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無形資產評估的報告范文
一、委估無形資產簡介
本次評估的無形資產為**研究院的部分專利和專有技術,涉及**研究院信息與光機電研究所數字電視系統重點實驗室、EDA重點實驗室和光機電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委估技術共84項,其中數字電視相關技術56項,傳感類相關技術28項。
數字電視相關技術中專利及專利申請44項,權屬情況如下表:
傳感類相關技術中專利及專利申請22項,權屬情況如下表:
除上述專利及專利申請技術外,其他均為專有技術,具體情況見資產評估明細表。
二、無形資產權屬核實及價值定義
1、無形資產權屬性質
本次評估的技術權屬為技術所有權,所謂所有權是指包括對技術的使用權、使用許可權和獲取報酬權及轉讓權等權利。所謂使用權是指在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并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盈利或非盈利為目的直接或間接利用委估技術按特定目的生產、銷售相關技術產品;所謂使用許可權和獲取報酬權是指許可他人使用上述使用權規定的全部或部分權利并收取報酬的權利;轉讓權是指可以向他人轉讓上述使用權、使用許可權和獲取報酬權的權利。委估技術的所有者出讓上述技術后將不再享有上述使用權、使用許可權、獲取報酬權及轉讓權。
2、價值定義
本次技術評估的價值定義是“技術所有權”在“特定使用目的”前提下的“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在此被定義為,有自愿交易意向的買賣雙方,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委估資產所最有可能實現的合理交易價格。買賣雙方對委估資產及市場,以及影響委估資產價值的相關因素均有合理的知識背景。相關交易方將在不受任何外在壓力、脅迫下,自主、獨立地決定其交易行為。“特定使用目的”是指本次交易的技術受讓方將按其約定的目的和用途使用上述專有技術,并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發生重大改變。
三、評估假設前提
假設前提一:我們假設委估無形資產權利的實施是完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的,不會違反國家法律及社會公共利益,也不會侵犯他人包括專利權在內的任何受國家法律依法保護的權利。
假設前提二:本次預測是基于現有的市場情況,不考慮今后市場發生目前不可預測的重大變化和波動。如經濟危機、惡性通貨膨脹等因素。
假設前提三:本次預測是基于現有的國家法律、法規、稅收政策以及銀行利率等政策,不考慮今后的不可預測的重大變化。
四、評估方法
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有三種即重置成本法、市場比較法和收益現值法。 一般認為,技術類無形資產的價值用重置成本很難反映其價值。因為該類資產的價值通常主要表現在科技人才的創造性智力勞動,該等勞動的成果很難以勞動力成本來衡量。市場比較法在資產評估中,不管是對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的評估都是可以采用的,采用市場比較法的前提條件是要有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案例,且交易行為應該是公平交易。結合本次評估無形資產的自身特點及市場交易情況,據我們的市場調查及有關介紹,目前國內沒有類似的轉讓案例,本次評估由于無法找到可對比的歷史交易案例及交易價格數據,故市場法也不適用。
由于以上評估方法的局限性,結合本次評估的無形資產特點,我們確定采用收益法。收益法是指分析評估對象預期將來的.業務收益情況來確定其價值的一種方法。運用收益現值法是用無形資產創造的現金流的折現價值來確定委估無形資產的公平市場價值。折現現金流分析方法,具體分為如下四個步驟:
確定技術的經濟壽命期,預測在經濟壽命期內技術應用產生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分析確定技術提成率(貢獻率);分析確定委估技術占產品技術組合的比例;計算技術對銷售收入的貢獻;采用適當折現率將技術對銷售收入的貢獻折成現值。折現率應考慮相應的形成該現金流的風險因素和資金時間價值等因素;將經濟壽命期內技術對銷售收入的貢獻的現值相加,確定技術的公平市場價值。
五、評估案例
委估技術名稱:低功耗、一體化、高集成度數字電視高頻頭及信道解碼技術。
(一)委估技術概況
該技術為清華研究院擁有的一項專有技術。該技術采用微功耗的數字硅調諧器芯片作為核心,選用具有STANDBY模式的雙路A/D芯片作為模數轉換模塊,并對高頻信號做了優化處理,同時提供良好的電源性能及管理控制。信道解調芯片選用了不同的芯片,一是采用符合GB20600-2006的中國國家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芯片,一是采用符合DVB-T標準的芯片,另外可根據需要選配其他的芯片。該模塊輸出標準的并行或串行的TS流。工作原理圖如下:
中國國家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頒布后,國內其他廠家或公司均紛紛研制符合國標的產品,但在小型化、高性能方面目前仍無突破性進展。清華研究院研發的這項專有技術,采用硅調諧器并在結構布局上精心設計,使得模塊體積大大縮小,使其可用在各種便攜設備上。另外,其靈敏度指標也超出目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同時由于在電源管理及控制上做了處理,使得模塊本身的功耗低,還方便主處理器對其進行待機控制。
該技術目前被應用于手持以及車載等移動接收設備中。該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地面數字電視各項產品領域、個人手持多媒體終端領域、各種電腦接口的數字電視接收產品領域、汽車電子領域。主要應用產品包括:USB電視棒、PCMCIA電視卡、手持數字電視機、MP5、電視手機、家用機頂盒、車載機頂盒、高清機頂盒、廣告機、智能廣告機、文化平臺終端機等。
(二)行業與市場分析
(一)中國信息產業發展概況
“十五”期間是中國信息產業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信息產品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和利稅總額年均增長分別為27.2%、25.9%和12.4%;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五年內擴大了2.5倍,計算機、手機、彩電等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新一代視聽產品、通信網絡設備、新型顯示器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年均增速高達35.3%,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通信業務總量和通信業務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7.6%和13.4%。
2006年信息產業在“十五”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2006年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1.52萬億,占GDP的比重達到7.5%。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軟件外包發展迅速,集成電路設計能力進一步提高,平板顯示器件等新的增長點初步形成。中國信息產業骨干企業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產業集聚和帶動作用日益顯現。9個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34個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發揮了明顯的產業聚集效應,以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為骨干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三大區域產業集群正在形成,產業集中度和綜合競爭力有了進一步提高。2006年,信息產業在政策研究與制定、知識產權與標準戰略、平臺建設與技術產業聯盟合作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二)中國數字電視市場
中國是全球數字電視產業最大的潛在市場。中國現有電視3.5億臺,約占全世界的30%,并且每年增加/更新3000-4000萬臺。根據國家計劃,2008年我國主要城市普及數字電視,20xx年中國電視廣播全面實現數字化。
中國數字電視滲透率極低,發展空間巨大。2004年全球數字電視用戶達1.3億,數字電視滲透率(數字電視用戶/電視用戶總數)已經達到13%,其中英國最高(59.4%),美國其次(50%),而中國僅有0.31%。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視用戶國,中國數字電視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CCID的預測,以銷售額計算,預計至20xx年,數字電視終端(包括機頂盒及數字電視一體化機在內)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859億元。業內更有預測,整個數字電視產業未來5-10年內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數字電視機和數字電視機頂盒未來市場預測如下:
【廣州無形資產評估的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范文11-05
2016無形資產評估報告范文06-11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12-27
2016最新無形資產評估報告范文04-11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案例05-11
最新無形資產評估報告01-21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范本03-31
優秀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范文02-12
最新無形資產評估報告范例12-13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所需內容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