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有效的初中英語合作學習
溫州市第三中學 石丹
內容提要:本文以《初級中學課程標準--英語》和教育心理學有關“合作學習”的理論為指導,提出了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的五種教學策略, 力圖促進學生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和語用能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師指導,評價機制
一、前言
隨著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然而,初中英語教育的現狀與社會和時代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初級中學課程標準--英語》提出:初中英語課程改革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的能力。
合作學習作為當今國際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探索和運用。而且,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合作學習方式將在新課程實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所謂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應用于教學之中,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與他人的交互作用,對學生理解掌握所學內容能起到重要作用。正如愛爾蘭作家肖伯納所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
現代教育理論與外語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合作學習”能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體現學生的潛能和主體地位;它有利于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它既能發掘個人內在潛能,又能培養集體、團體的合作精神。小組合作學習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和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使語言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我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大膽改革,積極探索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
二、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1、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小組有不同的產生方式。教師在編排小組時,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分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學生的學習成績、交際能力、性別、個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而班級小組之間基本上是相似的,均衡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進步,讓學習優秀的學生獲得自信。小組的劃分也是多種多樣的,如:
(1)同桌為一個合作小組, 教師可作適當調整,一般是一個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為一組,其優點可隨時進行,便于操作,有利于減少學生兩極分化的情況,確保課堂教學的正常、有序地進行。
(2)四人小組,在分組時,要考慮到學生個性特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因素,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形成組內互補。
筆者認為,搭配合理的學習小組可以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不是一種異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種發自內在的精神解放運動。研究發現,學生間靠得越近,就越能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
2、課前合作預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方法。我竭力提倡英語要預習,①是為了減少課上花在單詞教學上的時間;②是為了使學生掌握英語的自學方法;③是為了在課上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下Unit One時發現一個單元內就有73個生詞。如果把這些單詞及句型全部放在一堂課上教學,學生根本無法一下子既記準單詞讀音,又讀好一些長句、難句,硬塞下去的效果只能是噎死大部分。于是,我便提前布置一個班的學生進行預習,要求極其簡單:會讀新詞、讀通句子、了解大意。教學時,經過合作預習的班級五分鐘就解決了新詞的讀音,而其余班級僅教學生詞就花了近一刻鐘,接下來操練時不同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實踐證明,讓學生開展合作預習,不僅提高了上課的效率,也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獲取成功的喜悅,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3、課中合作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于小組交流的情境,出示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在講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做好引導工作,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學習新課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使全體學生進入良好的準備狀態,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而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渴望。
合作教學中的講授是經過合作設計的,力求簡要清晰,時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較強的啟發探究價值,能為繼起的小組活動留有足夠的空間。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創造性地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我認為目前初中英語“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比較適合的教學形式有三種①角色表演;②信息處理;③語義重建。
①角色表演
初中新教材每個單元都有Read and Act部分,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語境,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結構,教師要指導小組成員熟悉本話題相關的句型,運用新、舊語言知識,通過創設情景,自編對話,進行角色表演。
②信息處理
這種形式多用于閱讀課。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及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各小組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表意見,經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節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據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內容。
1)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2)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提出的討論話題要具有開放性,學生可結合學習內容談論自己的觀點,培養了學生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討論”這一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推論和合理的推斷的能力以及在真實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JEFC第二冊第98課A Traffic Accident 這篇閱讀課時,首先我對課文的標題和插圖設計了2個問題:
What happened to the young man?
What would the children do?
同學們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再次提出問題:
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see a traffic accident?
通過討論,小組長把同學們的觀點記錄下來,在班里匯報。整篇文章學完之后,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適用推理能力,用英語解決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進行采訪,調查研究和解決具體事情等。我布置的任務是: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去采訪交通警察,了解交通事故發生的起因,然后設計成調查表(見表一),就如何避免或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提出合理建議,并用英語寫出一份調查報告。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始終充當參與者和幫助者的角色,學生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調查,統計和分析等任務,把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相結合,這樣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了他們自覺遵守交通安全的意識, 這可以說是融德育與初中英語學科教育之中。
交通事故調查表
Accident
Cause
Advice
Address
(表一)
③語義重建
語義重建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從口頭表達開始,逐漸上升到書面表達形式,開始時教師就向學生講明主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同該主題有關的討論活動,感知大量的語言信息材料。如JEFC第二冊第42課,是一篇以書信形式介紹北方春、夏、秋、冬的文章,學完后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給你遠方的朋友寫一封回信,談家鄉溫州的氣候,小組內模仿課文并結合實際互相談論,互相提出修改意見,最后由組長執筆寫成回信。教師在這一過程要起好指導和評估作用。
4、課后合作復習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交際性學科。為了讓學生能及時消化當天所學的新詞、新句,課后及時復習操練是必須的。我在教學中也經常碰到這類現象,常規化的要求根本無法激起學生復習的熱情。由于教學時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妙處,我建議學生課后也要合作復習,并且提出了復習單詞、對話可采取的合作方法。
①.復習單詞。讓學生四人為一組,復習四會單詞,采用開火車式:一人當裁判,他說出一個單詞的讀音后,剩下幾人依次說出拼寫,一人只說一個字母,再由裁判確定正誤;復習三會單詞,則讓學生進行搶答:裁判說詞義,另外幾人搶說單詞讀音,一輪(十次)搶答完成后,勝利者代替裁判說詞義,繼續比賽。
②、復習對話。三四人一組為佳,主要是分角色讀對話,但要確定聽眾,便于改正讀得不好或讀錯的地方。每小組中必有基礎差的學生,這時就是他聽、模仿對話的好機會。
當然,除此以外,合作復習的方式還有許多,這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經過一段時間合作學習的實驗,課堂氣氛活躍的同時,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于合作,學生的聽說能力大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大大增強,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素質。可以這樣說,合作學習的外語課堂擺脫了“匠氣”和“死氣”,充滿了“生氣”和“靈氣”。
5、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要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一種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其目的就是要不斷調整小組成員的各種行為和活動的規范。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合作學習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必須改變過去單純鼓勵個人競爭的做法和相應的評價方式,將評價的重心落在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上,及時評價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每一位組員清楚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體驗成功學習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團結協作,開展拼搏競爭,使學生看到自己經過辛勤的努力取得的進步,看到同伴之間共同奮斗的成績,進一步明白小組學習的意義,從而更好地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習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活動形式能真正在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合作互動式學習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 與他人小組評及教師對學生評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教師可通過評價機制不斷引導小組成員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可以不斷校正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偏差,通過這一形式,往往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1)自評是一種自我肯定。
學生通過自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懂得好和壞是自己表現出來的,而非老師和同學說的;通過自評,學生有了追求成功和進步的渴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下是自評表:
指 標 標 準 表現
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 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很濃厚,與同伴合作感到很愉快
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態度 能積極參加小組合作學習,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合作關系良好,會欣賞小組伙伴
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有較強的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會傾聽,會思考,會發言,會分析,會操作,會綜合
(表二)
(2)小組內部評價是相互間的一種信任。
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小組對其成員進行積極、中肯的評價,這是促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手段。在小組評價中,有小組長牽頭,對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反思評價。以下是小組合作評價表:(注 :以上兩個表格的評價等次為:好的作★,一般的作▲,差的作×)
標準 參與性 創新性 態度積極 討論交流 分工操作 研究成果 其 他
表現
(表三)
(3)教師給予小組的評價是一種支持。
教師的評價應融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應及時,才最有效。如一位學生在回答“Why doesn’t the man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wo floors?”時,另學生提出:“Because he wants to exercise more.”更有學生提出:“Because he is too short to touch the button.”對于學生如此大膽的猜測,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你真有想法。”“你的猜想很不錯。”“真是了不起的想法。”……對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好的小組,也應及時給予表揚。
三、總結與反思
當然,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要在初中英語教學領域里廣泛地實施還會遇到種種的困難和阻力。通過將近一年半的合作學習的實踐我對合作學習產生了以下幾點思考:
1、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看起來氣氛很熱烈,但由于課時緊,內容多,教師往往只注重表面現象,而忽略了充分挖掘小組成員的職能。
2、小組成員角色的落實不到位,應該經常輪換小組角色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成了各小組名符其實的發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成了忠實的聽眾。
3、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往往成了一種擺設,中看不中用。
4、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許多教師只重視對整個小組的評價而容易忽視對成員個體的評價;或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估,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肯定。
這些問題, 都需要我們廣大英語教師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去攻克難關,使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領域開花、結果、不斷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初級中學課程標準-英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2、王坦: 《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3、盛群力 :《合作學習:實現學習方式轉變的一種現實途徑》;《教育信息報》 2005年9 月
4、鄭士強 :《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的反思及解決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