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范文(通用11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1
為做好我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突出問題,保護水環境質量,保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XX年實現全鎮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店子社區、埠園社區、東升社區、雙泉社區4個社區的污水治理任務,完成河村社區、官莊社區、河陽社區、陽光社區4個社區的已治理需提升鞏固任務,解決村莊內存在農村生活污水亂潑濫倒、污水橫流的問題,污水橫流、亂排亂倒情況基本消除,運維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二、組織實施
(一)工作思路。各村莊根據各自條件和類型,因地制宜,統籌考慮分散處理、就近處理或集中處理等方式,靈活選擇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適當采取單村或聯村的方式,將收集的生活污水經人工濕地、氧化塘或小型一體化處理設備處理達標后可就近回用;確需排放的,應根據受納水體功能區劃,達到有關標準要求。鼓勵充分利用周邊閑置的溝渠、庫塘,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等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建設人工濕地或氧化塘,對單村或聯村收集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
(二)治理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簡便適用的原則,實現有害物質和污染成分有效清除降解。
1、對靠近鎮駐地且滿足污水收集管網接入要求的區域,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如河村社區采取接入鎮駐地污水收集管網的處理方式。
2、對不能納入鎮駐地污水管網的.村莊,如埠園社區和東升社區,因村制宜采取不同方式處理:
(1)對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無法產生污水徑流的村莊,鼓勵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實現就地回用。
(2)對有少量污水徑流的村莊,采取對周邊閑置的溝渠、庫塘實施生態化改造,建設人工濕地或氧化塘,利用排水溝渠或管道系統收集、處理生活污水。
(3)對污水產生量大的村莊或多戶聚居區,可單戶或聯戶設置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如一體化凈化桶等方式處理生活污水。
(三)時間要求。對尚未驗收的河村社區、埠園社區、東升社區于11月之前完成治理并驗收通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設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小組,鎮長任組長,分管的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工作區書記、環保辦人員任成員,統籌推進全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強化治理措施銜接、部門工作協調和項目實施整合,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
(二)建立長效機制。強化考核評估,加強治理工作的監管和考核,對所有已完成驗收的村居實行常態化督導,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為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重要考核指標,落實獎懲措施,確保該項工作治理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2
為做好全鎮污水治理工作,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實施“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動工作部署,依據縣生態環境局《關于扎實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摸底調查的通知》(環函(20XX)64號)文件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下面是星星閱讀網小編為您推薦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工作任務
(一)排污口排查整治
1.范圍及對象
(1)排查范圍。各村(社區)要組織各方力量,對鎮域內12村1社區、工礦企業和樂素河、窯坪河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左右一側延伸2公里范圍內的農村污水排放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力求符合實際,確保應統盡統。
(2)排查對象。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轄區內以上2條河流排放的排口,以及所有通過河流、灘地等間接排放的排口。
2.目標責任
(1)對全鎮范圍內居民、農戶、機關單位、工礦企業、尾礦庫、種養殖業、個體攤點及經營場所私自設立的污水排放口進行排查及整治。
(2)排查示范村(社區)生活污水收集情況,完善鎮域內污水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實現全面收集。特別關注街村集鎮農戶、農貿市場及餐飲店排污黑臭水體的重點摸排。
(3)負責鎮域內所有企業排放口的排查及整治。按照縣生態環境局《關于扎實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摸底調查的通知》(環函(20XX)64號)文件要求,抓好整治工作。
(二)對轄區內工業企業開展環境執法檢查
鎮安環辦牽頭,配合縣生態環境局對轄區內涉水重點企業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制度,開展執法檢查,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水環境問題開展聯合調查并及時處置,嚴厲打擊水污染違反犯罪行為。
(三)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配套項目的'建設與運行管理
(1)建設集鎮污水管網。爭取475萬元資金,在集鎮建設2245米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備,實現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該項目今年12底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
(2)建設移民安置點污水處理設施。爭取移民安置點后續建設項目,在坪溝村、楊家嶺村、木瓜院村、北河溝村4個移民安置點建成污水處理站并投入使用,保證生活污水排放達標。
(3)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工作。采取建設污水處理站的行政村為設施運行管理的責任單位,履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責任,制定維護計劃,明確維護內容,落實專人進行維護管理,并建立健全維護管理制度。
(四)加快推進我鎮農村改廁工作進度
20XX年度全鎮改廁任務260座,其中無害化衛生廁所210座,衛生廁所50座,無害化衛生廁所與衛生廁所比例為8:2。10月10日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務,10月底進行驗收。
二、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人選為組長,紀委書記為副鎮長,各村(社區)支部書記、駐鎮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積極開展轄區內污水治理行動排查整治工作,認真摸清農村污水治理現狀,并確定一名專職人員負責此項工作,每月上報工作進度。
(二)加強巡查整改。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檢查,建立問題臺賬,推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報制度,鎮、村兩級成立專門的巡查隊伍,加強日常管護,同時積極組織群眾進行自查。
(三)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院壩會、“主題黨日+”活動、微信朋友圈、建立村規民約等方式,不斷加強對群眾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使群眾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實現鄉風文明。
(四)加強溝通協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重,涉及村居和站辦所要加強協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長效機制,共同推進全鎮污水治理專項行動工作。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3
為進一步夯實我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基礎,確保已建設的設施正常運行、發揮效益,避免閑置浪費,同時為落實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反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的整改工作,根據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壽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壽政辦秘【20XX】32號)有關規定和要求,在全面排查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問題的基礎上,制定本整改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完成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意見整改。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各項整改工作的`落實,因地制宜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條件,逐步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盡快發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減排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工作目標
加快設施完善改造;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的頻次,定期對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進行檢查,確保達標排放;在第三方檢測反饋問題提出整改方案的基礎上逐一落實整改,建立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已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發揮應有作用。
三、主要任務
(一)解阜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提升泵故障、跳閘;收水管網少量進水,無格柵,標識標牌缺失;TBO系統上種植芝麻等農作物;地埋式調節池、厭氧池鋼結構池體銹蝕。
2.整改方案:提升泵修復,恢復使用,測試TBO系統布水狀 態;增設進水格柵,完善現場標識標牌;修復TBO系統上管路、地埋式鋼結構池體除銹防腐;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
4.責任單位:鎮環保工作站解阜社區
5.責 任 人:
(二)建設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時控開關控制系統,未設置時間;無標準化排口,無出水,標識標牌 缺失;收水管網無進水,無格柵,提升泵故障;潛水曝氣器兩臺:一臺氣量較小,另一臺無氣量,曝氣盤安裝位置錯誤;太陽能無供電,電源為居民區臨時電,裸電纜從水塘穿過,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護欄高度不夠,存在安全隱患。
2.整改方案: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增設標準化排水口,完善標識標牌;改太陽能為市電、市電電纜架空敷設,消除安全隱患;更換潛水曝氣器為鼓風機池底曝氣盤重新安裝,更換提升泵;增設不低于1.5米高度護欄并加鎖管理;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
4.責任單位:鎮美麗辦建設村
5.責 任 人:
(三)譚套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生化系統停運,現場只用砂濾處理污水后排放;收水管網正常,無格 柵,護欄高度不夠,存安全隱患;二氧化氯不能運行,通過時空 開關控制系統;砂濾出口漏水,無壓差表;厭氧池口堵塞大量塑 料泡沫塊,除調節池,所以池內都曝氣,大量白色泡沬。
2.整改方案:增設標準化排水口,完善標識標牌;兩臺砂濾系統更換濾料,增設不低于1.5米高度護欄并加鎖管理;修復漏水點,恢復消毒設備功能;曝氣管路增加調節閥門,生化段培菌;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
4.責任單位:鎮環保工作站譚套村
5.責 任 人:
(四)紅旗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無標準化排口,無出水;系統通過時空開關控制,未設置參數;收水管網有進水且存在直接河流,進水無格柵;回流泵、硝化液回流到對應池體管口未固定,漏水;現場標識標牌缺失,好氧段無菌;地埋式鋼結構池體有銹蝕。
2.整改方案:增設標準化排水口;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完善標識標牌,好氧段培菌,恢復系統運行狀態;修復漏水點、鋼結構池體防腐措施;穩步推進管網建設并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
4.責任單位:鎮美麗辦紅旗村
5.責 任 人: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成立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整改工作領導組;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工作目標、時間節點,確保20XX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務。
2.積極籌措資金,保障整改資金需求,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
3.強化獎懲,狠抓落實。對整改任務未能按時完成的單位和個人,兌現績效獎懲,造成嚴重后果和不良影響,依法依規進行問責。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完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體系,倡導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監管長效機制。
二、工作目標
1. 加快設施完善改造:加大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力度,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2. 提高治理效率: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的'頻次,定期對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進行檢查,確保達標排放。
3. 實現全覆蓋: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達到全覆蓋,徹底改變村莊污水橫流現象。
三、主要任務
1. 科學編制規劃
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區域布局、治理模式、運維管理等。
2. 提高治理率
對不同村莊采取適宜的治理模式,如集中式治理、分散式治理等,確保治理效果。
推廣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如生物處理法(AO+MBR)、細格柵調節池+旋流除砂器+AAO+MBR+絮凝過濾+紫外線消毒等組合工藝。
3. 實現管控全覆蓋
在推進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中,配套建設排水、排污溝渠。
對存在污水亂排亂流、影響水生態環境等問題的村莊進行重點管控,通過宣傳引導、村規民約等方式,規范村民排水行為。
4. 做好“回頭看”工作
對已完成治理和管控的村莊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確保治理效果持續有效。
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并積極推進落實。
四、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部署推進工作。
2. 積極籌措資金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協調指導用好各類涉農資金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探索建立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及農戶付費、以工代賑等制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3. 完善長效管護機制
建立污水治理縣組織、鎮實施、村具體落實的組織制度,以及村民監督、媒體監督、鄉鎮檢查、縣抽查的監督制度。
鼓勵第三方專業機構管理服務,探索建立建設運維一體化制度。
4. 廣泛宣傳發動
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將農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及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納入村規民約。
加強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確村民保護環境責任,節約用水,生活污水不亂排亂倒。
五、總結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村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科學規劃、提高治理率、實現管控全覆蓋、加強保障措施等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5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為目標,緊密結合農村改廁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進展情況,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業務指導,以污水分類減量、就地就近治理、資源循環利用為導向,堅持生態治理優先,充分發揮農村生態系統,加強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區域,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基本原則:
尊重規律、因地制宜
問題導向、聚力攻堅
統籌實施、落實責任
二、主要任務
1. 科學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或方案
根據上級部門的相關意見和指南,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區域布局、治理模式、運維管理、資金籌措等。
2. 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針對不同類型的村莊,選擇合適的治理模式:
集中治理模式:適用于人口密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通過管網集中歸集、終端無害化處置。
分散治理模式:適用于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村莊,采取戶收集、村轉運、鄉鎮集中處理的方式。
分戶處理模式:對于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條件的'村莊,采用分戶無害化化糞池、凈化沼氣池等設施。
3. 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管控全覆蓋
落實相關條例,在推進村內道路硬化工程中,配套建設排水、排污溝渠,確保污水有序排放。
4.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優先治理重點區域,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黑臭水體整治流域等。
建設適合農村特點的污水處理設施,如人工濕地、氧化塘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的設施。
5. 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工作的“回頭看”
組織對已完成的污水治理任務進行逐一檢查、驗收,確保治理效果。
建立問題清單,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積極推進落實。
三、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統籌協調推進工作。
2. 積極統籌籌措資金
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協調指導用好各類涉農資金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探索建立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及農戶付費、以工代賑等制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3. 完善和落實長效管護機制
建立完善的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制度,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
鼓勵村民參與污水治理管控及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
4. 廣泛宣傳發動
通過多種渠道宣傳農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相關政策,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
發揮村黨組織核心作用,強化黨員意識、標桿意識,加強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目標展望
短期目標: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全覆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長期目標:建立完善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理機制,全面提升農村水環境質量,助力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實施上述整治方案,可以有效解決農村污水亂排亂放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6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為目標,緊密結合農村改廁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進展情況,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基本原則:
尊重規律、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和村民生活習慣,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
問題導向、聚力攻堅:針對污水亂排亂放問題,明確治理重點,集中力量進行整治。
統籌實施、落實責任: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主要任務
1. 科學編制規劃
根據上級部門的相關意見和指南,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規劃應堅持以資源化利用和生態治理措施為優先,合理確定目標任務、區域布局、治理模式、運維管理、資金籌措等。
2. 提高治理率
集中治理模式:對于人口密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采取管網集中歸集、終端無害化處置等集中治理模式。如建設污水處理站,采用先進的生物處理工藝等。
分散治理模式:對于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采取戶收集、村轉運、鄉鎮集中處理的治理模式。鼓勵建設集中糞污處理站或購買集中處理設施。
戶用化糞池模式:對于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條件、水量小的村莊,采取分戶無害化化糞池、凈化沼氣池等無害化處理設施。
3. 實現管控全覆蓋
落實相關條例和政策,在推進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中,主干道路應配套建設排水、排污溝渠。同時,對已實現污水治理的'村莊和管控村莊進行排查,確保治理設施正常運行,管控措施有效落實。
4. 開展“回頭看”工作
組織對已完成治理任務的村莊進行逐一檢查、驗收,做好評估驗收備查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積極推進落實,確保整改到位。
5. 強化工作考核評估
定期對工作組織管理、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運行維護機制建立及落實情況、工作成效等進行考核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落實整改。
三、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部署等工作。建立完善“月調度(檢查)、季通報、年總結”制度。
2. 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協調指導用好各類涉農資金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建立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及農戶付費、以工代賑等制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3. 完善長效管護機制
建立和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治理和管控效果持續有效。明確運維管理責任主體和運維經費來源,加強運維人員培訓和管理。
4. 廣泛宣傳發動
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將農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及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納入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和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四、目標展望
通過實施上述整治方案,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農村污水亂排亂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同時,建立起完善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體系,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7
一、指導思想
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完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體系,倡導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監管長效機制,逐步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序達標排放和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二、工作目標
1. 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加快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完善與改造,確保設施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2. 達標排放: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的頻次,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3. 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已建成設施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發揮應有作用。
4. 提升農民生活質量:通過整治,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實現村莊凈化、綠化、亮化、美化。
三、主要任務
1. 科學編制規劃
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合理確定目標任務、區域布局、治理模式、運維管理、資金籌措等。
2. 提高治理率
針對不同類型的村莊,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例如,對于山區異地搬遷村莊,可建設集中式污水治理設施;對于人口集中的村莊,可探索建立生活污水統一收集、沉淀厭氧、人工濕地、多級凈化的污水處理模式。
3. 實現管控全覆蓋
落實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村內道路硬化工程中配套建設排水、排污溝渠。以存在污水亂排亂流、影響水生態環境等問題的村莊為重點管控對象,通過宣傳引導、村規民約等方式,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管控全覆蓋。
4. 做好“回頭看”工作
對已完成治理和管控的村莊進行逐一檢查、驗收,建立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并積極推進落實。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鞏固整治成果。
5. 開展考核評估
定期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進行考核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落實整改。通過考核評估推動工作持續改進和提升。
四、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部署等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監督機制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2. 積極籌措資金
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協調指導用好各類涉農資金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建立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及農戶付費等制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3. 完善長效管護機制
建立污水治理縣組織、鎮實施、村具體落實的組織制度以及村民監督、媒體監督、鄉鎮檢查、縣抽查的監督制度。明確已建成治理設施產權歸屬、運行管護責任單位等確保治理和管控效果持續有效。
4. 廣泛宣傳發動
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將農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及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納入村規民約。加強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確保護環境責任共同維護良好的農村環境。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8
一、總體目標
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實施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收集、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水亂排亂放現象,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 生態優先:堅持生態治理優先,充分利用農村生態系統自我凈化能力,減少化學藥劑使用,保護生態環境。
2. 因地制宜:根據村莊地形地貌、經濟條件、人口規模等因素,選擇適宜的污水治理模式和技術。
3. 資源循環: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將處理后的污水用于農業灌溉、景觀補水等,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4. 長效管護:建立完善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污水治理設施穩定運行,持續發揮效益。
三、主要任務
1. 科學編制規劃
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根據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指南(試行)》,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規劃應明確目標任務、區域布局、治理模式、運維管理、資金籌措等內容。
2. 提升治理率
集中治理與分散治理相結合:對人口規模較大、集聚程度較高的村莊,采用鋪設污水管道集中收集、生態處理或常規生物處理等技術進行處理;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較為分散的村莊,采用就地就近分散處理模式,如建設人工濕地、穩定塘等。
推進改廁與污水治理同步進行:結合農村改廁工作,將廁所污水納入污水治理體系,實現廁所污水與生活污水的同步收集與處理。
3. 完善基礎設施
加強污水管網建設:根據村莊布局和污水產生量,合理規劃污水管網布局,確保污水能夠順暢收集到處理設施。
提升處理設施能力:對現有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提高其處理能力和處理效率;對新建處理設施,要確保其符合環保標準和規范要求。
4. 強化長效管護
建立管護機制:明確污水治理設施的管護責任主體和管護要求,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定期維護、故障搶修等制度。
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欄、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加強對村民的`環保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
5. 落實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投入: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污水治理的財政投入力度,確保治理項目所需資金。
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建設和運營維護;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等多元化融資渠道。
四、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農村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工作。
2. 強化監督檢查:定期對農村污水治理項目進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驗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3. 加強技術創新: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農村污水治理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高治理技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 發揮群眾作用: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污水治理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支持的良好氛圍。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農村污水亂排亂放問題,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水平。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完成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意見整改。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各項整改工作的落實,因地制宜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條件,逐步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盡快發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減排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工作目標
1. 加快設施完善改造:對現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排查,對老化、損壞的設施進行修繕或更新換代,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2. 提高污水處理率:通過新建設施、擴建現有設施等方式,提高農村污水處理率,力爭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3.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已建成設施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發揮應有作用。
三、主要任務
1. 科學編制規劃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科學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區域布局、治理模式、運維管理等。
確保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流域治理規劃等相銜接,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 加大設施建設投入
加大財政投入,支持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探索采用PPP模式等多元化投融資方式。
優先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經濟基礎薄弱的縣市,提高這些地區的污水處理能力。
3. 提升設施運行效率
定期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維護和檢修,確保其正常運行。
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的頻次,確保達標排放。
在第三方檢測反饋問題的基礎上,及時制定并落實整改方案。
4. 強化宣傳引導
通過宣傳欄、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普及農村污水處理知識,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
鼓勵村民參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維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5. 推進資源化利用
探索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途徑,如將處理后的.污水用于農業灌溉、景觀補水等。
鼓勵采用生態處理技術,如人工濕地、穩定塘等,實現污水處理與生態修復的有機結合。
四、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縣級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工作。
明確各相關部門和鄉鎮政府的職責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2. 完善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農村污水治理相關政策法規,為工作開展提供法律保障。
落實稅收優惠、資金補助等扶持政策,降低項目建設和運維成本。
3. 強化監督檢查
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定期對農村污水治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4. 加強技術研發與推廣
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研發和推廣工作。
引進和示范先進適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提高農村污水處理水平。
以下是兩篇關于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的示例,分別側重于不同的整治策略和措施。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10
一、總體目標
為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實現村莊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本方案旨在通過全面排查農村污水排放情況,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污水有序達標排放。
二、工作任務
1. 排污口排查整治
范圍及對象:各村(社區)組織力量,對鎮域內所有村莊、工礦企業、河道兩側等范圍內的`污水排放情況進行摸底調查。
目標責任:對居民、農戶、機關單位、工礦企業等私自設立的污水排放口進行排查及整治,完善污水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面收集。
2. 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配套項目建設
集鎮污水管網建設:爭取資金,在集鎮建設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備,實現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收集處理。
移民安置點污水處理設施:在移民安置點建設污水處理站,保證生活污水排放達標。
3. 農村改廁工作
任務目標:明確年度改廁任務,確保無害化衛生廁所與衛生廁所按比例完成。
工作措施:督促各鄉鎮按時完成改廁任務,并進行驗收。
三、相關要求
1.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鎮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積極開展污水治理行動,確保工作進度。
2. 加強巡查整改: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建立問題臺賬,推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報制度。
3. 加強宣傳引導:通過院壩會、主題黨日活動、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提高群眾環境保護意識。
4. 加強溝通協調: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推進污水治理工作。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 11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監管長效機制,逐步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序達標排放。
二、基本原則
因地制宜: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選擇經濟實用、操作簡便的.治理模式和處理技術。
低成本運行:確保污水處理設施低成本運行,便于維護。
長效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治理成果持續有效。
三、工作任務
1.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現有設施維護:確保已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設施正常運行。
設施報廢與修復:對報廢的設施按程序組織報廢,對需修復的設施及時修繕。
編制治理規劃:組織第三方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確保科學合理。
2. 戶廁改造
資金發放:確保改廁資金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
建設標準:督促農戶按標準建設改廁設施,確保按期完成。
3. 生活垃圾處理
垃圾分類: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加快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設施運營:確保垃圾轉運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四、工作措施
1. 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環保知識,提高群眾環保意識。
2. 開展全面排查:對轄區進行全面排查,建立詳細工作臺賬。
3. 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對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嚴厲查處,確保整治成效。
4. 建立長效機制:制定長效措施,強化監管力度,確保治理工作常態化。
五、保障措施
1. 組織保障:成立由縣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整體推進工作。
2. 資金保障:多渠道籌集資金,整合涉農專項資金支持污水治理工作。
3. 技術保障:聘請有資質單位編制治理方案,確保科學合理。
4. 監督考核:將污水治理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績效考核內容,確保任務完成。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相關文章:
農村污水亂排亂放整治方案(通用6篇)12-02
亂停亂放整治方案12-04
亂停亂放整治方案03-30
整治車輛亂停亂放方案03-26
整治車輛亂停亂放方案03-26
亂停亂放整治方案(精選15篇)12-19
亂停亂放整治方案(精選19篇)04-13
亂停亂放整治方案13篇03-30
農村污水整治方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