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孝親演講稿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干、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要怎么寫好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恩孝親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恩孝親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常懷感恩之心,多行孝親之舉!”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百善孝為先。”
孝是心靈里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恒、持久地散發著清香。
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為人之本,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讓我們翻開史冊,碾過歷史的車輪,尋找孝的蹤跡。二十四孝中有一則“恣蚊飽血”的故事,家喻戶曉。講的是晉朝有一個叫吳猛的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于是,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這就是孝!
孝其實很簡單,它不需要你做得多么轟轟烈烈,而是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父母捏一次肩,倒一杯茶,或者是一句溫暖的問候,都是孝的.體現。這些“孝”看起來都很渺小,可是它卻足以成為我們腦海里永久的記憶。而父母則會因為我們做的這些點點滴滴的“孝”而幸福無比,因為我們懂得了“孝”。
回頭望過,9年前,我的爸爸媽媽用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的到來,但當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那就是——照顧我,養育我。
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慢慢長大,那么辛苦,那么努力!
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是父母耐心教導的結果,我第一次拿湯匙是父母耐心教導的結果,我第一次系鞋帶,第一次扣扣子,第一次學寫字,第一次梳頭發……都是源自父母的耐心教導!
當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的人是父母;當我取得好成績時,會衷心為我慶祝,和我分享喜悅的人是父母;當我外出游玩時,牽掛我的人還是父母呀!
可是,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否捫心自問過: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對父母的牽掛又有多少呢?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親愛的同學們,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真心為父母做些事情吧!哪怕捶捶肩,洗洗碗,哪怕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哪怕給他們唱段歌曲,講個笑話。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一起將這份感恩之心延續,共同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感恩孝親演講稿2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游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后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后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么,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于是,選擇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么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么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并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杰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么,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游。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于是他在巖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么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感恩孝親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天生聾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在她們貧窮的家里,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后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樂。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手里拿一塊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她。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么不閉上呢?是不是因為不放心她?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于是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于閉上小時候,我們從沒有想過該用怎樣的語言去贊美父母,;從沒有思考該如何理解父母百分之百的愛,直到參加工作了,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
那種名叫時間的東西,無情地侵蝕著我們。父母如一部大書,無論翻多少頁,都不會到盡頭。曾經的美好,昔日的呵護,像影片翻來覆去的播放。感恩,我們要懂得回報。
當走進陌生的城市,體驗的.是無助和悲傷,隔三差五的電話,成為唯一可以緩解疲憊的良藥。任憑酸楚的淚水從臉頰滑落。獨在異鄉的日子有些凄涼,總讓人想家;度日如年的季節似乎很漫長,常使人難忘。腦海中沒有一時停止思考,真想此刻就陪伴在父母身旁,聊天、捶背、給他們讀報。平凡也是一種好。感恩,就在此刻生效。總是不愿提起的往事,因為有太多的惆悵。每每做事都會讓父母失望,從小到大的嬌慣,使我脾氣見長,無休止的爭吵今天想來悔心悔腸。捫心自問,真心為父母換位思考的太少太少。不經意的頂撞,細細品位淚流滿面。年少的我們多少都會有些輕狂,看著父母臉龐刻下的烙印,愧疚,無處可藏。感恩,由心底綻放。
親愛的同事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父母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父母的愛呢?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永遠都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父愛如山,母愛深似海。讓我們永遠銘記父母的生養之恩,學會感激、學會感恩,讓父母多一絲微笑,少一份憂愁;讓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開心。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感恩孝親演講稿4
各位朋友:
假如這個世界沒有陽光、水源,沒有父母,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那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著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會,不愿感恩。的確,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然而,這不應該是借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歷的坎坷。我不會忘記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學逛街,一個也就四五歲的小男孩,從前面跑了過來。因為已經是冬天,羽絨服把小男孩撐得圓嘟嘟,像個小皮球滾動了過來。他問我到動物園坐哪趟車,我告訴他就在那邊坐4路車。他高興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學就往前走。我們都走得挺遠的了,聽見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著他一腦門子熱汗珠兒地跑到我的面前,我問他有事嗎,他氣喘吁吁地說:“我剛才忘了跟你說聲謝謝了。媽媽問我說謝謝了嗎?我說忘了,媽媽讓我追你。”我不會忘記那個孩子和那位母親,他們讓我永遠不要忘記學會感謝,對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幫助和關懷,也不要忘記了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托。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感恩孝親演講稿5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初二xx班的xxx,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孝親敬長,學會感恩》。
昨天是5月12日母親節,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為你們的母親慶祝這個一年一次的節日的呢?或是說已經忘記了呢?
自古以來孝親敬長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子女對父母應當孝敬,也是我們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要養成尊敬父母的習慣,對父母講話要有禮貌。孝親敬長不僅要求我們去付諸具體的行動,還要求我們學習與長輩的相處之道。父母閱歷豐富,見多識廣,有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他們的話,對少年兒童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中學生要聽從父母的勸告指導,即使有些同學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可以瞧不起父母。有時由于父母不太了解實際情況,批評不太準確,也要好好向父母說明事實真相,而不可以頂撞父母。
當然除了行動上孝敬父母,我們還要學會理解、寬容父母。當和父母發生沖突時,應當保持冷靜,好好地和他們溝通。許多正處于青春期的同學們,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與自己的父母發生沖突。我認識一位成績優異的同學,就因為他的母親沒有及時提醒他上學的時間,就沖著他自己的母親大吼大叫。當遇到類問題時,我們不應該只發泄自己的怒火,而是應該冷靜下來,從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你們。
孝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字,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那么簡單,但也不是那么難,例如,每天上學和放學回家時,都應與父母打招呼。如“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或“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外出時,也要告訴父母去什么地方、大約什么時間回來。如遇到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回家,可托同學、朋友捎口信告訴晚回的原因,如條件允許,可給父母打個電話,以免他們擔心。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時,要主動向父母介紹,與朋友玩耍交談,聲音不能太高,以免影響父母的工作和休息。自己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及表現,與同學交往的情況,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都應經常與父母交流,以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關心父母長輩吧。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了。
【感恩孝親演講稿】相關文章:
桂圓節——感恩、孝親04-08
感恩孝親敬老作文02-11
感恩孝親作文9篇11-09
孝親與感恩名言200句05-07
高三感恩孝親敬老作文04-26
孝親的作文10-12
感恩孝親寒假實踐總結(精選26篇)02-08
小學生感恩孝親朗誦稿10-13
孝親敬老征文05-25
孝親尊師征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