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的教師會發言稿

時間:2021-01-31 08:24:24 發言稿 我要投稿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的教師會發言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的教師會發言稿

  大家好!

  非常感謝學校領導,使我今天能有機會坐在這兒和大家交流。前不久,我偶然在《班主任之友》上讀到一篇文章,很受啟發。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老師,你能少點嘮叨嗎?》,我想就文中所寫內容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我先讀一段文中的話吧:如果,一件事情你要說好幾次,達到千叮嚀萬囑咐的程度;幾個星期之前的老賬,還要經常搬出來曬太陽,并且情緒激動達到不依不饒的地步。如果上課期間沒有特殊情況,每隔四五分鐘就要習慣性地停下來訓人;和學生 談話,不論問題大小,情況嚴重與否,每次都要超過五分鐘,一人次的問題,都要談上三四次才能終結,以后還會經常復習,揭學生的傷疤。如果出現了上述情況,你可能就已經患上了“教師職業嘮叨綜合癥”。“嘮叨”病的主要癥狀是話特多、啰里啰嗦,并且經常不分場合、事無巨細地指責學生,還認為自己一直在“誨人不倦”。

  讀了這段話,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笑過之后,便是深深的思索。同樣作為教師的我,何嘗沒有這樣做過呢?雖然不是“經常”這樣,但肯定有過。比如上課期間,有時,我會因為個別學生開小差或因為學生不肯舉手發言而停止正常的授課,然后就是喋喋不休的訓斥。再比如,找學生談話,有時我也會漫無邊際,沒有重點。

  再給大家講一個馬克.吐溫的故事。年輕時的馬克.吐溫有一次到教堂去聽牧師的.演講,牧師關于捐款的演講很有鼓動性。馬克.吐溫十分激動,暗暗對自己說:我一定多捐一點錢。但過了好長一會兒,牧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啰嗦,馬克.吐溫不耐煩了,他決定少捐一點。又過了一會兒,牧師依然滔滔不絕。這時馬克.吐溫生氣了,“我一個子也不給!”牧師冗長的演說終于結束了,馬克.吐溫走過捐錢的桌子旁,他不僅沒有捐錢,而且從盤子里偷偷拿了2元錢,以表示他的不滿和憤慨。

  我們先不去評判馬克.吐溫的這種行為,至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教師習慣性的嘮叨,也會讓學生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厭煩感,討厭至極就會演變成敵對心理。

  那么,怎樣讓自己不再那么嘮叨呢?我說兩點。

  一、調整自己的心態。

  每個學生都是具體的,不可復制的孤本。教育中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齊步走。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著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等待著孩子長大,是一種睿智,更是一種氣度。真正的教育需要等待、耐心、從容、期待、優雅、細節。當我們覺得自己教學上有堵不上的漏洞、補不完的差生、談不完的話的時候,更要心平氣和,要想到每天實際可執行的任務畢竟有限。不能讓焦慮與牽掛交織起來,像一座巨峰壓在我們心上。

  二、“單化”教育方式。

  對待學生,應是“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堅持“一次性處理”原則。沒有特殊需要,不進行第二次處理談話。我們特別需要樹立這樣的教育新觀念,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的次數常常成反相關。教育談話要少而精,關鍵是提高一次性談話的質量。跟學生談話也要認真備課,明確教育談話的目的,所有的教育步驟一定要圍繞一個單純的教育目的展開。學生犯了錯,千萬不要抓住一件錯事重復批評,以免學生出現反抗心理。批評學生時,應點到為止,讓他們自己來反思。

  最后,我還是想用文中的這句話時時提醒自己:教師的嘮叨,是一種語言暴力,這是教育中最壞的事情之一。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的教師會發言稿】相關文章:

新教師培訓會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11-23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的發言稿03-29

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優秀03-16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05-20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02-26

優秀班主任的經驗交流發言稿01-30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優秀發言稿04-12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發言稿范文07-07

小學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的發言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