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通用5篇)
難忘的實踐活動又將謝下帷幕,我們一定積累一些相應的社會經驗,一定有不少東西可以寫進實踐報告的吧。一起來學習實踐報告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
7月14日,七年級四班班長帶領同學及家長來到天幕城紡織館了解學習,青島是中國近、現代紡織業的發祥地之一,與上海、天津鼎足而立,在全國同行業中素有“上青天”的美譽。這也是我們要參觀這里的原因之一。
青島市紡織館有很多贊譽。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科協授予“全省科普教育基地”;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全市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青少年教育地”,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
我們于早9:30在紡織館門口集合,紡織博物館共分為四層:一層為紡織復原車間展廳,展示了紡織業基本的工藝流程;二、三層為歷史展廳,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紡織業的形成與發展和新中國成立后青島紡織業的輝煌與貢獻;四層為紡織科普互動展廳,通過互動了解高科技紡織知識和現代高科技紡織的發展趨勢。我們先參觀第一層,其中有許多古老的紡織機器,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但保存至今依然完好,讓我們不得不驚嘆于高超的紡織藝術,以及各國人民的嚴謹與精致,尤其是日本和德國,這可能也是國家富強的基礎。第二三層多展板和文獻等,記錄了許多紡織業的知識,也引起了家長與學生之間的熱烈探討。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富強可以從多方面表現出來,包括技術水平,機器是否是自己生產,是否可以打破他國的技術壟斷,獨立門戶,這都是十分重要的?偠灾,這次參觀令我們收獲頗豐。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2
作為一名大一新生,也很想在社會上鍛煉鍛煉,但一直苦于沒有這個機會,而今年學校組織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因此我便積極的參加了。
參加后,學校給我們做了動員大會,老師為我們指引了調查方向,隊長也為我們準備了調查問卷,可以說準備工作做的也是相當到位的,下面就是我們自身的實踐了。
在實踐、調查的過程中,碰到了很多以前沒遇過的難題,比如說,我們調查的對象,說是老人,但這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范圍,因此我們每次都得細細斟酌,記得有次問到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關于對高科技商品需求時,他都不知我講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是我口才太笨拙了,還是)還比方,當我們和老人拉家常時,他們還是瞞高興的。但談到家庭收入方面時,都變的極其敏感(搞的我們好像是打劫的),有時還會遭到一些人的冷眼與不屑所以雖然是小事,但遇到的難題并不小。
說真的,雖然暑期社會實踐會動只有十幾天,但是從中也認識了好多東西,
第一,無論做什么事,你都要有一個平常心態,第二,在和別人交談敏感話題,要掌握技巧,切不可急于求成,第三,從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看到社會上的人對大學生也沒有任何的特殊待遇,大學生也不會高人一等的,因此,我們應該及早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3
7月10號,我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書香尋幽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12人對商丘市應天書院進行了調查。
此次調查活動原本預計用問卷調查、采訪游客和問訊有關工作人員三種方式。但是由于游客過少問卷調查無法展開,只收到了寥寥兩三份。采訪游客得到的答案也令人震驚,應天書院的破敗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盡管在時任河南省省長的指示下激活了應天書院復建的一期工程,對景區的改觀也相當有限,而一期工程20xx年啟動,20xx年結束,二期工程至今遙遙無期。我們嘗試聯系了相關負責領導,但是在辦公室并沒有找到相關領導,當地工作人員說相關領導剛剛離開。
以下是個人的感想,不客氣的說,我們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應天書院的破敗令我們震驚、心痛。還有多少古書院如此破敗下去,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又是否昭示著傳統文學的沒落?中國對于景點與經典的保護力度是否足夠?誰應該為此負責,是普通民眾、當代學生還是政府公務人員?
雖然調查的結果與我們的預期差距較大,但是我想這反而更反映了一些負面的、有價值的問題。這說明了我國政府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還是不夠的,也說明民眾對于傳統文化的價值還是不太重視的。
學習經典、學習傳統并不是文明退步的表現,千年的文化積淀必定有其價值所在。正如同百年以前當時的大學生為了喚醒國民而做出的進步、貢獻,當代大學生也應該為了捍衛傳統而做出努力。我認為學生才是宣傳文化的主力軍。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4
20xx年的夏天,經過了短短十天的`社會實踐,作為“xx小分隊”的我們,由一開始的彼此都不大熟悉,到后來的實踐之路上我們惺惺相惜。
我們實踐,我們快樂。作為實踐,這樣的一項活動,也必須有其流程經營。從開始的確定主題,到隊員的選拔再到實踐的開始,分工,任務的布置,或許疏一看,甚易。但實則不然,在這過程中不是冷冷的追求學術上的嚴謹,更是尋找種人心向往的科學之美!靶撵`守護者”意味著我們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是守衛人類心靈的衛士。因為有共同的追求我們走到了一起,在這個團隊中,我們每個人在團隊中大膽的去想,去做,在這個團隊中關心著對方,真正做到了團結,奮進。有激動,有感動,有觸動。短短四十天,我們從十六個人融成了一個集體。
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需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書本充實自己,為以后服務社會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今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開闊了視野,開始學著更好地去與陌生人交流,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知識并將之與社會相結合的信心和毅力。以后如果有機會,我會更加積極的參加這樣的活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5
二十一世紀,這是個歷史感極速萎縮的時代。二零一五的暑假,我們站在久負盛名的瓷都景德鎮的土地上,感受著這座城市迎面而來的古典韻味與文化氣息。
滿街的瓷器保潔桶,青花瓷柱,鑲瓷石徑,令我們對制瓷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心馳神往。七月一日上午,我們感受了陶藝的基礎與靈魂藝術——拉坯。它是將制備好的泥料放在坯車上,用輪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的過程。
在昨日的理論課中我們了解到,瓷器的成品過程實則艱辛: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待到動手揉泥拉坯時,我們才真正地體驗到,即使用盡手勁,也并不一定能控制好泥團,因此拉坯并不是件易事。
當天下午,我們一行人又前往并參觀了古窯,探尋這千年陶瓷文化的脈絡。在這里,四大名瓷的傳承人向我們展示了典雅秀麗的青花,五彩繽紛的彩繪,斑斕絢麗的色釉,玲瓏剔透的薄胎,巧奪天工的雕塑,無一不令人贊嘆。
進到真正的古窯內,接觸到先人發明的制瓷技藝,真是不得不感概其智慧的超群。與此同時,作為我們的杭電信工陶瓷文化傳播服務團的一員,也欣喜著,我們還能夠接觸到這樣端莊典雅的代表著瓷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在感受這些傳統文化的美好的同時,我們卻得知了一個令人扼腕的現實,顏色釉的傳承后繼無人。
因此,在瓷文化前途茫然的時刻,正是需要我們這樣的年輕一代,伸手傳遞那被多數人遺忘的瓷文化與其背后的巍峨中國!
【最新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最新資產評估報告通用范文12-03
大二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3篇)12-27
大二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3篇12-27
2021最新校長述職報告范文(通用6篇)12-25
大學生暑期任職銷售文員社會實踐報告12-25
大學生暑期下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14
個人暑期社會實踐總結05-03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通用6篇)12-02
最新財務分析報告范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