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

時間:2020-11-27 13:00:10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

  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互聯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當前,網絡不僅是一種時尚和潮流的象征,更是一個國家整體科技水平甚至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我國的計算機互聯網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勢頭也極其迅猛。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截止到20xx年6月,國內上網用戶人數已經超過2000萬,其中,85%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少年群體。如此眾多的青少年上網都看些什么呢?互聯網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那么對于青少年上網,是有益還是無益呢?

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

  一、 國內目前青少年上網的現狀

  去年4月,中國社科院的有關學者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五城市青少年運用互聯網狀況情況進行了調查,數據結果顯示:青少年上網的用戶中,男生略多(56.6%),年級越高,用戶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學生占小學生的25.8%。在用戶總體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為42%,其次是小學生和高中生。調查還顯示,父母學歷越高,其子女用戶比例越高。

  調查報告還顯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戶從1999年開始使用互聯網。上網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網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辦公室(15%)。青少年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為212分鐘。青少年經常使用的門戶網站為新浪、搜狐、163.COM。青少年用戶上網,60.3%的時間用于大陸中文網站,25.2%的時間用于海外中文網站,14.5%的時間用于外文網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網的父母占8.4%,大多數父母控制子女上網時間。

  從調查情況看,青少年用戶上網目的分為實用目的、娛樂目的、網絡技術使用和信息尋求。超過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網絡游戲(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電子郵件(48.6%)。約50%的青少年用戶有保持電子郵件聯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戶在聊天室或BBS上經常發言;37.6%的青少年用戶使用QQ 與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聯系。青少年對互聯網的需求主要是"獲得新聞"、"滿足個人愛好"、"提高學習效率"、"研究有興趣的問題"以及"結交新朋友"。調查顯示,上網時間2小時以下(49.61%)2小時到8小時(36.43%)8小時以上(11.62%).總體看來,我校學生上網時間是較為合理的。但在深入調查中,我們仍然發現有11%的中學生在“用在網上的時間比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多”。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二、 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

  1, 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據統計,到2000年7月為止,我國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學校進行了域名注冊,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學校站點。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的網上學校的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2, 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3, 互聯網有助于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4, 互聯網有助于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由于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于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絡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絡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潛質和潛能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5, 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淀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于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6, 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占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于虛幻的環境中而不愿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調查顯示,有64.34%的中學生認為上網不會學到有害的東西,有20%左右的同學認為上網會學到有害的東西,而15.66%的同學認為上網是否會學到有害的東西要看你是否有自制力。

  三、 青少年上網的對策

  1, 要盡快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機制,出臺有關法規,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網絡進行犯罪或 傳播不健康信息的行為和現象。

  2, 加大力度,逐步實現現有青少年組織和權益保護機構的網絡化。

  3, 占領網絡陣地,建立一批有質量、有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青少年的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 加強互聯網對青少年影響的研究工作,正確制定應對措施。

  5, 大力培養適應網絡時代要求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

  6, 加大宣傳力度,使青少年認識到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地減少和避免互聯網對青少年傷害,使其最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

  7, 在網上經常舉辦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材的活動,吸引青少年的積極參與,達到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作用。

  四、 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五、 總結

  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給青少年帶來“學習的革命”,也能傳播非健康資訊,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要以“青少年文明網上行”和“營造綠色網吧”等活動為契機,努力抓好“引導”和“規范”兩篇文章。

  所謂“引導”,就是要通過各種措施,引導青少年主動接觸網絡,利用網絡,遠離“數字鴻溝”,不斷提高素質。通過各種培訓,加強青少年網絡知識教育,給青少年充分的“網上空間”。要考慮針對青少年的注意力,專門設立宣傳正面信息的網站,增強點擊率。適應網絡時代的青少年社會化特點,重點培養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讓青少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要在思想上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墻”,讓青少年形成對網絡道德的正確認識,增強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養成道德自律。要加大網絡立法力度,對青少年進入網絡社會進行法律保護和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所謂“規范”,就是對青少年上網場所加大監督力度,規范網吧從業行為。重點在清理地下網吧的基礎上,把好四個關口。一是進門關。在所有網吧設立未成年人不準進入標志,加強對進門青少年的審查,確保未成年不進入公共網吧。二是內容關。在所有網吧安裝有關技術防范設備,并杜絕利用網吧經營電子游戲。三是傳播關。采取撤消電腦主機磁盤復制功能的作法,確保非健康資訊不通過電子介質進行傳播。四是法規關。盡快出臺全方位的關于網絡管理和青少年上網和網吧經營方面的有關法律規定。同時,要采取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方式,加大對網吧的監督力度,堅決清除非健康網吧。要大力開展“營造綠色網吧”活動,引導網吧業主文明經營,守法經營。

  青少年上網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部門和社會有識之士加入解決問題的陣營中,希望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問題可以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早日解決,還青少年一片明朗的天空

  總體而言,互聯網對青少年影響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影響。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為它的積極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為它的負面因素而因噎廢食。主席在視察北京市和平街街道青年文明社區時指出:"現在,互聯網迅速發展,逐步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愈來愈多的青少年和互聯網交上了朋友,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時也加重了我們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建設,努力使互聯網成為青少年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一個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積極防范互聯網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

【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上網調查報告01-29

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通用5篇)12-30

上網租賃合同01-12

違規上網檢討書01-22

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06-15

青少年足球俱樂部章程06-07

晚上出去上網檢討書01-22

學校學生上網檢討書01-22

藥師行為規范05-16

自律行為規范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