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時間:2023-10-27 15:35:43 登綺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通用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通用15篇)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1

  蘇霍姆林斯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一個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孩子的人,對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

  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摘下了校園的花房里新開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從容地向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為什么要摘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后我就把花送回來!碧K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帶著小女孩,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這個故事是意味深長的。對于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沒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談論的中心始終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沒有生硬的說教,沒有繁瑣的理論,只有溫和的話語和天才的思想,豐富著我們的心靈,如同聆聽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

  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昵地稱他們為“小家伙、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舍,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敝挥邪押⒆臃旁谧约旱男撵`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同時,無論年青還是年老,教師都要擁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你就能夠更寬容,更豁達,也能夠讓孩子更喜歡你。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2

  前幾日,終于把蘇老的這本著作完整地拜讀了,下面是我的一些感觸,與大家共勉:

  蘇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教育實踐的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的確,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高尚的結晶。父母對孩子的`愛,有著本能之愛的情感成份,往往較多地滲透著長輩對下一代的保護、支配的情緒色彩,甚至摻雜無原則的將就和溺愛。師愛則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愛的特征。師愛的本質,是教師對學生的主動給予,是奉獻,它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尊重、負責和理解,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我們的教育本質上實在就是愛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書的前言部分寫到:“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盡不猶豫地回答說:愛孩子!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其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昵溫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該書中浸透著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們的愛,正如他在書中所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是最大的幸福!敝挥邢裉K霍姆林斯基那樣把孩子放到心靈的深處,和孩子們共同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們進行活躍的、自然的、不中斷的交往,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達教育活動的至高境界。愛孩子首先要接觸孩子。蘇霍姆林斯基以為“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剛上班時的一些事:我們開始以為擁有豐富的知識就能當好教師,結果卻不是那樣,哪怕你滿腹經綸,口若懸河,課堂上照樣會有人充耳不聞。我們當時在想是不是教學方法有題目,隨后的教學中自己更加注重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魅力確實提升了,但仍有人對你熟視無睹。我們當時挺困惑、挺委屈。后來與老教師交談后我們才知道題目的所在,原因是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主動參與到孩子中往,與他們的交流不夠。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放下身份,懷著童心主動往找孩子們,主動與他們交流,與他們“打成一片”,作為孩子的知心朋友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做游戲,最后師天生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時間固然很短,但我們對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愛,同時也得到了孩子們的愛和尊重。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3

  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書“活的習題集中的1000道題”這部分中,借一個故事提到了家長在教育修養方面的差異對其孩子的影響。

  故事的背景是:蘇霍姆林斯基給孩子們提出了一個“運送山羊、狼、白菜到對岸”的腦筋急轉彎,讓孩子們異想天開、頭腦風暴。他還指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解答這個問題。最終的結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預料——有的孩子10來分鐘就解答了,大部分孩子15分鐘答完,但有幾個孩子一直無法解答。

  經過研究和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們的差異是與其父母有關的,正如他在書中提到的“學齡前兒童家長在教育方面的修養是多么重要”、“在父母是孩子唯一的教養人員時期,也就是孩子在學齡前時期,家長的教育學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依據在于,2-6歲這一段時期內,兒童的智力發展和精神生活主要取決于父母的教育學基本素養,它表現在明智的理解這個正在發展中的人的最為復雜的心靈活動。結合這三類孩子的家庭背景,很容易得出父母的教養水平對孩子們智力發展的`影響是呈正相關的。

  對此,蘇霍姆林斯基采取的措施是:在孩子尚未入學的時候,多于父母談談教育的問題;為了關懷未來的小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成立了家長學校,請2-6歲兒童的父母來校學習;在家長學校的教育中,極力使家長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將如何教孩子思索、為什么方法發展孩子的智力的方法教給家長;對于開篇提出的1000道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是和精心挑選出的孩子們最喜歡問的1000道題,蘇霍姆林斯基將正確的回答方式教給了父母,以便于孩子向父母提問時,父母能夠正確回答,并且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以來,也鍛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發展了智力。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4

  看了《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被蘇霍姆林斯基的細心、耐心、專心和對孩子偉大的愛而感動,對現行教育感到痛心和無奈——現在,我們的絕大部分老師爭分奪秒地往孩子們的頭腦里堵塞現成的說法、結論和論斷,從來不給孩子機會去接觸思想源泉和生動語言的源泉,捆住了孩子的想象、幻想和創作的翅膀,孩子由一個活潑、積極、好動的人變成一部記憶機器——我們的教育用一堵墻把孩子同周圍世界隔離開來。而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教孩子認識一個字母、一個單詞費盡心機把他們帶到農場、田野地頭、河邊感受大自然的氣息;為了培養孩子的感性和善心,他把孩子帶到森林里上音樂課,感受森林里蜜蜂的嗡嗡聲、鳥叫聲、流水聲……,試問:我們現在有多少老師能夠做到?不用說做到,就是想都不會想,我們現在的幼兒園和學校,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推脫責任,寧可把孩子整天關在教室里,低年級同學連在學校里玩都沒有機會,春秋游有的學校都取消了,更不用說帶孩子到大自然里去感受什么。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這只是教育的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真正的學校并不僅僅是兒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場所,那是兒童集體的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種多樣的志趣和愛好把施教者與受教育者聯系在一起,一個只是在講課時隔著講臺跟學生會面的人是不會了解兒童心靈的,他不可能成為教育者!

  蘇霍姆林斯基當了校長,為了零距離接觸孩子,研究孩子的成長情況(包括細節)和各種變化,他直接選擇兼任班主任。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別人怎樣教育而不直接接觸孩子,他就不再是教育者了”。李鎮西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虔誠的追隨者,這方面和蘇霍姆林斯基何其相似!試問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位校長還兼任班主任?當然,這不能全怪校長,教育行政部門推行的教育行政化使校長們大多疲于應付各種檢查、達標驗收而疲憊不堪,不用說校長兼任班主任,很多時候任課老師們還要犧牲教學時間或加班加點來突擊做資料應付檢查呢。

  蘇霍姆林斯基學校的孩子們,大多來自戰后殘缺不全的`“病態”家庭,那些孩子各方面的狀況遠比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孩子們要差得多,但是,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用最大的勇氣和決心教育好這些孩子,他說:“要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同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勸告我們的老師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低年級教師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對孩子來說應當是一個與生母一般親昵可愛的人”“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對孩子深沉的愛,父母親的親昵溫存同睿智的嚴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老師們大多數喜歡上課時孩子“聽話”,在老師的威嚴之下,很多孩子確實很聽話——老老實實坐在那里兩眼瞪著黑板,好象在注意聽課,其實一句話都聽不懂,苦不堪言,考試時孩子分數很低,老師就又罵孩子們說“你怎么這么蠢呢”,其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這是老師蠢而不是孩子蠢!他說:“在未能用兒童的樂趣吸引住孩子之前,我便無權談論給他施加什么教育影響”。我偶爾會到大學里給大學生上課,基本上是上課結束后學生仍然不愿意離開教室,總纏著我問東問西,和我一同去上課的教授們問我:“你從未當過老師,也沒有教師資格證,為什么你上課學生喜歡聽,而且總是意尤未盡?”我回答說“因為我知道學生們想聽什么、我知道如何抓住學生的心”——我認為,一個老師縱然滿腹經論,如果沒有演講能力,上課缺乏感染力,不能捕獲學生的心,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老師。另外,老師用心講課,付出了真情,總是可以感動人的。

  從《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當好老師,深入研究了心理學、醫學、生物學等學科,當然我們的老師大多數也都修了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課程,但從我所接觸的大多數老師的情況看,老師們學的這點所謂心理學,與蘇霍姆林斯基比起來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如果真的學成了,那么我們的一些老師就不可能在教育孩子(特別是犯錯誤的孩子)時,只會對孩子吼叫和恐嚇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看到孩子們把校園的花朵摘下來時,他不是吼叫和恐嚇,而是默不作聲,之后他平靜地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摘掉了花,現在這塊地方還美嗎?這些光桿好看嗎?現在我們到哪里去看花呀?”輕輕地幾句話,孩子知錯了,然后他動員孩子們動手勞動種花,孩子們欣然接受,蘇霍姆林斯基就樣達到了教育目的。對這件事,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總結道:“情感,形象地講乃是高尚行為的肥沃土壤,心靈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

  如今許多家長對孩子確實十分好,好到不講原則,什么都依孩子的,只差沒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給他,所以——在家里孩子是小皇帝,打個噴嚏全家人都著急圍著孩子團團轉,上個醫院全家人陪著上滿醫院跑;在學校里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打打鬧鬧吃了點小虧,他立即找學校算帳;班級勞動怕孩子累著,幫助孩子裝病請假……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缺乏憐憫、對別人沒有同情心、冷漠無情、自私自利的人,最后對家長都不會尊重,何談對社會負責任?在談到培養孩子的道德時,蘇霍姆林斯基寫道:“一個人的道德面貌如何,歸根結底要看在他的童年時期是從哪些來取得快樂的,如果他的快樂在于無思無慮、坐享其成,如果孩子不知什么是憂傷、委屈和痛苦,他就會成長為利己主義者,對別人的事不聞不問。非常重要的是,讓我們培養的人懂得最大的快樂——出于對人的關懷而感受到的激動人心的快樂!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5

  近日,有幸拜讀了蘇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深有感觸。蘇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教育實踐的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他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力用心用愛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愛生如子”的真諦,這著實令人佩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兒童的`尊嚴是人類靈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獨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會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樣不信任你,不尊重你。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從來沒有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情況,他愿意學習只是他不會,他還沒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沒有能力強迫自己學習!狈此嘉业慕虒W,我真的不了解我的學生。忘記了他們只是孩子,而學習不能是單純輕松的游戲而是一種勞動。對于兒童來講,掌握知識這是最終的目的,他不能像成人那樣有選擇的進行學習和計劃學習。

  當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愿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厭學情緒產生了,那任你用什么辦法也不可能使孩子坐下來念書了。不了解學生,就沒有辦法給予學習的快樂、激發他們的自豪感。 愛學生,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這時,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睂τ谶@一點,我想談談我的做法:上課時,我向學生露出親切的笑臉,投去友善的目光,進行交談式的教學;下課時,我留在教室和學生們談心,說笑話……很快地,我和學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形成友好、愉快、輕松、和諧的心理氣氛。這時,他們會把我當知心朋友,敞開心扉,讓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并求得我的幫助和指導。一個好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做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包括內心世界的苦惱與憂愁,這樣,教師才會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學生。 “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愛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為一個懂得付出愛、懂得感恩的人!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6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在五年里跟班里三十一名學生朝夕相處的平凡歲月,內容是一年小學預備班和四年小學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學工作,初讀時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在讀完后結合平時自己的教育體驗及與孩子們相處時的感受,體會到了作者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兒童的心,和教育工作帶來的無窮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尤其讀完全書后,更是從字里行間充分感受到作者流露出來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孩子們的愛,以及如何去用愛教育孩子,讓孩子擁有愛心并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我最深的感悟是:作者將自己比喻成了手握“刻刀”的雕刻師,將一名名學生比喻成了未經雕琢的璞玉,全書都在分享他是怎樣將“璞玉”雕刻成了一件件工藝品。這是一本能撫慰我們心靈的書,給我們的教學和生活帶來啟發,用平凡而質樸的語言和故事,詮釋教育的真諦。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以下兩點:

  一、要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

  身為教師,我們不光要明白學生們不只應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解枯燥無味的知識時,也可以帶領學生去野外玩耍從而體會大自然的美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能成為蘇霍姆林斯基學校的學生是幸福的,因為那些孩子不需要為分數而心不甘情不愿的學習著,他們沒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所壓著,沒有失去童年所該有的天真、快樂。他們的學校在藍天底下,在大梨樹下,在葡萄園里,在牧草場上。蘇霍姆林斯基帶領著孩子們在新鮮的空氣中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假日,他組織孩子們遠足、野營。書中描述的瓜園度假的歡樂情景讓我心馳神往。孩子們在蘇霍姆林斯基所營造的“藍天下的學校”、“幻想之角”、“童話故事會”、“健康樂園”在愉快地游玩著勞動著學習著,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引導下不知不覺地由欣賞大自然中玩耍中變為觀察大自然、去思考去學習,收獲著知識也收獲了健康的身體和和諧的心理。蘇霍姆林斯基如一位獨具匠心的園丁,帶領著孩子們走進了教育的“世外桃源”,和諧而健康地成長,快樂而歡欣鼓舞地學習。我在心馳神往這樣的“世外桃源”的同時也感到自己也有一種使命,那就是以這位大師為榜樣,盡心盡力為我的孩子們營造這樣一個“世外桃源”,把他們從分數的“拷鏈”,繁重而枯燥無味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給他們一個和諧、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學習環境。

  二、教師應該擁有對教育的愛心和熱情。

  我們要始終記得正是出于我們對于教育的熱愛才會引導我們走向教師這個行業。在這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教育實踐字里行間流露出他的'愛,這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昵地稱他們為“小家伙、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舍,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7

  近日,有幸閱讀了蘇霍姆林斯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深有感觸。整本書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對教育工作以及對孩子的愛。近日,流行著一句話:“教育者要想著兩件事,一是如果我是孩子,二是如果這是我的孩子!逼鋵嵍荚诟嬖V我們,對待孩子要耐心、細心,講究方式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靈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一個“小大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的自尊心、好勝心甚至比我們更強,作為教育者,更要運用專業知識,走進孩子的內心,保護他們的心靈,學生在感受到愛的時候自然會打開心扉。

  蘇霍姆林斯基還指出“從來沒有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情況,他愿意學習只是他不會,他還沒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沒有能力強迫自己學習。”是啊,我的學生都還是個孩子,他們的天性是玩,而我們要做的不只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正是這個道理。

  愛學生,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每一個孩子都是單純的,只要我們付出了愛,讓學生感受到了愛,他們就會信任我們。還記得剛進班的時候,學生們是嚴肅的,后來,他們逐漸開始和我開玩笑,講小秘密,說心里話,這都顯示著我們成為了朋友?赡茏罾硐氲膸熒P系就是課堂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尤其是語文學科,我認為需要學生有開放性的思維,敢想敢說,嚴肅的`課堂似乎不利于這一點,我將不斷摸索,朝著理想的師生狀態努力。

  一直都在說,教育是一個良心活,在一個班級里,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經歷,他們適合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和自尊心強的孩子聊天時,就要不斷地引導他合理運用自尊心;和內向的孩子聊天時,要溫柔一點等等。只要用心,只要足夠愛孩子,總能找到最適合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愛中長大,他們的心中也將充滿愛。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8

  很多老師對一些學生十分頭痛——如何才能讓學生們聽話?然后爭分奪秒地給學生們灌輸所謂的知識,如果有學生稍一走神,就拍驚堂木提醒。在長達四十分鐘的時間里,要學生總是聚精會神地聽課,確定很難做到,如果學生做到了,那他們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精神代價——任由老師對他們進行了精神綁架。他們聽課時緊張不已,聽課效果會好嗎?如果說用這種辦法來達到所謂的聚精會神,這樣會使孩子的神經極端疲勞,引起神經衰弱和神經不安,就算學生成績有暫時的提高,從整個過程來看,這種榨干孩子全部精力的老師,也不能算是好老師。

  每個孩子都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現象,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思考。對于低年級的孩子,老師不應該讓知識如潮水般向他涌來,使孩子應接不暇、不知所措。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拙劣的教師把真理送到人前,一個優秀的教師教人尋找真理”,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慢慢地了解世界和各種現象,讓知識慢慢地向他展現,最高明的老師會用自己的教學技巧讓學生并不覺得自己在緊張地學習,并沒有強迫學生去聽老師講課、去記憶和思考,而實際上卻在注意地聽老師講解、記憶和思考,這樣可以減輕孩子的疲勞。如果老師堅持精神綁架不變,其結果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老師和同學態度粗暴、無禮,會引發很多矛盾——這是學生在神經耐力達到極點時的正常反應,也是厭學的前兆。

  現行體制,低年級語文教育往往是一整天把孩子關在教室里進行灌輸,一天只學幾個生字或生詞,老師反復地教、學生反復地背,回到家還要再背,孩子對所學內容的討厭程度可想而知。蘇霍姆林斯基說:“年幼孩子的智育應該通過發展他們的求知的要求——求知欲、好奇心來進行,正是探索精神、好奇心、求知欲這些品質激發著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當孩子真正出自愿望而不是被迫成為一個從事勞動的人時,他就變成一個真正的思想家了。”沒有充滿歡樂和激情的勞動,就難以想象真正的和幸福的童年。

  孩子總是抱著坦率的胸懷和好好學習的愿望進學校的,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勞動的成績(收獲),渴求知識的火花就會熄滅。火花一旦熄滅,任你教師如何灌輸、如何刺激他,都不會有任何效果,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使每個孩子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我建議,我敬愛的老師們,你們不要再做任何扼殺孩子自尊心的事情了。給孩子以勞動的歡樂,在他們心中激發自豪感、自尊心,這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學習取得成績是孩子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和學習愿望的內在力量的'唯一源泉。只有當掌握知識過程中取得成績而產生歡欣鼓舞的心情時學生才能出現學習興趣。一個從來不知道學習歡樂的孩子、一個從來沒有體驗過克服困難后的自豪感的孩子,是一個不幸的人。教學,并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教師那兒傳授到孩子那兒,它首先是人與人之間有關系,兒童對知識和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老師的態度(也可以說是取決于老師對他的態度)。

  分數是教師衡量孩子學習取得成績的尺度,但我們的很多老師和家長常常把分數當成控制孩子的手段,成為用來驅趕孩子的鞭子,因此分數成了束縛兒童思想的枷鎖,破壞了教育的基礎本身。

  現在老師們十分熱衷于家長的簽名,什么都要家長簽名,我猜想老師的想法可能是——你的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你家長不過問,如果過問了但很粗心,很隨便地給孩子的作業簽名,那也是家長不負責任,孩子學不好,與我學校和老師沒有關系了,是你家長的事!這顯然是在推脫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也是舊學校師生之間互不信任和相互懷疑的殘余。試想,如果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都互相懷疑而毫無信任,那還談什么互相配合開展教育、還談什么教育效果呢?痛苦的是現在我每天都還得簽這些字,哪怕少一次也不行。

  我們一直在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但常常在教室里進行教育,教孩子們說那些他們所不理解的的詞語。祖國是什么?祖國在哪里?人民是誰?人民在哪里?我如何愛他們?從哪里愛起?哪些行動是愛祖國愛人民的表現?孩子們都茫然無知。乖巧的孩子會投家長和老師所好,說得比誰都好,學校評價教育效果也往往以誰說得好來評判,結果學生個個會豪言壯語,個個理想都很崇高。但這些教育內容在學生心里只是空洞而響亮的詞藻,并因為他們的一再重復而變得失色和平淡無奇,原來那些為人們視為神圣的東西因此變成毫無意義的空談了。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心中沒有確立起對親近的和敬愛的人的依戀之情,口頭上表示對人們的愛,這不是真正的愛!币粋連親人都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讓他去愛祖國愛人民,有可能嗎?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的學生將成為什么樣的公民,這要看在童年時代周圍環境給孩子展現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他欣賞和神往,是什么使他憤懣并使他哭泣”。為此,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勞動的樂趣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當勞動能給孩子帶來愉快的時候,他才會產生做事的意愿,勞動的歡樂是任何其他快樂所無法比擬的!所以勞動教育就是要在孩子們心中樹立起勞動人民對待勞動的態度,對周圍世界的美的感受和體驗。沒有對周圍世界的美的感受和體驗,就喚不起對祖國的感情。”我們北大高材生劉海洋潑了熊,留美留學生朱海洋殺了人,我們武大博士生楊士高跳了樓,難道不是最好的反例嗎?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9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因為孩子像是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師的工作就是結合孩子們自身的特點,將他們雕琢成一件件藝術品,同時,教師又是一個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的職業,沒有學識、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藝術品的創作的。但蘇霍姆林斯基做的很好。究其原因,我覺得以下幾點十分重要。

  一、他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

  當其他的孩子被勒令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解枯燥無味的知識時,他卻帶孩子們去野外玩耍,在黃昏時分看著夕陽和云彩編者自己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他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建造城堡,去看望生病的老爺爺……在這些過程中,他逐步地啟發孩子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理念是:不要讓學習成為孩子們的精神負擔,在與自然的接觸中感受到快樂,讓他們保持對周圍世界的興趣,成為世界的探索者。其實,教育是為了讓人更好地生活,而作為教育活動指導原則的教育理念在在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只有指導原則是正確的,才能根據教育過程中的條件確定教育活動的方式,最終達成理想的教育目的,產生好的教育結果。

  二、他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是生活中美的'發現者。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通過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體現出來,更多的是體現在潛默異化的生活影響上面。他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旅行,是因為作為教師的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并通過旅行發現的方式向學生傳達這種美的體驗,如果他自己對此沒有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沒有在他的心中產生過激動、興奮、美好的情感,那么,即使把孩子們帶進森林和田野,他也無法引導孩子們去發現大自然的美麗。他說過,自然是孩子們語言、情感發展的源頭。我想,只有自己對生活中的美時有發現、時有體悟,孩子們語言、情感的源頭才能有“源頭活水”。

  三、他擁有對學生、對教育的愛心和熱情。

  若沒有這顆愛心,他不會細心關注每個孩子的精神狀態,不會對他們的家庭情況了如指掌,不會熟知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若沒有這份熱情,他不會費勁周折地去進行教育改革實驗,不會花那么長的時間對孩子進行跟蹤調查以便取得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正如他自己說的“誠然,這顆心也有過疲倦的時刻。而每當它精疲力竭時,孩子們啊,我就回到你們身旁來。你們的歡聲笑語就給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我想每個老師都會經歷職業倦怠期,每當自己感覺精疲力竭時不妨看看這段文字,它會給自己莫大的鼓舞!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把畢生的愛傾注到自己所愛的事業中去,教師不僅是最光榮的人,而且是最幸福的人!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10

  我閱讀了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當我第一次讀到蘇霍姆林斯基這段真誠的話時"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洗禮。一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深切地反映出了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實踐里所流露出的愛,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和對教育孩子的熱情,他真正做到如他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愛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的.愛崇高偉大,是整個心靈的付出,是無私的奉獻與自我犧牲。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愛應該是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懈的,面向全體的。正如他書中所言:"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這樣,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也才能真正體會到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

  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深深的愛,以此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達到因人施教。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們希望別人肯定和重視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種積極情感,是不斷追求、積極向上的動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愛、自嚴、自重;做了錯事才能自責,才能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

  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恪守實踐其教育信念的沉著堅定性;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從現在起我要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真正意義上投入到這自身工作中,扎扎實實地,專注認真的做好每一項本職工作,努力成為蘇霍姆林斯基式的好教師。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11

  現在的孩子,老師和家長總感覺到他們的心靈很空虛,吃好穿好,玩的東西比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多得多,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不快樂,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這是“享受疲勞”——得到太容易了,考慮自己太多(太自私),關心別人太少,所以感覺不快樂。唯有書籍可以彌補心靈的空虛,可有多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方面下過功夫?如果孩子從兒童時代起就沒有養成對書籍的喜愛,那么到了少年和青年時期,他的心靈就會空虛。如果孩子只是“享受”快樂,而不是經過勞動和精神上的努力取得快樂,那么他的心就可能會變得冷漠、無情,對一切都無動于衷。人類最大的快樂是從關心別人的精神世界、從體察他人的'不幸中產生,沒有這種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快樂感就大大下降。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未能對幸福和痛苦都了解的孩子,永遠也不會成為關心別人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教育者應善于珍惜孩子們的感情,首先要珍惜那種痛苦的感情!

  如今,有很多所謂的專家大放X詞:說什么要讓孩子快樂地成長,不能打不能罵,批評也不行,一味地給孩子讓步,不少家長在這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孩子最后變成個什么人了呢?小皇帝、小霸王!不少家長常對孩子說:“爸爸媽媽這么愛你,你為什么就感覺不到呢?為什么就不理解我們呢?”其實,讓孩子受些痛苦,他們更能感受到同伴蒙受的痛苦,他們越會同情人,培養兒童關心社會(與個人、家庭需要沒有直接聯系的事),是克服兒童個人主義的良藥,如果孩子產生了關心社會利益的興趣,那么那種只知關心自己的惡習任何時候也不可能在他心中生根。所以教育者的任務是要喚起孩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熱情,愿為別人、為班級、為社會做好事,當這種激情成為個人行動的時候,他的心就變得高尚起來。另外,教育者不宜總對孩子做過的好事夸獎和過分宣揚,不要讓孩子把人道的行為看成是自己的功勞,認為是一種了不起的行為。

  最后,蘇霍姆林斯基飽含深情地寫道:“孩子們!五年來,我拉著你們的手一步步向前走,我把整個心都獻給了你們,誠然,這顆心也有過疲倦的時候,而每當它精疲力竭時,孩子們啊!我就盡快來到你們的身邊,你們的歡聲笑語給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們的張張笑臉使我的精神重新煥發,你們那渴求知識的目光激發我去思考……”。這段話使我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的話: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如果一個教師只會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書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一個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12

  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只象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書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教師!}記

  近期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感觸頗多,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句話一直縈繞耳邊并影響了我的行動我深深被這位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其教育實踐所吸引。萬千感慨化作一句話:高素質的教師應該真誠地熱愛每一位學生,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應該永遠不對任何學生言放棄,應該樂于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大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勵我們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

  我是一名剛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進入教育行業的教師,我所任教的`學校依山傍水,風景極美,學生們也大多來自農村,純潔質樸。記得剛來到學校得知自己擔任的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我心里暗暗想到:這也太沒挑戰性了吧,一年級的小孩子應該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時我以為擁有豐富的知識就能當好老師,但上了一天課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為哪怕你學富五車,你的課堂上照樣會有人充耳不聞,盡管你在講臺上講的汗流浹背、聲音沙啞,那些小家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說話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東西的、有看著窗外發呆的、更有下座位到處跑的······我心里很是郁悶,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捍衛自己的教師尊嚴,樹立自己的教師威信,有我在,豈能容他們胡來!于是,我開始對著鏡子練習板臉,高聲說話,還有那傳說中的具有殺傷力的眼神,這一招還真奏效,每次我走進教室,學生們總是乖乖的,很守紀律,但依然我的講課熟視無睹,愛聽不聽。不明白啊!這群山里的小花朵為什么這么難侍侯?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1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后,我豁然開朗,終于明白了問題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問我教學是什么,我的腦海里閃現的是傳授知識?蓪W習了大師的論著后,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學生對你的課不感興趣,成績提不上來,不一定是你教學水平低。而是我們把教學看得太單一了!敖虒W,并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教師那兒傳授到孩子那兒,它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兒童對知識和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度。”仔細想想,這一論點我們不應該感到陌生,通俗地說就是對于學生來說喜歡哪個老師,哪門功課就容易學得好。

  要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這也決非易事。人是感情動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教育職業的老師會喜歡學生。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確實如此!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給予的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梁。

  于是乎,我轉變想法,做大膽的嘗試,決定把偽裝的嚴厲面具摘掉,心想即使孩子們都不怕我了也沒關系,只要他們學的開心,愿意學習,我就是成功的。說干就干,課堂上我表揚每一位積極發言的同學,制作獎勵卡,只要有些許進步便給予鼓勵,對待犯錯誤的同學,沒有了往常的嚴厲批評,而是給其三次改正的機會,沒想到我的轉變讓我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踴躍舉手,認真聽講,路隊、衛生、紀律,學生表現樣樣精彩,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幾乎沒有懲罰過任何一位學生,因為他們如果同一個錯誤犯三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至于我最初的擔心現在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孩子們一見到我就熱情的打招呼,盼望上語文課,我再也不用再板著臉維持紀律了。把鼓勵給孩子,把贊嘆給孩子,把整個心靈給孩子,試問,有誰不渴望、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為教師的一生:“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疑地回答說:愛孩子!倍鴮⒆拥膼郏粌H僅是停留在學校里、停留在課堂上,如果要愛孩子、把心靈獻給孩子就應當走進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的心里。

  我們班里有個女孩小利有一段時間天天遲到,學習下降越來越明顯?吹竭@種情況我心里特別著急,課下我找這個女孩了解情況,她只是哭,卻什么也不說,讓我更加難受。經家訪了解到她父母離婚了,女孩隨父親,父親又去打工,幾個月了都沒回來了,家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紀的奶奶勉強照顧她,現在奶奶又生病了。看到她所處的環境,我的'心也在流血,這么小的孩子自己都不會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奶奶。于是我趕緊給孩子做飯,教她如何簡單自理生活:梳頭、整理書包衣物、洗紅領巾等。教給她應急遲到的辦法。并期待的說“孩子,老師相信你能做到!币粋寒冷的清晨,我發現她到校很早?赡苁菫榱瞬贿t到,走的急。她敞開著外衣,連襪子也沒穿,半截腳腕露在外面。此時一股愛子之情油然而生,我說“小利趕快把你的衣服拉鏈拉好,冷不冷呀?明天一定要穿上襪子,小心凍感冒啦!彼旖侨鋭恿艘幌拢瑳]有說話,眼里卻分明是感激。中午放學后,我趕緊買了兩雙襪子給她送去,孩子流著淚說:“老師您比我媽媽還要好。”孩子的奶奶抹著淚說:“老師,讓你費心了。”后來,我和女孩走的更近了,我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幫她補課,孩子很聰明,慢慢的學習成績又趕上來了,從此再也不遲到了。

  孩子像是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師的工作就是結合孩子們自身的特點,將他們雕琢成一件件藝術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因為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每個老師都應該愛孩子,將自己的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意味著要給予孩子多少的愛、理解、關心。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意味著孩子的一切便會是自己的一切,便會竭盡一切為孩子謀劃與工作。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意味著要走進孩子的心中,尊重、認識、理解、欣賞孩子,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精神食糧。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吹桨嗌32張可愛、質樸的小臉,我仿佛看到了32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對著這些山中的花朵微笑的日子里,我很快樂,將自己的愛傾注到自己所熱愛的失業中讓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光榮的,而且是幸福的。

  對著山里的花朵微笑,讓他們開的更加燦爛、更加奪目、更加絢麗多姿!

  老師的愛,是學生永遠的陽光地帶!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14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論折服。被其教育實踐所吸引。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勵我們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

  在這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教育實踐字里行間流露出他的愛,這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昵地稱他們為“小家伙、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舍,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告誡教師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我們上課時,向學生露出的親切笑臉,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課時,我們留在教室和學生們談心,說笑話……都是師愛的表現。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后,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學生才會把我們當朋友,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啟發他們、感化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蘇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書中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知識的入門。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碑斠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成為每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追求、探索的重要內容。愛爾維修如是說:“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當把關心留給社會,把熱心留給學校,把中心留給教育,把真心留給同事,把耐心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學生;讓我們真正做到: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 15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遇見了《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具有深遠意義的書,涓涓文字如溪流浸潤著我的心靈,點點溫暖如春風吹散我的迷惘。我被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所折服,對于孩子,他有著那樣純粹的感情,那樣執著的愛。

  唯愿時光清淺,將你溫柔以待。熱愛一份職業,贈予一注溫情。我是一名教師,在最美好的年華我選擇走向三尺講臺去實現我教書育人的夢想,成長的道路上我樂此不疲地收獲著我用愛澆灌的勝利果實,通過對《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品讀和揣摩,我收獲良多。

  教育源于不斷的思索,更需愛的播種。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用愛感召學生,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的心聲,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用溫暖和愛讓每個孩子都擁有燦爛陽光的童年,用愛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有感恩之心,才會有積極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面對不諳世事的孩子們,老師要用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孩子的淘氣,去理解他們的迷惘,更要用愛和溫暖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知識的海洋里找到幸福的源泉,感受生活的美好饋贈。把整顆心獻給孩子是一種育人的境界,是身為人師的沉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但更多的時候教師不僅僅是傳遞知識,還應該以一種彎下腰的姿態來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讓每一粒種子都能在適宜的土壤里發芽成長,結出累累碩果。這不是正是我價值的體現嗎?

  用寬容的胸懷去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我快樂我幸福,作為一名教師,我用包容和慈愛讓我的`學生相信自己是美好的幸福的。感恩遇見,感恩讓我成為一名老師!

  我愿意悉心為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他們飛出天際尋找最美的未來;我愿意傾情為孩子帶來童年最快樂的時光,讓他們憧憬陽光綻放燦爛的光芒;我愿意執著三尺講臺用有限的時光書寫生命的華麗樂章,讓青春不悔,初心不忘!陽光下,拾起一枚枚漂亮的貝殼,妝點我綺麗充實的人生。將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是我畢生最大的幸福!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06-15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06-20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范文09-29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范文03-06

讀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心得體會09-21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后感04-30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后感(精選21篇)06-18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后感(精選21篇)06-17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后感(精選13篇)07-20