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智慧校園創建方案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智慧校園創建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智慧校園創建方案1
根據8月初縣局智慧校園創建工作推進會精神,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根據《淮安市教育局關于印發〈淮安市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淮教電〔20xx〕1號),結合我校智慧校園創建實際,現就推進我校“智慧校園”創建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xx—20xx年)》及教育部等部委《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和淮安市智慧校園創建的相關文件精神,以促進學校的師生發展為根本,以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為核心,以構建生態型智慧校園為目標,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現代化水平。
二、組織保障
成立舊鋪小學“智慧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支部書記杜宏生同志任組長,由各副校長和工會主席擔任副組長,相關處室負責人、各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裝備室和電教中心負責人任正副主任,具體負責創建工作的指導和推進,實施與評估。
三、目標任務
提升寬帶網絡、教學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管理、應用水平,健全智慧教育體制機制和提升師生信息素養。逐步完善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學、智慧教育云等為主要標志的智慧校園環境,能夠實施以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協作學習、泛在學習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學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智慧管理,培養一大批適應“互聯網+” 和智能化信息生態環境、具有較高思維品質和較強實踐創造能力的現代化人才。
四、創建重點
1、完善校園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擴展性強、安全可靠、高速暢通、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環境。加強學校寬帶網絡建設,出口帶寬滿足需求,實現多媒體“班班通”。學校擁有專用計算機教室,計算機數量達到上級要求。依托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全校師生基本實現“人人通”。健全學校信息技術日常管理和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寬帶網絡能夠滿足廣大師生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教學、研究和專業發展需求。
2.探索智慧教學新模式,開展智能化信息生態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引導教師熟練掌握應用學科資源和教學軟件,優化課堂教學;應用網絡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布置作業,與學生、家長互動交流;依托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的開放式學習環境,建好教師工作室,開展“翻轉課堂”、“電子書包”等教學改革。
3、整合和建設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計算服務平臺,通過多種方式推送優質教學資源。采取匯聚、自建、共建、引進、購買等形式,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組織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課例、課件、微課、教育教學軟件、培訓敘事等應用成果校內展示活動,并積極參加全縣、市教師優秀“課件”、“微課”等制作評選活動。
4、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化素養,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學習能力,利用省數字教師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組織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合格率達到100%;組織骨干教師參加課件、多媒體應用和網絡研修培訓。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五、具體做法
1、加強智慧校園創建工作的宣傳,轉變全體教師的思想觀念,全員參與智慧校園的創建。
2、認真研讀創建標準,對創建標準做詳細解讀,對每一項指標進行細化分工,落實到科室,落實到個人。
3、加強管理,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機制。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定期總結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各部門工作考核,切實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4、加大投入,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經費保障。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維護資金及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經費列入預算。樹立項目意識和經營意識,拓寬經費渠道,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5、加強隊伍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備信息化專職人員;加大對教師、信息化工作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快建設具有現代信息素養、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
智慧校園創建方案2
一、指導思想
未來幾年,阜寧中學將以國家、省、市近年來有關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規劃綱要為指導,從“建成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學、智慧教育云等為主要標志的智慧校園環境”的高度出發,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優化應用,資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發展”為原則,實施以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學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智慧管理,高標準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打造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氛圍,引領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學校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實現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領導
組長:吳向忠
副組長:周為仲姜加乾倉定權俞翔徐曉華錢立勇
成員:曹謹瑜涂正兵丁玉華徐加宏喬元俊張錦洲王沛曹志仕顧乃春范順忠鄧克剛王躍
三、學校概況
我校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老校區校園網始建于1999年,學校網站于xxxx年開通。xxxx年學校整體搬遷至新校區,新校區在校園數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蘇省“校校通”工程建設指南》高標準嚴要求進行裝備。十多年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一直穩步發展,在學校科學發展中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在:從硬件建設來看,學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網,學校目前擁有多媒體教室90間(所有教室均為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6間,全自動錄播教室1間、數字化實驗室1間,多功能階梯教室4間,1000人學術報告廳1間,500人報告廳1間,并建有廣播中心、監控中心、網絡中心、校園電視臺以及江蘇省航模科技課程基地;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校園網使用100m電信光纖接入因特網,并高速連入市縣城域網,實現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場所全覆蓋。從軟件環境來看,我校現已建成學校網站、人事管理、資產管理、校本資源庫、電子備課、影像資源庫、網上報修、心理輔導(心語小屋)、家校聯系、電子圖書等平臺。從教職工信息素養來看,教師基本能熟練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絕大部分教師能制作質量較高的多媒體課件。管理人員能熟練使用辦公應用軟件。
四、主要不足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設的問題主要是:整體規劃和推進機制缺乏,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短缺,基礎設施裝備不先進、不全面、嚴重老化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信息化管理體制亟待完善,數字化平臺缺乏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校本資源庫建設滯后,在校務管理、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素質能力進行科學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素質能力和發展水平方面平臺不足,特別在基于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學、大數據、物聯網、智慧教育云等為主要標志的應用缺乏。這些都與學校的社會定位和發展目標相距甚遠。
五、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通過幾年的跨越式建設與發展,建成高水平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公共平臺,實現高速、安全的校園網有線無線全面覆蓋校園、信息化終端遍布校園,立足師生員工信息化應用的實際需求,以信息技術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進行現代化改造,構建資源數字化、應用集成化、傳播智能化的信息環境,建設可共享的優質校本資源庫,實現教學教研、管理服務的高度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應用水平,最終建成優質、安全、綠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園,為建設全省一流學校的總體目標提供強大支撐。
(二)具體任務
1、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擴展性強、安全可靠、高速暢通、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環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礎網絡平臺。升級改造學校網絡中心機房,實現萬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更新教室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師用機配置。提高網絡運行管理的專業水平,實現核心平臺智能高效、網絡出口智能安全、網絡接入智能靈活、網絡管理智能統一。
——構建學校公共網絡存儲系統。開發能夠滿足學校數據存儲需要的大容量、可擴容、可動態調配的存儲系統、備份系統,確保學校數據資源的儲存和安全備份。提供面向部門和用戶的個性化存儲及公共網盤等服務,為實現師生的移動辦公和學習提供條件。
——建設功能強大、設計美觀的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平臺。新的校園網站既集成學校各應用系統的數據入口,為師生員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同時也展示學校的視覺形象和教育理念,體現阜寧中學的文化底蘊和辦學特色。
2、加快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構建學科齊全、標準統一、種類豐富的校本資源庫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資源管理平臺。
——建設校本資源庫和資源庫管理平臺。校本資源庫計劃涵蓋教育管理庫、學科資源庫、教研論文庫、教學視頻庫等,加快學科專業資源的.數字化改造,實現學校管理檔案、教案、試題、課件、精品課程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推動建立各學科教學資源庫,同時適當引進國內優質中學教育資源和商用資源庫平臺。
——完善學校數字化圖書館及數字化實驗室建設。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引進數字圖書、電子期刊,使師生在校內外都可對館藏圖書進行查詢、檢索、預借等操作。優化電子圖書閱覽室,使圖書館成為學校的學習中心。推動數字化實驗室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培養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3、實現校務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功能強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統,提高學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開發先進的管理信息綜合系統(校務管理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優化校務管理工作。開發和完善辦公自動化管理模塊、教務管理模塊、云錄播教學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監控安防系統、人事管理模塊、教職工績效評價模塊、學籍管理和綜合素質評價模塊、學校財務和后勤管理模塊等。逐步實現多平臺網絡統一身份認證,使用戶實現跨部門和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交流。
——完善校園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門禁管理系統、食堂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考勤管理系統、簽到管理系統等。實現“一卡通”系統與電子校務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4、實現教育教學的數字化、個性化,推動基礎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滿足學生自主、便捷、高效、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加快基礎性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為教師提供有效的網絡授課環境,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網絡學習環境,為教學的狀況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引入移動智能終端,探索基于網絡的開放、交互、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平臺與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庫的整合,實現師生多渠道即時溝通,培養學生基于網絡的終身學習能力。
——推進基于網絡環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設教科研協作、管理和分析平臺,開發和引進科研資源庫、學術資源庫、課題項目庫。為優秀教師建立專門資源庫和信息發布平臺。
六、保障措施
(一)轉變觀念,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載體,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體教職工要充分認識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快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強領導,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成立阜寧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負責制定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和規章制度。各部門積極支持,明確職責,密切協作,共同推動。
(三)加強管理,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機制。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定期總結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各部門工作考核,切實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的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規、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組織管理體系。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確保網絡健康、安全運行。
(五)加強隊伍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備信息化專職人員;加大對教師、信息化工作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快建設具有現代信息素養、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
(六)加大投入,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經費保障。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維護資金及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經費列入預算。樹立項目意識和經營意識,拓寬經費渠道,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七、實施步驟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分四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xxxx年)。調研教育信息化建設案例,制定規劃。進一步完善領導機構,明確部門職責,修訂相關制度。
第二階段:重點推進階段(xxxx年—xxxx年)。根據“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重點改善學校信息化基本設施,豐富校本資源庫,開發教務管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網絡教學教研平臺和電子校務系統,實施校園一卡通工程。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xxxx年)。逐步落實各應用系統,通過調試、培訓、運行、推廣各應用系統,完成各系統統一身份認證集成。
第四階段:完善推廣階段(20xx年)。全面實現教育信息化目標,認真總結成果經驗,大力推廣經驗成果。
創建智慧校園,對于我們來說,即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校信息化的軟硬件建設,發揚成績,克服不足,迎難而上,堅定信心,繼續努力做好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工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再上新臺階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智慧校園創建方案】相關文章:
智慧社區創建實施方案05-11
文明校園創建方案05-14
綠色校園創建方案04-27
創建書香校園方案03-13
學校書香校園創建方案04-02
創建書香校園活動方案05-10
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方案05-14
創建文明校園方案范文07-27
綠色校園創建方案2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