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通用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1
大年初一,看了剛上映的《流浪地球2》。片子很長,將近三個小時,但節奏緊湊,我連人的三急都生生憋著。一邊看一邊用寫故事的思維去分析,起承轉合真精彩,每一部分里面又有自己的起承轉合。害怕劇透,就不細說了。
除了學習寫故事,這部電影引人思考的地方很多。當災難發生在一百年后,現在是應該采取措施阻止它,把人類文明繼續傳承下去?還是享受當下,未來的事讓未來的人去操心?兩種選擇都有不少支持者。所以才會出現電影里的情況:未來的災難還未降臨,現實中反對災難應急預案的人卻造成了現在的災難。
想起小時候學過的課文《斑羚飛渡》,每一頭小羊都踩在老羊的背上跨過險境,種族得以保存希望的種子。動物都能如此,何況人?當電影中需要航天員主動犧牲時,五十歲以上的宇航員主動出列,像極了那些自愿當墊背的老羊。種族的延續,文明的傳承,永遠離不開這樣的.大義犧牲。人類文明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已是大勢所趨。電影延續上一部的內涵,再次讓人思索人工智能會不會在有一天生出自我意識,背叛人類。
我想不明白,但牢牢記住了那句臺詞:“沒有人的人類文明將毫無意義。”
人工智能的發展,最終目標是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取代人類。
《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2
半夜驟醒,滿腦子都是電影的場景和情節,似乎還沒有一部科幻片給我如此大的沖擊,實事求是地說,《流浪地球2》做到了。本對續作沒抱有太大希望,考慮到孩子的科普教育才組隊去看了這部電影,沒想到卻震撼無比,讓人無法自拔。
開篇的空戰和太空電梯宏大場景,譽為世界頂級的水平亳不夸張,除了二十多年前看的《真實的謊言》、《獨立日》外,再沒感受過同等的震撼。中國電影技術,特別是科幻電影起步雖晚,典型的中式技術爆炸風格,壯哉!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很難把控的科幻主題,在我看來,國內也只有劉慈欣、王晉康才有成功的作品。《流浪地球》于我高考那年的暑假刊載于《科幻世界》,用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吞噬,流浪于宇宙,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是對當時緩解高三壓力的我的巨大獎勵。可是當時年紀尚幼,對主題沒有過多的思考。
《流浪地球2》并非1的續集,而是前傳。片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中國外交發言人的角色用一萬五千年前一根股骨斷裂愈合的故事提醒人類抱團,在付出內斗的慘痛代價后,在毀滅面前,人類方能抱團互信。人類文明,是懷疑和戰爭的文明,也是犧牲和成就的文明,既有毀滅地球N次的核彈,也有關鍵時刻選擇用生命引爆月球,以犧牲換取希望的決絕。
影片以人類內斗開始,數字生命還是實體延續,本身并無對錯之分,只是不同理解認知的爭執與斗爭,雙方都認為是最好的拯救方式。片中以數字生命關鍵時刻聯通全球網絡以啟動地球發動機的方式,完成了兩種觀念的'融合。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殘酷,是小我的犧牲。跳脫人情倫理的束縛,就像以抽簽為主,輔以特殊貢獻決定進入地下城的名額的方式。不考慮老弱婦孺的殘忍,卻是延續主題下的科學選擇。這是影片沒有刻意強調卻在進入地下城的隊伍中隱射的主題之一。
中式的拯救世界,必然是全人類的奮斗努力結果,境界上遠高于美式的超級英雄,邏輯上也更加合理。在危機關頭,在中國的倡導下,不同膚色的舍命合作,傳達出一種非霸權的世界領袖風格。
觀看這部電影,孩子們未必能看懂全部,卻必然在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科幻,絕非簡單的消遣,而是一種前瞻性的思考。給歲月以文明,給文明以歲月,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終有一日,面對危機,人類必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3
大年初一,看了流浪地球2。第一個感觸是自己的渺小。在宇宙中,人類只是滄海一粟,這樣那樣的`煩惱更加是一粒塵埃。所以我們為啥要煩惱呢。想想看,太陽系馬上要爆炸了,這個事情對比,上班的壓力簡直是不值一提,為啥不趁著世界和平,搞點自己喜歡的,反正活下來的都是幸運兒,而我不一定是其中一個,過得開心,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還有一個感觸還是自己的渺小,力量的渺小。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災難來了,兩難之際,我應該如何抉擇,世界上無能為力的事情太多了,自己能掌控的,還是要努力去控制,趁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4
臘月二十八兩娃回來就訂了大年初一的票,還在家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1》。今天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原來2是1的前傳。
《流浪地球2》除了超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劇情也非常令人動容。囊括了親情、愛情、友情。細分到同事情、師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機情等。
電影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大尺度,氣勢恢宏的。想表達的.東西很多,科幻、人類團結,甚至人工智能的反叛,但要表達的核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相互團結,人定勝天,感覺很有格局。
人會消亡,但是人類會永存。人類的命運,取決于人類自身,在這次太陽危機面前。人類又一次選擇合作,一部分人通過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人類的暫時安全。可以說這部電影對「給文明以歲月」和「給歲月以文明」進行了深入探討。
《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5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2》,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深夜11點了,怎么說呢,邏輯上確實比較混亂,因場景太過于宏大,每一條線,每個場景無法去深入的講述,加上剪輯快速切換,讓人目不暇接,路上聽許多人講沒看懂。
我是沒看彩蛋就出來了的,所以后面關于莫斯的彩蛋和圖恒宇這些,我是沒有看到的。個人感覺,特效這塊比第一部有進步,國產科幻工業化天花板又提升了一些。
電影分兩條線來敘說故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從熱血青年成長為一名父親,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試圖用數字生命計劃讓女兒另類重生,這也代表著兩種選擇,兩個方向,兩人惟一的交集便是在劉培強面試領航者號航天員的.時候,劉培強為了讓家人獲得入住地下城的資格去參加選拔,而圖恒宇是作為面試官(隔著塊單面玻璃),出門的時候兩人相向而過,這也是兩條線惟一一次交匯。
但也正是這一次交匯,讓圖恒宇堅定了讓女兒另類重生的想法,兩個父親,做了相同的選擇,這是做為一個父親的責任,就是保護自己的小孩。劉培強選擇離開地球去領航者號服役,而讓家人擁有了活下去的機會。圖恒宇則是通過550C讓女兒另類重生,擁有了完整的一生,而不僅僅只是兩分鐘。
同樣的,承擔責任的場景還有沙溢飾演的張鵬,也貢獻了全片惟一的淚點,為保護年輕的航天員,他選擇站了出來,去完成有去無回的任務,那句:五十歲以上的`中國航天飛行中隊成員出列,讓人淚目。
還有圖恒宇重啟北京互聯網根服務器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而他在臨死的時候上傳了自己的意識進入了數字空間,在數字空間里完成了自己未完的使命,這也是責任。
中國人的責任感,向來是很強烈的,特別是男人,可以為了小家、大家、國家不惜犧牲自己,而電影中也沒有了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沒有了靠個人拯救世界的情節,有的只是團結、協作、互助、責任,每個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責任,或有退縮,但終將向前。
而中國人背負的責任,也終將打敗所有的困難,為生存迎來轉機。
危難來臨之時,只有責任。那是一句重錘,無時無刻的提醒我們,去完成屬于自己的責任,當父母的責任,當夫妻的責任,當職員的責任。
【《流浪地球2》影片優秀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2》影片觀后感(精選8篇)01-30
《流浪地球2》影片的觀后感(精選6篇)01-31
流浪地球2影片觀后感(通用5篇)01-29
流浪地球2影片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01-29
影片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6篇)01-31
影片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通用12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