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英語教師 范文林
在步入21世紀的時候,全世界的教育都面臨著變革的任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內容是:新的一代要學會求知(learn how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 how to do);學會合作(learn how to live together);學會生存(learn how to be)。全世界的一個共識是:一個個體在新世紀中發展的水平越來越取決于迅速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和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正迎合了這一趨勢。這場教育革命的精髓之一是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的變化: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去獲取知識,學生上升為教學諸因素的中心;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
在這世界教育理念變革之際,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勢不可擋地進入了教育領域。這勢必或已經在催化著這場教育革命,在加速著教師和學生,教和學的角色的轉變。在這樣的形勢下,我一直在嘗試和思考:如何實現角色的轉變?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利用電腦和網絡技術培養新世紀的人才?
嘗試一 自制 ppt 多媒體演示課件
在初步學習了計算機基本操作之后,我開始為高中英語教材的課文制作多媒體演示課件。比如,我為高三英語澳大利亞一單元搜集了大量配有英語說明的照片,英語原聲音頻素材(錄音),以及配有英語解說的視頻材料(影片)。
按照課文內容,我把這些素材整合成土著人,特有動物,天氣地貌等版塊,作成演示課件,在多媒體教室里向學生展示,創造了一個在普通教室里,用書本,粉筆,錄音機根本無法實現的英語環境,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戰告捷,促使我繼續制作了體操,拯救地球,熱帶雨林,珊瑚和大堡礁,馬丁 路德 金,林肯,急救,因紐特人等多個演示課件,并在課堂教學中實際應用了。
以上多媒體演示課件中,已有多個課件上傳到了“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的“軟件交流中心”,與全國同行交流,供教師們下載使用,下載次數均超過一千,還有超過四千的,受到了同行們的好評。
登陸下列網址,便可了解這些課件的情況:
馬丁 路德 金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769 下載次數 4156
澳大利亞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1395 下載次數 2523
珊瑚和大堡礁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3424 下載次數 2653
體操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4017 下載次數 1529
迪斯尼世界 http://download.k12.com.cn/xinxi.php3?id=4555 下載次數 2757
思考一 ppt 課件幫助了誰?
勿庸諱言多媒體演示課件在多媒體教室里向學生提供了最新的“原汁原味”的英語材料,創設了一個全方位的多源化的英語語言環境,普通教室和紙質教材望塵莫及。
在這過程中,學生們開始覺得新奇有趣,學習積極性很高。但后來我發現,他們很快就“習慣”了,又開始無精打采起來。為何我煞費苦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呢?
細想起來并不奇怪:課堂里的角色并沒有絲毫改變,教師仍然主宰一切,學生仍然被動坐等老師灌輸。只不過教師的灌輸手段高科技化了(用計算機),學生的接受更生動形象了(有多媒體)。這些拿慣了鼠標的,玩慣了電子游戲的,電腦齡比你長的學生,很快就領教了你那兩下子,他們能讓你一個人在課堂上擺弄鼠標嗎?!
我意識到,如果還停留在ppt演示課件的水平上,無異于“穿電腦新鞋,走教師中心滿堂灌的教學老路”。 powerpoint是名副其實的“演示課件”,它是老師和演講人的優良助手和得力工具。但它幫不了學習者的忙,對學生來講并無太大價值。要實現角色轉變需另辟溪徑。
嘗試二 自制 htm 網絡課件
在上網瀏覽查尋資料的過程中,我萌發了制作網頁(絡)課件的念頭,邊學習,邊制作,竟然也制成了若干網頁課件,在互聯網上還建立了自己的英語教學網站。
1. 高中英語課本多媒體網絡課件
我將先前制作的演示課件全部改編制作成網絡課件,上傳到互聯網我的網站,供各地的學生上網自主學習,瀏覽。同時也將這些網頁課件放到了校園網上,供在學校計算機教室上英語課使用。
仍以澳大利亞一課為例:
開始上課時,以演示幻燈片的形式布置如下任務:
1. What kind of country is Australia?
2. What sports do Australians like better?
3. What are the speci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aborigines use?
4. What are the unusual Australian animals?
5. What are the facts that help to make tourism a thriving industry?
然后,讓學生上網(校園網),訪問相關網址,打開澳大利亞課件首頁,便可見到文字簡介,地圖,國旗,相關圖片,和有關鏈接:People, Animals, Land(見圖1)。
學生瀏覽閱讀首頁之后,應當能解答第一題了,之后學生便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分別點擊有關鏈接,進入相關頁面學習觀看。
比如,若想了解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的情況,可以點擊 Animals 鏈接,進入澳大利亞動物頁面(見圖2)。
圖1 圖2
點擊樹袋熊圖片,便可進入樹袋熊頁面,閱讀介紹樹袋熊的英語文字,點擊影片鏈接(Click here to watch and listen),便可觀看一段有英語解說的影片。學生可自行多次重放影片,對照網頁上的解說詞文稿,細聽解說。點擊兩個錄音鏈接(Click her to listen.) 便可聽到英語說明。(見圖3)
圖3
在學生學習瀏覽了有關動物的全部內容之后,就應該能夠回答任務中的第四個問題。
利用下課前的5分鐘,請學生討論回答全部任務的五個問題,檢查學習效果。
這樣上課,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學生每人一臺電腦,人手一個鼠標,個個成了負有任務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學習者;教師真正地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組織和制作網頁課件),和指導者(提出任務,提供幫助,總結檢查)。
在這樣的課上,學生自己動手,把自己浸入了一個多媒體的全英語的語言環境,閱讀各種英語說明文字,聆聽純正的英語錄音,欣賞有英語解說的影片,接觸的是全新的多源化的英語材料。單就澳大利亞課件為例,就有:長短文字34段,圖片60張,錄音材料9段,影片5段。
這樣上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英語水平,自主選擇內容,自定先后順序,自控時間長短,實現個性化學習,作到人人有收獲。教師也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分層次教學,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由于是先布置任務,后讓學生上網(校園網,教師網站),查看有關內容,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這其中已有研究性學習的因素在內,若更多地整合有關材料和網上資源,高中英語的研究性學習從此切入也未嘗不可。
我已為現行高中英語教材制作了多個多媒體網絡課件,計有:
高一英語:熱帶雨林,林肯
高二英語:海洋生物,馬丁 路德 金,迪斯尼世界,因紐特人,急救
高三英語:拯救地球,澳大利亞,體操,珊瑚和大堡礁
訪問下列網址,可以看到這些課件在互聯網上的實貌:
http://desswlfan.at.china.com
2. “Step By Step”英語聽力訓練課程(網絡課程)
中學生在六年的英語學習中,聽力的發展參差不齊,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更何況科學研究早就指出,對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個體感受不同。 因此,在傳統的教室里,甚至在語音教室里,由教師統一放錄音,由教師統一核對答案的聽力訓練方法,無法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考慮到這些因素,我把“Step By Step”(《華東師范出版社》)聽力訓練搬到了計算機教室來進行。
準備工作:把錄音帶的聲音信號轉變成計算機的數字信號文件,把錄音文稿制作成網頁課件,作好聲音鏈接。
實施過程:1. 教師控制所有學生機,進行常規全班統一聽力測試。學生只能聽到有關對話或獨白,然后在聽力入門的學生用書上作答。
2. 測試結束后,讓學生上網,登陸“Step By Step”英語聽力訓練課程(見圖4),打開相關課的網頁,點擊聲音鏈接(play鍵),播放錄音,即可對照文字材料重復聽,核對答案,解決疑難,作到“精聽”。若能跟讀,還能提高“說”的能力。(見圖5)
圖4
在這樣的聽力課堂上,師生的角色改變了,由在普通教室,一臺錄音機,教師掌控,學生“坐等聽”,變成學生每人一雞(耳機),一貓(調制解調器,指網絡),一鼠(鼠標),親自動手,下載播放聲音文件,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動手聽”。
從教學角度講,這樣的聽力課從技術上解決了大班級聽力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難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聽力測試的情況,自主選擇重聽的內容,自己決定重聽的遍數,解決自己的問題,實現個性化自主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可以不受干擾地,慢慢推進,細嚼慢咽,避免了囫圇吞棗。程度高能力強的學生在較快的完成任務后,可繼續訪問“補充聽力材料”,進行額外的聽力訓練。我給每一課都加載了“補充聽力材料”,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個性化使用。
這樣的聽力課,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照顧,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由于聲音文件太大,無法在撥號上網的互聯網上運行,所以本課程只放到了我校的校園網上。 我校英語教師韓麗衛也參加了制作和試用。
圖5
3.高考英語閱讀訓練教程(網絡課程)
閱讀理解是高考重點,是高三總復習和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頭戲。教師要組織學生閱讀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英語文章;要組織學生精讀范文,更要組織學生大量泛讀;要提高學生閱讀所必需的認定事實,概括中心,推理判斷,領悟隱意等各項能力。這樣一個大的系統工程若能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定能作得有效。出于這個考慮,我正在建設這樣一個網上教程。登陸首頁,可以看到教程的概貌。(見圖6)
圖6
例如,一個想提高領悟文章暗含意思能力的學生可訪問我的網站,登陸本閱讀教程,點擊“領悟隱意 Hidden Meaning”,進入頁面。 閱讀說明,獲得對本項訓練的總體認識之后,選取文章進行閱讀訓練。(見圖7)
圖7
搜集在此的文章都是我在高三教學中積累的極具訓練價值的經典篇目,讀后做后面所列測試題。點擊 Final Score 按鈕,課件可以自動為你評分,并給出正確答案。然后,學生可以閱讀我寫的點評,徹底明了此篇閱讀訓練的精髓。(見圖8)
圖8
本教程也載入了我校的校園網,應用于課堂教學。
在計算機教室里,由老師操控,選用典型篇目,進行簡短示范性講解,然后將計算機交給學生,便可任由學生自行選擇篇目,進行閱讀訓練。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點擊進入“海外文摘 Overseas Digest”,閱讀我從網上搜集的海外媒體上的程度合適的文章,開闊視野,提高能力。
到目前為止,我已上傳閱讀專項能力訓練文章27篇,已為其中18篇寫了點評。還上載了近年高考閱讀篇目20篇,快速閱讀短篇100篇。只要有時間,我將不斷補充添加有價值的文章,以使本課程不斷完善。
若與計算機專業教師配合,還可以做出成績統計程序,記錄每個學生的每次得分,記錄每個學生的閱讀量,作到對學生表現的全程監控。
我認為,本閱讀網絡教程具有與前面兩個網絡課程相同的優點,如,轉變角色,實現自主個性化學習,實現分層次教學。它的突出優點是:高考英語閱讀教程既是一個動態的,可隨時增添修改內容的閱讀訓練題庫,又是一個開放的學生可以自由進入,自主學習的閱讀訓練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典型篇目,可隨時添加到教程中。全國各地的學生只要有“貓”有“鼠”,便可隨時登陸我的網站,實現個體化學習。各校只要連上互聯網,便可在電腦教室實現課堂閱讀訓練,作到資源共享。
我認為,這樣一個兼有教師教學題庫和學生學習的平臺雙重作用的網絡課程,定能為閱讀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
訪問下列網址,便可看到本課程在網上的實貌:
http://go8.163.com/se24/reading/index_reading.htm
思考二 htm課程才是學生的好幫手
htm課件的優越性顯而易見。
它是體積小,便于網上使用的課件。使用者只要點擊相關鏈接,即可進入有關頁面瀏覽,實現網上收聽收看,而不需下載整個課件。而ppt課件必須全部下載,無法在線瀏覽。
htm課件是個開放的動態的課件。網站管理員或斑竹可隨時方便地進行添加刪改,大到全面改版,小到更換一副畫,修改一句話,增加一個標點,點擊鼠標即可完成。 ppt課件一旦傳到網上便無法修改。
htm課件有強大的交互功能,可實現諸如提供表單,搜索調查,論壇留言,測試評分等人機交流。而ppt課件很難實現這些功能。
這些優點再加上多媒體音像材料,更讓傳統紙質出版物望塵莫及。
本文提及的網絡課程均用Frontpage制作。Frontpage是微軟Office家族的一員,和Word, Powerpoint,Excel一樣,易學易用,無須涉及諸如數據庫,VB, JAVA等高深技術,每個老師都能學會,是適合我們普通教師使用的制作網頁課件的利器。
正如刀叉是為西方人士吃面包西餐專用,而筷子是中國人吃米飯面條專用一樣,ppt課件只能助教師一臂之力,而htm課件才是學生的鐘愛。由全班學生看菜鳥老師一個人用鼠標戳戳點點,到學生個個用上“雞,貓,鼠”,實際上是借助高科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課堂角色的轉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師中心論。
本世紀教育革命的另一重要特征和目標即是打破教材中心論。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各種教材,“一綱(一個教學大綱)多本(多種課本)”的形勢,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自主性是新世紀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它也應體現在教材的選用,研究,開發上,教師要有自主選擇,自主研究,自主設計教材的意識和能力。我體會到,在開發研制htm網絡課程的過程中,教師的自主性意識得到了加強,研制打造個性化教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往不可侵犯的教材中心論受到了沖擊。其實這也是教師角色的另一轉變,即由教材執行者轉變為課程教學研究者。正如揚州大學師范學院教科所李亞東所說:“傳統教學中,國家統一編寫教材規范,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網絡時代教師是課程開發和教學研究的主體,運用現代化手段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開拓多媒體教學空間;編制教學軟件,促進課程向地方化、校本化、個性化、綜合化方面發展,實現課程教學綜合化和知識的融會貫通;主動投身課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高網絡時代課程教學理論的研究水平。”
后 記
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學期里,有十周的時間,我每周用兩課時領高三文科班學生到學校的計算機教室上英語課,一課時用于聽力訓練,一課時用于觀看多媒體網絡課件或完成閱讀訓練任務。共計完成聽力訓練十課,觀看多媒體網絡課件五個,閱讀專題訓練兩項。我們的計算機英語課還遠沒有結束,我們為學生準備的課程尚未學完,況且有關課程內容還在不斷增添和完善。我想這樣的計算機英語課是不能冠之以“做秀”之名的吧!
電腦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勢不可擋,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的影響不可估量。現在有人在討論中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有人視網絡為虎狼,認為內容不健康,限制甚至禁止學生上網。而實際上學生上網確有許多問題,主要的原因是適合他們的內容太少,旁門左道的東西太多。但天上不會掉好東西(其實那些旁門左道的東西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制作精彩紛呈的網上內容,占領網上陣地,純潔網絡空間,為青少年建設廣闊的網絡綠地,難道不是我們一線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嗎?!讓我們少些感嘆,少些議論,多些思考,多些嘗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