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感悟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還是用文字把這些感想都記錄下來吧。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寫感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感悟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感悟隨筆1
偶然看到“童年”一詞,想起了已離我而去的童年。
人們都說童年是美好的,而我在童年時代對于“美好”一詞,卻沒有多少印象,我并不能品出童年的“美好”所在。倒是“輕松”一詞占據得多一些,特別是比起臨近初考和現在緊張的中學生活,更是覺得那時的“輕松”很是值得去回味。
但轉念一想:那時輕松卻沒有什么所謂的“成就”,雖成績不錯,可那時卻不曾能夠體驗到為成功而百感快樂的那種激動不已。而現在則不同,當得知自己成績在班級乃至年級名列前茅時,心中的那種澎湃是不言而喻的,那種感覺在童年時代是不曾出現過的。
其實拿童年和現在相比,我想用四個很貶義的字來形容,也許它表達得不夠貼切,但回憶起童年時,我都會很自然而然地想起這四個字――“浪費時間”!就像歌詞兒里唱的:“迷迷糊糊的童年”!
也許就是因為有了“浪費時間”的童年引起了我的追悔,所以才有了我現在珍惜時間的少年吧。
現在對童年的浪費時間而后悔,我決不會再讓若干年后回想起這少年時期又為同樣的原因而后悔。加油吧!少年!
童年感悟隨筆2
童年是美好的,常令人回味。
我常回憶起童年的趣事:花開飄香的春天,和小伙伴在綠油油的田野上奔跑打滾: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小伙伴爬上高高的樹上捉不知疲倦的知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和小伙伴跳入河中摸肥碩的螃蟹;白雪皚皚的冬天,和小伙伴堆雪人打雪仗這些都會時時在不經意間進入我的夢鄉,醒來時嘴角還常常掛著微笑。
我自小生長在農村,自然少不了參加勞動。農村有句俗話,叫做小小子不吃十年閑飯,意思是說,男孩子到10歲就可以干點活,替大人們分憂了。事實也是這樣,到了這個年齡。我就常和大人們一起下地勞動了。
鋤地是一項重體力加技巧的農活。《朝陽溝》里栓保教銀環鋤地有一段經典的唱詞:那個前腿弓,那個后腿蹬就把鋤地的全部要領講解得淋漓透徹。
農村的孩子打小就能吃苦,對我來說,鋤地并不是多難的活計。這年,我和祖母去地里鋤秋,祖母一下子鋤兩壟,而只讓我鋤一壟。我心中不服氣,祖母60多歲了,個子不高,還裹著小腳。我心想:憑什么讓我鋤一壟,這么瞧不起我!我要鋤得比你快!心中想著,便揮起鋤頭飛快地鋤了起來,不大一會兒,就把祖母落下好遠。我回頭看看祖母,祖母不緊不慢地鋤著。我甩甩發酸的胳膊,直起腰休息起來。一會兒工夫,祖母就趕了上來,我趕忙又往前鋤。鋤了一段距離,累了,就又直起腰休息。再回頭看,祖母仍是不緊不慢,一下一下揮著鋤頭向我靠近。如此兩三番,等我再休息時,不緊不慢的祖母就已經趕到我的前邊了。我索性坐在地上休息起來。等祖母鋤完兩壟,我仍在地中間。祖母把我叫到地頭,說:干活呀!不怕慢就怕站。你一站別人就超過你了。你現在還小,力量還不全,等以后力量長全了,可不敢光站不干呀。
當時年少,對祖母的話理解不深,直到參加工作后才慢慢領悟了祖母這句話的深義,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慢一些,但千萬不能停住腳步。你一放松,別人就會走在你的前頭。
在過去的農村,養雞是圖找點油鹽錢,喂豬則要解決全家一年的.開銷。賣豬就成了家家戶戶的大事。每逢誰家的豬養成,需要送到集上賣了,左鄰右舍都會過來幫忙,把嗷嗷直叫的肥豬結結實實地捆在平板車上。賣豬本是大人們的事,我10歲那年,自認為已經可以給家里幫上忙,就對母親說:這次我給你拉平板車。
從家里到集市有6里多的土路,我拉板車,母親推著輛自行車。當我把平板車拉到集市邊上時,母親要替換我,我剛好也想上廁所。母親說:我先走了,把自行車放在邊上,上完廁所,你騎自行車趕過來。我答應著走進了廁所。當我從廁所出來時,母親已經看不見了,廁所門口也沒有自行車。我想是不是母親把自行車放到平板車上拉走了。
我緊趕慢趕來到集市,母親一見我就問:自行車呢?我說:你沒拉來?母親急了,說:我給你放在路邊了,快回去!借人家的,千萬別丟了!當時,自行車屬奢侈品,更何況是借人家的呢!我扭頭就往回跑。
等我氣喘吁吁跑到廁所旁時,自行車仍靜靜地停在那兒。原來母親為了不影響別人進出,就把自行車放在靠廁所的道邊。我當時急著趕路,沒往后看,也就沒有發現。
母親見自行車沒丟,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又聽我解釋完剛才沒發現自行車的原因,說:記住,掏錢難買回頭看,多危險呀!
掏錢難買回頭看,有了這次教訓,我永遠記住了這句話。在以后的生活中,我總是時不時地回頭查看自己歪歪斜斜的腳步,每次都能總結出許多經驗和教訓。
好鐵絲熬不過爛麻繩,這是我家鄉流行的一句諺語。
做麻繩的工序非常繁雜。先要把種在地里的麻砍下,打成捆,放到水塘里泡,村里人把這叫做漚麻。等麻漚得臭氣熏天時,才把它撈上來,頂著嗆鼻的臭味將麻皮扯下,放到清水里涮干凈。這就是做麻繩的原料了。好的原料做成大繩,差一點的就留下來捆東西,人們叫它爛麻繩。
我特別討厭麻繩的臭味,不喜歡麻繩,尤其是爛麻繩。生產隊里的豆角、西紅柿搭架子都是用這種爛麻繩捆綁。搭架子是輕巧活,生產隊長就讓老頭叔領著我們幾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干。我問老頭叔:干嗎不用細鐵絲捆架子呢?那不是更結實嗎?老頭叔笑笑說:別看這爛麻繩,搭架子它可能熬過好鐵絲呢!你如不信,找鐵絲捆幾個試試。我真的去找來鐵絲綁了幾處。
到了秋天,西紅柿下架了。我特意去看看我用鐵絲搭的架子,不知什么時候架子上的細鐵絲已經銹斷了,又被人換成了爛麻繩。
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看上去外表光鮮的東西,正如好鐵絲熬不過爛麻繩一樣,在特定的環境中并不中用。
【童年感悟隨筆】相關文章:
《童年》感悟05-19
感悟人生隨筆12-09
青春感悟隨筆07-02
感悟生活隨筆05-18
傻氣的童年隨筆07-16
童年的北河隨筆06-30
《童年》感悟范文05-19
人生_生活感悟隨筆11-21
人生感悟生活隨筆11-18
靜夜思感悟隨筆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