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金華市科技創新調查報告

時間:2024-03-25 14:36:10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金華市科技創新調查報告

  全國企業創新調查是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開展的一次重要國情國力調查。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一部署,我市于2015年初開展了全市企業創新調查。通過本次調查,摸清了我市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現狀,反映了有關創新政策的落實情況,明確了阻礙創新實現的主要因素,為今后制定創新驅動政策,監測、評估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促進全市經濟向創新型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金華市科技創新調查報告

  一、企業創新活動基本情況

  我市納入企業創新調查范圍的企業有543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65家,特、一級建筑業企業149家,各類服務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企業;省級及以上金融業企業)1220家。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有創新活動的企業2979家,占被調查企業的54.8%;其中工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占56.4%,建筑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占51.7%,服務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占50.1%。在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中,工業企業占52.7%、創新成功率最高,建筑業企業占51.0%,服務業企業占50.1%。而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的企業中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比例高于建筑業企業,工業占12.8%,服務業占12.5%,建筑業僅占9.4%(見表1)。

  表1:企業創新活動基本情況

  指標


  企業數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數


有創新活動企業所占比重(%)


  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


  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


  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的企業數


  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


總計


5434


2979


54.8


2831


52.1


686


12.6


工業


4065


2291


56.4


2144


52.7


519


12.8


建筑業


149


77


51.7


76


51.0


14


9.4


服務業


1220


611


50.1


611


50.1


153


12.5


  總體上看,我市的工業企業、建筑企業及服務業企業創新的意愿較為強烈,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占比均超過50%。全省有創新活動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47.1%,其中工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占55.9%,建筑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占56.6%,服務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僅占29.3%(見表2)。與全省平均水平對比,我市創新活力優勢較為明顯,特別是服務業創新活動的比例遠遠領先。我市有創新活動企業占比5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7個百分點;有創新活動的服務業占比達50.1%,高出全省平均20.8個百分點。

  表2:全省企業創新活動基本情況

指標


企業數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數


有創新活動企業所占比重(%)


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


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


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的企業數


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


總計


62775


29562


47.1


28145


44.8


6791


10.8


工業


40841


22847


55.9


21476


52.6


5570


13.6


建筑業


1057


598


56.6


587


55.5


91


8.6


服務業


20877


6117


29.3


6082


29.1


1130


5.4


  由于本次調查抽樣設計中樣本代表性的限制,對于服務業企業而言,分組數據不具代表性,因此下文僅就工業及建筑業企業分組開展企業創新調查情況的分析。

  (一)企業四種創新活動情況

  企業創新調查中的“創新”是指企業向市場推出了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或工藝,或采用了新的組織管理方式或營銷方法。此處的“新”是指它們對本企業而言必須是新的,但對于其他企業或整個市場而言不一定是新的。創新分為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四種創新方式。

  從調查數據上看,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開展組織或營銷創新的企業占比高出12.3個百分點。分企業類型看,在工業企業和建筑業企業中,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開展組織或營銷創新的企業占比分別高14.2和1.4個百分點。說明當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與建筑業企業相比較,工業企業更愿意通過開發新產品、新工藝,不斷完善組織管理模式,并在營銷策略上做文章,從而搶占市場先機,強化自身競爭力。

  在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工業企業同時進行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的企業數較多,占創新活動企業的24.8%,說明工業企業的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存在關聯性,較多企業會同時進行這兩方面的創新研究或者通過購買先進設備以同時實現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而建筑業企業同時進行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的企業占比最低,僅為16.8%,比工業企業低8個百分點,應該說跟建筑業生產的單件性和周期性較長的特點相符(見表3)。

  表3:企業四種創新活動情況

指標


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實現組織或營銷創新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僅有產品創新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僅有工藝創新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同時實現產品和工藝創新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實現組織創新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實現營銷創新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同時實現組織和營銷創新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總計


50.0


12.8


7.9


24.5


37.7


29.7


33.0


25.0


工業


50.3


13.3


7.4


24.8


36.1


28.4


31.1


23.5


建筑業


40.3


0.7


21.5


16.8


38.9


35.6


17.5


14.1


  (二)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類型情況

  在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內部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了67.7%,說明企業自身研發是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獲得機器設備和軟件的企業,占48.4%。分企業類型看,工業企業最主要通過內部開展研發活動(70.4%)和獲得機器設備和軟件(49.8%)兩種形式實現技術創新;建筑業企業最主要通過內部開展研發活動(61.7%)和開展相關培訓(53.3%)實現技術創新(見表4);調查結果基本符合行業發展特點。

  表4: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類型情況

指標


占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企業的比重(%)


有內部R&D的企業


有外部R&D的企業


有獲得機器設備和軟件的企業


有從外部獲取相關技術的企業


有相關培訓的企業


有市場推介的企業


有相關設計的企業


有其他創新活動的企業


總計


67.7


9.6


48.4


7.5


34.5


17.0


34.8


31.4


工業


70.4


9.5


49.8


2.4


32.7


18.6


34.1


24.4


建筑業


61.7


26.7


36.7


16.7


53.3


20.0


5.0


25.0


  (三)企業產學研合作形式情況

  隨著全社會創新驅動的加強,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成為企業創新的重要選擇,2014年我市與高等院;蜓芯繖C構開展創新合作的企業占有創新合作企業的31.5%。其中與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占56.6%,與高等學;蜓芯繖C構合作在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占24.2%,在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中設立研發機構的占10%,聘用高等學;蜓芯繖C構的人員到企業兼職的占27.9%,說明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已成為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在開展創新合作的企業中,從企業數量看,工業企業最多,但從占比看,建筑業占比最高(47.9%)。從合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上看,企業更傾向與高等學;蜓芯繖C構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工業企業與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完成項目占66.4%,建筑業企業與高等學;蜓芯繖C構共同完成科研項目高達87.0%(見表5)。

  表5:企業產學研合作形式情況

  指標 


  與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開展了創新合作的企業占有創新合作企業的比重(%)


  與高等學;蜓芯繖C構開展創新合作的企業中各主要形式所占比重(%)


  與高等學;蜓芯繖C構共同完成科研項目


  與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合作在企業建立研發機構


  在高等學;蜓芯繖C構中設立研發機構


  聘用高等學;蜓芯繖C構的人員到企業兼職


  其他形式


  總計


31.5


56.6


24.2


10.0


27.9


37.1


  工業


29.8


66.4


28.8


12.4


33.3


24.0


  建筑業


47.9


87.0


30.4


8.7


39.1


34.8


  (四)工業企業創新情況

  工業企業開展創新活動企業數量最多的五大行業分別是:金屬制品業(329家)、紡織業(277家)、紡織服裝、服飾業(201家)、通用設備制造業(154家)、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54家),基本上為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工業企業創新活動占比最高的五大行業分別是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85.7%)、醫藥制造業(81.3%)、食品制造業(81.0%)、汽車制造業(70.8%)和專用設備制造業(68.8%),均為我市的高新技術產業。

  工業企業創新活動企業數最多的三個縣(市、區)分別是義烏市(529家)、永康市(406家)和武義縣(281家);工業企業創新活動占比最高的三個縣(市、區)是磐安縣(69.0%)、義烏市(63.2%)和永康市(62.4%),義烏市與永康市不論是創新活動企業數還是創新活動企業占比上看都在全市名列前茅(見表6)。

  表6:工業企業分縣(市、區)創新活動基本情況

指標


企業數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數


占比(%)


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


占比(%)


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的企業數


占比(%)


總計


4065


2291


56.4


2144


52.7


519


12.8


婺城區


428


236


55.1


230


53.7


54


12.6


金東區


261


120


46.0


119


45.6


30


11.5


武義縣


488


281


57.6


271


55.5


68


13.9


浦江縣


321


190


59.2


153


47.7


38


11.8


磐安縣


113


78


69.0


77


68.1


24


21.2


蘭溪市


465


261


56.1


256


55.1


51


11.0


義烏市


837


529


63.2


466


55.7


97


11.6


東陽市


501


190


37.9


179


35.7


42


8.4


永康市


651


406


62.4


393


60.4


115


17.7


  (五)企業創新費用情況

  從創新費用支出結構看,企業內部研發費用最多,為58.01億元,占全部創新費用的63.2%,跟創新活動類型分布基本一致。

  分地區看,工業企業創新費用支出居前3位的縣(市、區)分別是義烏市(19.23億元)、東陽市(16.73億元)和永康市(14.10億元),而研發經費支出排名則為義烏市(14.03億元)、永康市(10.94億元)和東陽市(8.18億元),排名基本一致(見表7)。

  從行業看,工業企業創新費用支出居前5位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1.64億元)、金屬制品業(9.51億元)、醫藥制造業(9.34億元)、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7.04億元)和紡織業(6.69億元);而研發經費支出前5位的行業分別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6.7億元)、紡織業(5.64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5.1億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4.96億元)、汽車制造業(3.68億元),創新費用及研發費用居前的基本上為我市的高新技術產業 。

  表7:工業企業創新費用支出情況

指標


創新費用支出合計(億元)


內部R&D活動經費支出


外部R&D活動經費支出


獲得機器設備和軟件經費支出


從外部獲取相關技術經費支出


金額


(億元)


比重(%)


金額
  。▋|元)


比重(%)


金額


(億元)


比重(%)


金額


(億元)


比重(%)


總計


91.78


58.01


63.2


1.02


1.1


32.12


35.0


0.63


0.7


婺城區


10.98


7.14


65.0


0.17


1.5


3.44


31.3


0.23


2.1


金東區


3.93


3.05


77.6


0.03


0.8


0.79


20.1


0.06


1.5


武義縣


5.90


4.03


68.3


0.05


0.8


1.79


30.3


0.02


0.3


浦江縣


6.81


4.10


60.2


0.00


 


2.69


39.5


0.02


0.3


磐安縣


1.44


1.27


88.2


0.00


 


0.17


11.8


 


 


蘭溪市


12.66


5.26


41.5


0.14


1.1


7.24


57.2


0.02


0.2


義烏市


19.23


14.03


73.0


0.31


1.6


4.88


25.4


0.02


0.1


東陽市


16.73


8.18


48.9


0.24


1.4


8.23


49.2


0.08


0.5


永康市


14.10


10.94


77.6


0.08


0.6


2.90


20.6


0.18


1.3


  (六) 知識產權相關情況

  企業通過采取各種措施來保持和提高創新競爭力,分企業類型看,工業企業最主要通過對技術秘密進行內部保護(23.0%)和申請注冊商標(21.3%)來保持和提高創新競爭力,建筑業最主要通過申請專利(24.2%)和發揮時間優勢(14.8%)來保持創新競爭力,調查結果符合行業發展的特點(見表8)。

  表8:保持和提高創新競爭力采取的措施

指標


采取了知識產權保護或相關措施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在保持與提高創新競爭力方面采取了該措施的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申請了專利


申請了注冊商標


申請了版權登記


形成了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


對技術秘密進行內部保護


應用了難以復制的復雜技術


發揮了時間上的先發優勢



 

 

 

 

 

 

 

 

 

工業.


69.6


19.5


21.3


1.6


9.3


23.0


2.8


21.1


建筑業


61.7


24.2


6.7


1.3


8.7


12.1


2.7


14.8



 

 

 

 

 

 

 

 

 

  二、企業家對創新的總體認識情況

  本次企業創新調查的企業家情況較為理想,從性別上看,男性占57.5%,女性占42.5%;從年齡上看,30-39歲之間的人數最多,占企業家人數的41.7%,40-49歲之間的人數次之,占企業家人數的33.2%,這兩個年齡層的企業家占了總數的四分之三;從教育程度上看,大專文化程度的企業家比例最高,達49.7%,本科及以上占30.1%,也就是近80%的企業家文化教育程度已經達到大學?埔陨。

  企業家對創新在企業的生存及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認識普遍到位,有29.3%的企業家認為創新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有62.8%的企業家認為創新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只有7.9%的企業家認為創新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不起作用(見表9)。

  表9:企業家對創新的總體認識情況

指標


對創新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的作用有不同認識的企業家占企業家人數的比重(%)


不起作用


起了一定作用


起了重要作用


總計


7.9


62.8


29.3


工業


10.1


61.0


28.9


建筑業


9.5


64.9


25.7


  (一)企業創新成功的影響因素

  對影響企業創新成功的因素上分析,企業家們普遍認為“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是前提(47.8%),同時企業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45.4%),還要具備高度的“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42.7%),樹立“有效的技術戰略或計劃”(38.6%),并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激勵措施”(36.7%),居前列的五點要素是企業創新成功的有效保障,從而獲得企業家們的高度認同(見表10)。

  表10:企業家認為影響企業創新成功的影響程度占比情況(%)

創新成功影響因素






  1.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


47.8


36.6


8.4


7.3


  2.充足的經費支持


36.5


43.7


11.9


7.7


  3.高素質的人才


45.4


39.6


9.3


5.6


  4.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


42.7


44.7


8.8


3.8


  5.企業內部的激勵措施


36.7


49.1


9.5


5.0


  6.有效的技術戰略或計劃


38.6


44.2


10.7


6.5


  7.暢通的信息渠道


35.9


44.6


13.7


5.8


  8.可信賴的創新合作伙伴


35.7


42.5


11.9


9.9


  9.優惠政策的扶持


29.8


39.9


15.4


14.9


  (二)企業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阻礙因素

  在創新調查問卷中,設計了12項可能對企業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形成阻礙的因素,從調查結果反映,企業家認為會對創新形成阻礙的前五項分別是“缺乏人才或者人才流失”(30.3%)、“創新費用方面成本過高”(19.9%)、“缺乏技術方面的信息”(17.8%)、“不能確定創新產品的市場需求”(16.7%)和“創新成果易被競爭對手低成本模仿”(14.4%)。其中,建筑業認為“缺乏人才或者人才流失”會對企業創新形成阻礙占了39.6%,高出工業企業7.3個百分點,建筑業創新對人才的需求更為緊迫(見表11)。

  表11:企業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阻礙因素情況(%)

序號


阻礙因素


總計


工業


建筑業


1


缺乏企業或企業集團內部資金支持的企業


5.4


6.5


13.4


2


缺乏風險投資支持


4.6


5.9


4.7


3


缺乏銀行貸款等其他外部資金支持


9.7


10.1


14.1


4


創新費用方面成本過高


19.9


23.9


22.8


5


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


30.3


32.9


39.6


6


缺乏技術方面的信息


17.8


21.5


20.1


7


缺乏市場方面的信息


9.0


11.5


4.7


8


很難找到合適的創新合作伙伴


6.8


7.4


12.1


9


市場已被競爭對手占領


4.3


2.3



 

10


不能確定創新產品的市場需求


16.7


17.6


12.8


11


創新成果易被競爭對手低成本模仿


14.4


12.1


12.1


12


暫時沒有進行創新的必要


11.6


11.3


6.0


  (三)企業創新激勵措施及效果情況

  在企業創新成功的各要素中,“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是前提,“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保障,“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是基礎,樹立“有效的技術戰略或計劃”是目標,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激勵措施”則是創新成功的強勁動力。調查結果顯示,“增加工資或獎金”不論是在工業企業還是在建筑業企業中,都列措施有效度榜首,認為效果“很好”的高達51%;“崗位調整或升職機會”居其次,認為效果“很好”的達36.7%;其次就是“培訓或深造機會”,企業人才對自身的素質與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視,認為該措施效果很好的達34.2%;在企業創新中,企業家開始采用“汽車住房等物質獎勵”來激發企業員工的創新積極性,有16.5%的企業家認同該措施;對高尖端人才的重視及新型企業制度的引入,使“股權或期權” 也開始被創新企業采用,得到了6.4%的企業家認同。分企業類型看,建筑業企業更愿意采用“培訓或深造機會”來激勵員工,認同率高出工業企業8.1個百分點;在采用“股權或期權”激勵方式上建筑業也比工業高出2.5個百分點(見表12)。

  表12:對企業創新激勵措施作出不同判斷占創新企業的比重(%)

  指標


  創新激勵措施


  很好


  一般


  無效果


  未使用


  總計


  股權或期權


  6.4


  23.6


  6.4


  63.7


  增加工資或獎金


  51.0


  41.2


  2.6


  5.2


  汽車住房等物質獎勵


  16.5


  23.4


  2.6


  57.6


  崗位調整或升職機會


  36.7


  45.9


  2.4


  15.0


  培訓或深造機會


  34.2


  41.0


  2.4


  22.4


  工業


  股權或期權


  6.6


  19.7


  3.5


  70.3


  增加工資或獎金


  40.5


  50.2


  3.2


  6.0


  汽車住房等物質獎勵


  9.9


  24.0


  3.3


  62.9


  崗位調整或升職機會


  30.7


  47.8


  3.0


  18.5


  培訓或深造機會


  23.1


  46.2


  3.0


  27.7


  建筑業


  股權或期權


  9.1


  16.9



  74.0


  增加工資或獎金


  48.1


  36.4


  1.3


  14.3


  汽車住房等物質獎勵


  14.3


  24.7



  61.0


  崗位調整或升職機會


  37.7


  48.1



  14.3


  培訓或深造機會


  31.2


  57.1


  1.3


  10.4


  三、企業創新政策的落實及企業創新戰略目標

  (一)企業創新政策的落實情況

  從本次調查結果反映,各項政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程度仍有待提高。從“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等九項較有代表性的政策調查反饋結果看,認為影響程度“無”或“低”的竟超過了50%,這與我們的預期差距較大。有64.1% 的企業家認為“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對企業創新影響程度 “低”或“無”;有62.0%的企業家認為“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收入免征增值稅和技術轉讓減免所得稅” 對企業創新影響程度較“低”或“無”;有59.3% 的企業家認為“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影響也不大(見表13)。

  表13:有關政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程度

  企業創新有關政策


  作出不同影響程度判斷的企業占創新企業的比重(%)


  高


  中


  低


  無


  1.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


  10.8


  35.2


  8.2


  45.8


  2.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


  14.5


  26.3


  5.9


  53.4


  3.企業研發活動專用儀器設備加速折舊政策


  7.6


  37.7


  7.7


  46.9


  4.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收政策


  10.0


  25.9


  5.3


  58.8


  5.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收入免征增值稅和技術轉讓減免所得稅優惠政策


  7.1


  30.8


  5.2


  56.8


  6.鼓勵企業吸引和培養人才的相關政策


  13.5


  38.9


  15.3


  32.3


  7.優先發展產業的支持政策


  10.0


  38.5


  11.4


  40.1


  8.金融支持相關政策


  13.6


  38.3


  12.0


  36.1


  9.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政策


  14.4


  38.4


  12.2


  34.9


  (二)有關政策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

  為何國家所制訂的各項政策對企業創新活動影響效果不明顯呢,還是要從創新調查結果中查找答案。

  表14:有關政策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

  企業創新有關政策


  有關政策效果不明顯的原因占比(%) 



 

  不知道此政策


  不具備享受該政策的資格


  吸引力不足


  辦理手續繁瑣


  政府部門政策執行力度不夠


  其他原因


  1.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


  11.5


  72.9


  3.5


  8.1


  1.8


  2.2



 

  2.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


  10.0


  81.2


  2.0


  3.7


  1.3


  1.8



 

  3.企業研發活動專用儀器設備加速折舊政策


  15.0


  70.9


  5.8


  5.0


  0.9


  2.5



 

  4.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收政策


  13.2


  78.7


  1.9


  2.0


  0.3


  3.8



 

  5.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收入免征增值稅和技術轉讓減免所得稅優惠政策


  12.7


  79.8


  1.9


  2.2


  0.4


  3.1



 

  6.鼓勵企業吸引和培養人才的相關政策


  16.2


  62.1


  15.5


  2.9


  2.3


  1.0



 

  7.優先發展產業的支持政策


  24.3


  67.4


  3.8


  1.8


  2.2


  0.6



 

  8.金融支持相關政策


  20.4


  57.8


  5.8


  5.4


  8.9


  1.7



 

  9.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政策


  15.9


  71.6


  4.2


  3.6


  4.0


  0.7



 

  從上表可以看出,“不具備享受該政策的資格”及“不知道此政策”是有關政策影響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像代表性較強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受前兩個原因影響效果就達84.4%;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 受兩項原因影響的比例高達91.2%;“企業研發活動專用儀器設備加速折舊政策”受此影響比例也達到85.9%,其他幾項政策同樣受“不具備享受該政策的資格”及“不知道此政策”的影響以致政策效果不明顯(見表14)。我們的政策一方面要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中小企業感受到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享受到政策對創新的支持與補貼;另一方面,更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企業充分享受優惠政策,推動自主創新能力,讓企業實現從傳統的勞動力及資源能源驅動型向科技創新驅動型的轉變。

  (三)企業創新戰略目標情況

  進入21世紀,隨著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依靠創新提升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走創新型國家之路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共同選擇。我們的企業如果仍像改革初期那樣一味發揮勞動力與資源環境的低成本優勢,已經不足以支撐其在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后勁。比較令人欣喜的是,在被調查企業中有60.6%的企業已經制定了未來創新戰略目標,特別是建筑業企業制定目標的達到了70.5%(見表15)。由于技術創新具有不易模仿、高附加值等突出特點,因此以企業創新為基礎建立起的優勢持續時間長、競爭力強,能夠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表15:企業創新戰略目標情況

  指標


  制定了未來創新戰略目標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制定以下戰略目標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


  保持本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趕超同行業國際領先企業


  趕超同行業國內領先企業


  增加創新投入,提升企業競爭力


  保持現有的技術水平和生產經營狀況


  其他目標


  總計


  60.6


  2.9


  5.6


  20.3


  60.3


  10.7


  0.1


  工業


  61.5


  3.5


  7.1


  22.4


  53.7


  13.2


  0.1


  建筑業


  70.5


  1.0



  17.1


  72.4


  9.5



  四、新常態形勢下促進企業創新的幾點建議和對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的創新進程與成敗事關我市面向未來的發展,我市應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 “兩富”、“兩美”新金華建設目標,深入貫徹落實《中共金華市委關于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金華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貢獻。

  針對此次創新調查反映的問題,我們提出促進企業創新的幾點建議和對策:

  (一)廣泛開展宣傳,著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

  根據再生經濟學原理,只有堅持創新、創業、企業技術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為主導,才能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增長方式轉變、經濟質量保證,投資才得以有效實現我們要廣泛宣傳科技創新,著力營造“兩創”氛圍。

  創新調查企業對九項創新政策反饋“不知道此政策”的比例不低!皟炏劝l展產業的支持政策”有24.3%、“金融支持相關政策”有20.4%、“鼓勵企業吸引和培養人才的相關政策”有16.2%、“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政策”有15.9%、“研發活動儀器設備加速折舊政策”有15%,企業都明確表示“不知道此政策”,其他四項政策不被知曉的比例也超過了10%。因此在政策宣傳方面還得下功夫,建議科技、財政、金融及政府有關部門多舉辦以“創新創業、科技惠民”為主題的各項活動,形式可以是業務培訓班、專家講座、網絡知識競賽、演講比賽,也可以在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宣傳典型經驗,旨在讓政策真正做到親民惠民,加快我市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進程。

  (二)加強政策扶持力度,著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活力

  企業創新離不開政策的扶持,要讓有關創新政策落到實處,發揮出應有的功效,以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我市已著手謀劃科技創新新政策,起草了“1+1+8”的科技政策體系,即一個總政策:《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意見》;一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金華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原有各科技專項資金進行整合;8個具體的項目資金實施細則:涉及技術創新、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協同創新、現代農業技術與成果轉化、公益性應用技術研究、專利、科學技術獎勵、科技金融風險補償等項目資金。“1+1+8”科技政策體系的推出,在整合原有一系列“低、小、散”科技政策、大幅精簡科技資金使用項目的基礎上,根據科技創新新形勢、新需求,集中財力精力重點做好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協同創新、科技金融結合、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惠民、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科技創新激勵等七個方面的工作,必將有力增強我市企業的創新熱情。

  創新調查反映出有57.8-81.2%的企業家表示“不具備享受該政策的資格”的問題,這些企業因此無法享受政府對科技創新的補貼與優惠。因此在政策謀劃與制訂前,仍需加強調研力度,了解企業需求,適度降低政策享受的門檻,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推行普惠性政策,讓創新者享受到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紅利,讓我市的創新活力得以進一步增強。

  (三)優化服務意識,促進企業創新成功

  創新調查中在對有關政策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分析中,有部分企業反映相關政策的辦理手續繁瑣,認為“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辦理手續繁瑣的有 8.1%,“金融支持相關政策”有5.4%、“研發活動專用儀器設備加速折舊”也有5.0%的企業認為手續應當簡化,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引起重視,優化服務意識,提高企業滿意度。

  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深化科技與金融的協同,建立市、區聯動的科技創新信貸風險池,設立科技成果轉化、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等引導基金,推廣科技貸款、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公司債券、互聯網金融等途徑募集創新資金。

  (四)堅持產學研結合,著力集聚優質創新資源

  進一步強化創新人才支撐,深化與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創新調查中反映出“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市企業家們認為影響企業創新成功的重要因素,達45.4%的高度認同率,影響力排名僅在“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47.8%)之后。而對創新形成阻礙的各項因素調查中,有30.3%的企業認為阻礙創新的首位因素就是“缺乏人才或者人才流失”,所以政府仍應加大實施“雙龍計劃”的人才引進力度,謀劃啟動“百博入企”、“百企入!毙袆,實現高校技術專家、企業科技人員的雙向交流。同時要深化院校與企業的協同,促進企業與中科院、中科大、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建立長期緊密型科技合作關系,由單一項目、單次合作轉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創新載體,用好用足高校院所在技術、人才、設備、信息等方面的資源優勢。

  進一步推進中科院金華科技園、北京大學(金華)信息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建設。近年來,我市中科院金華科技園集聚研發機構16家,培育出月旭科技、閃鑄科技等明星企業;大院名校金華技術轉移中心引進院校13家,2014年與金華企業實施合作項目292項,協議總金額6447萬元,與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北京大學金華信息科技園,金華工科會,金華、永康現代農機裝備兩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形成“五園一會一中心”,與義烏科創新區、蘭溪科技孵化園、浦江科技創業園、武義科技園等縣(市、區)科技園區,共同為集聚創新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創新調查中反映出我市“與高等學;蜓芯繖C構開展了創新合作的企業”比例已達到31.5%,高出全省平均3.8個百分點!霸韵挛嗤,引來金鳳凰”,加大力度構建分層次、分產業的創新平臺,使之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仍是當前經濟創新發展中刻不容緩的使命。

【金華市科技創新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科技創新活動方案01-11

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方案01-07

科技創新申請書06-20

科技局科技創新工作總結07-10

科技創新大賽的通訊稿05-28

科技創新申請書范文06-20

科技創新大賽的通訊稿11-15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02-06

科技創新宣傳工作通知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