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對網絡學習方式看法的調查報告
[提要] 網絡學習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對大學生關于網絡學習方式的看法進行調查與分析,有利于認識現在大學生網絡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從而改進現有的網絡學習模式,提高大學生網絡學習效率。通過對上海市8所高校的學生進行廣泛的調查,本文對調查數據及大學生的相關看法進行深入的統計和分析,得到重要結論。最后,筆者對網絡學習的進一步完善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學習;大學生;問卷調查
引言
網絡學習是大學生在與他所處的網絡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各種有益的學習資源,并滿足學習需求的一種新型學習活動;也是大學生在數字化生存時代的一種獨特的生存狀態,是通過不斷地調節自我并與網絡學習環境相互適應的過程。網絡學習方式是網絡學習的一種手段,是學生網絡學習狀態的一種體現,網絡學習方式的優劣,可以直接影響網絡學習效率。
大學生是當今社會重要的人才資源,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接班人,因而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便捷的知識獲取平臺具有積極意義。網絡學習資源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多元化需求,還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信息化腳步快速,網絡覆蓋范圍較廣的上海,網絡學習以其快捷、靈活、成本小及信息量大等優勢,成了大學生獲取課外學習資源的重要途徑。事實證明,網絡學習已經成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學者黃澤民認為,自主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能力。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豐富的學習資源來滿足網絡學習的需要。而且,網絡教育平臺是一個為學習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便捷的交流工具和助學工具的系統。如果系統設計者能更多地了解學習者對網絡教育平臺的使用方式和特點,將有助于其開發出更合理易用的網絡教育平臺。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網絡學習現狀,我們對大學生進行了調研,并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
一、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標及問卷設計。調查目標:了解大學生網絡學習的現狀及對網絡學習方式的認可程度。并通過對這些看法的深入分析,發現現階段網絡學習方式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問卷設計: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進行了調查問卷的設計。問卷以封閉性問題為主,兼有少量開放性問題。問卷共涉及了10個題目,分為三個部分:個人基
本情況,對網絡學習方式的選擇,對網絡學習建議。問卷題目層層遞進,從各個角度進行題目的設計,從而確保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二)調查過程。此次調研是隨機抽取上海部分大學的學生,通過現場發放,采用無記名的方式填寫的。共調查了上海8所高校的學生,每個學校發放70份問卷,共發出了560份問卷,收回的有效問卷是485份,回收率為87%。其中,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上海一流大學共發放280份問卷,收回256份,回收率為91.4%;同時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4所高校發出280份問卷,收回229份,回收率為81.8%;下面針對問卷上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得到相應結論。
二、結論及分析
(一)調查結果綜述。調查結果顯示,網絡學習已成為多數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且網絡學習的途徑以專業的文字形式為主呈現多樣化。同時,與傳統課堂相比,網絡學習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目前只能起到輔助學習的作用,但兩者各具優勢,可以互補。從長期來看,網絡學習方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結果分析。下面對一些主要結論進行介紹和分析。
1、結論一:半數以上的大學生經常通過網絡來獲得學習資料。此結論是由問卷的第二題:“平時,你會通過網絡來獲取學習資料嗎”得出的。本題結果如表1所示。(表1)由表1可知,有51.3%的學生會經常通過網絡來獲取學習材料,32%的學生通過網絡來獲取學習材料的頻率是一般。總體來看,網絡學習已經被大學生普遍認同和接受,成為學生課外學習的又一重要途徑。
2、結論二:大學生選擇通過網上的文章、論文等方式進行網絡學習的現象較普遍。這個結論是根據問卷中的第三題:“在進行網絡學習時,您通常使用哪種方式”得出的,該問題的選項有:相關教學視頻;網絡上的文章、論文等參考資料;網上的習題及解答;網絡論壇上討論或問答;其他。(按選項順序依次排列,下同)
如圖1所示,在進行網絡學習時,有44.5%的學生會通過相關教學視頻獲取學習資料,83.1%的學生會利用網上發布的文章、論文等形式的參考資料獲得,41.9%的學生會通過網站上的習題及解答獲得。由此可見,學生網絡學習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以網上的文章及論文等較為直觀和專業的形式為主。但是,通過分析我們也會發現,多數情況下學生是在進行單向的網絡學習,缺少及時的溝通交流,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若要提高網絡學習的效率,溝通平臺應必不可少。(圖1)
3、結論三:網絡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兩者各具優勢,可以互補。結論由問卷中的第七題:“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您對網絡學習的觀點是什么”獲得,本題設置的選項有:不具備課堂教學優勢,不可能代替傳統教學;具有很好的優勢,能夠代替傳統教學;兩各具優勢,能夠很好地互補;特點不一樣,適用于不同場合,不能串用。
如圖2所示,與傳統教學相比,72.6%的學生認為網絡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各具優勢,能夠很好地互補,但同時84.9%的學生表示目前的學習是以課堂學習為主,網絡學習只是起到相應的輔助作用。所以,總體來看,網絡學習目前仍處于不成熟階段,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效用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傳統課堂學習還有很多網絡學習無法取代的地方。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網絡學習也以其獨有的特點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成為課堂之外,學生獲取資源的又一大途徑。
所以,為了使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元化,應改革課堂教學,提倡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滿堂灌”授課改為課堂問題式、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兩種學習方式的結合更加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形成了新時代下更加開放進步的學習模式。(圖2)該問卷最后的題目為:“你認為目前的網絡學習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根據調查統計的最終結果顯示,現階段網絡學習還存在網絡資源分布零散,內容良莠不齊,缺乏規范化和專業化等不完善之處。為了營造更加完善的網絡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分析網絡學習的不足之處,并提出相關建議是有必要的。
三、網絡學習存在的不足
(一)網絡資源缺乏系統管理,導致同一類資源不能很好地歸類。而且很多網站內容都相互獨立,導致資源不流通,從而給學生的資源查詢和歸納帶來了阻礙。另外,網絡學習資源良莠不齊。在缺少參考和對照的情況下,學生很難辨識正誤,容易接收錯誤的信息。
(二)網絡學習缺乏溝通和交流平臺。現在很多資源都是個人或組織發布而來的,內容及發布者都不是透明的。當學生對某部分內容不理解時,沒有適當的平臺進行及時的提問,導致學習者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真正地理解。
(三)專業性網站數量較少,且已有的網站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普及。大學倡導的是自主學習、開放式學習,加之網絡在大學得到普及,因而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對網絡資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建立專業性資源分類網站具有良好的市場,會得到大學生的青睞和響應。可是,目前專業性資源網站并不多,產生供求不平衡的現象。即使是已有的專業性網站也還沒有在大學生中間普及開來,從而導致專業性資源網站缺口較大。
四、對網絡學習方式的改進建議
基于上述提出的問題,對網絡學習方式的改進有如下建議:
(一)各高校可以從自身出發,建立資源分類性網站。事實上,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一些專業的課程網站,為學生提供一些課程的內容及知識。但總體看來,各學校的網站在內容的豐富度及溝通交流方面還有很多有待完善之處。首先,各高校的網站應盡可能地擴充其內容,轉載各種論文、期刊及時事新聞等,盡可能從各個層面和角度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可以采用實名制的方式鼓勵一些教授和專家積極在網站上留言,并為學生排疑解難,增強學生網絡學習的互動性。
同時,各高校資源分類性網站的建設能夠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師生間的溝通,形成專業性的高效率電子圖書館。學習資源是網絡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一方面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開發適合學科教學和學生需要的學習資源,動員學生由資源的消費者向資源的生產者轉變;另一方面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聯網中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學校的電子圖書館等學習資源。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科,盡可能地開發多種類型、數量居多的資源類型供不同學習需求和愛好的學習者學習,加強網絡學習資源開發的深度,增強資源的直觀性、形象性和實用性,組建大型實用性網絡學習資源超市。
(二)政府應積極發揮其客觀能動性。政府需加強對網絡的監管與治理,優化網絡學習環境。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溫總理就強調要加強和改進互聯網管理,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因為可持續發展的網絡學習生態系統,既要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又要用現有的法律、道德以及適宜的培訓來教導和約束。由于網絡的自由度相對較大,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信息良莠不齊,網絡秩序不規范等現象。政府需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對發布在網上的內容進行嚴格地審核,規范網絡秩序,追究發布不良或誤導性信息者的責任,并對事實進行澄清。必要時可以出臺相關法律加以硬性約束,從而營造文明規范的網絡環境。
(三)從各大主流網站的角度來說,在進行各類資源分類的同時實現資源共通,并通過相關渠道使各個網站的同類資源相互鏈接,從而能夠使資源很好的集中。這對于網站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合作,既可以豐富各個網站的資源,又能夠為學生提供較為完備的資料。
五、總結
網絡學習已經成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以其成本小、靈活性高、信息量大等獨有的優勢受到大學生追捧。它促進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突破了傳統教學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可以與傳統教學形成了良好的互補。然而,現階段,網絡學習還沒有完全發揮其優勢,處于尚未成熟的階段。網絡學習方式的專業化、規范化程度不夠;網絡資源零散,缺乏系統性;專業性網站的數量較少。這些不足,直接削弱了大學生網絡學習的效率。要使網絡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必須要有井然的網絡秩序加以規范,否則,其潛在的效用就難以實現。而規范的網絡學習環境需要學校、政府以及網絡經營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實現。
【大學生對網絡學習方式看法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大學生對選舉看法的調查報告12-18
大學生對兼職的看法調查報告(通用20篇)07-16
大學生生活方式調查報告10-07
《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調查報告10-15
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調查報告09-04
大學生學習調查報告11-08
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09-18
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報告10-17
大學生網絡購物調查報告09-20
大學生玩網絡游戲調查報告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