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療糾紛中“醫鬧”現象調查分析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療糾紛中“醫鬧”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近年來,不少地方醫患矛盾凸顯,且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尤其是“醫鬧”現象的出現,給依法處理醫療糾紛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給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障礙。當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好“醫鬧”問題,值得各地深思。
一、××縣“醫鬧”的現實情況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全縣20家醫院醫療投訴、糾紛數量呈不斷上升趨勢,特別是各種醫療糾紛的解決難度較以往明顯增大,理賠金額越來越大,鬧事場面越演越烈。經調查統計,20__年以來,該縣縣直醫療單位共發生醫療糾紛21起,累計賠償各類費用79.9萬元,其中通過法律途徑解決2件,經過“醫鬧”,以“私了”方式解決的有19件,暴力索賠在醫療糾紛處理中所占比例高達90.9%。全縣有86.9%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及其家屬用暴力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有86.9%的醫院發生過因病人對治療結果不滿意,聚眾在醫院內圍攻;有30.4%的醫院發生過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屬在院內擺設花圈、燒紙、設置靈堂等。
二、“醫鬧”的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患者認為“醫鬧”有利可圖。“不鬧不賠,一鬧就賠,大鬧大賠,小鬧小賠。”現實情況中,80%以上的患者及患者家屬在出現醫療糾紛之后,不愿意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認為走法律途徑不但慢,而且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理賠,而利用“醫鬧”來解決問題,不僅快捷,而且有利可圖。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盡管醫院及醫生盡力而為,但有些家屬不理解或假裝糊涂,不惜鬧大醫患糾紛。
二是部分醫務人員溝通能力不夠。醫療服務是一種特殊的服務,其特殊性表現在高科技、高風險、病人個體差異大、醫療過程不確定性因素多,以及過程與結果往往不成正比等方面。醫療行為既有可能好于預期,也有可能大失所望。部分醫務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存在與患者家屬溝通不夠、解釋不清的情況,導致患者家屬對疾病的治療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三是個別媒體對醫療糾紛報道不夠客觀。部分媒體由于缺乏對醫療工作高風險和局限性的理解,片面地將醫患關系理解成商業流通中的消費行為關系,對醫患矛盾的加深無形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有的媒體一邊倒地站在醫院的對立面,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先入為主地認為是醫院及醫生的責任。醫生只要一解釋,立刻就被輿論所淹沒,導致不明真相的群眾認為患者死亡原因就是醫療事故,就是醫生失職。
四是政府管理缺少必要的保護措施。當前,國內醫療行業和醫藥行業混亂,藥品價格不合理、收費不確定和醫療分工不合理讓醫患矛盾進一步激化。然而現實中,患者往往會把矛盾最終發泄到醫院和醫生身上,醫院和醫生成了“替罪羊”。此外,醫療衛生主管部門職責淡化,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訴前解決機制,醫患之間一旦發生糾紛,處理不當也極易引起“醫鬧”。
三、思考對策
醫患溝通需要政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只要善待患者,加強溝通,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為患者提供溫馨、細心和耐心的服務,就會贏得患者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尊重和認同,才能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
1、政府承擔公共衛生和維護群眾健康權益的責任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努力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根本措施。當前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眾越來越高的衛生健康需求與醫療服務的供應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集中表現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系不和諧,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甚至產生“醫鬧”是這一矛盾的具體體現。盡管目前絕大多數醫療機構是公立醫院,但相當多醫院的正常運行主要靠提供醫療服務收取的費用,醫院設備購置、規模擴大依靠收費的積累,醫療服務收入由醫院自行支配。這種機制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醫院過分注重經濟收入而忽視群眾利益,這也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必須堅持衛生事業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宗旨和公益性質,發揮政府保障群眾基本醫療的主導作用,深化醫療服務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對醫療服務行業的監管,大力發展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事業。
2、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保障。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醫護人員是關鍵。首先,醫護人員要具備良好的醫療技術和職業道德,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療期間,往往承受著很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非常需要醫護人員的理解和關懷。第三,要學會與患者溝通。醫患之間發生誤解與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一些醫護人員缺乏溝通技巧導致。第四,注意醫務人員的形象和禮儀。醫院的環境,醫務人員的儀表形象,往往會給患者增加舒適感。醫務人員對患者合適的稱呼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開端,患者對熱情、真誠、幽默、可信、責任心強的醫務人員也會充滿尊敬和信任。
3、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醫患關系和諧與否,還需要患者全面正確地理解醫生這一職業。一些患者誤以為進了醫院等于進了保險箱,認為醫院是治病的,病沒治好就是醫院和醫生的錯。有些時候醫生需要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希望患者進醫院看病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如果患者對醫療缺乏承擔風險的意識,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甚至超出當前的醫療技術水平,就很可能引起醫療糾紛。只有社會對醫護職業的艱辛、繁重和高風險性給予充分理解,只有醫患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真正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系。
4、加強與新聞媒體溝通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平臺。醫療衛生工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新聞宣傳的焦點。醫院要高度重視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及時向媒體提供準確、全面的信息,讓媒體及時了解披露真實的情況,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對于媒體揭露醫療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醫院要堅持不護短、不遮丑,堅持正確對待、舉一反三,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予以改進。新聞媒體也要遵守職業道德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客觀如實地報道醫療衛生服務活動,不刻意炒作個別醫療糾紛事件,與醫院共同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維護健康有序的醫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