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基層教師辭職信

時間:2020-12-01 17:42:12 辭職信 我要投稿

基層教師辭職信范文

  以下為大家分享的是基層教師辭職信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內容,敬請關注CN公文站!

基層教師辭職信范文

  基層教師辭職信范文

  尊敬的縣教育局和校領導:

  您們好,

  我自考入特崗教師以來,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但是現在我卻要提出辭職的申請了,在這里首先表示歉意。

  特崗教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不管在什么時候我都是這么覺得的,自我進入這個崗位以來,也有幸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栽培,對于剛走出學校的我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盡管我在精神上一直都支持這個職業,但是在現實的打擊下,我還是不得不提出辭職的請求,F將我的理由呈現如下:

  第一,我還年輕,想趁著這個時候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年輕人應該有一顆敢于挑戰的心,只要自己敢于闖,總有屬于自己的一點成就;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最終才不會后悔。如果我只是在這個小村里當一名人民教師,也許我可以改變很多小孩的命運,但是卻不能改變我自己的命運,我一定會覺得這是一生的遺憾。年輕的我們不習慣安于現狀,總是對外面更廣大的世界充滿好奇,只有出去見過更多的市面,這一生才不會后悔。

  第二,村里信息流通太慢,自己慢慢地將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在一個鄉村里教書,對外面很多的信息和世界的發展都不了解,盡管現在有網絡,但是還是只能夠停留在紙面上,對這個社會上很多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這樣的知識傳遞給學生,也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另外,我還是希望可以在這個發展的社會上檢驗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

  第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來自生活的壓力,盡管現在教師的待遇變得比以前好很多,對教師也愈加的尊重,但是這些還遠遠不能夠支付起現在昂貴的物價和房價,特別是對我們這些特崗教師,生活的壓力比一般的人都要大的很多。而教師的發展是有一定空間限制的,為了自己將來有一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為了將來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也為了今后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不得不對這個職業做出重新的選擇。

  作為一個年輕人,確實需要對把自己接受的教育傳播給下一代,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一些貢獻,但是我覺得,首先要以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有一個更加良好的狀態為前提,不管我今后做什么工作,都不會忘記是教育帶給我的一切,對教育事業的關心也一定不會因此就中斷。也希望鄉村的孩子今后有更好的教育條件,最終他們必定也能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這個真理。希望領導們可以批準我的申請。

  此致

  敬禮!

  辭職人:XXX

  年 月 日

  附:高校教師遞交辭職信的十理由

  1、收入不高

  說大學老師的收入不高恐怕是沒幾個人相信的,在一些三線城市,大學教師的工資應該處于當地的上游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全國所有大學中,大學教師的基本收入相差不是太多,把這些收入拿到一線城市那就捉襟見肘了。我有一個朋友,頭頂名校博士的頭銜,在一所著名院校工作,租住在北京一個十幾平米的出租屋內。愛人辭職在家帶孩子,朋友不得不一邊看妻子、孩子嗷嗷待哺,一邊還思考人類的命運問題,感覺尷尬。而回到小城市又沒有相應的科研平臺,于是依依不舍辭去職務,趁自己離35歲還有幾年,打算先去掙點錢再返回高校。

  2、工作強度大

  這又是一個被很多人罵的話題,教師除上課外,來去自由,又有寒暑兩個假期,何談工作強度呢?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很多高校教師工作是不分時間的,不少高校教師都是晚上熬夜到一兩點讀書、備課、寫課題。一位辭職到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大學教師說道,我一開始以為在公司工作是相當苦的,但是兩個月下來,感覺比當時當老師時輕松多了,而且工資還能翻四倍,很多老師不愿意辭職主要是他們猜想別的工作可能會比教師累,其實不然。

  3、大學教學模式面臨改革

  誕生于工業社會的教學體系越來越不適應現代教育需求,突出地表現在幾個方面:生源越來越少,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面臨招生問題;教育成本越來越高,而回報卻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以致于大學生成為需要社會幫扶的“弱勢群體”;以在線教育和線下小組的學習模式將得到發展,教育模式改革勢在必行,教師職業面臨革新,個人轉型壓力增大。我身邊的一個大學教師辭職的原因是因為教師多了,學生少了,無課可上,連最基本的.教學任務都不能完成。

  4、學術功利化

  本來學術研究應該成為社會最純凈的事業,但現實卻是學術研究越來越功利化,瞄準學術期刊利益市場的人越來越多,學術論文中介越來越多,學術期刊版面費越收越貴,課題申請越來越難,職稱越來越難評。學術研究也加入了社會經濟體的一部分,量比質優的評判機制也驅趕著學術研究越趨功利和短期化。有的教師不愿意花錢發論文或無錢發論文,就成了學術功利化的受害者,當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師家境較好,砸點錢發文評職稱的現象。

  5、社會融入度低

  高校老師的圈子集中在同事、同學、老鄉中,缺少異質人群接觸的中介平臺,相應的也缺乏信息的獲取通道和知識輸出途徑。混了好多年,都還在學校圈子打轉轉,教師逐漸成為一個孤立的行業,缺少融入社會協作的路徑。有的教師感慨做社會科學的研究,卻不愿深入到基層去田野,缺乏了對現實社會的參與感,因此感覺無法解釋當下社會。

  6、知識被掏空感

  一些大學教師缺乏更新知識的壓力,因為幾年不更換講義也不會有學生提出意見。但是這種長時間一成不變的付出就會給教師一種知識被掏空的感覺,他們沒有壓力去接受更多新的東西,或者不愿意去更新新的知識。教學工作年復一年,一般一個老師從事幾個學科科目的教學工作,第一次授課壓力較大,需要搜集資料,建構體系,尋找案例,然后在此基礎上修正更新。這些工作一般在剛入職,干勁十足的時候就基本完成,此后多年,甚至是一生賴此授課,基本也沒有對課程進行重新整理的理由。重復性工作雖然減少了工作量,但也讓教師感覺知識被掏空,喪失成就感。

  7、繼續深造或走上仕途

  在高校也有部分教師是碩士學歷,隨著不少高校推行博士化工程,碩士青年教師有了壓力紛紛考博離開現有工作。也有部分高校教師常年考公務員(課程),并且成功轉型成為一名公務員。一名辭職去做公務員的教師說了一段話讓人不寒而栗:現在去干公務員,老了后回高校養老。這種辭職和回歸讓人對高校教育的前景充滿憂思。

  8、社會地位降低

  在中國急劇變革的社會環境下,知識的社會功能弱化,知識生產者的教師社會地位也無形中被降低,社會話語權被削弱,知識無力成為知識分子的共識。教師也無法獨善其身,社會地位成為教師群體不得不考慮的一個職業因素。此外,不少教師被污名化為“磚家”、“叫獸”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大部分教師的群體形象。有些教師表示,以前和別人提起職業總有一種崇高感,現在則不愿提起自己的職業。

  9、教學量化和被監督

  教學應該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過程,但是高校管理者似乎越來越對教師不放心,教學不斷被量化和監督化,講課比賽、學生評教、期末考核、專家監督等各種手段并行,老師的不信任感增加,個性淡化,教學趨于一致。還有的學校實行企業化管理,對老師實行打卡上班,把思想的產生禁錮于一個近乎工業化廠房的環境中,也是很多教師倦怠的原因。

  10、課堂掌控力降低

  以前老師作為專業知識的擁有者,享有課堂的權威,但是教師在課堂的掌控里越來越弱。一方面,學生占有和老師相同甚至比老師還要豐富的信息渠道,某一領域的知識范圍要超越老師;另一方面,手機成為老師課堂的最大爭奪者,“低頭一片”成為課堂常態,很對時候老師成為自言自語者,于是不少教師上課時感覺到“挫敗感”。

  以上僅僅是一些高校教師離職個案的原因分析,在中國依然有大批甘做冷板凳,堅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的清貧教師,我們在此期望能夠讓這些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好一些,讓他們能夠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