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無名》的觀后感(通用7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3《無名》的觀后感(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名》的觀后感1
這次《無名》出世,很多人都禁不住揣測,非線性敘事是不是對大眾不友好,存在觀影門檻,從而變成羅曼那樣的叫好不叫座的作品。所以這一次程耳在預告里幽默,“超級商業片”。一開始以為是他自嘲,后來發現他確實是真的在試圖探索如何模糊文藝片和商業片之間本不應該存在的鴻溝。他希望“比文藝更文藝,比商業更商業”,與其說是文藝片商業化,他更想這部電影是商業片文藝化。
但是《無名》的非線性敘事又大有不同。他非常大膽地把時間和空間都打亂,變成魔方,變成珍珠,變成拼圖,或者是九連環的環扣。先是把每一個細節不慌不忙一個一個展示在你面前,讓你清晰地看清楚每一個細節,然后囑咐你:要記得哦,不過忘了也沒關系,你很快會記起,它一直在你腦子里。這是電影的前半段,你能看到每個出場人物的日常,他們的`身份以及可能的身份,他們在一起做什么,接下來要做什么,他們之間可能是怎樣的情感和立場。然后后半段開始,通過一個片段疊一個片段然后加入一些新東西的方式,把所有的環在你眼前一個一個扣住、連接,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然后你恍然大悟。但是你去回想時間線的時候,你可能會混淆某些情節在影片出現的時間段和實際的時間線的位置。這神奇的感覺讓我想起電影《降臨》里外星生物七肢桶的非線性語言體系和時間體系。你恍然大悟之后是興奮的,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原來竟是這樣,如此簡單。
《無名》的觀后感2
電影《無名》是一部諜戰片,由梁朝偉、王一博、周迅主演。
梁朝偉曾經在電影《色戒》中塑造了一個冷酷無情的形象。他貌似對王佳芝(由湯唯扮演)有情,實則無情。他原本可以救王佳芝,卻沒有救她。然而王佳芝卻因為一時婦人之仁,提醒他“快跑”,救了他一命。
在電影《無名》中,梁朝偉仍然扮演類似的'角色。然而,這一次他卻扮演的角色是個好人。王一博扮演的角色開始貌似壞人,其實也是個好人。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到最后解開迷底,難以分辨誰是好人。
《無名》的觀后感3
相比《邊境風云》的略顯稚嫩和《羅曼蒂克消亡史》在敘事上的略有不足,程耳七年磨一劍的《無名》保留了這位導演所有的優點:唯美卻沖突的畫面、對復雜人性的探討、服道化精細到每一根頭發絲的精良制作……此外風格更純熟、每一處細節和伏筆更經得起推敲。
梁生和迅哥的表演依然很穩,黃老師大鵬哥王傳君江疏影張靜儀都展示了不同的一面。值得提到的是另一位男主演王一博,這位流量明星第一部走進觀眾視野的`電影,真的讓人刮目相看,表演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每一個微表情、每一個眼神都很到位并且出人意料,觀看影片的時候會忘了他是一個“愛豆”,他就是那個時代下蓬勃但壓抑的人物,角色魅力爆棚。
其實看完《無名》就明白,程耳本次一改以往低調的宣傳風格,不僅高調宣傳,更不吝于贊美自己的電影和自己一手調教出的新人演員,完全是因為《無名》值得,“不好的電影我是不會向大家推薦的”;“尊重觀眾”、“恭喜王一博轉型成功”……這位話不多甚至有點社恐的導演真誠得可愛。
《無名》的觀后感4
這部電影是非!俺潭笔降,在看《無名》前 ,可以先看一下《羅曼蒂克消亡史》感受一下,不同于其他電影,有屬于自己的呈現方式和鏡頭美學,說實話 ,跟現在浮躁的社會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無名》不同于其他“快餐式”的電影,在你拿到餐食時,里面的內容已一覽無余,電影沒有采用一般電影平鋪直敘的講述方式,而是用了拼拼圖式的倒序、插敘相交織的形式,你需要看到電影最后一秒,才能拿到所有拼圖,還原整個故事呈現內容。所有的電影到最后都是給觀眾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無名》的特別在于電影中有大塊的留白,所以我說就算你看完最后一秒,你當下能做到也只是把故事完整串聯,還原呈現內容的邏輯,但電影內容的'外延卻讓人忍不住深思,那些留白,那些橫跨的時間,那面墻,那個天坑、那幾只狗,那幾個人,那碗醉蝦,那塊拿破侖蛋糕,那盤排骨……看似簡單的故事,卻讓那樣悲壯的時代全景式的呈現在你面前。
電影里的主要角色都沒有自己完整的名字,第一次看電影有這種設定,尤其是這樣的年代劇,是極其少見的,但深想一下,又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在那個時代是無數人的縮影,人存活于世,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角色定位,基于親情的父子、兄弟,基于愛情的夫妻和未婚夫妻、基于友情的朋友…這些電影中存在的尋常人倫關系定位,卻因為在那個時代都被另一個角色“無名者”所取代,情不由己,信仰永存,一切只為了黎明的到來,電影中沒有那么多宏大悲壯的敘述,但卻讓人真實的感受到那個時代是怎樣的。
凡是電影,總有主角和配角,但這部電影你看到時候不會去這樣定義,凡是出現的人,都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縮影,他們說著不同的方言,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一員,他們都有故事。
拋開粉絲濾鏡,我相信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對葉先生印象深刻,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番描述,我卻不禁在那大塊的留白中去想,他原本是什么樣子,他從黑夜走到黎明經歷了哪些,除了電影里呈現的,還有哪些故事,這就是我說的,我忍不住想為他寫一部小說。
作為粉絲而言,說實話我向來是人劇分離的,上一次把人和劇放在一起說還是陳情令的時候,《無名》讓我看到了一博想做演員的決心和無限的可能,這兩天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首先得真的看了哈姆雷特才能評說,我是帶父母一起去看的,看完后,他們說:“這個年輕演員真厲害,幾種語言都會,打戲也很好,演的好真呀!”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路注定充滿波譎,但我相信他會堅定的走下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希望在未來可以更多從演員的角色來見到他。
我們都走在旅途上,行路匆匆,《無名》卻想讓我們學會慢下來,去看,去思,去想,如果你趕路不是那么急的話,不妨去看看這個故事。
《無名》的觀后感5
今天才有空去看了《無名》,說實話,看之前我看了很多討論貼,對里面的一些情節也大概知道。但今天第一次去看的時候,我還是有很大驚喜的。
我知道這部電影構圖很美,但是還是美的驚艷,真的是驚艷!
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電影通過構圖對比反映了很多的殘酷:比如太平洋的蔚藍景色對比轟炸后的廣州;比如猶如野外踏青的景象對比被水泥活活悶死的工人;夜間被殺的人和一邊一家人吃飯的安寧;戰爭的行動和酒醉燈迷的夜生活…
當然還有隱喻:那在血水罐子里蹦的活蝦卻怎么也跳不出來;那只無法自保被吞入腹中的羊羔;那個黑云壓境的草地;76號審問犯人時不斷出現的狗叫;唐先生站在日本與國民黨旗幟的中間等等
在這其中,對比陳小姐和張小姐的一貫而終的挺直腰桿的站姿,何先生、葉先生哪怕是張先生他們的站姿中都帶點駝背有點承受重壓的樣子,這和他們的身份是呼應的。
當然,看影片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好像作為一個旁觀者,感受當時不同身份的人在時局下的不同選擇,這是一個群像戲,有種無奈感。
整個片子給我一種壓抑感和寂寞感,出了影院,突然感覺現在真的挺好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
我本身專業歷史,所以里面的時間線對我來說問題不大,更不用說已經說的很清晰了。通過無名,真切的感受到歷史書上的那些背誦起來簡單的事件其實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經歷和過往,他們不是簡單的名字,是和我們一樣曾經活生生的人構成的生活,只是不是一個時代而已……
《無名》的觀后感6
今年第一場電影,一個人觀看,在眾多的春節檔電影內選擇了《無名》,選擇看這部電影的理由很膚淺,因為有梁朝偉出演,我喜歡看他電影,大概是從看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開始的,心想有個老戲骨出演的電影應該不會太差。
電影講述的是日本侵華至日本投降期間,各方力量特務之間的潛伏及周旋。電影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用了大量的低角度拍攝,反復在不同的場景之間開展故事,使用相似的物品作為轉場,而轉場的物品承擔了一定的暗喻。整部電影看下來我的感受是緊張而又刺激。將看似無關的跳躍片段故事梳理一遍,故事完整清晰。
印象深刻的是,開篇沒多久,三個親日分子(走狗王部長,包含兩個潛伏共黨:何主任、葉秘書),在他們工作的監獄里走著,監獄的多個籠子里關著犬只,充斥著狗吠聲。我覺得這里是有三種暗喻,首先是,狗作為“走狗”來內涵這三個親日分子背叛祖國;其次是,狗是警覺的,為后來兩人的謹慎潛伏做了鋪墊;再次是,狗被關在籠子里是困獸,也比喻后來兩人出現的危機。后來三人抓捕了共黨江小姐,在監獄內江小姐說想換個地方,這里的狗叫讓她不舒服,我的理解是江小姐在罵他們走狗。何主任最后放走了要被槍決的江小姐,從這里已經初見端倪何先生是共黨。在草原上行刑放了空槍,鏡頭又出現了“狗”,相比起刑場耀武揚威的警犬,轉場后出現的這只狗就遜色很多:在日軍轟炸后的廢墟中,瘸著腿的犬只在尋找食物,雨水無情地拍打著它,在這種情境下人的溫飽都成問題,它自然是沒有找到食物的。它一拐一跳的走進擠滿了人的防空洞內避雨,防空洞內兩個士兵,一個士兵拿槍來想砸這只敗犬,另一個士兵制止了他,將一塊餅扔出防空洞外,犬只跑去叼起來,后被飛機投下的炸彈炸死。士兵沒有保護殘疾的犬只,而是去欺負它,那他們將會如何對待民眾呢?
第二個暗喻,是出現在日軍找水源,找到一口井并喝了里面的水,發現井水被污染無法飲用勃然大怒,將村民放到坑里用水泥活埋。之后電影出現了透過方框向外看,一只小羊在尖叫的畫面。小羊代表了無法反抗的村民,及被活埋時候的絕望。后來畫面轉到日軍圍著大鍋吃羊肉,平民像羊一樣任人宰割。
第三個暗喻是鏡子,它多次出現,都在最為復雜的“葉秘書”這個角色的情景中。我開始一直以為葉秘書是一個堅定的.走狗,直到電影最后半小時,他的身份才開始反轉。人看鏡子,是在審視、反思自己。當葉秘書喜愛,喬裝成舞女的共黨方小姐罵他走狗,讓他去死;在執行日軍的刺殺任務之前;在最后跟日軍頭目攤牌自己是共黨,每個關鍵的轉折點都出現了對鏡凝視的鏡頭。
還有一個場景的轉場很妙,是一個透明帶蓋子的碗里面,鮮紅的醬汁泡著一些在跳的蝦,這道菜是王部長的父親做的。電影不久后出現的場景:葉秘書執行日軍的刺殺任務,一個手榴彈扔出,一群人倒在血泊中,跟這碗生腌蝦多像。電影還有一幕用生腌蝦做轉場:到了和平年代,葉秘書在一家餐室吃生腌蝦,鄰座(應該是王部長的父親)說他兒子前些年在上海,現在還沒有回來,生腌蝦的血紅色也是暗示了王部長被人殺了。
電影也用了色彩去渲染氣氛,例如用黑色等深色來烘托緊張的氣氛,用橙色的陽光來表達溫暖和平的氛圍等等。
《無名》的觀后感7
針對春節電影院線,我一直在《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之間糾結,到底先看哪一部?由于看過《流浪地球1》,對那些過分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有點感冒。所以,決定先看《滿江紅》,畢竟自己是張藝謀的粉絲,但后來網上說《滿江紅》很有可能是《三槍拍案驚奇》的翻拍。于是,果斷在年初一走進影院觀看《無名》。因為,本人蠻喜歡梁朝偉、周迅等演員的,又是諜戰片,值得期待。
《無名》是由博納影業出品,程耳編劇并執導,梁朝偉、周迅、王一博、王傳君等主演的諜戰電影。該片聚焦了波譎云詭的隱蔽戰線,講述了地下工作者們冒著生命危險送出情報,用生命與熱血保衛祖國的故事。
在宣傳該片時突出諜戰懸疑效果,提醒觀眾要關注每一個細節,還說不看三遍不能了解劇中細節的深刻用意。
然而,整部電影看下來,可以說和預期相差太大,也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就多大。兩小時不到的電影,中途有多名觀眾起身上廁所,雖然我也有尿意,但為了關注細節,硬是熬到了結束。
可能我的理解力不夠(或者真的需要看三遍),雖然關注了細節,但我還是有很多細節有疑問。好在不影響整體劇情,看到結束也大體了解該片講的是什么。
該片采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手法,講述從日軍全面侵華戰爭到無條件投降期間,發生在上海的'日本、汪偽、國民黨、共產黨之間相互博弈的故事,歌頌那些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在隱秘戰線上英勇奮斗的默默無聞的中共革命戰士,他們為了新中國的勝利不惜流血犧牲,甚至生前不知姓名,死后不被記住,他們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和敬仰。
然而,縱觀整體電影,發現該片沒有一個完整故事主線牽引,只有一個時間軸,在這個時間軸里,打入汪偽的中共地下黨開展一系列暗殺、營救、搜集情報等活動,最終除掉叛徒、殺死日本特工及時送出了情報,并在日軍投降繼續潛伏下去,為中共解放戰爭繼續發揮自已的光和熱(年初一剛上映,這里就不作劇透了)。
但是,整體感覺:不夠精彩,沒有懸念(沒有故事情節推動,哪來的懸念)。為了制造懸疑,在剪輯上把敘事結構打散,把結尾放到前頭,再根據劇情發展把前面發生的事插入進來,解釋原因,讓觀眾看了不至于平鋪直敘、有層次感。但沒有主線故事推動,怎么能有阻礙與對抗,怎么有矛盾沖突?就如張藝謀之前的諜戰片《懸崖之上》,講述的是四名特工空降哈爾濱主要是為了尋找解救一名重要人證,讓他在國際上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故事,這是一條非常明顯的故事主線。而《無名》中更“無事”,至少說沒有一條首尾呼應的事。
敘事緩慢,細節拉長。沒有諜戰片中的那種緊張感,基本上是對話式敘事比較多,而且節奏很慢,看了有點昏昏欲睡。還有就是提到的影片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片中有一個細節,日軍轟炸后,在斷壁殘垣的廢墟中一條流浪狗躲雨、覓食的鏡頭,足足有1分鐘(請不要告訴我它是隱喻抗日戰爭下中國底層人民無家可歸、無食可尋的生活狀況,我覺得不合適),這么長時間到底想交待什么?在后來的劇中我沒有找到答案,可能是我的理解、洞察力不夠。劇中還有很多狗的鏡頭,可能有其他重要用意,可惜我沒有看懂。既然要拍得如此高深,我建議不要放在春節檔,節日期間,觀眾就是圖一樂,何必要花那么大心思來解讀劇情呢!
劇中人物眾多,有的支撐劇情不大。劇中主角梁朝偉、王一博戲份較多,但還有黃磊、周迅、張婧儀、王傳君、江疏影、董成鵬等配角,按理說每個角色既然安放了都應該有他的作用,但看下來感覺有的角色去掉,絲毫不影響劇情。比如江疏影、張婧儀等,就是感覺對她們的刻畫不夠,她們也沒在關鍵事情上起作用,何況,整部片子就沒有關鍵事。
不過,值得稱道的是該片的畫質、畫感非常好,每一個畫面都非常有質感和年代感,符合諜戰片畫面的應有特征,加上大牌演員的精彩表演,無疑給影片加了不少分。特別是周訊出場不多,但演得相當投入和傳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是顯示她精湛的功底,只可惜歲月不居,美人遲暮,周訊的形象已過黃金期,呈現蒼老狀態,再也不是以前古怪精靈的周訊了。
【《無名》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無名的詩歌06-23
無名的小草12-22
無名的代言組詩06-12
無名的小路散文07-05
無名的煩惱詩歌06-25
師出無名成語06-29
無名花隨筆02-07
無名旅館散文04-16
無名花的散文04-26
無名詩歌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