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培養檢查報告解讀
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尿培養檢查報告解讀,歡迎大家分享。
定性報告一般有三種情況:
1、陽性:常見的細菌為大腸桿菌,但由于中段尿易于污染,所以假陽性率較高;
2、陰性:此種情況對排除尿路感染有一定價值。若患者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病變部位與尿管不通、大量飲水導致尿液稀釋、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時間過短等,均可出現陰性結果。所以尿培養陰性,也不可否定尿路感染的存在;
3、培養出一種以上細菌。此種情況多由污染導致,難以判定結果。
因此,單純的`定性尿培養不能作為尿路感染確診的依據,而定量培養法,通過對尿標本培養的菌落計數,以區別污染和感染,對尿路感染的診斷價值較大。
在定量培養報告中,如果培養出細菌數量≥105cfu/ml,可確定為感染;如果培養出細菌數量為1-105cfu/ml,為可疑感染,應重復培養;如果培養出一種以上細菌生長,即使細菌數量≥105cfu/ml,也應懷疑標本污染;如果培養出兩種以上細菌,基本為標本污染;對于膿尿患者,細菌培養陰性時,應懷疑結核病變。
尿培養的常見結果
1、急性單純性膀胱炎
如果培養出細菌數量≥10?cfu/ml,一般提示為急性單純性膀胱炎。由于細菌對尿道和膀胱黏膜的刺激作用,多表現為尿痛、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癥狀。治療方面宜選擇毒性小、口服方便、價格低廉的抗菌藥物,療程一般為3天。治療期間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肥肉等,還應保持外陰清潔,禁止性生活;
2、復雜性尿路感染
如果培養出細菌數量≥105cfu/ml,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道癥狀,并伴有尿路梗阻或反流、尿毒癥、留置導尿管等,多提示復雜性尿路感染。由于復雜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藥程度較高,需依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結果選用抗菌藥物。輕、中度感染者可在門診治療,口服抗菌藥物,療程10-14天,重度感染或可疑發生菌血癥者需住院治療。
3、無癥狀菌尿
間隔24小時以上,連續進行2次清潔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105cfu/ml,且為同一種細菌。患者無尿路刺激癥狀,多見于老年女性,一般不需治療。但對于孕婦、泌尿道診療操作前后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學齡前兒童,需進行治療。
【尿培養檢查報告解讀】相關文章:
藥店檢查報告02-09
審計檢查報告02-09
信息安全檢查情況報告02-08
安全工作檢查報告02-09
關于安全生產檢查情況報告02-08
關于安全生產檢查情況的報告02-08
關于安全生產檢查情況報告5篇02-08
財務檢查自查報告(8篇)02-13
財務檢查自查報告8篇02-13
檢查通報格式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