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動村民捐款修祠堂倡議書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倡議書,倡議書有利于倡議者交代清楚倡議活動的原因,以及當時的各種背景事實。那么你有了解過倡議書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發動村民捐款修祠堂倡議書,歡迎大家分享。
發動村民捐款修祠堂倡議書1
一、事由
我大授公宗祠于一九零二年吉日由老前輩經過千辛萬苦、費盡了多年心血為后代建立了我們的老宗祠,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但由于經過了數年數月的風霜雪雨洗禮,至今變成了過時的'宗祠。
二、具體事項
xxxx年,經過父老鄉親和叔侄兄弟召開會議,決定重建新宗祠。大家決心已定,會議特作出以下事項:
1、新建宗祠范圍總面積:大約320平米;
2、資金來源問題:按現有人口每人繳納現金1500元;
3、人口變動問題:憑結婚證或行成事實婚姻者按現有人口—交現金;
4、凡屬增加人口,新宗祠成功做酒日起(晚上12時前)按每人1500元計算(新宗祠未成功時,如有百歲老人臨終者可以退回本人現金,也可以轉捐款);
5、新宗祠成功,未辦理成功酒席期間,紅、白兩喜不能進入新宗祠;
6、為了新宗祠擴建需要,占用老宗祠兩邊的老地基,按照每平米18元計算;
7、新宗祠建設如有不繳錢者,經后不論紅喜、白喜,不準占用宗祠擺酒宴席;
8、如有新宗祠成功以后,要求加入新宗祠者,需要大授公后裔商量決定。
以上倡議希各位父老鄉親、叔侄兄弟參照執行,謝謝合作!
宗祠理事會
xxxx年xx月xx日
發動村民捐款修祠堂倡議書2
我蔡氏自南宋理宗寶祐六年徙居新化,至今已有七百六十年。六世祖蘭蓀公生五子,曰溫良恭儉讓,后裔自康熙朝以來,外遷甚眾,尤以川、桂兩省宗親遷居最多,其余散居湖湘各地,遍及粵、顎、黔、陜諸省。
古人云:“國有宗廟,家有宗祠,所以祟報享而齊眾志也!睖、良兩公早有專祠,分別興建于清同治、光緒年間。讓房丁繁而祠缺如,族人相視常引為憾。讓房月德公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倡議并主持在張古塘修建德讓公祠,期間因資金不足而僅僅完成部分工程,延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舉族再次聚攏財力,由彰德公等奮力建成,方有現在的祠堂規模。七十多年來,雖經多次維修,無奈祠堂終因年代久遠等原因,已經是雜草叢生,柱腐瓦碎,牌樓左側已坍塌。如果不及時修繕,則只有毀棄于風雨中了。這點是舉族父老都不忍心看到的。
祠堂是“祖宗神靈所依”,其作用在于“上奠祖先之靈,下規后嗣之則”;亦是遠徙外地宗親尋根祭祖的地方;同時也是造福鄉里,促進家鄉建設,為大家提供一個娛樂場所的"大好事。譜載,修建祠堂時,族人居貧食苦,共披國難,亦汲汲以祠宇是圖。老人們;貞浧鹪碌鹿谛揿籼闷陂g,天天帶幾個紅薯做午飯,同時還要同去的子孫輩和自己各背幾塊青磚到工地去。每思至此,族中父老輩嗚咽難忍。因此可見,我讓房父老鄉親對祠堂的感情是很深的。
近十年來,國家對歷史古跡的修復持支持態度,因此新化很多姓族都在修建祠堂。我蔡氏在清代就有城南望族的.稱號,現在只有讓房祠堂還沒完全倒塌。我蔡氏讓房祠堂沒毀于戰火,沒毀于六十年代,如果在現在讓房祠堂毀了,那么我們現在這些人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后代!
自xxxx年清明以來,讓房錫字輩長者多方奔走呼吁,四年來,族人支持者日眾,在xxxx年3月28日,召開了德讓公宗祠修建籌劃委員會,倡議共舉房子孫之力,發揚“祖先餓著肚子做事,為祖宗爭氣”的精神,將德讓公宗祠修繕一新。族中從政經商辦企業者,有意族中公益事業的仁人志士,已有多人先期贊助資金。
現族人代表共議:讓房男丁有兩千余眾,按每個男丁捐資二百元人民幣,由各村院或房首收繳,同時出具有三人簽字認可的收款收據;資金缺口巨大,如果將祠堂翻新重建,初步預算資金是一百萬。故籌委會希望廣大宗親,特別是事業有成者踴躍捐款,共襄善舉!對捐資較巨者,將在祠堂修建完畢后,以不同方式碑刻留名,以芳百世!眾人拾柴火焰高,因此請能和遠徙外地宗親聯系的要加強聯系,既增進了族親的友誼,也體現了家族的強盛。
宗祠理事會
xxxx年xx月xx日
發動村民捐款修祠堂倡議書3
三槐堂王氏宗親及社會各界朋友:
中華王姓乃天下第二大姓,人口過億,三槐堂王氏乃太原堂王氏的一大衍派,本姓姬,周朝皇室一脈。后因江山易主,為不忘我祖上高貴血統,王者風范,故以“王”為姓。千百年來,我族列祖列宗,封侯拜相、忠臣良將、數不勝數、層出不窮、譽滿天下,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歷史資源及精神瑰寶。從古至今,我族人感恩天地、敬奉神靈、順應自然、永言孝思、精忠報國、不畏強暴、誠信待人、和睦鄉鄰、美德頌傳、立于不敗之地!
為報我祖上功德,彰顯我祖千古英明,匯聚我族向心力,打造王氏名門望族,大家風范!做到一家有事,眾族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祖國需要,舉族奉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族綿薄之力。
故我們成立了“平塘、惠水、羅甸三縣王姓三槐堂宗祠修建籌委會”、準備在三縣境內尋一寶地修建我族宗祠,供我族人祭拜、議事、集會。預計占地1千平方米,估計投資百萬元計。我族各房應以18歲男丁立戶擬投資300元(多多益善,另計功德),籌委會成員擬投資500元以上。成功之日,將為各房戶主留名留此,記載于三槐堂宗族功德碑。對同等資助300元及以上的社會各界朋友、有識之士,將記載于三槐堂感恩功德碑,并發放“功德無量”證書,簽發統一募捐善行收據。并對所有善款開支全部公開宣布,舉頭三尺有神明,絕不浪費!
籌委會:xxx
公元xxxx年xx月xx日
發動村民捐款修祠堂倡議書4
尊敬的易氏族親,尊敬的異姓族親:
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人之常情。易氏始祖來我們村立基發源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經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興旺。前輩曾于九十年代初在易氏宗祠的原址旁重建祖堂一座,前輩們的義舉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現在易氏祖堂年久失修,歷經風雨,已成千倉百孔,破爛不堪,急需修繕。新易氏祖堂建成后紅白喜事將可在祖堂舉行,我們村其他姓族經應召同志提議如不嫌棄也可在易氏祖堂舉行紅白喜事。
“衣食足而知榮辱”,逢盛世百廢俱興,居安思祖之情順勢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經地義,無可厚非,許多熱血族人寢室難寧,“易氏祖堂重修理事會”已經成立并開始工作,全面的.集資動員正式啟動!
通過理事會多次和議,準備在我們村北面洗衣唐旁新建一座長18米,寬9米,約200平方的上下兩重祖堂,工程款控制在30萬元左右。我們村是一個雜姓村,我們易姓男丁約有180個左右,按每個男丁1000元計算總數為18萬元,但即便如此,我們修建工程的資金缺額仍十分大。
為解決資金缺口,完成義舉,經理事會商議,再次向族人發出全面倡議:懇切希望易氏子弟積極行動起來,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錢出力,齊心協力,我們都將在重建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不論捐贈多少,款項用于何處,都將張榜公布。希望廣大族人共
同努力,眾志成城,完成修建祖堂之大業。另,我們將在祖堂修繕完成后,召集父老族親,相聚一堂,為家鄉建設,振興家族,建言獻策,再創輝煌!
宗祠理事會
xxxx年xx月xx日
【發動村民捐款修祠堂倡議書】相關文章:
發動捐款倡議書09-14
修建祠堂捐款倡議書08-27
建祠堂捐款倡議書06-15
捐款發動倡議書范文08-04
捐款發動主題倡議書06-14
修建祠堂的捐款倡議書范文09-12
農村建祠堂捐款倡議書06-15
發動捐款主題倡議書模板10-22
發動捐款號召倡議書范本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