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通用7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3年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1
因為挺喜歡《流浪地球1》,所以說今天不假思索就直接上映第一天就看了《流浪地球2》,沒想到比第一部有過之而無不及。
先說故事,整部電影高度宏偉,格局宏大,卻又能從很多細節入手,構思巧妙,把三條看似孤立的三條線逐步完善統一起來,也把整個故事講的條理清晰,情節又驚心動魄。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完整性。
故事中的三條主線的第一條是吳京飾演的劉宇航員在具體執行行動中的一面,但也講述了愛情、親情、戰友情的'很多細節。第二條是劉德華飾演的圖網絡工程師在整個流浪地球網絡操作系統方面的情節,這中間主要是親情與友情。第三條線就是李雪健飾演的中國駐聯合國官員,為了團結與激勵各國政府和百姓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這三條線中間都加入了很多人為了共同的生存而無私付出的情節,既體現了“小我”,又體現了大愛無疆的人類信念,還恰巧非常貼合了目前人類面臨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的思想。
在結尾的彩蛋中,也巧妙的留下了下一部電影想象的空間,這個細節也非常具有好萊塢風格。
如果說非要給電影找茬的話,那還是根據第一部的很多科學迷的想法,就是很多細節可能在科學上很難實現。
總之,這部電影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吸引力,非常值得推薦!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2
2022,去影院看的電影不多,在網絡上也沒怎么看過影片。
2023的大年初一,在小姑娘的提議下,一起去影院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
我是文科生,看慣了文藝生活主題的影片!读骼说厍2》是一部科幻片,一開始,我被其中各種復雜的畫面與特效鏡頭弄得頭暈乎乎,大概二十分鐘后,慢慢適應影片風格。
因為臨時購票,我們坐的是最前排的座位,熒幕太近,不過沒影響觀影心情,近三小時的'沉浸式樣靜坐,完全被各種情節吸引。《流浪地球2》影片情節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劉培強的愛情線索,一條是圖恒宇的親情線索。線索多,內容豐,錯落有致。主要聚焦地球開始“流浪”之前,展現太陽危機初期,人類攜起手來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經歷,真可堪稱為一部硬核的科幻片,但不乏脈脈溫情,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家、對故土的情感,更能看到中國的世界主義與人道情懷。
我對該影片印象最深的是李雪健扮演的周先生反復用鏗鏘有力的語調,一字一字蹦出來的“危難當前,唯有責任”。
有這樣幾個情節特別難忘:
沙溢飾演的張鵬,看著旁邊舉起手報名的年輕飛行員,對方回報以堅定的目光。作為隊長的張鵬拉下了他的手,對方疑惑的看著他。他懟過去:看什么看,月球是我們的。隨后跨出隊伍大喊一聲:中國航天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隊伍里瞬間站出多位符合年齡的飛行員。和張鵬共同作戰過多次的諾夫一看,急眼了:也跟著呼吁50歲以上的出列。很快各國都開始號召超過年齡的隊員站出來,而站出來的每個人,都沒有絲毫猶疑,而且他們很清楚這樣的選擇,只有單程去票沒有歸程,當他們親手啟動引爆器,自己也將粉身碎骨,葬身太空。
那么,是什么讓他們做出這樣的大義選擇呢?我們都知道答案“責任”。
由此,我不由自主想到了《斑羚飛度》。一群羚羊被逼至絕境,老羚羊以身體做為年輕羚羊飛躍的墊腳石,情愿筆直墜入懸崖,為跳躍延長兩米距離,這2米,就是整個羊群的生機。
讓年輕一代好好活下去,是老羚羊們的使命,也更是我們人類的使命。
建設地球美好家園,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使命,所以“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我想,這可能也是影片獲得高票房記錄的一個重要看點吧。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3
一直以來,我都有慣性思維。優秀的電影電視劇續集經常是《狗尾續貂》。目的不過是使前部良好的“聲譽”最大化,實現“收益”最大化。但是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我就不這么覺得了。
說實話,我覺得《流浪地球2》是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淚水和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這一點就足夠了。其實,票房和評分是很好的證明。所謂觀眾眼睛雪白,自然就知道哪個好看;觀眾雙腳正直,哪個精彩比賽去哪個片場;觀眾的“屁股”很難拜托。因為,只有電影才能吸引他們,讓“冷椅子”坐在“熱長椅”上。
《流浪地球2》的電影有很多驚險的場景。空間站遭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對決、核武裝轟炸月球……每一幕都極具震撼力,可以說是一場視覺盛宴。但是,這些還是表面的,不僅是表面的,更有價值的是在深層次上喚起人們的思考。
例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麗嗎?在電影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愛——愛遇到了美麗的——,地球上依然有美麗的東西。愛的力量也是無限大的。沒有什么能阻止它。即使地球毀滅,人類毀滅,我也會屏住呼吸愛你。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災難來臨時。所以,電影里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庇枚潭痰臄底纸沂境鰜淼模菍Α叭祟惔罅x”的深刻思考。隨后,當部署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航天員張鵬站了起來,強有力地說:“中國航天中隊,出現了50歲以上的人!他們是去組成敢死隊的。無處可去,無處可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
電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恒宇喜歡為死去的女仆“以身試法”,誓死奮戰。為了給家人換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決定離開家人進入空間站。但把這張票交給妻子還是岳父,讓他很為難……圖恒宇對女兒的女仆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并不滿意。所以,即使弄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堅決放棄,繼續科學研究,讓女兒的“數據生活”永遠。當老馬提示他,擁有永恒“數據生活”的女仆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自己溺水的時候,讓女兒記住了秘密鑰匙。然后在最危機的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縱觀整部電影,被“災難”和“拯救”關鍵詞所包圍。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流浪。另一方面,“拯救”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人類自我拯救、英雄自警、舍生忘死、全球合作——、聯合政府成立、人類最高端武器應用——、核武轟炸月球、“數據生命”積極參與、人工智能“逆向”拯救。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和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是否“流浪”地球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災難,從而迫使人類盡快做出理性選擇。手段可能不委婉,但初衷很好。可以毫不費力地接受。但是,至少漏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后,不聽從人類的“號令”而進行自我判斷。
如果這樣的人工智能具備自我重復能力,獲得龐大的資源,擁有超強的力量……,我很擔心,人類的初心能一直不被改造嗎?我覺得不一定。人類對此不太樂觀。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心,不能有防人之心。人類必須保持冷靜,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游戲中始終保持冠軍。否則,人類有可能失去控制自己命運的權利。
當然,整個電影也不是完全完美的。例如,地球真的需要流浪嗎?在太陽系流浪,真的是最佳選擇嗎?完全沒有改造太陽的方法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進行應急處理嗎?如果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數以萬計的發動機讓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像雞蛋一樣黃散嗎?而且,在地球流浪之前,真的必須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的流浪之路不行嗎?
確實,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些也不是電影能解決的問題。電影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視覺盛宴,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電影的其他一些不足,也基本上是白色的缺陷,缺陷不會掩蓋瑜?傊,《流浪地球2》達到了科幻電影的新水平。值得一看。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4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2,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老師講述的一萬五千年前一個大腿骨折的原始人痊愈的故事。在遙遠的古代,古人一旦摔斷腿就意味著死亡,因為腿斷了不能跑了,可能被野獸吃掉,也可能無法外出尋覓食物餓死,但是一萬五千年的一個古人他摔斷了腿,卻活下來了,骨頭愈合了,這說明在他受傷期間有人照顧他,管他吃喝,有人保護他,讓他遠離野獸的威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讓人類繁衍生存下來,讓人類文明延續下來。
故事講完回歸今天的主題,月球馬上要撞擊地球了,我們的解決方案就是把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都拿出來,放到月球,讓月球爆裂,從而解除地球被月球撞擊的威脅。原本各個國家都不配合,都舍不得拿出自己的核武器,畢竟那是一國護本的重器,但是現在人類面臨共同的威脅,必須團結互助才能解決眼前的危機,周老師講過這個故事后所有人都感到地球是大家的地球,當人類面臨共同的災難,當地球面臨被毀滅的危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必須團結起來,危機當前唯有責任,所以各國享應號召拿出了自己國家的核武器。
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被運送到了月球,也被安置好了,但是這些核武器是不同年代制造了,最后難題集結在引爆密碼上,因時間太過緊急無法把全部密碼解密,可是距離月球撞擊地球的時間越來越近,怎么辦,怎么完成這個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個將軍提出了最后的解決方案——人工引爆,這就意味著需要派人飛到月球人工引爆核武器,意味著用一些人的命換更多的.人活下來,這個時刻沒有人退縮,紛紛舉手:我去!我去!看到這里我眼睛濕潤了,腦子里馬上閃出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些勇敢的人們,你們值得被載入史冊,永遠受后世敬仰!
電影結束后,走出影院,看到天空很藍,看到街邊的綠樹紅花,覺得這一切好美好!我們覺得一些理所當然的的事情,我們日常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許正是某個特殊階段人們心里的夢想家園,是他們畢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想起來最近剛看的《三體》里的一段對話:
你有沒有一覺醒來發現周圍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沒有。
那這是一個偶然!
愿我們永遠生活在這個“偶然”中!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5
一百年后,太陽會膨脹到吞滅地球。是選擇一時安穩順其自然,過完當代人的一生?還是想辦法遠離地球,讓后代有生存的機會?
看完《流浪地球》,我想到的最多的,是選擇。
影片中的每個人都面臨著選擇。為了子孫后代,為了人類文明繁衍生息,世界各國放下成見,放下斗爭,匯聚在一起執行移山計劃。一場飛來橫禍,父親失去了妻女,不顧同事導師的勸阻,將女兒殘存的意識導入已被禁止的數字生命技術。理性的科學家,在理智與情感中,義無反顧地想讓女兒活下去。地表氣候越來越惡劣,可全球只有一半人有資格進入地下城,為了讓家人活下去,劉培強毅然決然參與空間站駐站宇航員選拔,前路未卜,將名額留給年幼的兒子和岳父。月球危機近在咫尺,需要三百名宇航員去月球引爆核彈,大家心知肚明是單程票,熱血青年毫不猶豫地報名,為了保護年輕生命,各國航天中隊五十歲以上的老隊員自愿前往,將生的希望留給他們。誰不向往新生,但危難當前,唯有責任!
一次次選擇的背后,是人性的掙扎,是權衡,是約束與渴望。沒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每一次選擇都是艱難的角逐。
成長,就是教你權衡利弊,做出最好的選擇。小時候,選擇是隨心而定,喜歡就是答案,長大后,在做出抉擇之前,我們考慮的更多,受到的`影響更多,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再也無法單單聽從內心。小時候,總盼著長大,不受約束,特立獨行。真正長大后才發現,那一個個灑脫的身影背后,是一個更大更復雜的世界,選項少了,難度卻大了。
人生總會面臨很多選擇,大到選擇一座城市、一所學校、一個專業、一份工作,小到選擇吃什么、坐哪趟車……我們常常以為,選擇了一個就會錯過其它,可事實上,無論我們怎么選,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遺憾。
每條路都有每條路的艱辛,只要我們能接納自己的選擇,不管走在哪條路上,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尊重自己人生里的每一次選擇,正視選擇后出現的每一個遺憾,不要被某一次不完美的選擇圈定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未來的路還長,你的人生還有無限可能。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即使你所做的選擇不那么完美,但也沒有人能阻擋你在不完美的選擇里讓自己變得更完美。選擇熱愛,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平山河的勇氣。
希望我們都能做出最好的選擇,不回頭,不后悔,堅定不移,朝著選擇的方向,奔跑!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6
相比于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2023年剛上映的《流浪地球2》反而更讓我有所感觸,可能是三年疫情教會了我在生命面前很多事情真的不重要!读骼说厍2》講的是《流浪地球》的前傳,人類為什么陷入危機,為什么要開啟流浪地球計劃,為什么要離開太陽系,近3小時的電影,讓我們看到生命傳承的波瀾壯闊。
電影開頭,人類對于100年后太陽吞噬太陽系的危機,出現了兩個完全對立的聲音,一個是為了人類共存,放棄現有的優渥生活,開始在地球上建立1萬臺發動機,在這一代人的生命中開始逃逸太陽系流浪宇宙的旅程。一個是數字生命計劃,人們不在活在現實的'世界,全部進入虛擬宇宙,永生永世的存在,就像黑客帝國一樣。在聯合政府的商議下,最終我們選擇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因為生命的延續才是人類存在的意義。
在整個計劃推進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意外,不管是月球發動機發生故障,還是北京互聯網基站無法修復,還是支持月球核聚變的全球核彈,無法破解核彈密碼。但人類一直都沒放棄活下去的希望,嚴格來說,是很多人沒放棄地球人能生活下去的希望,自然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通過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下一代生命的延續提供希望。
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莫過于當要從航天員中挑選出核爆月球的飛行員時,那一句,中國航天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老一輩的飛行員,把生的希望給了年輕的飛行員,慷慨赴死。那一刻,我們看到的生命的傳承,生在今日盛世的我,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我們這一代把該吃的苦都吃了,下一代就慢慢幸福了,我們這一代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后輩就不用打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2022這一年,我生命中已過去的9646天的歲月里,我經歷過很多開心快樂以及挫折,也做出過一些成績,而我曾經歷過的挫折在生死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在人類的存亡面前更是不值一提。而那些曾讓我沾沾自喜的成績,在人類生命延續及繁榮面前更是滄海一粟。
當我再次回想過去,對于我曾經歷的每一件事,曾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我現有的判斷是好是壞,我都應該心存感激,因為沒有他們的出現,我未必還能在這里寫這篇文章。我始終相信在時間長河中,任何一個變量都會改變事態的發展,同樣我過去的任何一件事情的缺失,任何一個人的消失,都會直接影響到今天的我。所以無論過去如何,我都要心存感激。然后一路向陽。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7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為看《流浪地球1》已經是四年前的事,導致不太記得劇情了,只是依稀記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陣容里還有如今已經去世的吳孟達先生,所以看過《球2》之后的第一決定,就是一定要回顧《球1》。
該怎么評價這部電影呢?個人覺得,它所想給人們表達的,應該不全是科幻,而是這些問題:你在乎的是什么?是個人的情感與生命,還是全人類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歷史里,像一根一萬多年前斷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當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幫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還是活在虛擬世界里,被冰冷的AI電腦封存?
當災難來臨,你敢奉獻嗎?你愿意(被)犧牲嗎?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當我們覺得生活艱難、日子困苦的時候,很可能,決定一切的領導者和英雄們已經在拼盡全力抵擋更大的艱難和困苦了。
電影里所面臨的災難,對我們來說是虛構的,但細想想,放到現實中,這不就是已經度過了的“三年疫情”嗎?在最絕望的時候,我能聽到很多抱怨,比如沒菜吃,在家憋的快瘋了,比如放開之后感染了,有人就會說,早知如此,當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顯,誰都沒有上帝視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擔的,可能是整個人類都在承擔的,更完全想不到,保護大家的決策者和英雄們已經盡力了,他們逆行的逆行,站崗的站崗,分配物資的分配物資,可誰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認無論怎么決定,都還是會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們中國人用自己的力量,盡力度過了艱難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熱鬧了起來,經濟明顯開始復蘇。
怎么證明呢?就說看完電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給媽媽買件新年禮物,我挑的眉筆盡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幾百,可有些色號也已經斷貨了。挑完禮物去吃火鍋,要排一個小時的號才有桌位。走在商場里,稍不注意就會來個“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經歷以上的場景時,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為了今天的繁榮而戰斗過的人,無論他們遭受過怎樣的誤解、怎樣的抱怨,看到現在的繁榮場景,都還是會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結尾有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我信,我永遠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燒信念,流浪的路會有恒星指點。我信,頭頂還會有藍天,我信,腳下還會是山川!
是啊,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聽過量子糾纏,這個詞乍一聽很深奧,但通俗起來講就是,你現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來就會是什么,你的信號已經發送給未來的你,未來的你也正在回復給你他(她)的信號。只要堅定信念,團結前行,世界就一定會好起來,民族精神和人類文明的火種,就一定不會熄滅!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相關文章:
看《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精選9篇)01-31
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01-31
看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5篇)01-29
看《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通用5篇)01-31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精選6篇)01-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7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