入口處公路橋欄加以簡約裝飾,突出唐風古韻。走廊道路兩側進行環境整治,增加景觀樹、景觀花卉等。
(二)農戶休閑農家樂庭院區
1、民居外部改造:以唐與明清結合的四川居民建筑為特色,突出具有唐建穿榫結構和屋頂造型元素,藝術雕飾符號以貴妃文化為主題,如壁繪、燈籠、楹聯匾額、貴妃供奉形象等。
2、室內改造:按照城鄉一體化和體驗型農家樂經營特點,對室內環境進行綜合改造。在重點突出單一居住功能向居住經營一體化轉型的同時,為形成鄉村旅游消夏避暑的停宿功能預留空間。
3、戶外經營環境營造:擴展庭院,布置多層次的觀景休閑坪地和停車空間(貴妃園以分散停車為主),擋土墻以石材為主,卵石鋪地,庭院門樓,花架涼棚,石砌護欄,種植景觀樹景觀花卉,形成經營功能。
(三)招商開發區
1、在繡嶺入口左側前沿高臺地布置小型化的貴妃祠墓,前祠后墓,與觀景樓臺結合,南北朝向。祠前布置開敞式庭院,布置華表(賢君盛世)、翼鳥朱雀(瑞獸祥禽)、石馬石人(乘騎侍衛)。祠內塑楊貴妃像,祠壁長恨歌琵琶行詩畫圖,楊貴妃寶峰寺隱居傳說記文,祠中廊柱吊掛楹聯匾額,祠后建貴妃衣冠冢、石碑、祭臺,祠周種植柏楊,成為貴妃園歷史尋蹤、祭拜與觀景中心。
2、繡嶺條狀臺地在保留過境道路的基礎上,兩側臨坡布置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引入當地美人谷貴妃神泉傳說)和興慶食坊(貴妃宴)為經營主題的項目組合。會館和食坊建筑風格為唐建和日式建筑結合,木石材質為主,貴妃澡以室內和半露天四季溫情浴、觀景浴、休閑浴為經營特色,休閑娛樂度假避暑一體化。興慶食坊以貴妃野宴、唐風鄉膳、觀景酒廊、笙歌品茗為經營特色,并與貴妃民間會所文化融合,打造“拜貴妃祠、洗貴妃澡、賞貴妃園、品御棗茶、吃貴妃宴、住貴妃閣、交貴妃友”的特色度假中心,成為白馬關后花園的核心景點和名勝所在。項目開發規模:中型。
(四)莊園經濟開發區
按照貴妃園的主題和建筑景觀風格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突出園區的個性特色、私家莊園風情、園藝氛圍和文化品味,生態養殖發展在設施建設上要注重人文形象和環保意識。
六、營銷策略
(一)貴妃園營銷以貴妃文化為核心主題,以棗林生態觀光、歷史人文尋蹤、山地特色休閑娛樂度假、農家樂和莊園經濟生活體驗為重點發展方向。
(二)招商開發區、農戶休閑農家樂和生態莊園在業態與經營上采取差別化運作模式,發揮各自特色,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進行經營組團,功能互補,避免同質化傾向。
(三)發揮資源優勢,借貴妃園集中發展區整體打造之勢,加大招商力度,加速核心經營項目和莊園經濟開發的突破性推進。
(四)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水、路為主)以政府為主導,推行多方參與共同受益的集合投入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共同營造經營環境。
(五)與市場按軌發展體驗經濟,引入家庭訂購、游客團購生態林果禽畜產品等城鄉互動型的體驗消費。
(六)圍繞貴妃園人文主題和產業特色,配合縣鎮旅游整體開發(尤其是白馬關、萬佛寺旅游景區),通過節慶活動聯合促銷,同時圍繞棗林等特色果園文化、貴妃文化、莊園文化、農家樂休閑文化發展自身特色,舉辦系列化的主題營銷活動,如棗子節、貴妃鄉祭、人文尋蹤、消夏避暑營地等。
(七)與羅江鄉村旅游景點聯合推出鄉村旅游黃金路線品牌景點,共同為羅江旅游造勢。
(八)通過網絡、媒體、市場多渠道宣傳推介貴妃園的鄉村旅游形象和貴妃文化,廣泛吸引客源,特別是成德綿地區的自駕游游客。
(九)舉辦貴妃文化為主題的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題活動,廣泛邀請各界名人參訪,借名、借智、借力為貴妃園造勢。
(十)籌建貴妃園鄉村旅游協會和貴妃文化鄉土研究會,統籌就業培訓、特色創新、文化傳承、經營管理、文明服務的規模運作。
(十一)爭創羅江星級農家樂景點,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社區文明旅游活動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根據現代鄉村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發展的大趨勢,立足市場,充分發揮鄉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與產業資源潛力,將觀光為基礎,體驗休閑為目的的復合型鄉村旅游作為發展的主導方向,圍繞體驗經濟自主創新,農家樂傳統模式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綜合治理和社會和諧發展,做精做好國色天香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構建特色鄉村旅游社區,探索長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國色天香以富貴和平吉祥和諧為精神內涵與文化表征,圍繞這一文化主題,巧借山形水勢,產業資源和民居風貌,有機融入特色化的生態景觀元素(園林化的柚、梨、蓮、荷、牡丹、月季等),民俗化的文化符號元素(象征福祿壽喜財祈盼的中國結、燈籠、吉祥雕飾、詩畫、剪紙藝術等),鄉土化的生活與建筑元素(有書院、詩社傳統的詩書文化,有養鴿、賞鴿、鴿市和女子舞龍隊傳統特色的鄉土民俗風情,以外架外廊桁架穿榫結構為特征的`中華民居建筑造型文化),莊園化的休閑旅游元素(體驗型的家庭農莊經營模式與特色餐飲休閑度假村多重組合,游、購、娛、吃一體化),創新整合資源,集約集群集中發展,提升生態與人文品質,旨在營造體驗現代田園生活方式和情境氛圍的特色鄉村旅游社區。
三、開發思路
(一)立足當地柚梨為主特色林果業和城郊型休閑經濟的基礎優勢,將其與人文主題化的特色鄉村旅游開發有機結合,
一、三產業復合發展,打造體驗型的產業一體化的現代鄉村旅游新亮點,形成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機制。
(二)統籌協調,同步打造社區組織建設基地(村委會、村支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休閑娛樂等的管理、服務、活動中心、工作站),推進鄉村民主政治建設,社會與文化事業建設,構建新型社會管理格局。
(三)著力抓好特色農業——生態環境——人文主題——鄉村旅游——體驗經濟——示范農戶——招商引資——經營造勢——市場開拓——和諧發展的系列結合點,綜合實現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就業增收、生態保護、旅游開發、文化傳承、和諧進步等多種功能,資源良性整合發展。
(四)開發要緊緊圍繞發展目標(國色天香核心形象塑造和形成核心經營功能)集中投入,示范農戶(5-10戶)集中轉型,接待中心(村委會設施改造)和環境配套集中打造,新型社區組織基地集中建設,招商開發區集中開發,通過集中發展形成突破效應,以點促面,逐步推進。
(五)開發造勢,激活市場,優化資源的市場配置,積極引進本鎮和外部優勢資源(如特色餐飲、休閑娛樂、傳統集市活動、鄉土民俗活動等),向旅游社區有序集中,有機結合,特色發展,形成品牌效應和帶動功能。
(六)開發要與“三建五改”(建房、建園、建池,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路)的人居環境改造有機結合,推進村容村貌建設和現代生活方式。
(七)推行政府主導(重在發展導向和提供公共產品),集體組織,農戶主體(自主投入、建設、經營),市場參與(多渠道引進市場開發力量)的開發組織架構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資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開發的投入模式。
四、總體布局
國色天香集中發展區根據環境與資源條件,主要圍繞長堰村一組核心開發范圍,按照入口形象區、觀景中心區、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區、農戶生態莊園區、招商開發區五大功能板塊進行總體布局。
(一)入口形象區:國色天香標志形象、五福橋
入口區以羅桂路長堰村一組入口道路堰橋周邊地區及魯家長堰塘羅桂路側沿線為中心區域,該區通過環境整治、設施改造和標志性景觀群造型,形成主題鮮明,識別功能醒目,具有人文氣度的鄉村旅游氛圍形象。
(二)觀景中心區:云中山、書香門第中心區以長堰村委會山頂地帶為主體,涵蓋北面坡地等相關區域。中心區是國色天香的景觀制高點,自成一景,是開發的重心所在。發展目標主要圍繞云中山(借當地民國時期有云中書院、云中詩社取名)、書香門第(村委會設施改造擴建),打造旅游社區的商務接待中心和觀景中心(觀景休閑、餐飲娛樂、會議等),塑造景區的主體形象。
(三)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區:社區管理服務活動中心
基地區與中心區有機結合,選擇北面坡地適當位置建設,形成既具有鄉村旅游形象,又具有綜合功能的社區中心。
(四)農戶生態莊園體驗區:柚林飄香
中心區南麓東西兩翼是國色天香鄉村旅游社區連片發展的腹心地帶,該區成片柚林梨園是一大特色,生態和人文環境尤宜發展集約型、體驗型的生態休閑農莊。人文主題:柚林飄香。空間布局:先期主要依托中心區環線相關農戶(5-10戶)集中打造,推出示范模式,逐步集群化向兩翼縱深發展,形成園區整體格局和規模效應。
(五)招商開發區:橫塘花月
魯家長堰塘南側沿線環狀坡臺地納入招商開發區,人文主題:橫塘花月,開發主要通過對土地、水體、道路及環境的綜合整治改造,形成與景區連接的環塘園林車道和步游道,二階式環形水體景觀(第二階環形水景長年蓄水)和集中化的招商開發區。市場定位:品牌、特色餐飲為主賣點的休閑度假村集群(3-5家),形成集聚模式,提升國色天香休閑旅游的感召力。
五、景觀設計
國色天香景觀布置采取對比、均衡、韻律、和諧等審美原則進行綜合設計,以山水園林化、民居莊園化、符號藝術化、功能市場化為導向,對環境改造和利用,充分展示國色天香的生態特質和人文屬性。
(一)入口形象區
主體形象造型:在入口道路右側布置大尺度的意象化的桁架式裝置藝術門樓,以中國結為原型,國色天香為標志符號,色彩紅色/金色,地面石材鋪地,綠化燈飾配景。
道路配套景觀造型:入口道路兩側及塘堰側適度布置桿式燈籠造型燈具和行道樹,路緣鋪設路緣石,沿途布置以吉祥圖案為特色的木質屏架和戲曲臉譜為特色的社區指南標識牌。
塘橋造型:整改原單側鐵欄桿,在堤右側開設步行道布置橋欄,配置福祿壽喜財為符號的桿式燈籠造型燈具。
環境造型:景觀花卉、景觀樹、景觀草坡、景觀柵欄。
小型停車區:在入口道路兩側布置小型生態停車場。
(二)觀景中心區
書香門第:對村委會建筑改擴建,外部造型為桁架穿榫結構的外架外廊元素,中式窗花門楹結合裝飾。內部功能設置休閑、娛樂、餐飲、會議一體化。建筑內外布置小型藝術雕飾符號(窗花板、臉譜、詩畫、剪紙、陶藝、鄉土生活器物、燈籠、中國結等民俗掛件),鄢家鎮鄉土詩書藝術展示,餐飲休閑桌椅器具中式簡約風格,露天庭院具有小型停車功能。
標志性形象造型:T型高立柱,柱中棱型吊牌為文字標識,兩側吊掛燈籠串。
云中山環境氛圍營造:擴建區域布置木質桁架花廊,鄉土詩畫楹聯匾額,紅磚鋪地休閑坪,花樹屏風,景觀植物,吊掛花卉,藝術柵欄,護坡墻。照明燈具:桿式燈籠造型路燈,吊掛造型燈籠組,燈光氛圍營造:庭園燈飾。庭園道路:磚鋪步道,卵石道,石材踏步等。
周邊附屬設施改造:外部造型美化,如水塔可采用竹木架造型綠色植物圍合裝飾。
(三)社區組織基地區
建筑與功能布局:中式民居風格,半圍合庭院,功能一體化,庭院布置休息亭廊和健身組合設備區,信息棚等。
(四)農戶生態體驗園區
民居外部改造:外部造型為桁架穿榫結構的外架外廊和中式窗花門楹元素結合,部分農戶建筑突出外架外廊裝飾,部分采用窗花門楹裝飾為主的簡約風格。分戶布置不同特色的藝術雕飾符號如剪紙、燈籠、中國結、戲曲臉譜等,文化題材如梅開五福、天官賜福、百福圖、杞菊延年、八仙慶壽、魁星點斗、五子奪魁、象寓萬年、喜鵲登梅、五谷豐登、連年有余、百事如意、富貴平安、福緣善慶、八吉祥等為主題的民間吉祥文化和鄉土詩畫藝術。
室內改造: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和體驗型農家樂經營特點,對室內環境設施進行綜合改造,重點突出單一居家功能向居家經營功能一體化轉型,注重內環境美化與文化內涵情調的表達。
戶外經營環境營造:擴展庭院,開敞式經營,在周邊果林疏朗的坡地進行多階休閑臺地改造,石材園木卵石擋土墻,紅磚鋪地,緣階梯步,花架,竹編護欄,太陽傘,休閑桌椅形成經營功能。
園區綜合整治:重點整治道路、水塘、果林、垃圾處理和排污,美化體驗環境,突出鄉土旅游風情,補充景觀花樹、花廊花架、欄桿橋、游人休息點、垃圾箱、標志牌,對垃圾排污進行嚴格管理。
(五)招商開發區
度假村集群建筑風格:漢唐式建筑+外架外廊造型,主題化的人文符號裝飾,沿園林車道北側臺地布置,附設生態停車位。屋后坡地開設緣山步游道,在適當區域布置休閑廊,建筑群周邊栽種景觀花木,布置石景等營造氛圍。
塘堰濱水景觀造型:因魯家長堰塘不能滿足長年滿池蓄水的要求,在園林車道北側修建二階式的小尺度環形園林水池造型,長年保持觀景水相。水生植物選擇:睡蓮、綠萍、荷花等。緣水池修建觀景回廊和木石材休閑露臺,形成濱水戶外休閑娛樂區。
六、營銷策略
(一)國色天香營銷以鄉土民俗風情和柚梨生態觀光體驗、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為重點發展方向。
(二)景觀中心區、農戶生態莊園區和招商開發區業態采取差別化經營,中心區突出綜合接待功能。生態園區以雞兔等農家菜為特色,以柚加工食品(如酒、菜等)為題材,以品茗餐飲、觀光休閑娛樂等鄉村生活方式體驗(如果蔬認養采摘,自助餐飲,放鴿養鳥等參與性的體驗活動)多元組合為經營模式。招商開發區以引進本鎮品牌特色餐飲(如滋補狗膳、鴿膳等)和休閑度假項目為主題,統一規劃,分單元自建開發經營,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政策資源和新市場資源,通過廣泛招商與重點招商結合,當地農戶和外地經營戶多渠道參與的方式逐步推進。
(三)圍繞國色天香人文主題和柚鄉風情,配合縣、鎮旅游整體開發,通過節慶活動滾動推出,同時圍繞桃花、梨花、柚花、牡丹、鴿市、鄉土詩風,發揮自身特色,舉辦主題活動,如鴿子節、踏青會、舞龍會、鄉村詩會等。
(四)與羅江鄉村旅游景點聯合推出鄉村旅游黃金線路品牌景點,共同為羅江旅游造勢。
(五)通過網絡、媒體、市場多渠道宣傳推介國色天香的鄉村旅游形象,廣泛吸引客源,特別是成德綿地區自駕游游客。
(六)舉辦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題活動,廣泛邀請各界名人參訪,借名、借智、借力廣泛造勢。
(七)籌建國色天香鄉村旅游協會,統籌就業培訓,特色創新,經營管理,文明服務的規范營運。
(八)爭創羅江星級農家樂景點,推行品牌發展戰略。
(九)鑒于國色天香地處羅江城郊,其經營在前期以餐飲、休閑娛樂為主,住宿功能根據市場走勢另作選擇。
社區文明旅游活動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以實際行動加強我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一步規范居民外出旅游方面的行為,不斷增加文明意識。
二、活動主題
文明旅游,你我同行
三、活動內容
1,向社區居民發出《文明旅游倡議書》,指出踐行文明旅游,是每個游客應盡的義務。我們在盡情享受美景的時候,不要忘記文明旅游。外出旅游應當自覺遵守“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防止個人行為給國家和單位形象帶來損害,展現我們禮儀之邦應有的風采。
2,在轄區幼兒園開展文明旅游之安全意識教育主題活動,向師生宣講文明旅游的理念,同時進行安全意識教育,讓其提高旅游及出行時的`安全意識。
四、活動時間
1,發放倡議書:5月1日——5月5日
2,文明旅游之安全意識教育活動:5月16日
五、工作要求
1、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向居民群眾發放倡議書的同時,向其講解文明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全民形成文明旅游的意識。
2、廣泛宣傳,濃厚氛圍。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文明旅游意識:社區QQ工作群、社區門戶網、在公共場所張貼倡議書及溫馨提示、將文明旅游宣傳標語在門店電子顯示屏播放等,真正讓文明旅游觀念深入人心。
3、安排專人負責,把創建工作與提升服務水平、促進社區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建工作與十大文明旅游提醒語的宣傳貫徹結合起來,一方面要鞏固樹立誠信經營、依法經營,展示我們長沙人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引導全社會共同養成“文明出游、文明接待、文明消費”的良好習慣,為深化文明創建工作奠定扎實基礎。
【社區文明旅游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社區生態文明建設方案09-02
社區巾幗文明崗創建方案06-08
旅游活動方案05-02
旅游活動方案07-02
旅游活動策劃方案05-09
親子旅游活動方案07-29
旅游活動方案范文06-29
公司旅游活動方案04-17
社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方案05-26
舉辦旅游活動的策劃方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